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星空》     
1889年,凡高在圣雷米疗养期间对柏树产生了兴趣,“我不断地想起丝柏树,我很诧异竟然没有为这些树作画,我想要以描绘向日葵的手法描绘它们。丝柏树的线条与比例像极了埃及的金字塔。”6月,他创作了这幅画,现存于纽约现代艺术馆。  相似文献   

2.
《PK》     
我也是从2005年看过来的人,文中提到的这些人我都知道,06年以后,我就已经觉得,出人头地的只能是那几个,剩下的只能靠自己,那么多人继续参加每年的选秀,很多时候其实已经很无谓了!  相似文献   

3.
汉语与柯尔克孜语——“我出生在柯尔克孜族的家庭,小时候却在阿合奇县红卫小学读汉语。致使我上高中时,还不会用自己的母语写信。很着急,就用柯尔克孜文的拼音表达我的意思。慢慢地就可以看书了,上大学后,就直接用柯尔克孜文写信,业余时间钻研柯尔克孜文的《玛纳斯》作品。我学会了柯尔克孜语。”  相似文献   

4.
本刊本期续发“二二八”专题史料三组,本馆阅卷室参加了资料提供工作。台湾真相张琴(一九四七年三月廿五日) 一个自由首先我要说明的,我是不折不扣的中华民国台湾省人氏,但是现在台湾的同胞,甚至我的故乡(台中)的亲友,都说我不像台湾人了。为的是:一呢,我不会说日语,二呢,台湾话我也不能说得流利了,三呢,我的衣著以及生活习惯完全祖国化,这是因我在国内太久了。十  相似文献   

5.
《同妻》     
在听玉蓉分享时,眼泪一次次不受控制地涌上来。旁边的女孩儿安慰地拍我,她以为我一定也是同妻,因此才感同身受。我不是,但在婚姻里,那种完全被漠视、情感完全得不到回应的伤痛,对一个女人身心的摧残,我懂得。她淡淡地或生动地说着,40年前的一切仍历历在目。她还爱他惦记他。纵然他说:没爱过。  相似文献   

6.
李普 《炎黄春秋》2004,(10):37-38
《开国大典》那条新闻是我采写的。新闻界有朋友要我讲讲这条新闻采写的过程。建国50周年的时候媒体有人访问过我,问到那时候我紧张不紧张,我就从这儿讲起吧。主要讲过去没想到的,现在认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究竟何谓时间?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却难以回答的问题。正如圣奥古斯丁所言:"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不过,虽然人们对究竟何谓时间不可名状,却不等于说时间就是完全抽象以至于无法感知与琢磨。春秋交替,岁月流逝,容颜老去,以及对"逝者如斯夫"  相似文献   

8.
李乔 《炎黄春秋》2006,(9):79-80
《炎黄春秋》是我最爱读的杂志,其爱读的程度,几乎超过了所有的书籍和报刊。这不是夸张,是真的。我自认为是《炎黄春秋》的“红色恋人”,开始是相见恨晚,继而海誓山盟,终至难舍难分。我是七八年前才读到这份杂志的,故日相见恨晚。没有任何人向我推荐,我也没有看到什么广告,但一接触,便放不下。因为我知道,我一展卷,就要和一段真实的历史,一些沉重而又非常重要的、不能回避的话题接触了。  相似文献   

9.
阿霞笑盈盈地捧着她还飘散着淡淡墨香的诗选集,请我作序。使我顿感有些为难,不仅仅因为我实际上已和文学创作有了相当的距离,还因为我对诗一向缺乏一种感性的领悟和理性的把握。但我又难以拒绝,这自然是由于对黄河岸边土族故乡的共同情愫,更由于自己曾经对民族文学所倾注的热情和希望。而眼前这一摞文采飞扬充满灵性的诗作确实让我欣慰和喜悦。  相似文献   

10.
我是《炎黄春秋》的热心读者,又是她的特邀编委。我很喜欢这个刊物,也经常给她投稿。今年7月是《炎黄春秋》创刊十周年,我希望这个刊物越办越好,我想给《炎黄春秋》提四点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云娟 《神州》2011,(7S):145-146
导语:2004年6月,我第一次走进这个校园,当时楼下的一棵树深深地吸引了我,就是画面上的这一棵。因为它叶子的一开一合,我在心中称它为含羞树。后来我知道大连人称它为芙蓉。偶然读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我的心中在揣摩:能够寄寓母子深情的那棵树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啊。  相似文献   

