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獭猫和猫是一对好朋友。猫十分喜欢吃鱼,但不会游泳,更不会潜水捉鱼,水獭猫就经常捉鱼给猫吃。一天,水獭猫又捉了许多鱼给猫吃,但猫昨夜帮主人捉老鼠,劳累了一个通宵,困倦极了,很想睡个午觉,就把鱼放在攀枝花树下,想醒来后美美地饱餐一顿。不料这高大的攀枝花树上住着一窝老鹰,母鹰刚刚孵出一窝呱呱待哺的小鹰,正要准备出去寻食,忽见树脚躺着一支懒猫呼呼大睡,身边放着一堆鱼,以为它吃剩的,就飞下来把鱼啣上去给小鹰吃了。不一会猫醒来了,当它得知午餐被老鹰啣去喂了小鹰,十分气愤,就爬上树去要吃小鹰。老鹰吓得苦苦哀求,猫见一群小鹰羽毛未丰,鲜嫩无比,馋涎欲滴,哪里肯依!  相似文献   

2.
一天,猫在草地上追逐一只花蝴蝶玩耍。它跟着一起一落飞舞的蝴蝶,忽儿蹦跳,忽而伏卧,动作十分敏捷利落。它的高超灵巧的捕捉技艺,被躲在密林里的老虎窥见了,老虎暗自赞叹,心里羡慕极了。于是,它便悄悄地钻出密林,窜到猫的身边,假惺惺地说道:“猫先生,听狐狸说,你的捕捉本领很高强,求求你把法术交给我吧!”聪明又善良的猫同意了老虎的请求,并认真地给老虎传授技  相似文献   

3.
我认识一对朋友,夫妻两人各有所好。妻子爱猫,于是家里的猫无论做何坏事,均能容忍,没有半句怨言。比如布艺沙发被抓得抽了丝,皮椅被挠得都是洞眼。但是,爱猫程度显然比妻子低很多的丈夫,就经常会被猫气得要“咆哮”一下。  相似文献   

4.
野象和家猫     
正猫,是人养的宠物,可以天天吃鱼、睡觉。主人为它们刷毛、洗澡,也不用担心被别的动物欺负,所以个个养得又肥又胖。而大象呢,比猫惨多了,天天饥不择食,身上脏兮兮的,还要躲避猛兽的突袭。大象们羡慕地想:我们要是像猫那样生活,该有多好啊!  相似文献   

5.
WC也在春天     
在我国传统中,厕所可算是一个被打入冷宫的文化概念,难登大雅之堂,“唯厕是臭”已根深蒂固。即使到科学昌明的今天,仍有很多人对厕所的态度是无奈、忌讳和规避。  相似文献   

6.
有数据表明,互联网数年前就已经被猫咪"攻陷",无数在现实生活中备感压力的人通过当下流行的"云吸猫"得到治愈。数千年来,猫从未像狗那样真正被人类驯化,它们生活在人类身边,却始终保持着神秘而高冷的属性,或许正因为如此,人们越发想要去亲近、了解它们。猫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温柔而有灵性的世界,潜移默化中,让人重新认识与动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猫的另类     
兰楠 《文史天地》2002,(9):27-28
猫也有另类。另类之中,常见的便是懒猫:忘天职,失本性,无所用心,无所事事:吃饱了睡,睡醒了吃,体胖流油,笨似肥猪。懒猫的“一号种子选手”,怕非台湾文人颜元叔家之猫莫属。他在《懒猫百态》一文中说,他家的猫,吃,挑肥拣瘦,“非鱼不食”。若有鱼,抢先入席,狼吞虎咽,不讲礼仪,更无谢意;若无鱼,喵喵连声,喷然离去,甩脸子给人看,以示强烈抗议。酒足饭饱之后,便身子躺在浓荫里,肚皮摊开在微风里。人用脚板蹂它腹部,它就喵呀喵地轻哼,  相似文献   

8.
流浪猫之家     
上海奉贤区西渡镇大同村这幢快被废弃的两层砖楼里.有一个由两个人和300多只猫组成的流浪猫之家。两个人是多姿融和她男友刘军洛.猫是这座城市里  相似文献   

9.
瓦猫     
瓦猫是泥做的,青灰色,张着血盆大口,伸出长长的舌头,双目圆睁,眼珠暴出,两耳直立,鼻孔朝天,四腿蹬直,尾巴竖起,一副“斗猫”的架势。这只瓦猫是我托人从滇西农村买来的。这猫当然不是工艺品,在它身上还留着瓦匠泥刀的痕迹,比起从商场里买来的任何一件摆设物,瓦猫都是寒酸的。瓦猫,当地人叫它“降吉虎”,有降服妖孽,护佑吉祥之意,是滇西农村建房时的镇房之宝,每一幢房子的屋脊上一定要安上两只瓦猫,这是典型的东方式的期望。建房必须按照挖基、垒脚、舂墙、立柱、上梁、铺椽、盖瓦的顺序进行,瓦猫用红布包着,供在托盘里,由德高望重的长者将红布轻轻揭开,依次按房主人的长幼顺序传递,每经过一个人的手,这个人都要向瓦猫祈求,求它护佑自己及家人吉祥平安。最后到瓦匠手中,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郑重地将它安放在屋顶,似乎每个人心中一切有关生存、生命、生活的期盼都寄托于其中。一家人建一幢新房,对贫穷的农村来讲是一件绝对的大事,不得有半点闪失,我童年时曾无数次见过这庄严的典礼,瓦猫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有着神圣的位置。我现在居于城市,没有可能像农村一样,自己建一幢新房,但我对瓦猫的敬重和祈求瓦猫的护佑之情却一点也不逊于童年。整天在外奔波,折腾在琐事的烦恼中,...  相似文献   

