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趋势     
沪港新争做全球金融中心与迟迟不振的韩国金融中心相比,中国上海、香港和新加坡均推出多项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外国金融公司。2009年4月,将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得到国务院认可。据此,上海市政府从2009年5月开始推出了外国金融公司免除两年企业所得税、第  相似文献   

2.
徐小梅 《世界》2004,(3):42-42
人口仅有698万,土地仅有1097平方公里的香港,五大经济支柱,集装箱进口、旅游、加工、金融.航空支撑着香港的繁华。虽然人多地少,但每平方公里却有267辆轿车,白天黑夜,车流是香港流动的脉络。到处是车的海洋,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深圳和上海亦开始引入菲佣,足证两地社会经济发达,但日后衍生的问题,与香港走过的步伐应该全无二致,香港人碰过的问题和经验,很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国时期,东莞籍商人在香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周氏家族便是其中佼佼者。周少岐、周竣年父子在香港经营金融、保险及航运等业,成为巨富。周门一家,在港多有作为,经商致富,热心服务社会.有多人曾担任香港定例局议员和华人代表,这在当时是很突出的。但周氏家族在香港的活动和影响,时人及后人关注皆不够,陈伯陶所纂民国《东莞县志》亦无记载。本文主要阐述周少岐父子事略,以作补遗。  相似文献   

5.
2002年5月27日至29日,由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市档案馆和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上海金 融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和大陆的40余名中外专家 学者与会,提交了29篇论文,内容涉及金融中心、金融组织、金融机构、金融风潮与市场、金融家的研究以及金融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访华,并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发表演说,掀起一阵旋风,很多人都想聆听教益,一票难求。在这些演讲场合,对着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话题顺理成章地聚焦于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的前景、版图的重组、各国的应对之道,甚至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应如何处理等等经济和金融话题。  相似文献   

7.
拂去华丽的外表,香港还有很多地方就像桃姐一样,不慌不忙地过活,当年华逝去,余下脉脉温情,散发着香港老味道.“这是不为人所熟悉的香港,我觉得这地方的居民与商户之间充满温情,很有人情味.有些人会觉得这里节奏懒散,但我偏爱它的人性化.”许鞍华这样说道. 东西合融的香港,有买买买聚集地铜锣湾,亦有中环砵甸乍街的150个年头.从过去街头巷尾结成市的粮油铺大排档,到曾经的新兴“茶餐厅”早变为如今的“怀旧场”,西餐到来了,火腿奄列煽猪排饭与一盅两件平起平坐,老士多店被新糖水店所取代.对大陆而言,香港味道是TVB电视剧里的都市与爱情,而香港人的肚子里,都满藏着几十年前的路边摊滋味和充满人情味的香港味道.  相似文献   

8.
COCO 《风景名胜》2008,(3):100-100
关键词港澳购物游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港澳游的热度开始升温,由于香港有"购物天堂"之称,因此很多人去香港都是观光兼购物。尤其是1996年,人们对香港的兴趣一下子大增,访港旅游人数达1170万人次,香港旅游收益达845亿港元,旅游业已取代纺织业成为香港赚取外汇最多的行业。1997年,香港回归,赴港游限制放宽,香港游似乎变得可以亲近了。  相似文献   

9.
刘心印 《环球人物》2013,(24):84-85
他对香港的描述,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解读香港的作品人物简介陈冠中,香港作家、文化学者。1952年出生于上海,4岁时移居香港,先后就读于香港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1976年创办《号外》杂志,监制及策划过多部电影,著有《我这一代香港人》、《香港三部曲》、《城市九章》等。现居北京。  相似文献   

10.
这样看来,这老两口的日子还算舒坦,其实这间32平方米的上海老石库门房子里,居住着5口人——谭洪章.陈玲妹夫妇和他们大儿子一家三口。上海的老石库门房子多数都是几户人家住在同一屋檐下。个人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交错。但随着这种占上海市区住宅面积60%的老房子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取代.  相似文献   

11.
自从几个香港人相中石库门低调质朴的外表和极富纵深感的内部结构之后,一种在老民居的屋檐下浅斟低唱的消费方式出现了。上海新天地刮起来的这股时尚旋风,迅速席卷北京,什刹海周边那些古旧的平房一时间奇货可居,纷纷变身成为餐馆酒吧,原本静谧的后海霓虹灯闪烁,夜晚人潮涌动,竟然取代三里屯成为北京夜生活的时尚领地。如今,这股潮流又开始影响周边,鼓楼地区最后一片胡同民宅也成为酒吧投资人青睐的地段,租金行情看涨。  相似文献   

