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2年4月,从北京出发,经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旅大,跨越四省,往返半年,所见书画万余轴,随手笔录,不复诠次,其中名迹巨制及新奇之品,非片言数行所能尽者,俱不记。兹记其琐屑者以备他日检考之助而已。此行为张珩、刘九庵同志及予三人。邵高山水一轴,作于明天启丁卯,款书"芬陀居士邵高。"又为范质公写山水一册,亦作于丁卯。按邵高之名仅见于《无声诗史》卷七:"邵高,字弥高,吴县人,长于山水。"其他画史俱载邵弥,字僧弥,长州人。邵高、邵弥,实即一人。两画纪年俱为丁卯,丁卯  相似文献   

2.
文史快车     
《文史天地》2021,(2):92-93
正"下里巴人"不是人"下里巴人"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宋玉〈对楚王问〉》,书曰:"客有歌于郢中(楚国国都)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下里》和《巴人》原来都是战国时期楚地民间歌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一带的人,  相似文献   

3.
元泰定四年(1327)日本僧人邵元来我国后所撰碑文、塔铭,据《寰宇访碑录》所载计有四石,即:少林寺《息庵禅师碑》(图版贰)、灵岩寺《让公禅师道行碑》(图一)、《贡副寺长生供记》和《新撚玉佛殿记》。此四石之前二石原书分别注明存于河南登封和山东长清,而后二石系据浙江鄞县范氏拓本,没有指明原石所藏的确切地点。《攟古录》却指明"《贡副寺长生供记》比丘邵元撰,正书后至元五年正月河南登封,""《新撚玉佛殿记》后至元五年五月三日河南登封。"同时,此书还有"少林寺贡副寺  相似文献   

4.
邵飘萍事件与林白水事件间隔约100天,时人称之“萍水相逢百日间”。邵飘萍事件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出身贫寒,从小在金华长大。1899年他只有14岁就考中秀才。1903年进入省立第七中学(现金华一中)。1918年10月5日,他辞去《申报》驻京记者之职,创办了著名的《京报》。1918年10月,邵飘萍促成北大成立了新闻研究  相似文献   

5.
关于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主体人物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赵佶(宋徽宗)仿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尽人皆知的一件名迹。图中九人、八骑,没有別的点缀。但观者对于里面的主体人物,往往分辨不出,因此议论纷纭。有人认为图中间盛装的两位,下方为"(?)国",上方为"秦国",而以抱小儿的一人,年貌较长,定为"韩国"。我总觉得这样推断,不太合乎实际。后来又看到《文物》1961年第12期刊载张安治同志的《(?)国夫人游春图》一文。他也认为图中没有"韩国"、"秦国"在内。  相似文献   

6.
晋宁石寨山铜鼓形铜贮贝器(M12:2)腰部花纹,发掘报告释为《巡狩之图》,已故冯汉骥先生另释为《祈年播种图》。我们同意冯先生之说。这里对冯先生没有解释的两种器物,作一点小小的补释。冯文中说:"后者头顶一筐以左手扶之,筐上置一盘形器"(图A)。这一"盘形器",从图像看,与另外三人所背器物(图B、C、D)基本相同,应是宋人称为"蛮笠"的一种尖顶斗笠。周去非说:"西南蛮  相似文献   

7.
《邵长兴方志存》(以下简称《存》)分春夏秋冬四卷,分别为纪事、谈书、论志、纪游。春之卷是《纪事》,主要收入了邵长兴同志纵论社会主义方志事业的大势大略的几篇章和连续13年(1988-2000)的《中国地方志十件大事》、连续5年(1995-2000)的《中国年鉴十件大事》,并以特载殿  相似文献   

8.
<正>黄公望(1269-1354年)乃"元四家"之首,江苏常熟人,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其绘画宗法董源、巨然,浅绛山水自创一格,流传后世的画迹据说达数十件之多。除《富春山居图》(浙江省博物馆藏)外,其它著名的还有《天池石壁图》(故宫博物院藏)、《溪山雨意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等重要作品。黄公望本姓陆,名坚,少丧父母,中年皈依"全真教",后久浪迹于江浙一带山川江河,醉心林泉,有时对景写生  相似文献   

9.
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游春图》"是数百年来颇负盛名的一幅古代绘画,著录于元周密《云烟过眼录》、明文嘉《严氏书画记》、詹景凤《玄览编》、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和《石渠宝笈续编》等重要书画著录书籍中。在画前隔水上有宋赵佶(徽宗)題"展子虔游春图"六字。八百年来这幅画历经宋赵佶、贾似道,元仁宗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刺吉,明严嵩、严世蕃父子、韩世能、韩朝延父子,清安岐、弘历(乾隆帝)等人递藏。用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殷契粹编》(以下简称《粹》)第221、222是两片有名的卜辞,其上有"廿示"。其中,《粹》222可与《人文》2997相缀合(图一~四)。《殷契佚存》(以下简称《佚》)第884片是另一片有名的卜辞,其上有"自上甲廿示"(《戬》1.9,《续》1.2.4重出。图五、六)。《粹》221、222与《佚》884辞意相近,字体略异。关于《粹》221,《殷契粹编考释》(以下简称《粹考》)隶定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南江札記》四卷,清邵晉涵撰。邵晉涵(1743—1796)字與桐,號二雲,浙江餘姚人,清代浙東學派的後起之秀,博聞强識,貫通經史,著《爾雅正義》、《南江文鈔》、《南江詩鈔》、《南江札記》等,在文獻學、史學、文學等領域作出卓越的貢獻。《南江札記》為邵晉涵閱讀古書時的札記,俟其卒後,邵晉涵之子邵秉華  相似文献   

