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廓街     
几乎所有关于八廓街的形成的文字,都要从大昭寺的兴建说起。公元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按照文成公主的倡议,用山羊驮土填平卧塘湖,在上面修建了大昭寺,供奉尼泊尔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祖像明久多吉。同时又在大昭寺北面的沙滩地上,修建了小昭寺,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佛祖像。大约七十年以后,大小昭寺的佛像换了位,尼泊尔公主带来的佛像转移到小昭寺主神座,文成公主带来的佛像上了大昭寺的主神座。从此,拉萨才正式定名为拉萨。原先它叫“热萨”,意思是山羊驮土的城:现在叫“拉萨”,意思是神佛安居的圣地。西藏的第一批佛教徒,开始围绕大昭寺转经,八廓街于是形成。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不到西藏,不知道天空有多蓝;不到拉萨,不知道空气有多新鲜;不到大昭寺,不知道信仰有多虔诚;不到八廓街,不知道逛街多有趣.其实,八廓街并不大,如果不买东西,一个小时就可以转完但它却让所有到过这条街的人终生魂牵梦绕,它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藏族老人,见证着西藏千百年来的兴衰与信仰. 八廓街的前世今生 八廓街是由藏语“帕廓”音译而来,意思是围绕大昭寺的“中转经路”.有意思的是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八角街.据说由于在拉萨,四川人占有很大比例,而在四川话中,“廓”与“角”的发音相近,所以就把八廓街误读成了“八角街”,它由八廓东街、八廓南街,八廓西街,八廓北街组成,是拉萨最古老的街道,其历史几平与大昭寺一样久远.  相似文献   

3.
转经人挺直的背脊幻化为佝偻踌躇的身影,大昭寺金顶褪色了再修补一新,公主柳萌芽了又复颓败, 八廓街的每一天,如常展开……  相似文献   

4.
从2009年至2014年,算起来,我曾在拉萨生活、工作也有近五年的时间。一直租住在老城区,紧靠大昭寺。每天清晨,在邻居们打酥油茶的声响中醒来,沐浴着朝阳,穿过炊烟袅袅的八廓街及大昭寺广场,去到朵森格路的报社上班。拉萨与内地有着两个小时左右的时差,下午下班时内地一般已显暮色,而拉萨依然阳光普照,只是光影变斜长了而已,我便混在转经的人流中,一圈、两圈……默默感知这座城市的脉搏。有时加班或值夜班到深夜,八廓街又是另一番样子。就这样,晨昏更替,日复一日,八廓街是我曾经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八廓街.这条围绕大昭寺的古老转经道.已经有了1300年的历史.如一位沧桑老人.见证了拉萨古城的过去和今天。漫步在这条转经之街、商业之街,化之街上,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仿佛能听到这条老街喃喃的述说。  相似文献   

6.
梦子 《中国西藏》2005,(1):30-34
当晨曦刚刚露出它第一缕霞光的时候,桑烟袅绕的大昭寺及其周围的老城区八廓街已是人潮涌动;在低沉的阵阵法号声中,手持尼玛轮、默念“六字真言”转经开始他们朝圣而虔诚的步伐;数以千计的商贩,沿街摆上足以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各样独具民族特色的商品——佛珠、银饰、马具、藏刀、木碗……,无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  相似文献   

7.
夏扎大院是拉萨八廓街现存的藏式古建之一,原是旧西藏十大贵族之一“夏扎家族”的私人宅邸,占地面积2443.4平方米,建筑面积5276.53平方米。它是呈“回”字形建筑结构的传统经典藏式院落,由旧西藏嶋厦政府D1伦夏扎顿珠多吉建造于十九世纪初期,位于大昭寺正南,距大昭寺中心位置直线距离仅两百余米,能看出在此修建府邸的贵族地位的显赫。  相似文献   

8.
八廓街踏古     
围绕着八廓街转经路有许多古迹。转经路的开端是大昭寺的正前方。现在.这一带除了大昭寺的正门、唐蕃会盟碑和那棵唐柳.在环行路口上.还竖立着一个高高的大法轮柱,过去它是用几根很长的木头杆子头尾衔接起来的。它的外围结结实实地裹上了一圈竹子.竹子外边再用刚刚宰杀的牛皮包好。等到牛皮完全风干以后就紧紧地捆住了木柱。那直刺蓝天的一柱孤杆.虽然叫人目晕心悬。却是风吹不动、雨打不蚀的。  相似文献   

