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旅游》2005,(8):4-4
邵武——一颗镶嵌在八闽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2.
对邰武的丹霞地貌很多人都可能会耳有所闻。它的代表性景区是天成岩,那是个很令人向往的地方。我至今向往,尽管起笔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刚刚离开。邰武的骄傲还有被挽留在城区、山野、村寨中的文化遗迹,和平古镇是远逝的时间留在今天的典型代表,那是邰武丰厚的文化典藏,走进镇中,苍风古韵举步可拾。  相似文献   

3.
杨乃运  张章景 《旅游》2005,(9):74-79
对邵武的丹霞地貌很多人都可能会耳有所闻,它的代表性景区是天成岩,那是个很令人向往的地方。我至今向往,尽管起笔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刚刚离开,邵武的骄傲还有被挽留在城区、山野、村寨中的文化遗迹,和平古镇是远逝的时间留在今天的典型代表,那是邵武丰厚的文化典藏,走进镇中,巷风古韵举步可拾。  相似文献   

4.
邵武三角戏     
王冬斌 《旅游》2007,(10):84-89
三角戏起源于赣东采茶戏,形成于清乾隆以后,流传于邵武、光泽一带,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剧。三角戏主要特点有:剧中只有“生、旦、丑”三人(后演变为二旦一丑一生四人),内容多为家庭纠葛、男女爱情、悲欢离合之类的故事;剧中人物无非是员外(即财主)、小姐、农民、小商人、市民等,既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也没有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它接近生活,故又称“家庭戏”。语言风趣,有时还特意插些邵武方言,而且大多数是喜剧,有的是闹剧。 早期常用的曲牌有《赣州词》、《江汉调》、《广湖调》、《上川调》、《四平调》、《吹腔》,唱词通俗易懂,每段唱词的最后一句,要重复一遍。 演员台位呈三角形,出台到台中心唱第一句,接着是打击乐过门,此时演员由台中心走至台右角唱第二句,当第二次打击乐过门时,演员从台右走到中心唱第三句,当第三次打击乐过门时,演员从台中走至台左角唱第四句。演员的台位,始终按上述顺序不断交替变化,看似单调,却保留着民间原始艺术的特色。“三角戏”以江西地方方言为主,“旦、丑”也使用普通话和土话,语言诙谐风趣,早期三四个人便可演出,叫“三角班”。“三角戏”在发展过程中,经艺人们不断完善,慢慢发展到七人,并加入了笛子、胡琴、二胡等传统乐器。使人看后轻松舒畅,因而民间流传“没有皇帝没有官,越看越心宽,越看越喜欢”的赞誉。三角戏曾被誉为戏曲种类中的“全国一枝花”。[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邵武风情     
《福建史志》2014,(2):F0003-F0003
  相似文献   

6.
邵武映像     
邵武市位于武夷山脉南麓,闽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作为八闽屏障,邵武又号称“铁城”。从空中俯瞰邵武,“千山表里重同过,一水中间自在流。”邵武三国吴置昭武镇,后升昭武县,迄今已有1700年历史.  相似文献   

7.
邵武真灿烂     
听人说邵武有一个古镇,比周庄美,有一条峡谷,与武夷山九曲溪幽。言者凿凿,听者心动。二月底在邵武召开旅游会议,我欣然前往参加。主事者在会后安排考察,正是这两个去处,巧遂了我的心愿。  相似文献   

8.
南香山,古称南樵山,它与南海西樵山,博罗东樵山(罗浮山),鼎足而立,合称“广东三樵”。它位于增城市西南部的宁西镇境内。南香山海拔433.2米,突起在东江下游的平原上,因其突出在珠江三角洲平原的北边,古时候,是珠江、东江航行时船只辩别方向的标志。南香山山势峻秀,峭壁雄奇,幽林溪涧,  相似文献   

