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政治、信仰危机的深渊.资本主义的吸引力日益削弱;而这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却取得了辉煌成绩,创造了"孤岛繁荣"的奇迹,社会主义的魅力迅速彰显;在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华经济掠夺,日本则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陡然增加.这些因素构成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直接诱因.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在苏联完成"一五计划"和欧美经济危机最严重的1932-1933年间达到高潮,其后,由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主义思潮高涨而逐渐趋向低落,并最终被掩盖于抗日战争的浪潮之下.概言之,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大致可以分为热谈苏联和社会主义、探讨苏联"一五计划"成功的原因以及追求社会主义三个既有联系而内涵又各有不同的层次.与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潮相比较,3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潮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气息和缺少理论上的建树两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最初3年国民经济恢复期,形成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为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改变为先进工业国,追赶世界先进步伐,在党中央、毛主席直接领导下,开始着手制定和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是我们党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立足中国实情,学习苏联模式,从1951年开始着手,一...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两大阵营,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东欧、苏联、中国都建立了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开始时促进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后来增长速度却持续下降且经济效率严重低下,可见下表(以苏联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2020,(4)
正1953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一年,根据"一五"计划的要求,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迅速增加,工业化快速起步。国家工业迅速发展使得城市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农业粮食生产赶不上工业建设的需要,粮食等生活消费品供不应求。国家粮食出现严重赤字,缺口不补上,国家的经济建设就会出大问题,随之而来的将是物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虽然已有一定数量的现代工业,但我国旧有工业的基础仍是十分落后和薄弱的。不迅速改变这种状况,新生的人民政权就难以巩固,中华民族就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完成之后,党和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就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使我国由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裕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自1953-1957年即在“一五”计划期间,经过党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在苏联政府的帮助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家经济结构、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新建了一大批国家的重点骨干企业,从而奠定了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6.
"一五"时期,西安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在此期间,西安工业的兴起,奠定了西安作为新兴工业城市的基础,带动了西安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西安工业的兴起和建设又对"一五"时期西安经济发展的方向有着引导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19世纪起,资本主义社会向工业时代过渡,经济、文化与价值观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转变,这些转变为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提供了研究基础。19世纪至今的资本主义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有组织的资本主义阶段和非西方式的民主经济阶段。可将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称为大转型。每一次转型都是资本主义现代性类型出现危机的结果,而新的现代性类型是通过寻找新的社会价值和社会组织关系来形成的。分析资本主义三次大转型的经济、社会根源,可以清晰地洞察资本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三次大转型的新理论框架为预测全球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革命"的批判--1968年5月法国学生运动的性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8年5月学生运动及由此而起的"五月风暴"震撼了整个法国,震惊了整个世界,对法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68年5月法国学生运动是一次什么性质的运动?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认为这是一次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有的认为这是一次文化革命,有的认为这是一次日常生活革命,有的认为是代际冲突,甚至还有人认为,学生参与运动的出发点各异,指导思想庞杂,这是一次难以定性的革命.我认为这是一次法国学生用革命方式对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时期的资本主义法国的批判运动.如果从学生运动爆发的大背景、进程、指导思想以及主要内容来加以考察,就可以对这场运动的性质有着大致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苏美两国都有在战后进行经济合作的构想,并为此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由于双方对经济合作的考虑各异,特别是由于两国矛盾的发展,罗斯福政府关于战后苏美经济合作的构想没能实现.受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杜鲁门政府逐步把向苏联提供经济援助同美国的国家安全联系起来,不仅没有满足苏联方面提出的货款要求,而且还关闭了美国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自由贸易的大门.苏联拒绝参加马歇尔援助计划标志着战后初期苏美经济合作尝试的失败.此后,两国矛盾进一步加剧."莫洛托夫计划"的实施和"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建立揭开了东西方经济冷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正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后,国家基本建设大规模展开(凡由国家投资,增加国家资产,扩大社会再生产之一切工业、农业、交通、水利、文教、卫生及公共建设为基本建设。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基本建设投资和建筑业卷(1949—1952)》,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城市郊区大量农业用地短时间内被征  相似文献   

