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历史的原因,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其回归的常见渠道有三种:回赠、回购和讨还。虽然我国已参加了四个保护文物的国际公约,但回归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仍然阻碍了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纵观研究状况可知,对中国文物的流失与回归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在对主要文物贸易国的现行法律、政策与当代调整文物返还的主要国际公约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提出一套旨在破解中国文物追索困局的战略与建议,主要包括:第一,改革文物出入境制度;第二,参与国际立法、强化国际执法合作;第三,启动流失文物普查工程;第四建立文物追索机制、制订文物追索战略。  相似文献   

3.
2003年,以《淳化阁帖》为代表的又一批海外流失文物历尽艰辛,回归祖国。从当年的战后文物追索,到如今的拍场较量,流失文物归途漫漫。一方面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追索流失文物决不放弃”,另一方面是19家欧美博物馆联合声称“拒绝将文物归还原属国”。文明本该以最文明的方式展示与传承,让每一份文化复归完整,理应是一个文明社会的良知与责任。  相似文献   

4.
《中华遗产》2007,(10):152-152
失落一个半世纪的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之一的铜马首近日被全国政协委员何鸿先生以6910万港元的创纪录价格购得,并将其捐赠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火热,流失海外的文物开始回流。那么,对于这些拍价高昂的中国流失文物,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它回到故土呢?  相似文献   

5.
云冈石窟规模宏大 ,造像繁多 ,流失海外者数量不少 ,希望这些流失文物能公诸于世 ,以利于云冈文物之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物大国之一,然百余年来,中国多次受西方列强入侵,其问不计其数的物被掠夺和毁损,大量珍贵物流失海外。近年,世界范围内物被盗及非法出口现象严重,我国也不例外。由于物法规不健全,拍卖市场不规范以及执法不严,物仍以惊人数量流失。为保护祖国化遗产,我国在加强打击物犯罪的同时,也日益关注海外流失物的追索和回购。  相似文献   

7.
<正>调查背景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据理性估算,目前流失海外各大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中国文物接近五百万件。这些文物流失方式各不相同,但因历史原因,除少量合法途径外,多数文物以各种非法途径被转卖出国。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呼吁流失海外文物尽  相似文献   

8.
我国境外无人继承文物面临流失的风险。国外法律一般规定境内无人继承的遗产归国家所有,对此,我国缺少明确的政策法规,赋予特定的主体追回境外无人继承文物的资格。此外,我国法院在受理此类案件时,会遇到管辖权、冲突规范和实体法律规定不完善等问题,难以作出有利于我国文物保护的判决。控制我国境外无人继承文物的流失风险,要求我国从原则、规则和程序等方面进行规制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6月30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正式宣布建设全国首个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场.为更多的海外流失文物打通一条绿色回家之路。该市场基于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境内关外、免证、保税的政策优势.通过保税展售、交易会、拍卖会和文物出入境科学检测、鉴定服务等多元模式,面向国际文物经营机构、携带中国境外文物的归国人员,搭建海外回流文物展览展示及交易平台,为其提供文物鉴定保护、保税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军队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众多,是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文献资料,结合军队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申报定级、专家咨询、安全隐患排查和实地调研等,对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进展、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加强军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工作指导、建立军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家咨询制度、开展军队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修缮、加强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在把握军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特点的同时,从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地域分布、文物类型、本体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了文物年久失修、技术力量薄弱、文物保护需求日趋紧迫等问题与挑战;从加强顶层规划、强化专业指导、搞好抢救修缮、拓展渠道形式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办法。  相似文献   

11.
2007年6月22日,"追索洛阳龙门石窟佛首案"在洛阳中院立案。当立案庭那个漂亮的女书记官撕下缴费通知书的一瞬间,刘洋感觉脑子里的血直往上涌。站在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院子里,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五年来的奔波,终于有了回报。刘洋,北京京剑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他是中国首个以个人诉讼名义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人,追讨的目标是流落在海外的两颗佛首。  相似文献   

12.
赵晓红 《丝绸之路》2007,(10):11-13
流失海外文物,与跌宕的中国近代史联系在一起,也与中华民族的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见证中国古老文明的文物在海外漂流是很多中国人心头难解的一个结。  相似文献   

13.
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是实现我国文物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随着我国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事务中越来越主动的地位。世界银行、美国盖蒂研究所、美国梅隆基金会、亚欧基金会、世界遗产基金会等机构与我国博物馆和考古科研机构先后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涉外文物保护技术和科研工作得到加强。合作项目不断增多,合作形式更加多样,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一些文物保护技术合作项目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4.
究竟有多少殷墟文物流失海外? 历史上,曾有许多学者试图调查殷墟海外文物的收藏情况,如梅原末治编成《欧米·储支那古铜精华》(1933)、陈梦家编成《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1963)、李学勤、艾兰编成《欧洲所藏中国青铜器遗珠》(1995),但这些工作都只  相似文献   

15.
刘拥政 《文博》2011,(1):90-92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在完成文物数据采集和建库工作之后,如何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功能?以文物数据库为基础构架文物信息服务体系应该是发展方向。本文从文物行政管理角度,就如何构建文物数据库网络,实现文物信息动态管理,提出设想,即省内建立省级文物数据中心,各市、省直单位和重点博物馆作为二级数据节点与省数据中心实现网络连接。终端机/服务器通过互联网VPN进行登录访问,实现收藏单位与管理部门网络联通,信息互动,让管理者及时了解辖区内文物的变动情况,促进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履行法律规定,切实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字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一条宽带即可联接起世界的两端。流散在全球的敦煌藏经洞文物,正在通过数字技术在虚拟世界重聚。藏品数字化的日益成熟,使"数字归还"的概念进入各国视野。"数字归还"是什么?它是真正的归还吗?它是否可以在中国实施?中国是文物流出大国,流出文物数量巨大,途径复杂(详见本刊十七期《他乡遇故知—面对流失文物你痛不痛》)。多年来,"追讨流失文物"的呼声不绝于耳。然而,追索文物的诉求屡屡引  相似文献   

17.
戴叶君 《收藏家》2008,(2):86-88
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种,近代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和骗购。鸦片战争以后,国势衰弱,一次又一次的战败和列强的入侵,致使中国文物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浩劫。列强在战乱中直接掠夺,外国团体或个人非法挖掘、盗窃,低价骗购并贩运文物数以百万计。第二种,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王媛媛 《丝绸之路》2009,(12):57-59
文物旅游资源是指以文物为依托,具有旅游价值的文物资源。文物旅游资源的稀缺、有限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文物旅游资源法律保护制度应以循环经济作为理论基础,目的是通过未雨绸缪的制度设计,全方位地实现文物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减轻文物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损害,实现文物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于冰 《东南文化》2018,(2):13-19
国有文物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是现行文物利用管理中最重要的法律规定之一。该条款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对文物普遍不合理利用现象及其后果的反应性规定,在法律文义的含义上和逻辑上存在歧义,在保障实现安全性和公益性两大立法目标的有效性上效果不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现实需求。碎片式法律条款无法解决文物利用中存在的风险与矛盾,应当以建设性立法思维将其纳入国有文物资产管理体系总体布局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分析我国民间文物收藏之乱象及其原因的基础之上,讨论了在我国建立民间收藏文物登记制度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阻力,论述了建立登记制度的可行性,包括国内现有法律土壤及国外相关实践之启示;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