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业镜"是佛教想象出来用以警诫众生、显现业力果报的一种独特辅教工具。业镜概念在中国传播流行的过程,也伴随着一个其功用及应用场合不断固化的过程,即功用由悉现善恶到专显恶业,场合由天界、人间到专置于幽冥。其间,佛教地狱观念的影响,《十王经》及相关斋祭仪式的盛行,与"业镜"最终固化为冥界中阎罗审判亡人之专门工具并为大众所熟知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著名"花儿"王子马俊曾有一句戏言:青海的"花儿"在河湟,河湟的"花儿"在民和,民和是"花儿"的窝窝。的确,作为河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是"花儿"创作的富矿区,也是"花儿"广为传唱的流行区,其境内流行的曲令多达十数种,大小"花儿"会也有五六个,尤其以七里寺"花儿"会为最。其传唱流行的"花儿"可以说基本上涵盖了河湟"花儿"的绝大多数,特别是七里寺"花儿",是民和地区"花儿"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有其传承发展的重要价值。因而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甘肃地区流行着一种名为"花儿"的山歌,研究学者们将其按词体格式、曲调特征分为"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花儿"音乐生存繁衍了数百年之久,在回族、汉族、裕固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中得到广泛传唱,是中国民歌花园中的一朵艺术奇葩。一种音乐形式能够经久不衰,与其自身的音乐性紧密相关,本文将追溯"河州型花儿"的历史,并通过对"河州型花儿"的词体格式、曲调特征和衬词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河州型花儿"著名曲令之一的"仓啷啷令"《雪白的鸽子》为研究目标,详细分析其音乐特征及演唱特点。  相似文献   

4.
陈莹 《丝绸之路》2021,(2):63-67
花儿是一种跨区域性、跨民族的山歌体歌种,花儿有将近500多年的历史,甘肃人称之为"花儿",青海人称之为"少年".在花儿音乐形成及传播的过程中,涌现出上百首"令"①,这也是"花儿"音乐中重要的音乐特征.本论文主要以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作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研究,论证了这首作品的音乐特征及演唱特点.突出了花儿音乐的地...  相似文献   

5.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时由不得个家。作为一种珍贵的民间口头文学,目前,"花儿"已经渗透进群众生活中。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花儿"这种最纯真、最优美的民歌有了更多的渴望。针对群众对"花儿"与日俱增的需求,近年来,青海省文化馆馆长颜宗成及青海省文化馆、青海花儿研究会等达成共识,各部门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培养"花儿"人才、挖掘"花儿"曲令、扶持"花儿"产业、打造"花儿"品牌。同时,努力改变"花儿"活动自生自灭的状态,脱俗求雅,从一些"花儿"茶园庸俗调侃的低档次中走向高雅,成为"花儿"品牌的民间基础。如今,青海"花儿"已经成为一种有较高知名度的青海文化品牌,随着东西部文化的交融,它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多年来,青海省文化馆馆长颜宗成先生一直孜孜不倦地在"花儿"园地中辛勤耕耘,以强烈的文化自觉,潜心发掘、积极保护、大胆创新青海"花儿"。本刊特编发他撰写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青海省打造"花儿"品牌的工作实践及思考》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毋庸置疑,时至今日,人们不会再以花儿是情歌伤风败俗,花儿是"野曲"难登大雅之堂来审视花儿、妄评花儿。也不会用"花椒树上你嫑上,上去时树杈儿挂哩,庄子里去了你嫑唱,胡唱时老汉们骂哩"禁锢花儿的演唱活动。花儿作为口传心授的民歌,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早以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众多的曲令,特色各异的演唱方式深  相似文献   

7.
素夫 《中国土族》2010,(Z1):32-33
半个世纪前花儿研究者张亚雄先生在《花儿集》中称":青海是花儿的家乡!"的确,在青海有山的地方就有花儿,有水的地方就有花儿,有田的地方就有花儿,正如花儿所唱":一把儿芝麻撒上天,脚夫哥,会唱的花儿有几千?从青海唱到天地边,唱不完,回来了还唱它三年"。  相似文献   

8.
“花儿”,是流行在祖国大西北的一种山野民歌,也是整个西部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民歌.西北“花儿”就其流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格律、不同特色分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太流派.  相似文献   