11.
王家福 《史学集刊》2003,10(3):60-66
国策的要旨在于审视经济政策的社会政治效应。从特定角度观察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论证资本经济与社会运行的政治总进程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资本经济与社会自由放任运转的总图谱。在 2 0世纪 2 0年代 ,美国的“黄金时代”是把自由放任绝对化 ,她呼唤国策的“计划”属性 ;苏联的“黄金时代”引出把“指令计划”绝对化 ,它警示人们问鼎市场的重要性。两者共生现象是“重商轻农” ,美国重在股票投机 ,苏联多有投机倒把 ,酿成城里的失业大军与“农村人口过剩” ,结果引发出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混乱与政治险象环生。美苏这类“黄金时代”在这里被称为“2 0世纪 2 0年代现象” ,它昭示当代国家结构优化与领袖群体良性互动的一大方位是 :经济、社会与政治在国策实践中辩证为一体 ,即求取宏观控制与微观灵活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最佳结合点 ,这就是从远见卓识到真正承担责任的立体化创新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30年代前后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世界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势力范围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在欧洲的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公开宣布要消灭共产主义,并且很快形成柏林—罗马—东京反共轴心,世界很快陷入世界大战的危险之中,苏联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焦点国家。在这种背景下,苏联用较短的时间进行了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建设,从一个落后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相似文献   

13.
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绪贻 《史学月刊》2001,(3):103-109
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执政后,面对美国的严重农业危机、农民悲惨处境和反抗浪潮,实行了以<农业调整法>为主要内容,以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控制农产品产量为目标的农业政策.罗斯福政府的农业"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这种制度进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改革虽然只是一种农业资本主义的结构改革,而非革命性的改革,更未促成一场社会革命,但它保护和促进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使美国的农业和工业一样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14.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和恐慌之中,其中美国受害最深。罗斯福总统就职后,实行“新政”,不但使美国摆脱了这次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而且对资本主义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新政”的历史背景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就职前,美工业生产比1929年几乎下降了一半,出口贸易下降到三十年来最低点。1932年已有八万六千家工商业停止生产和营业。1933年3月,全国完全失业工人达一千七百万,在业工人工资削减了35%至40%。农业在一战后不久就陷入了危机,到1933年初,农业总收入…  相似文献   

15.
"南北战争"后,美国南北双方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因战火而满目疮痍,美国还是一个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国。但"南北战争"结束后三十年左右的时间,美国似乎经历了一个"大爆发"似的发展过程,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促成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很多,其中城市化对美国经济的带动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论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英国的萌生高岱人们谈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常常只把它与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以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相联系,而忽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结果难以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这种“国民经...  相似文献   

17.
正184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灿烂农业文明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在资本主义"坚船利炮"的侵略下,沦落为被侵略、被欺辱、被瓜分的半殖民地国家,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因此从清末的"洋务运动"到孙中山的建设计划,再到南京国民政府发展国家资本的政策,都是将政府主导和发展重工  相似文献   

18.
一、斯大林对当时世界经济危机的分析 在当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不少人把目光转向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等论著.在这些论著中,马克思、列宁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历史和理论根源,并且天才地预示了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根本杜绝经济危机.但由于时代限制,他们并没有亲身经历这个实践.最近俄罗斯学界比较注意斯大林在1930年6月代表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向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1].他们认为通过斯大林对当时正在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分析,比较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危机中的不同表现,更能找到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并能借鉴当时苏联应对危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翔 《世界历史》2000,64(4):92-106
原联邦德国(以下简称德国)史学界秉承兰克史学的实证传统,以其掌握俄国学术成果及其史料的扎实功夫独步于西方史学之林。德国学者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研究热情经久不衰,在20世纪60—90年代这方面的进展尤大。德国史学家围绕下述问题:1861年改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前提,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关系渗透到农村的程度、工业转变和农奴制衰落的关系;1859—1861年革命形式和农民解放,改革准备时期各种政治力量的配置;19世纪下半期俄国农业资本主义水平、农业危机、农民经济和地主经济衰落的原因等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正英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和第一个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工业革命完成后直至19世纪下半叶,在经济上曾经长期执世界之牛耳,是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其工业生产总值几乎达到甚至超过当时世界工业生产总量的一半。直到19世纪末叶,才被后起的美、德等国家赶上并超过,而逐渐走向相对衰落。对英国经济的勃兴、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及其经验、教训进行探索、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学术价值,更具有极其可贵的现实意义。英国经济史在国内原本也是研究热门,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