9.
流动的时光     
在时光里,追寻你流动的影子:此去经年,留下帕廓无数风情。围绕大昭寺的这条拉萨著名的转经道被人们习惯称为“八角街”,而它确切的藏文发音是“帕廓街”,“帕”意为中,“廓”意为转,这是拉萨主要的三条转经道中,中间的一条。而另外两条分别足在夫昭寺内的“囊廓”,意为小转.以及沿现在的江苏路、德吉路、林廓路、林聚路一周的大转经道,称“林廓”。这条古老的转经道,每天有无以计数的人按神指引的方向顺时针旋转着,簇拥着大昭寺这座神圣的殴堂。  相似文献   

10.
按照本地习俗,拉萨人一般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八廓街一带称之为"拉萨",藏文意思就是佛地。大昭寺内因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而成为佛教信众心中最殊胜的圣地。大昭寺吸引了大批信奉藏传佛教的僧俗不远千里前来朝拜,经年日久,围绕大昭寺的八廓街便成为拉萨最为繁华的地带。八廓街延伸出去的八条巷子,是拉萨老城区居民居住地,拉萨的特色经济、民族文化、传统手工艺乃至西藏的风土人情都在此集结。本文讲述的正是生活在这八条巷子中的一些人和事。八条小巷,八个行业,八张不同的面孔,将八廓街的繁荣和宁静、藏族人的生活态度以及藏文化的丰厚和神秘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1.
拉萨最尊贵的佛殿是大昭寺,当地人称之为“祖拉康“的佛殿中,有着全藏最珍贵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人们称之为“觉卧仁波切“。大昭寺由此成为了圣地拉萨的心脏——八廓街的核心。在围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环绕的这一圈迷宫般的小道与街区中,在大昭寺东边,与之一墙之邻的木如宁巴,也被八廓的环形线包围其中。  相似文献   

12.
西藏信箱     
《中国西藏》2014,(1):92-93
广东湛江的胡先生:我想了解八廓街上经杆。在拉萨大昭寺周围的八廓街上,高高耸立着四根挂着五彩经幡的巨大经杆。大昭寺西大门外的那根经杆叫"乔塔钦",意为"佛的经旗杆"。相传是7世纪中叶,藏王松赞干布发"欢喜心",为迎接释迦牟尼佛像到拉萨而竖立的。八廓街东南的经杆取名"甘丹塔钦",意为"甘丹寺大经旗杆"。是因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曾把手中的藤杖  相似文献   

13.
八廓老房子     
过去,拉萨城郊满是湿地与小河,进入八廓街都要经过宇拓桥(琉璃桥),这才算进入拉萨城。和平解放前拉萨的市政基本上分为两个单元,由位于布达拉宫下的雪村的雪巴勒空和八廓街朗孜厦的“米本”分管(许多书中把朗孜厦的“米本”直接译为“拉萨市长”是不准确的)。我们今天所说的八廓其实是一个大的范围,涉及林廓路以内、围绕着大昭寺的一大部分区域。如果加上北面小昭寺一带老城区,就基本涵盖了老拉萨城的绝大部分城区。这是老拉萨的核心地带,近代以来,这一带设立了许多重要的市政部门,扎康(藏语意为“邮局”)就是其中一所保存尚好的老房子。  相似文献   

