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虽然没有撰写方志类著作,但后来的柳州方志多与其相关。乾隆《柳州府志》记录了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绩,突出其榜样作用;所涉及的柳州山川风物,大多与柳宗元有关;还收录了柳宗元的有关诗文。总之,乾隆《柳州府志》以柳宗元为地方先贤,将之推崇为柳州文人的最高典范,反映出柳宗元对柳州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现存正定隆兴寺内的《圣主本命长生祝延碑》由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书丹并篆额,时年赵孟64岁,正是其书风成熟老辣之时,故此碑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汪维寅 《收藏家》2002,(5):49-51
清代吴熙载(1799-1870年)原名廷飏,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征诸生。晚清杰出书法家、篆刻家。博学多能。少为包世臣入室弟子。精小学,恪官运亨通师法,又能自成面目,为世人所宗尚。兼作写意设花卉,风韵绝俗。精金石考证,著有《通鉴地理今释稿》、《晋铜鼓斋印存》、《师慎轩钱谱》、《吴让之印谱》等行世。  相似文献   

5.
一部大书摆在我的面前,看得见,摸得着,给我一个惊喜。这就是《惠州市志》,惠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2008年3月出版。  相似文献   

6.
论建筑之华美,她名不见经传;话斋室之伟岸,她退避三舍。斯是书房,一方圣地:散发书香,休闲之港湾;设计蓝图,居室之精粹;倡导和谐,家庭之绿洲;孕育新知,文明之摇篮。一方匾额,但闻书卷气犹浓;两行联语,却见翰墨香正芬。一排书柜,万卷图书肃立;五尺书案,一身辛劳相映。桌上难觅文房四宝,唯见彩屏荟萃三江。小小书房,能容大千世界;咫尺荧屏,尽显四海风云。  相似文献   

7.
苏芬兰,祖籍陕西,现居北京。任中外名家书画院副院长,中消贫书画公益活动中心副主任,《中外名流书画家》报执行编委、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艺术委员会理事等职。  相似文献   

8.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与刘禹锡等八个革新志士都被贬为州郡司马,史称“八司马”。时过十年,柳、刘及韩泰、韩晔、陈谏等五名幸存者才得以奉诏进京,但随即又分别遭贬至更荒远的柳州、连州、漳州、汀州、封州任刺史。这首诗就是柳宗元于是年夏天,在经过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到达贬所柳州后寄赠其他四人的作品,是诗人在经历这场变动后真实心情的写照。  相似文献   

9.
新春伊始,首都出版界又给崇州新添了一张城市名片,把“崇州是南方丝绸之路源头之一”的研究成果公诸神州大地。载有这项科学结论的《崇州商贸志》,由中国北京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了。  相似文献   

10.
突厥与隋唐、回纥与唐宋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深受中原文化辐射,因此古代突厥语中有大量汉语借词。这些借词的突厥语读音与汉语中古读音非常接近乃至相同,这在《阙特勤碑》、《敦欲谷碑》、占卜书的词汇中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1.
赤壁风骨——《东坡赤壁文化丛书》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谒东坡赤壁,最早是在一九八四年春天。其时还住在山里,因为陪同外省两位文学前辈.而搭乘长途客车前来古城黄州。那一次,我们沿着一条清静的道路缓缓前行,景象分明很陌生,心里却有一种熟悉仿佛是与生俱来。多年后,有机会在这路旁某文化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12.
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馆员路远,常年研究碑林碑刻,著述颇丰,在这本<景教与(景教碑>>之前,已发表有关西安碑林历史和藏石研究的论文数十篇,并撰写了<西安碑林史>、<碑林史话>、<石版文章--历代碑刻琐谈>等专著,显示其在碑石学领域的扎实功力.  相似文献   

13.
学界认为《魏书·昭成子孙传》已经亡佚,今人所见乃是后人依据《北史》所补。事实上今本《魏书·昭成子孙传》并非是后人以《北史·魏诸宗室传》补成,相反《北史·魏诸宗室传》的相关记载是由《魏书·昭成子孙传》删略而成。今本《魏书·昭成子孙传》较之《北史》同传内容多出的"溢出字句"绝非以他书"附益"而成,而《北史》多出的内容则颇多讹误,当为李延寿据《魏书》所加。今本《魏书·昭成子孙传》也不是出于《高氏小史》、魏澹书或者《修文殿御览》等书,其书法也与《魏书》其他部分相同而与他书大异。《魏书》相关卷末的散佚情况,我们在宋人校语的基础上还必须作进一步的辨析。  相似文献   

14.
贺秀红 《纵横》2013,(5):15-17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内容如下(见毛泽东手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彭德怀、张宗逊、赵寿山诸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诸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陈毅、饶漱石、粟裕、谭震林诸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诸同志,太原前线人民解放军徐向前、周士第、罗瑞卿诸同志,  相似文献   

15.
“以”字在古汉语中作介词被视为常态,但作名词用,往往被历来学者所忽略,导致语言解释中的诸多错误。本文主要通过对《孟子》书中“无以”的分析。兼及其它语言材料,证明了“以”的名词用法,并对古汉语语法学界所谓传统的“无以”、“有以”结构提出了质疑。本文认为,名词“以”来源于介词“以”,但这种变化,不是由于词义因素所导致的,而是因为“语法因素”造成的词语异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英国方面把占有爱尔兰的合法性,上溯至1155年罗马教皇阿德里安四世为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写的《祝祷书》。爱尔兰方面通过文献释读,用《抗议书》否认《祝祷书》是英格兰征服爱尔兰的合法性依据。《祝祷书》与《抗议书》形成了历时性对立关系,对立的焦点是爱尔兰的宗主权,而非现代民族国家的主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婺书·郑忠愍列传》与《宋史》中的郑刚中传记进行内容和思想上的比较。通过其他文献的补充,辨析《婺书》和《宋史》记录的准确性。并探究对同一人物的事迹的不同记述方式中蕴含的不同思想。  相似文献   

18.
隋唐以后,中日双方僧人、学者和商人往来频繁,其中不少人写过游记、日记或杂记等,虽然也涉及到中日两国的事情,但多以个人见闻为主,不能称为中日关系史著作.已知最早的中日关系史专著,要首推1466年成书的《善邻国宝记》了.《善邻国宝记》的作者是瑞溪周凤,他虽然是一名僧人,但曾参与日本对明朝的外交活动.他精通汉学和中日两国的历史,又掌握足利幕府的档案,所以他写的《善邻国宝记》可信性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中日关系史专著.  相似文献   

19.
郑淼文 《神州》2011,(15):64-65
最近拜读了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家张怀瓘的理论作品书议,颇有收获,我想对此肤浅的谈谈自己的认识及感想。作者张怀瓘(713-714),海陵(今江苏泰州)人,是唐代著名的书法理论家,着  相似文献   

20.
章太炎《致伯中书》手迹,凡十四通,四十一叶,约六千五百字,写于1913年4月至1913年8月间。现由重庆市博物馆收藏。这十四封信,是章太炎在宋教仁被刺后,辞去东三省筹边使南返,以至赴鄂谒黎元洪、赴京为袁世凯幽禁初期所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致伯中书》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章太炎在这一时期的政治态度,有助于我们对反袁斗争时期章太炎的政治态度的认识。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