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江南长城     
江南,舒展着小桥流水,烟雨桃花。长城,激越着冷角寒旌,金戈铁马。一温婉、一豪壮;一翩跹、一悠扬。它峰举巅擎,它穿云破雾。它刚柔相济,它沧桑飞渡。登此一城,江南千里春色可以尽揽眼底。  相似文献   

2.
江南的茶香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望着古朴的江南建筑,闻着浙淅沥沥的小雨,品着手中的清茶,好不惬意! 江南的水土养育了江南的人,江南自古出文士,那些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在谈论古诗、抚琴听乐间,自然少不了那一杯清茶。  相似文献   

3.
雨蔚 《风景名胜》2008,(8):64-73
说起江南的老弄堂,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于是,一条条原本默默无闻、或曲或直的灰白小弄,便有了一份扑朔迷离的情感。与此同时,江南也因此而多了一份悠长而又浪漫的表情。江南弄堂一般都很狭窄、幽长,再加上弄堂两侧高墙的遮挡,因此弄堂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只深锁在江南烟雨中的洞箫。冬去春来,寂寞芬芳,忧愁彷徨以及旧梦与往事,似乎是它恒久不变的主旋律。所谓"宅弄深处,曲径通幽,不知深几许,行至尽头,豁然开朗,别有新洞天。"说的其实只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对生活在弄堂内的人来说就是他们最普通的生存空间,但对整个江南文化来讲,却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这么说,弄堂就是江南的命脉。从高空俯瞰这些间隔交错在现代建筑与老宅之间的弄堂,它就像是一条条纵横交织的记忆线条,把江南的昨天、今天都编织在经纬之间。这其中既有最普通的市井生活、故事和传说,也有昔日名人的轶闻趣事,更多的是属于江南的历史文化,以及江南人家的那份难以割舍的精神依托。于是穿行在江南的弄堂之间,便成了一种解读江南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4.
江南的茶香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望着古朴的江南建筑,闻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品着手中的清茶,好不惬意!江南的水土养育了江南的人,江南自古出文士,那些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在谈论古诗、抚琴听  相似文献   

5.
正(一)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千百年来累积下的精粹,它包括了水土、风物、民俗、建筑、工艺、生活等等。文化具有地域性,它是由一方水土孕育而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育一方物"。文化是精神,精神源自物质,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江南文化源自江南水土。江南,自古便是鱼米之乡。江南文化之水土、之风物,最核心的是一条鱼、一颗稻谷、一片水。三千多年前,泰伯、仲雍告别"周"(陕西、宝鸡、岐山),奔吴而来。这个"吴",  相似文献   

6.
这里是江南     
这里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江南,“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江南,“路长梦短无寻处”的江南,“采莲南塘秋”的江南,“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江南……诗的江南。雨丝丝,路绵绵,风轻轻,水柔柔。绿绿的波,旧旧的船,短短的桥,窄窄的街,老老的屋,美美的味,串成了长长的历史,又缩成了小小的镇子,被安放在江南暗暗的天空下,镇子叫周庄。踏着栗色窄小的石板路,嗅着水气清弥的味道,望着木制的回廊,镂花的格窗,白壁上挂着水渍,白壁下粘着青苔,青苔上附着露水,露水里映着灰瓦,灰瓦排成了马头墙,马头墙里是“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的庭院。庭院里有  相似文献   

7.
婉约江南     
洪烛 《旅游》2000,(3):2-4
江南是我的一个梦境古色古香在走近江南的时候我总是蹑手蹑脚不知是怕惊醒了它呢还是怕惊醒了自己  相似文献   

8.
在江南水乡,水田秧歌,历史悠长,岁月悠悠,至今难忘。故乡的秧歌,不是在舞台,不是穿红着绿,甩着红绸,迈着轻盈的舞步,扭着腰肢出现在大街、广场上。它的舞台却是在广阔的水粼粼的绿色秧田里。每年的“芒种”季节,正是江南农家“抢了麦场又栽秧”的时光,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里,人们卷着袖子,露着腿儿,一面在田里插秧,一面放声歌唱:  相似文献   

9.
几许江南     
携一壶雅兴,看几度江山;携一轴山水,看几许江南。过去,我懵懂地拿起诗卷,原以为江南便是这样忆出来的。如今,我还是懵懂地拿起诗卷,却恍然,忘不却的是江南,记不下的还是江南。楼台、烟雨、酒肆、垂柳、古道,它们被莫名的搁置  相似文献   