14.
《西藏人文地理》2006,(2):82-93
张藏月:八廓街的“妈妈”在转经的人群中,一位慈祥的老太太提着念珠走在其中,旺堆拉叫了一声:“妈妈”!随即两人热情地用藏话聊起天来。我以为老人是藏族人,当我向她问好时,老人却用地道的河北话回应,我很惊讶!今年七十三岁的张藏月老人,在八廓街已经生活了四十五年,是地道的八廓街老居民,街坊邻居全都脸熟,一口藏话听不出任何破绽。八廓街的藏族人都亲切地叫她“妈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遗产》2004,(3):134-134
规划面积1.34平方公里,完整包括了拉萨旧城的城市中心建成区。该地区以大昭寺为中心,有小昭寺在内的5个文物保护单位和几十个挂牌保护大院,有囊廓、八廓、林廓三条转经道和散布的多个小寺庙,及以大昭寺为中心层层向外修建的大片藏族古老民居。该地区是目前西藏最重要的宗教朝圣区,也是集商贸、居住、旅游、文化等多功能的城市中心区,依然保存着浓郁民族和宗教风格的建筑和街道,保留着拉萨古城典型的传统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八廓的节日     
拉萨城是座节日的城市,不能说每个节日都在八廓街进行,至少大多数节日都跟八廓街以及这条街上的大昭寺有关系。藏历正月初一,拉萨城的男男女女,天不亮就起来敬神朝佛。人们揣着酥油灯盏走上八廓街,走进大昭寺。一时大街小巷,人流涌动,酥油灯闪闪烁烁,似天上的繁星。  相似文献   

17.
赵莉 《丝绸之路》2006,(9):34-37
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代表了西藏的精髓而非看不可的话,那么,大昭寺和八角街也不能不看了。因为大昭寺距布达拉宫最近,只有1公里。这是一个名的寺院,拉萨老城就是以它为中心建成的。而八角街不仅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贸易市场,也是去大昭寺转经的必经之路。大昭寺内外,集中地体现了西藏的化、民风和民俗。  相似文献   

18.
伍振 《中国西藏》2013,(1):76-79
西藏,是一个与天最贴近的地方,也是一个与神佛最接近的圣地。那天,站在拉萨八廓街,我发了条短信给朋友们:"不到西藏,不知道天空有多蓝;不到拉萨,不知道空气有多新鲜;不到大昭寺,不知道信仰有多虔诚;不到八廓街,不知道逛街多有趣。"八廓街的前世今生八廓街位于拉萨市中心,是拉萨最古老的街道,其历史几乎与大昭寺一样久远。松赞干布在七世纪定都拉  相似文献   

19.
古代壁画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物质反映,因此,利用现代科技分析手段提取其信息并将之与古代文献结合,则可逆推其制作工艺和判定其制作时间,进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艺术史研究和保护修复提供信息。本工作利用拉曼光谱(Raman)、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S)、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在西藏大昭寺转经廊壁画样品分析中获取的信息,结合文献,确定西藏拉萨大昭寺转经廊壁画绘制于清代晚期至20世纪80年代之间。此幅壁画地仗使用了阿嘎土,与文献记载一致;白粉层使用立德粉、碳酸镁和方解石等,与文献记载用白胶浆或者黄胶浆相异。同时发现壁画颜料采用藏族传统绘画配色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昭寺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赞普(藏语藏王之意)松赞干布13岁继位,在位期间平息了内乱,完成吐蕃的统一大业,成为雪域高原的一代英主。他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与唐朝的文成公主,因二位公主都信奉佛教,所以松赞干布决定在逻些(今拉萨)修建佛堂,收藏佛像和佛经,此为大昭寺创建之始。初称“珠拉康”,意为经堂,又改名“觉康”,意为佛堂,后来叫“大昭寺”,意为释迦牟尼佛之寺。相传大昭寺是文成公主亲自设计的,由松赞干布与尺尊公主主持修建。一般寺庙大门都向南,因唐朝往西天取经,大昭寺的大门有意建成向西开。初建时只有一座两层楼的方形佛殿,后来经过元、明、清历代的扩建,才形成现在所见的面积达25100平方米的建筑群。寺内有经堂、佛殿15座。这些建筑既具有唐代建筑风格,又具有尼泊尔建筑的特点,十分新颖独特。前往大昭寺朝佛的藏族同胞络绎不绝。他们到寺前脱下藏靴,面向寺门,双手合十,祈祷片刻,双膝跪地,俯首下拜,额头点地,再双手前伸,全身扑于地上,然后起身重新行礼。如此循环往复,虔诚地跪行至大昭寺。这些磕长头的顶礼膜拜者为了表示对佛的崇敬,有的从清晨跪拜到黄昏,有的连拜几日乃至几十日。因为跪拜者众多,天长日久,寺门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