12.
我父亲就是放映员.我深知放映员的辛酸,小时候我随着父亲看露天电影,那时候的情景现在还历历在目,几个村的群众都在银幕下,是何等的快乐!放映员翻山越岭、不畏艰辛地为广大群众送上了无可言表的精神上的欢乐!我力挺放映员为自己讨一个公平的待遇! ——笑红尘(精荚博客网网友)  相似文献   

13.
裴章传 《江淮文史》2003,(2):173-176
作为一个以本职工作、业余写作和阅读为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的男人,我的同事和亲戚、朋友们大都认为我过得太没有味道、太不潇洒。有一些小事让他们印象深刻:我听不懂股票市场所流行的许多专用术语;我手机里的许多功能至今仍然不会使用;当“卡通”在中国孩子们中间风靡已久时,我竟然不理解“卡通”一词的当前指义……这些都被他们嘲笑至今。看来,我对一些工作和写作以外事情的忽略是不可原谅的。不过,我还不是一个对本职工作马马虎虎的人,作为一个单位分管业务的负责人之一,我对工作倾住了大量心血,而且始终把创造性地做好工作看成…  相似文献   

14.
德治 《旅游纵览》2007,(12):6-7
<正>李恩中:旅游纵览摄影俱乐部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内蒙古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就职于包头市昆都仑区文化馆任昆都仑区摄影活动中心主任摄影感言:放弃了许多,却把摄影艺术作为我终生追求的事业,这是我的作为。我喜爱摄影艺术,因为她是眼晴和思维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15.
阎新法是在山窝里长大的,自从来到省会郑州,便与我同在河南博物院工作。我知道他摄影技术很好,不断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在河南省摄影界小有名气。最近他出版了两本摄影集,一本是《生活留言》,一本是《无声岁月》,读后使我惊喜万分。我不大懂得艺术,对摄影艺术更是外行,缺乏审美的艺术水平。可是小阎的两本摄影集,我反复看,真的还被吸引住了,感触甚多。《生活留言》一集,全是农村题材,一下把我的思绪引到50年前的往事中去。旧社会农村长大的我,看到这个集子,心情激荡,格外亲切。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伏天,一个绵绵细雨的傍晚,山东赵经都先生手执其所著《石鼓文新解》初稿缩印本,来委托我为之作评鉴。 当我第一次打开这本复印稿时,秀雅工致的楷行字迹,形神兼具的鼓文摹写,简练确切的语言,明晰精辟的论述,立刻吸引了我,使我赏心悦目,不忍释手。  相似文献   

17.
为《郦学札记》作序,我实在感慨万端。我是一个平凡的知识分子,毕生花大量时间从事于美其名曰著书立说其实是所谓“爬格子”的营生。这是大人先生们所不屑为而却是我们这一类人的本职。我生平出书,包括专著、译著以及点校古籍和主编辞书之类,据我的研究生们统计,已经...  相似文献   

18.
今天,对我和我的全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隆重的日子。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我认识蒋兆和就是从认识《流民图》开始。1943年《流民图》在沦陷区北平太庙展出时,她强烈的感染力深深打动了我。从那以后这幅巨作伴着我度过了50余年的风风雨雨。《流民图》在身边时我细心照...  相似文献   

19.
大学二年级时,木木就开始安详、镇定地为比她大的女青年们分析“他爱不爱我”、“他年纪比我小怎么办”、“两个人我该选谁”等等人生难题。然而她本人却从没谈过一次安详、镇定的恋爱。她的感情生活跟每个人的感情生活一样充满麻烦。  相似文献   

20.
我不同意第lO期后窗栏目影评《凯旋的昙花》中“如果从悬疑犯罪片的角度判断,《白日焰火》相当缺乏技术含量”这个说法。我的父亲当了一辈子的刑警队长,我今年28岁,是个记者。从小我就是看着父亲他们一点点破案。那个年代,不能测DNA,身份证没有联网,警察都带着枪,破案真的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