10.
江南·春     
《风景名胜》2013,(4):29-37
春天,去江南走一走吧,走进那多烟雨的江南,多燕子的江南,多流水的江南,多茶园的江南,多桃花梨花杏花油菜花的江南。  相似文献   

11.
江南丝竹     
由江浙沪三地专家历时两年精心整理的《江南丝竹音乐大成》一书近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选入了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以及流传江浙沪的各种代表、优秀曲目140余首,选入了改编创作的曲目数十首,是迄今收集江南丝竹曲目最多、资料最全的版本。江南丝竹音乐起源可以上溯到明末,一直在江南城乡流行,许多无名艺人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12.
明代江南丝绸的国内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直到元代江南丝绸贸易还较少记载,其具体情形更无从深究,那么到明清时期,江南丝绸贸易的记载已俯拾皆是。丝绸商品交换不但制约着其本身的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遗憾的是,对于明代江南丝绸的国内贸易,至今尚未见有专文探讨,这显然与江南丝绸应有的历史地位不相符合。为此,本文将较为系统地考察江南丝绸的国内贸易,希望通过对明代江南丝绸国内贸易的兴盛、主要形式、商品量的估算以及兴盛的原因等方面的探讨,勾划出这种贸易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3.
梦中江南     
木桨在水中激起的层层水波荡着木船缓缓前行,小河两旁的石阶上铺满青苔,记叙着这个古老的江南小镇悠久的历史。岸上的木屋整齐而有序地挤在一起。在岁月的车轮中,它们历尽沧桑,  相似文献   

14.
正探究江南文化,首先要辨明江南的概念。虽然学术界对于江南及江南文化的概念总是时空有别,仁智互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江南,远观有气势,近看有气质,细读有故事,回味有悲喜。我们从"江南"地区的各种方志中,最能读出故事来。一、江南文化的意象江南不断在变化。在近现代,人们心目中的江南模样,是小桥流水、春雨杏花的水乡,是稻鱼蚕桑的农副经营,是科举昌盛的簪缨世家,说不尽的才子与佳人,争妍斗奇的工艺与财富,  相似文献   

15.
隋代江南士人的浮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结束了近300年的南北分裂,重新统一全国。但长期的分裂使南北政权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诸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此间崛起的江南世族和豪强已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实力,成为统一政权中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这是以往统治者没有碰到的极其棘手的新问题。对此,隋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吸纳江南士人呢?江南士人在东晋南朝,一直把持着中央和地方的  相似文献   

16.
品江南     
陈珂 《南京史志》2013,(12):14-14
诗人白居易曾游历江南,将江南的一切都囊括到了这首诗中。自古到今,多少文人雅客为这江南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篇章。今日,我随着他们的脚步,再次游赏了这如诗如画的江南。  相似文献   

17.
房婉萍 《世界》2007,(2):58-59
“如果有一个地方,是地球上的天堂,那说的就是苏杭。”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憧憬着人间天堂的美好,却又迟迟不敢去和它相见,生怕见了反倒会觉得失望,生出不如不见的感慨而徒增遗憾。去年初舂的时候,郁郁的茶树开始冒新芽,于是,碧螺春成为了我江南之行的理由。在我的印象中,碧螺春一直宛如旧日年画  相似文献   

18.
陈旭 《中华遗产》2009,(4):82-91
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或许仍然保留着在夏夜里摇着扇子纳凉的情景。然而,随着空调等现代化设备进入千家万户,各地曾经风靡一时的名扇正渐渐被人们遗忘.所幸的是,产自杭州西湖畔的雅扇,因为它独特的制作工艺,让无数人爱不释手,成为一张象征江南风情的、历久不衰的名片。  相似文献   

19.
江南的脚步     
在水中轻轻地划着小船,我伴随着朦胧的月光,不停地前行。不知不觉,划出了两边的青山,眼前一片明亮,原来是天亮了。在水中“忙碌”了一夜的双桨也该放松一下了。靠了岸,拴上船,一人独行在这仙境般的江南。  相似文献   

20.
正人人都说江南好。然而,人们可曾知晓,如诗如画一般的锦绣江南,它又是怎么来的呢?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上帝特别眷顾,给了江南这片好山好水好地方。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翻开历史长卷,来看看数千年来,江南岁月究竟是怎样才走到今天的。一、江南水土的治理在3100年前的殷商后期,泰伯、仲雍千里南奔,在太湖之畔建立了勾吴国。然而那个时代,江南还是蛮夷之地,土著居民断发文身,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农业生产水平与中原相比极其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