9.
花儿,属于民歌的范畴。民歌是在甘、青、宁地区民间传唱的一种歌曲,叫法有几种,名字都带有山歌情趣。花儿,亦称“少年”,也叫“野花儿”、“大山歌”、“山歌”、“野曲”,是西北各族人民用心血浇灌和栽培的艺术之花。它既是一种民间文艺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样式,充满着永久的艺术魅力。宁夏花儿,是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六盘山花儿为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李国顺 《攀登》2007,26(4):221-222
国家"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的启动,为青海花儿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契机。要做好花儿文化生态的保护,应当在对传统花儿、花儿会等遗产进行保护的同时,对花儿生态系统进行人为调控,使得花儿文化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松鸣岩区域是"南乡花儿"的大本营,更是"花儿"在中国西北的一个流传中心。在清末文人诗词、《歌谣周刊》《花儿集》等前人文献中,都记载有松鸣岩区域的"花儿"传承。通过与当下的传承现状相比照,可以发现:松鸣岩区域的"花儿"传承,呈现出稳定的代际延续特征。时至今日,"花儿"在松鸣岩区域的传承场域得到进一步拓展,受众广泛,传承有力。民众的文化自享决定了"花儿"能够在松鸣岩区域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2002年4月25日,是著名文学家、戏剧理论家赵景深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本刊特发表关家铮同志介绍赵先生一篇佚文的文章,以示纪念.赵景深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写的这篇推介西北民歌"花儿"的文章,是首次公开刊出,该文也是解放后研究花儿的第一篇文章,它扩展了我们对花儿研究的视野,开拓了花儿研究新的领域.文章虽然是半个世纪前所写,但是无论对于我们今天花儿的研究,还是对于了解花儿研究史无疑是有一定助益的.  相似文献   

13.
"花儿"广泛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及新疆一带,其流行地域之广、曲调之丰富、文化蕴涵之深,在中外民歌中极为罕见.尤其是青海"花儿"不但形成独特的表现形式,还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现象.只有把"花儿"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与旅游景区结合起来,为旅游胜地赋予艺术色彩和文化品质,才能深挖"花儿"丰富内涵,体现时代气息和整合作用.才能...  相似文献   

14.
正宁夏"山花儿"以其秀美和独特,成为中国西北"花儿"家族中的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性的品种,是宁夏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活的文化标识,自然也是宁夏回族与其他各民族乃至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首选。2006年"宁夏回族山花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由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申报的"花儿",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5.
人物:八哥,松山村一年轻小伙。尕三妹,阳山村一年轻姑娘。黑哥,松山村人王哥,尕三妹的阿哥管家,松山寺喇嘛群众演员,甲、乙[松山林外景及"花儿"会场场景,伴《花儿与少年》音乐,拉开序幕。]画外音:这是流传在青海河湟两岸的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它讲述了民和县峡门"花儿"会的来历,以及河湟先民对爱情生活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6.
人物:八哥,松山村一年轻小伙. 尕三妹,阳山村一年轻姑娘. 黑哥,松山村人 王哥,尕三妹的阿哥 管家,松山寺喇嘛 群众演员,甲、乙 [松山林外景及"花儿"会场场景,伴《花儿与少年》音乐,拉开序幕.] 画外音:这是流传在青海河湟两岸的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它讲述了民和县峡门"花儿"会的来历,以及河湟先民对爱情生活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7.
甘青地区流传的关于“花儿会”的传说是一种重的公共信息资源,它担负着记录和解释“花儿会”历史源起的文化功能(如“花儿会”活动的庙会本质、求雨功能等问题);同时,在其流布过程中民众对之进行了自发自觉的整合与传播,从而使其生发出了助力村落政治文化、助推女性个体社会化的文化功能。按照文化表征理论,关于“花儿会”的传说正是民众对“花儿会”活动的一种重表征方法,使得活动产生了丰盈的文化意义,扩大了其外延和内涵。  相似文献   

18.
"走若水不要喊烂弹,走碾伯不要唱少年",这是一句相传的古话。清朝时,青海属于甘肃省,清在青海设农业区一道(西宁分巡道),一府(西宁府),三县(西宁、碾伯、大通),四厅(循化、贵德、丹噶尔、巴燕戎),民和、乐都是一县,县政府设在碾伯。民国十八年分省时分开,乐都县县府仍在碾伯,民和县府设在古鄯。从以上的话里说明,青海是民歌的故乡,是产生"花儿"的窝窝。"花儿"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来反映自己被压迫、被剥削的遭遇,抒发思想感情、表现爱情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9.
张润平  马爱军  李才景  李志康 《丝绸之路》2021,(2):后插1-后插16
本世纪初,岷县花儿引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注,先后组织专家多次到岷县现场考察,于2004年3、4月间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岷县"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和"中国花儿之乡"称号.2005年洮岷花儿又被列为甘肃省2005年度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岷县二郎山为"中国花儿传承基地".2006年岷县花儿进入...  相似文献   

20.
宋洁 《神州》2012,(35):37
在宋代理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一种以"理"入诗的诗歌样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模式。古代人对"诗"有不同的看法,除了"诗言志"这种影响较为深远和广泛之外,还认为诗歌有文化功用、政教功用、"兴观群怨"、礼乐文化的工具等作用。作为一个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流派,它应该在文学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后人要明确和重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