12.
熊月之 《江淮文史》2016,(1):129-146
世人皆知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与汤寿潜的《危言》,却不知晓绩溪籍晚清奇士邵作舟所著《邵氏危言》。梁启超曾评价这些危言"每发一论,动为数十年以前谈洋务者所不能言;每建一义(议),皆为数十年以后治中国者所不能易"。著名历史学家熊月之经与戴逸、王俊义、耿云志等先生商议,在邵氏后人的支持下,深入探究邵作舟治国理政思想,并付予本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南诏中兴二年(唐昭宗乾宁五年,公元898年),信博士内掌侍酋望忍爽臣张顺、巍山主掌内书金卷赞卫理昌忍爽臣王奉宗等人,根据《巍山起因》、《铁柱(记)》、《西洱河记》、《国史》等古籍,绘制了《南诏图传》及文字卷呈送南诏宫室。洱海图是参照当时的《西洱河记》一书画成的。该图虽然绘制在《南诏图传》的末尾,但它是整个画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诏图传》成画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国内外一些研究《南诏图传》的专家学者,还没有对洱海图引起足够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事。笔者根据历史文献,民族学调查资料和民俗学调查资料,以及考古学资料,撰写此文,对洱海图作一些探讨,以就正于专家。 一、唐、宋时期的洱海图概说 为了研究的方便,首先将唐代张顺、王奉宗等人绘制的《南诏图传》中的洱海图介绍如下:(图一) 西洱河(即大理洱海)中画有雌雄二蛇,  相似文献   

14.
<正>从现存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中国画中以"羊"为题材的作品,至少在隋唐时期,便已开始出现。唐朝有阎立本(601-673年)的《职贡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周防的《蛮夷执贡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赵福的《五羊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宋朝有苏汉臣(1094-1172年)的《开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陈居中的《四羊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迪的《春郊牧羊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元朝有赵孟頫(1254-1322年)的《二羊图卷》  相似文献   

15.
(一)1973年春,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李家庄村民在庄西的弥河中挖沙时出土铜印一方,送交青州市博物馆收藏。该印为铜质,圆筒状,高5.8、直径3.5厘米,印面凹陷,上有大篆体阳文“左桁廪木”四字(图一)。经考证,此印为战国时期齐国的古玺。《古玺汇编》0300著录过一方与此同。关于此印的释文,有下列三种说法:(1)石志廉先生在《战国古玺考释十种》(《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0年2期)一文中根据它的形制定为烙印并释为“左廪桁(横)木”,他认为此玺“应是打烙在左廪公用的木横(衡)上面的烙印。”(2)吴振武先生在《战国“(廪)”字考察》(《考古与文物…  相似文献   

16.
我是2000年~2002年连续编发邵长兴先生的《中国地方志十件大事》及《新版方志学年鉴编著述略》而“初识”邵长兴先生的,至今仍未谋面,但从他每一年度的“独家新闻”专稿中就略窥到他“一夫当关”的智勇和“一马千军”的豪壮。近日承蒙邵老先生相赠大作《邵长兴方志文存》(以下简称《文存》),一口气浏览之后,钦佩、敬重之情油然而生,被他那种对地方志事业赤诚、执著到痴迷地步的境界所感动。  相似文献   

17.
1976年,山西省博物馆收集到唐代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一卷(图一)。专家鉴定属"赵城金藏"。《疏》作卷子装,白藏经纸,赤木轴。全卷计二十一张(包括卷首《释迦说法图》),第十八张空缺,共长1028厘米。《疏》卷卷首附装《释迦说法图》一幅,状与赵城金藏  相似文献   

18.
(一) 本文讨论的《马术图》,原名《郎世宁画乾隆宴筵图》,描绘乾隆帝弘历于避暑山庄万树园赐准噶尔部官员观看马伎的情景(图一、二)。画幅高223.4、宽426.2厘米,绢地托裱高丽纸,四周镶裱蓝绫边,是一幅巨型"贴落"。左下角题"乾隆二十年七月臣郎世宁奉敕恭绘",钤"臣世宁"篆体白文印、"恭画"篆体朱文印各一方。  相似文献   

19.
精抄本周邦彦《清真集》一册,内分《清真集》(图一)、《清真集外词》(图二)两部分。前者收词九十三首,后者收词八十八首,共百八十一首。前者书名,原为墨笔抄写《片玉词上卷》五字,又用朱笔改为《清真集》三字;下盖"鹏运校读"白文长方印。后者书名原空,朱笔填写为《清真集外词》,下署"四印斋读本",亦朱笔。全书末尾有朱书两行:"光绪乙未五月廿七  相似文献   

20.
中古音系统的《大广益会玉篇》、《切韵》、《广韵》、《集韵》、《礼部韵》、《韵镜》、《七音略》等述中的“邪”纽应归于几等?明代邵光祖《切韵指掌图》之《检例》中云:“精清两头为真的。”说“邪”纽有一、四等。清际江永《四声切韵表》中《等位图歌》也有:“舌齿之头一四等”,“有禅三等有邪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