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居住民俗研究将居住空间的习惯性使用、建筑形式、建筑过程中的民俗仪式和禁忌、隐居行为等都包括在关注视野之中。而隐居与孝道关系密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社会传统家族制度和民俗行为的继承与变迁,隐居民俗各种形态的形成与变容也显示出今日社会老人生活形态和观念之变化。对隐居民俗的调查研究及各学科对研究应用的回顾,表明21世纪的民俗学应更加关注学术为社会服务,强化"公共民俗学"(Public Folklore)实践。  相似文献   

2.
“像鲜艳的蘑菇隐居在树阴下/像斑斓的石头隐居在溪水里”一说起隐居,我就会想起这两句诗来;而说到磐安的隐居文化,我们又自然会想起萧统、陆游、卢琰等历史人物,是他们的选择,给我们留下了一串串难解的历史谜踪,赋予了磐安山水以隐居文化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3.
《绝代双骄》的结尾,花无缺与铁心兰、江小鱼与苏樱两对情侣双双退出江湖。过上隐居生活,幸福而美满,羡煞旁人。李白有诗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避世隐居,这似乎是许多侠客英雄最终的梦想。  相似文献   

4.
正纵观中国历史,"隐居"通常是文人雅士之举,武人"隐居"实为罕见,但中国近现代风云人物冯玉祥却曾于1932年至1935年间先后两次"隐居"泰山,个中原因耐人寻味。原来,冯玉祥因军队编遣等问题与蒋介石发生利害冲突,最终于1929年和1930年爆发蒋冯战争和蒋冯阎战争,即所谓的中原大战。战后,冯玉祥苦心经营20多年的西北军土崩瓦解,所部被蒋收编。失去了武装力  相似文献   

5.
其一: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隐居故地究竟是在河南南阳卧龙岗,还是在湖北襄阳的南阳墟,历来争论不休。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蘅任南阳知府,当地土绅要他表态证实卧龙岗为诸葛亮隐居之处,顾感到为难,  相似文献   

6.
冯梦祯,明代诗人,早年做官,后因其刚正洒脱的性格不容于官场,故辞官回归故里浙江,过起了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在隐居过程中,他常常与文人雅士们吟诗作对、品茶赏景、收藏古玩,流连于山水之间。这样的生活记录于他本人著作《快雪堂日记》之中,在着重展现晚明文人雅士的高雅闲适生活之图的同时,也为后人对冯梦祯的生活、性格、及其思想的认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本文对冯氏的生平及其日记中所反映的思想进行了简单的研究讨论,尤其是在冯氏的隐居生活之时,他深受李贽、紫柏等人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反对贪官污吏,并且他还在紫柏大师的影响下推动了佛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7.
余海涛 《福建史志》2020,(2):52-56,72
唐代著名诗人秦系与泉州九日山之间有密切关系,他为九日山留下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秦系曾两次隐居九日山,第一次为建中元年(780年)来,建中三年或四年离开;第二次为贞元七年(791年)至八年之间来,元和元年(806年)离开。在隐居九日山期间,秦系进行诗歌创作和注《老子》,与薛播、姜公辅、席相、欧阳詹、僧明惠等人有交游。九日山上与秦系相关的史迹,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史料价值、教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东汉隐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将司马迁对隐士的这段精彩议论用于东汉,也是十分恰当的。东汉时代,由于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豪强政治的发展,众多的文人儒士纷纷隐居不出,“设为名高”,这批隐士的最终目的当然还是为了步入仕途,“归于富厚”。这是东汉社会价值取向与社会风貌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9.
正2000多年来,范蠡帮越王勾践兴越灭吴后,到底隐居何处?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有很多种,其中,在洞庭湖区就广泛流传着范蠡、西施隐居赤山岛的故事,而且自唐代起,洞庭湖中心的赤山岛就更名为蠡山岛。这些传说是否真实可信呢?笔者通过长期的实地考察、查阅史料并结合近年来洞庭湖区出土文物,认为范蠡、西施隐居湖南沅江洞庭湖赤山岛是真实可信的。文献资料研究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期楚国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曾辅佐越王勾践20余年,奋发图强,灭亡吴国,开创  相似文献   

10.
拙作《陈独秀早期的两组“佚诗”考析》一文(见《安徽史学》1985年第1期,以下简称《考析》),对陈独秀在1908年至1910年间的思想与活动,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近读《安徽史学》1985年第五期,上有《亦谈陈独秀的“佚”诗与“隐居”》一文(以下简称《亦谈》),对我的观点提出异议。为此,我写了这篇《再论陈独秀的“佚诗”与隐居》,与《亦谈》作者商确。  相似文献   

