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年代末期到40年代中期,汉口是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派”艺术的创始人关肃霜出生、成长、学艺和成名的地方.1928年她在汉口出生时,她父亲关永斋(著名京剧鼓师)正在汉口新市场大舞台的大京班司鼓.幼年和少年时的肃霜,都因家庭生活困苦随时得帮助父辈作些活计.关永斋因为收入微薄,只得与那时的架子花面兼丑角张奎元以及武生赵小楼(著名京剧坤旦赵燕侠之父),在新市场大舞台门前的左侧摆了一个卖炸鱿鱼的小摊,增加收入以维持生活.肃霜因受家庭影响,从幼小时就迷上了京剧艺术.她父亲关永斋司鼓时,小肃霜就随父亲上剧场在乐池边聚精会神地观看.当时在新市场大舞台演出的,  相似文献   

2.
蔡葵 《贵阳文史》2006,(2):30-33
京剧优伶李鸿韵,在贵州文艺界久负盛名。她出身梨园世家,10岁入科,从艺70余年,德艺双馨。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进京剧队演员、人民解放军五兵团文工团京剧队八分队队长、贵  相似文献   

3.
岁月的流逝已让她逐渐淡忘了过去的坎坷与辉煌;唯一不变的,是她对京剧的那一份痴情从《沙家浜》、《杜鹃山》到《平原作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京剧样板戏演员中,如今仍活跃于舞台上的,恐怕只有李维康了。在不少人眼中,李维康好似一棵“常青树”——因为天赋极佳,12岁登台便崭露头角;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后,  相似文献   

4.
江城武汉被日寇所陷期间,人们的一切都得不到自由,因而非常苦闷.于是汉口居民就利用日本鬼子不能进入“租界”这个特殊条件,遂在“租界”内自发地组织起业余京剧票社,搞一点正当的文化娱乐活动.当时发展起来的京剧票社竟达9个之多.其中组建最早声誉较高的票社则是“冬社”.“冬社”最出名的人物就是华香琳,她当时被人誉为京剧“票友皇后”.她和她的女儿华华,都是建国后享名武汉和上海的京剧名演员.  相似文献   

5.
刘凤玮,天津郊区人,出身贫寒.她从小学唱河北梆子,后改唱京剧,专攻老生,艺名“九丝红”.在舞台上红极一时,曾轰动京津等地.曹锟酷爱听戏,顺便也就看上了刘凤玮.开头,刘凤玮不愿高攀豪门,更不愿给曹银锟小老婆.曹锟利用权势死缠不放,刘家无奈,刘凤玮勉强地嫁给了比她大19岁的曹锟,被排为四夫人.刘凤玮来到曹府,从此告别了京剧舞台.她虽在曹锟面前很得宠,但心底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郁闷和空虚.她不忘自己的贫寒出身,十分同情穷苦人,当遇到一些乞丐上门,她总是解囊相助.她还常告诫自己的儿女要尊重善待佣人,不要随意支使.她平素也不愿和那些权贵富人们来往.  相似文献   

6.
在举国瞩目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上,关肃霜率领90多位演员,在48面水旗和48把明刀的簇拥下,威风凛凛地演出了京剧《金山寺·水斗》.那火爆的开打,矫健的舞姿,深深地印在全国亿万电视观众的心里.谁能料到,这竟成了她光辉舞台生涯的绝唱.两天后,1992年3月6日凌晨,关肃霜匆匆地走完了她64岁的人生历程,永远离开了热爱她的观众和舞台.一颗灿烂的京剧明星殒落了!  相似文献   

7.
【说好说歹都是她】说好说歹都是她!这个她,就是仍然健在的著名京剧女演员杜近芳。他(叶盛兰)已经大红大紫的时候,她(杜近芳)还是一个连自己亲生父母都不知道是谁的小姑娘。世事难料,沧海桑田。如果没有政权的更迭,他与她不会在一起;如果官方不建立一所国家级的京剧院(即中国京  相似文献   

8.
岳逢春 《丝绸之路》2013,(19):60-67
2003年3月31日早晨,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齐啸云先生在北京寓所驾鹤仙逝,享年73岁。她那气贯长虹的声腔艺术从此成为绝响,令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9.
杨银禄 《纵横》2014,(6):30-34
一场电影引发的风波 1973年6月11日晚上9点多,江青正在钓鱼台10号楼餐厅吃饭,她打铃叫我,我立即快步进入她的餐厅。她眯缝着眼睛,一边吃饭,一边摇头晃脑地听着她喜欢听的程砚秋的京剧《荒山泪》录音,看到我进去就问道:“现在几点了?”  相似文献   

