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宜泉 《收藏家》2004,(9):66-73
“可耐堂”是南洋画家木化先生的画室。他1936年生于新加坡,自幼习画,1955年毕业于南洋美术专科学校。木化先生擅油画、水彩画、素描,兼工水墨画等。其充满南洋乡土风情的绘画作品,长年来深受东南亚藏家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一生八次到新加坡,就有五次住在晚晴园,这里因此被看作孙中山在南洋的故居,看作孙中山在南洋从事革命活动的基地。走进晚晴园,追寻着孙中山先生的足迹,近百年前在这里发生的那些充满激情的人和事仿佛一一重现……  相似文献   

3.
黄孟文先生祖籍广东梅县(今梅州市),193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是一位有着华人血统的新加坡公民。他在六七十年代先后获得南洋大学学士,新加坡大学荣誉文学士与硕士,美国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的学位,是一位知识渊博、通晓中西文化的学者。现为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亚洲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世界华文作家协会新加坡分会会长、新加坡狮城扶轮社创社社长、《新加坡作家》双月刊主编。  相似文献   

4.
张清江     
张清江,新加坡新闻工作者、东南亚史研究者。祖籍中国广东潮安。1930年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1948年新加坡华侨中学初中毕业后转读英校,1951年英校毕业后曾执教数年。1956年进新加坡南洋大学史地系。1959年毕业后留校任南洋研究室助理员一年。其后到《星洲日报》工作。现任《南洋·星洲联合早报》执行编辑。业余从事东南亚史地的译著工作,  相似文献   

5.
今年7川,新加坡的五个学术团体组成联合文化活动委员会(“文委会”)。这五个学术团体是:南洋学会、新社、新加坡文化研究会、新加坡亚洲研究会和儒学研究会。数十年来,这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成立的学木团体出版了《南洋学报》、《南  相似文献   

6.
·简讯·     
台湾“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理事长、“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存武先生夫妇于9月28日访问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巫乐华等同志接待了他们。新加坡南洋美专魏维贤院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华语研究中心崔贵强讲师于11月3  相似文献   

7.
1990年11月6日至8日,以“迈向21世纪的海外华人社会”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举行。这是新加坡南洋学会为纪念该会成立50周年而举办的。南洋学会于1940年3月17日成立,是东南亚华人最早的研究南洋问题的学术机构。半个世纪以来,该学会以“研究与发扬南  相似文献   

8.
论文通过对《南洋商报》刊载抗战电影传播史料的整理和分析,梳理了自1937年中国抗战全面爆发至1942年新加坡沦陷这段时间内,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过程、接受程度及产生的深刻影响。结果显示,在1937年中国抗战全面爆发至1942年2月15日日军占领新加坡期间,一批优秀中国抗战电影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新加坡本地出版的《南洋商报》刊载的相关抗战电影信息,生动纪录了这一段时间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历程。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鲜明呈现了中华民族海内外同胞同仇敌忾、全民族投身抗战的时代景观,同时也积极肯定了华侨对中国抗战胜利所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世纪》2014,(1)
<正>王安忆女士的父亲王啸平先生(1919—2003),出生于新加坡,早年在南洋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从事进步演剧和文艺创作。1940年返回祖国,赴苏北根据地参加新四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政治剧院戏剧部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话剧团副团长、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副团长、江苏电影制片厂编导、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导演等职。此系列文章系王啸平先生生前留下的数篇回忆文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4月7—8日,"东南亚与冷战:新档案与新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印尼、越南等国的学者。南洋理工大学历史系主任龙仕瑞(Joey Long)主持了会议。围绕会议"新档案与新视角"的主题,与会学者的发言分为两类,一类以介绍近年来东南亚冷战档案的收藏、解密、搜集为主,并简要说明研究利  相似文献   

11.
1939年至1941年间,以陈嘉庚先生为首的南洋华侨筹账总会,在马来亚、新加坡等地招募华侨机工自愿返国,支援祖国抗日。前后共有华侨员工十批三千五百人参加了这一活动。同时,华侨总会还捐蹭汽车三百一十辆及其它物资,担负了在滇缅国际公路上运输各类进出口战略物资的工作,为祖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和新加坡南洋学会联合主办的“战后海外华人变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24日至28日在厦门市鼓浪屿观海园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联邦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中国大陆的学者和关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承蒙许多日本友人的襄助,梅屋庄吉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梅屋1886年生于长崎,15岁到上海学习,酷爱中国文物及美术。19岁赴美留学,后在朝鲜、海参崴、南洋、香港、厦门、新加坡等地从事电影摄制业,成为日本电影托拉斯的董事。1894年,梅屋与正在香港从事革命活动的孙中山相识,两人因志趣相投,义结金兰。 以后,孙中山先生在日本革命活动,常假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2021,(5)
正1938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礼堂,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宣告成立。南洋各地华侨代表180余人,推举陈嘉庚为主席。汪精卫,时任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却在散布对日妥协。陈嘉庚殊为不解,"盖日本野心欲灭我国,虽孩童亦晓然明白,前既侵占东四省,  相似文献   

15.
陈楚楠,原名连才,福建厦门禾山人,1884年出生于新加坡的一个富商家庭。他是最早加入革命党的南洋华侨之一.也是新加坡最早支持革命的华侨,在反清斗争中做出的贡献又十分突出,因而被孙中山誉为“南洋革命第一人”。陈楚楠早年追随维新派.后来逐渐转变为坚定的革命党人。他曾任新加坡同盟分会会长,并且创办《图南日报》等革命报刊,还筹款接济革命,安置革命党人,为辛亥革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 《世纪》2023,(5):66-73
<正>(一)海水到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花踪这一辑五篇父亲的小文,都与戏剧有关。前四篇写于青年时期的新加坡,20世纪40年代,大约可管窥新马戏剧的发生。《南洋年鉴》——由南洋商报编纂,1939年出版,再于1948年续编,终至1951年出版,专辟“话剧”一节,记录这新文化出世新加坡的背景。溯源到1932年“青年励志社”,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5月20日,由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联合主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加拿大怀亚逊大学加拿大—中国商务与发展中心、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亚太华商研究中心协办,北戴河新区管委会承办的第七届"国际华商清华论坛"在北戴河举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  相似文献   

18.
1987年9月18日至19日,由新加坡南洋学会和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五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亚洲之海外华人国际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泰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学者50余人  相似文献   

19.
中文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地位之演变刘文荣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台北,1988。新马华人国家认同的转向19刁5—1959崔贵强著,新加坡南洋学会出版,1989。总会三年柯木林编,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1989。陈鑫庚—华侨传奇人物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丛书,杨进发著,李发沉译,八方文化企业公司出版, 1990。大英图书馆所藏战前新华报报刊新马华社研究丛书之三,杨松年,新加坡同安会馆,1 988.南洋商报副刊狮声研究新马华社研究丛书之四,杨松年著,新加坡同安会馆199。。奉国华人经济的演变与前瞻李国卿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台北,1988.菲律宾生活中的华人]86。…  相似文献   

20.
赵曰茂 《纵横》2011,(3):46-47
在新加坡出版的《南洋周刊》1939年7月24日第55期,刊载了夏衍的一篇文章《中国电影到海外去》作者开头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