9.
武夷竹韵     
王宝成  张琪 《风景名胜》2009,(12):60-63
武夷山的竹子多,干百年来关于竹子的故事也很多。在武夷山景区,有一处称为毛竹洞的地方。这里修竹茂密,溪水潺潺,浓密的翠竹遮住了丹崖下的洞口,“洞里毛竹绿猗猗,枝干扶疏满洞垂。传是群仙游息地,蔽藏不许外人知。”这是宋朝人李纲游玩毛竹洞时所作的诗。  相似文献   

10.
伍振 《风景名胜》2009,(3):46-47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相似文献   

11.
绝壁武夷     
牛筋 《旅游纵览》2014,(5):34-35
<正>"世界文化遗产"武夷山,以险峻的山势及独特的地貌著称。武夷山的山峰被洁白的雾气围绕,如同朝圣者的头巾一般纯净,武夷山的溪水清澈甘冽,乘着竹排可以看水中的鱼虾自由嬉戏。游览武夷山既摄录了美景,又锻炼了体魄及心智。  相似文献   

12.
武夷茶村     
杨乃运  雷发林 《旅游》2007,(5):50-55
曹墩,明朝那些茶事 在“典斋膳堂”的西大堂里等候村文书的时候大家除了看古,就是品茶.看古,品茶,“典斋膳堂”都是好地方。彭家大户的务滋堂,并列两个大厅,天井也大,天井下是条石垒的方池,方池周围有走水的槽。天井和厅堂之间只有柱子,没有隔断,  相似文献   

13.
绝壁武夷     
<正>"世界文化遗产"武夷山,以险峻的山势及独特的地貌著称。武夷山的山峰被洁白的雾气围绕,如同朝圣者的头巾一般纯净,武夷山的溪水清澈甘冽,乘着竹排可以看水中的鱼虾自由嬉戏。游览武夷山既摄录了美景,又锻炼了体魄及心智。  相似文献   

14.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相似文献   

15.
王联文 《旅游纵览》2007,(10):54-55
<正>我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而近年来,世界双遗产地的武夷山利用武夷岩茶为原料制作的武夷茶宴,则是我国饮食文化之林中新开出的一朵奇葩。凡到过武夷山旅游的朋友无不为武夷山美丽的山水风光所倾倒,而品尝了秀外慧中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风景区,是指位于福建西北崇安县城南15公里的方圆百里的山岭溪谷地带。它峰峦起伏,沟谷纵横,碧水丹山,环曲回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旅游区。 崇安红层盆地形成于距今8000万年前,约距今7000万年以后,叠沉了新的红色岩层,高山风化剥蚀的碎屑不断落入低洼的武夷盆地,沉积层厚达2000多米。因为成岩物质来自周围  相似文献   

17.
武夷青松图     
<正>2019年4月5日,清晨驱车赶赴武夷山采风,行进中天气多变,山脚下细雨如丝,山腰间大雾弥漫,山顶上却呈现蓝天白云。车行至半山腰,见到一缕阳光照亮浓雾中的松林,于是拍下此图,之后,朋友何经文题诗,洪昆书写,为图片增色许多。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饮茶     
蔡珺 《福建旅游》2004,(12):38-38
武夷山天游阁小憩,侍者艺茶。望之如琥,闻之沁肺,饮之怡神,顿感自然之爽,以诗赞茶。  相似文献   

19.
<正>在福建武夷山风景区,古代就有一种把死者的棺木安放在高山崖壁洞穴之中的、奇特的悬棺丧葬习俗。而这悬棺葬中埋葬的是谁?为什么要这样埋葬?以及它们是怎样安放上去的?就成了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20.
武夷岩茶种植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8.5℃之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日照较短,更无风害,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岩茶独特的韵味。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茶园土壤之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茶经》称茶山之土"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茶园土壤系烂石或砾壤。明代徐勃《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土气宜茶"。适宜的土壤,造就出岩茶的优良品质。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武夷岩茶独享大自然之惠泽,它奉献给人们的是独特的"岩骨花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