12.
上海,当人们纷至沓来,流连于南京路的繁华、外滩的璀璨、城隍庙的巧俗以及世博园的热情时,这拥挤的人潮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嘈杂与喧闹,而对于那些喜爱宁谧的人们来说,这未免有点太过吵闹。于是,有很多人从涌动的人群中走出,去寻觅一丝微风,寻觅那隐藏在这个城市角落里的那些能令人感动不已的美丽,那藏着的上海,别样的上海。香港,带给人们的第一觉就是它是动感与繁华。高楼林立,鳞次栉比,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从太平山顶与维多利亚港看香港的城市美景,从铜锣湾沿着著名的轩尼诗道、金钟道一路前行,直至中环,一路拍摄香港夜色美景,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中银大厦、汇丰总行、国际金融中心,这里大厦林立,灯火璀璨,如梦如幻,行人在其间,一路感受东方明珠的无穷魅力。从上海,到香港,来一场摄影人的倾城之恋……  相似文献   

13.
(一) 国民党改组甫告成功,一场诬陷国民党“赤化”的谣言攻势接踵而来。这类谣言,此前已有,但在国民党“一大”正式实行联俄容共后,受到了新的刺激,更加沸沸扬扬,不可遏止,大有谣言一经传播就会成为事实之势,使国民党人陷入了十分难堪的境地。香港是制造国民党“赤化”谣言的发源地。“那一般蛰居香港受敌党运动的流氓访员更闭门造车,悬空八只脚大造其谣言,……一片闭上眼睛的梦话,不绝的向上海打电”。如上海《新闻  相似文献   

14.
宋庆龄在香港的抗战活动■文/董汉昀张宝善1937年12月23日,日本法西斯已经侵占了上海、南京,正用铁蹄践踏着我们的家园。为了得到为全民族抗战服务的自由,宋庆龄接受了中共中央的建议,登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尽管神州大地到处烽火连天,但香港因其具有特殊的...  相似文献   

15.
不可分割的银幕源流———祖国内地与香港的电影渊源及互动关系〔中〕□谭春发〔3〕上海影人与香港电影在全面了解了上海的文化背景、上海影人入港的社会背景及入港影人的性质之后,我们就逐渐接近了香港电影与上海电影的关系了。上海这一大批勇士,特别是左翼人,他们大...  相似文献   

16.
1946年冬,我因剧本《嫦娥奔月》中有影射蒋介石的内容而激怒了上海当局。上海警官学校学生剧团的一位负责者(他本人是剧中演员)告诉我:“这是千真万确的消息,你一定赶快离开上海!” 事情就是这样凑巧,就在一个星期之前,香港大中华影片公司的朱旭华先生经我的好朋友唐瑜兄介绍,从香港专程来上海;奉总经理蒋伯英先生之命,邀我到大中华去做导演,并指定我导演自己的舞台剧《风雪夜归人》,当时我觉得可笑,回答他说:“我连电影厂摄影  相似文献   

17.
高延萍 《文史精华》2007,(11):58-60
1937年,淞沪战争开战3个月后,中国军队因失利而退守了,日军随及占领了上海。上海沦陷时,梅兰芳正住在上海的租界。他原以为住在那里是比较安全的,谁知不久后的一天,有个日本人找上门来,希望梅兰芳在上海电台播一次音。这明明是日本人想借梅兰芳来粉饰日军占领下的太平,梅兰芳当然是不愿干的,他当时就以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演出为由而拒绝了。拒绝日本人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上海壹两”究其是珍稀币还是臆造币的话题经笔提出后,二年来曾有几次在上海《钱币博览》和《香港钱币研究会会刊》上读到过评说的章。中否定上海工部局委托香港造币厂造币之原来说法,认为是香港造币厂为其产品谋求出路的广告币,  相似文献   

19.
上海沦陷后的1939年的夏天,杨刚来到香港。杨刚原名杨缤,1928年的中共秘密党员,北平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北方“左联”的发起人和组织者,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英国文学系。她在上海“左联”工作过,被称为“敢于冲破国民党文化禁区,显示出一种解放精神的革命现实主义女作家”。抗战爆发后,她奔赴武汉、南京、上海,从事抗战救亡的宣传工作。也正是这个时候,她接到了燕京大学同学、在香港《大公报》负责“文艺副刊”的萧乾的电报,说他将去英国,要她即刻来香港接替他负责的《大公报》“文艺副刊”。杨刚送走萧乾后,很快…  相似文献   

20.
李凯瑚一人经营一家小店,因支持香港警察遭到报复,但也受到无数华人的大力支持2020年1月1日,经历修例风波半年之久的香港迎来了新年,也让人有了新期待。尖沙咀海滨聚集了不少跨年的人,新年的氛围冲淡了笼罩在香港上空的阴霾。位于香港鲤鱼门一条小巷深处的银龙茶餐厅里,老板娘李凯瑚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新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