10.
满族与京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剧产生于清代.与满族上层及满族人的喜好、审美情趣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满族人不仅喜欢京剧,而且还直接参与了京剧的创作、改革与演出。从清代至今,在满族人中间产生了一大批京剧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满族人的生活与化在京剧中也有所反映,其中满语唱词在京剧中仍有遗存。  相似文献   

11.
常天 《纵横》1998,(10)
王晓棠,1934年生于南京,父母专绘画,工诗词,嗜京剧,家中藏书多,她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啃大部头的书:《红楼梦》、《镜花缘》、《三国演义》、《水浒》,还有《茶花女》、《浮士德》、《傲慢与偏见》等等。浩瀚的书海陶冶了她,使她具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悟性。一次,面对壁上父亲所绘的国画:一只掠过枝头的黄鹏,题句是“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小小的她,凝视良久,竟自叹  相似文献   

12.
从1964年到1976年的12年时间里,中国戏曲舞台上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景象:全国360多个剧种和几千个剧团纷纷编演现代戏、学唱京剧样板戏,无法学到京剧原腔原调的地方戏剧团,就将样板戏移植到自己的园地中来,总之,以京剧现代戏为主的样板戏以压倒一切的态势占领了全国的戏曲舞台(后来乃至银幕),而浩如烟海的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则统统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样板戏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回顾它产生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江青对凝聚广大戏曲工作者心血的样板戏的掠夺和歪曲以达到其篡党夺权的目的以及她的御用文人整理归纳的一套样板戏创作模…  相似文献   

13.
《史学月刊》2014,(5):138
<正>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桑振君传张秉义韦有义著豫剧名旦六大家中,只有她和常香玉受组织委派,赴朝慰问志愿军20世纪50年代,她曾与常香玉在《河南日报》公开"论战"她先后两次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演出《打金枝》她引荐女婿牛得草,经田汉介绍,拜京剧名丑萧长华为师她执教培养出四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相似文献   

14.
<正>刘喜奎(1894-1964),女,京剧、河北梆子的著名演员。刘喜奎当时曾与鲜灵芝和金玉兰并称为"女伶三杰"。民国初年,在京津两地,她  相似文献   

15.
正京剧大师梅兰芳与京剧名角孟小冬的一段感情经历,曾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1927年,就在梅兰芳和孟小冬结婚不久,随着几声枪响,发生了一桩震惊京城的"血案",梅兰芳险些被孟小冬的戏迷所绑架,虽然化险为夷,但事后梅孟的婚姻便被打裂了一道缝隙。这起梅兰芳侥幸躲过的绑架案耐人寻味。狂热戏迷梨园世家出身的孟小冬,自小受家庭熏陶喜爱唱戏。她9岁开蒙,12岁在无锡正式挂牌公演,旋即走红;后成为京剧著名老生  相似文献   

16.
我要成名     
哗——,10米长的红绸在京剧舞台上宛若游龙。舞动它的刀马旦正是十几年前的秦海璐。 “报考时,她提供了这卷录像带。据她介绍,那是她去日本演出时的作品,那卷长绸堪称当时的全国之最。”时任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副主任王明亚已经退休,但对那段难忘的招生经历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7.
正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性剧种。20世纪60年代,我国掀起过"现代京剧"热潮。京剧艺术形式与现代题材结合的起源,应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从30年代初期,红一军团战士剧社等红军文艺战士创作了红色现代京剧,进行了京剧现代化的初步尝试。红一军团战士剧社曾经演唱过京剧《骂蒋介石》、《蒋介石自叹》1927年冬至1935年底,以中央苏区为中心,兴起了以现代话剧为主的革命戏剧运动,  相似文献   

18.
我是在1956年11岁时考入贵州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即后来的贵州省戏曲学校,现在的贵州大学艺术学院)京剧班的,我们是进校的第一批学生。1960年的年初,一天,我刚从练功室练完功走出来,便看见校长周钧在门口向我招手,要我跟她到校长办公室去。  相似文献   

19.
著名满族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于1942年15岁时,在汉口拜京剧名旦戴绮霞、名武生王韵武为师。随师娘的姓,取名戴鹔鹴。1948年21岁满师,恢复了原来的姓氏,叫关鹔鹴。 1952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她时说,“鹔鹴”二字太生僻,笔划繁多,写起来麻烦,识字不多的人更难以认记,一般印刷所可能也缺少  相似文献   

20.
吴芳 《神州》2013,(6):13-13
戏曲的最大特点就是她的虚拟性,毫不受空间、时间,以及环境的限制,她能虚拟掉客观对象及环境,留下有指示意义,暗示简练的事件。以虚拟实也是中国戏曲在舞台上的重要表现手法。本文详细论述了台湾国光京剧团所呈现的京剧《金锁记》在舞台虚实结合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