10.
厕所花样     
在旧时民俗文化中,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欧洲人,对厕所都相当不重视。我国古代称厕所为“溷”,溷也是猪圈。厕所还叫做“圊”,圊也是粪槽。还有“溷轩”、“圊溷”等。  相似文献   

11.
李普 《炎黄春秋》2005,(9):47-49
上海《解放日报》的《报刊文摘》登了一篇《由厕所里看思维差异》,介绍青年作家余杰的一番议论。余杰到美国,看到美国差不多任何一处公共厕所,除了男女的分别之外,还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厕所。他到大峡谷国家公园,看到公厕的男厕和女厕门口都排起了长队,唯独中间的残疾人厕所没有人。“于是,我的‘中国式’思维又开始工作了:既然残疾人厕所没人使用,何不匀一些人去呢?这样岂不能缩短男女两队的长度,节省大家的时间吗?”他的美国朋友连连摇头说:“虽然现在看没有残疾人来,但是如果正常人正在使用的时候,来了一个残疾人怎么办?这不就造成了正常人侵犯残疾人的权益?”余杰写道:“这番话让我这个自诩为‘文化人’的人,第一次痛切地感觉到自己是那样地没有‘文化’。”  相似文献   

12.
Akasha 《世界》2009,(2):156-163
松露,世界上最昂贵的植物性食材。这种深埋在地下不起眼的小小蘑菇,只要几小片,就可以让菜肴拥有仿佛被金箔覆盖般的可怕高价。无法以人工栽培的骄傲性格使松露直到今天都必须从野外森林一点一滴地收集,采集者的工作伙伴居然是母猪或者雌犬,在法语里,这个职业被称为“松露猫人”。  相似文献   

13.
流浪猫之家     
杨磊 《华夏地理》2006,(7):20-21
上海奉贤区西渡镇大同村这幢快被废弃的两层砖楼里,有一个由两个人和300多只猫组成的流浪猫之家。两个人是多姿融和她男友刘军洛,猫是这座城市里流浪猫中的一小部分。据统计,上海目前有十多万只流浪猫,如果任其自然繁殖。十年后这个数字可能上升到百万只。  相似文献   

14.
视野     
《中国国家旅游》2014,(2):26-27
世界上最惊险的厕所 它位于西伯利亚海拔2600米(8500多英尺)的悬崖上。这个高度听起来就令人惊悚,筑在悬崖边缘上的这个厕所看起来摇摇欲坠。  相似文献   

15.
阎秉华 《炎黄春秋》2006,(11):18-19
1967年初,章伯钧被民盟中央机关的“造反派”——“燎原队”囚禁在中院过厅东侧的一间空办公室,不许他出囚室自由活动,吃饭和上厕所时也有看管他的人跟着。  相似文献   

16.
很久以前,老鼠和猫是邻居。有一次猫丢了东西,当森林警察来调查时,猫一口咬定是老鼠偷的。老鼠百口莫辩,于是被关进了森林监狱。  相似文献   

17.
花开,蝉鸣,叶落,雪飘。不知不觉来到这所学校已经三年了,当初的新鲜感,早已被那大量的强化训练题所吞噬了。虽然减负的声音已经响彻云霄,但它已名存实亡了。爷爷奶奶们常说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糖水、蜜罐里,其实,我们每天都承受着分数、名次的压力,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不停地往书本上爬,在题海里游,当我们爬累了,游累了的时候,却找不到歇脚的地方。我记得老舍先生说过“考而不死岂为神”,现在细细想来确有道理。当我们还在幼儿园时,就已经拿“一只描+二只猫=三只猫”这样的题目交给老师换分数了。当  相似文献   

18.
黄景春  李琦  毕雪飞  陈冠豪 《民俗研究》2023,(6):113-120+155
猫从中国传到日本,先在皇宫贵族家中被当作宠物豢养,后来寺院用以消除鼠患。由于猫的价格昂贵,江户时代初期在养蚕农户中产生了以猫绘驱鼠的巫术行为。各种猫助人、猫报恩的传说推动了招财猫信仰的流行,出现了供奉猫的猫寺。烧制陶瓷招财猫成为一种产业,招财猫也由神龛供奉走向店铺摆放。近现代招财猫从日本传入中国,曾出现在上海、台湾等地,但并未流行开来。20世纪末招财猫再次传到中国沿海城市,随后流行全国,成为商家特别喜爱的招财、招福、招好运的吉祥物。除了摆放在柜台、收银台上的陶瓷招财猫,还衍化出布偶、挂件等样式,却并未形成招财猫信仰,而只是一种时尚性、祈福性的吉祥物。招财猫在中国如何演变,尚需持续观察。  相似文献   

19.
从年三十早上开始,噼里啪啦一串鞭炮声,3只猫中的两只就各寻去处躲得无影无踪,另一只故作镇定地扭头舔着毛,在我出门之前的半个小时里,它近乎一刻不停地保持同样的姿势重复这个动作。  相似文献   

20.
都说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是个挺厉害的老太太,这两天却笑容可亲,她北伦敦家门口外堆满了花束,起居室里也满是花,大都是橙色和红色,莱辛笑言:"很明显,人们想到我,就想到夕阳。"马上要88岁了,被人视为夕阳未尝不可。惟一不高兴的是她的猫们,全世界把注意力都给了女主人,猫们有些嫉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