11.
名风景名胜区钓鱼台,位于陕西省宝鸡县东南十余里的渭河南侧、秦岭北麓,传说为殷商末年姜太公隐居垂钓之所。当地有姜太公的钓台、石室、祠宇和望贤台、王庙、樵夫洞、云雾潭以及刻有“孕璜遗璞”四个大字的丢石等名胜古迹。而且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备受游人赞赏,旅游图籍亦多有介绍。在钓鱼台风景名胜区附近,又存在着许多与姜太公隐居垂钓有关的地名,如渭钓乡、八鱼原、八鱼乡、  相似文献   

12.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共产国际派驻中国指导工作的米夫与王明诬陷、打击瞿秋白,将其排挤出政治局,长期不分配工作。此后,瞿秋白便与夫人杨之华搬迁新居,淡出门户,疏离政治,过着隐居生活。  相似文献   

13.
这里是奥黛莉·赫本隐居的城市,可以走着去赫本曾以举办过婚礼的教堂。黄昏,随便走进一家小酒店,挑一张靠窗的位子坐下,视线越过窗外柔嫩的草坪,越过夕阳下泛着波光的湖泊,越过湖中的山、水中的鸟,什么也不去想,兀自浸在这份静谧营造的气息中,一如晚年隐居在此的赫本,想着《罗马假日》里的绝代佳人是不是也会为自己曾经的湖畔爱情直至湖畔婚姻感喟唏嘘不已,与赫本一起感受1954年那个有落叶的秋天,感觉自已是属于这里的了。  相似文献   

14.
顾育豹 《文史春秋》2002,(11):25-26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隐居于沦陷区上海,蓄须明志,断然拒绝在日军铁蹄下登台演出,以此与日伪残暴邪恶的势力抗争,坚贞不屈,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  相似文献   

15.
状元岩森林公园位于泰宁县北部风光旖旎的上清溪风景区,景区内存有古迹名胜多处,有西汉梅福隐居炼丹的“栖真岩”、南宋庆元二年状元邹应龙出仕前读书的“状元岩”、明代道士刑德兴隐居修炼的“琵琶岩”等,其中,尤以南宋庆元二年状元邹应龙读书处——状元岩为胜,游人前往观光揽胜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6.
贺伟 《文史博览》2007,(5):23-24
曾两度主政中国的段祺瑞,人生的最后三年在上海度过,其间常来庐山避暑、隐居。  相似文献   

17.
清代内阁刑科题本中的相关档案可以看作是男风在法律文本中的表述。在这类文本中,男风表现为男性之间的同性关系,具体可分为偶然型、同伴型与隐居型三类。偶然型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性行为的发生频率只有几次的同性关系;同伴型指男性在特定条件下由于共同参与一件事情而产生的同性关系;隐居型指僧道等出家人之间发生的持续时间较为长久且鲜为外界所知的同性关系。这几种同性关系结束的原因分为财物纷争、相处不合、关系曝光、他人介入与知耻拒绝五类。通过对上述同性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清代男风在乡村社会中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8.
寒山子是具有独特诗风的隐逸诗人,他隐居在天台山麓寒石山——寒、明两岩处长达七十多年,安贫乐道,诗偈自娱。其墓塔到底在哪里?过去很少有人提及,现经我们考证,认定就在天台寒石山。本文就此试作初步探讨,给各位专家同仁作进一步考证提供线索。 寒山子自三十余岁到天台为僧,先到国清寺,后到寒石山,一直隐居到古稀之年,曾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王蒙作为元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元代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其山水画风格与苍茫浑厚、温润平和、简淡疏阔的“元四家”中其他三家迥然不同。他的山水画常常是繁密厚重、郁然深秀的,但其笔下的世界并非是隐居的桃花源般山水之境,反之,在他所构置的画面中充斥着重叠的变形和不断的扭曲。山水画语言的应用好似一面镜子,照映出其隐秘的热忱与野心、矛盾与不安,语言意象的背后潜藏着他身不由己的无奈与不甘。王蒙山水画的语言应用与自身独特的审美取向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从其代表作《青卞隐居图》中知其山水画语言应用及其建构历程,并探析背后复杂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前,"学人入仕"的金毓黻公务与酬酢甚多,但其主要志趣却在学术。事变中,金毓黻即以读书、著书来消除拘禁生活的苦闷。伪满建立后金毓黻有意地从政界转到学术界,但也被迫参加过政治活动。其间金毓黻与伪满官员维持着学人或旧谊性质的往来,并发展了同日本学者的交往。这种关系网改善了金毓黻的处境,也有助于其学人身份的树立。随着处境的改善,金毓黻的日常生活亦从深居简出发展到相对自由,但政治环境的压抑与隐居治学的苦闷始终存在。伪满时期金毓黻的隐居治学是其基于民族大义与现实局势的应对,其间金的"权势"与身份随之发生嬗变,金通过身份转型实现了保身、治学与脱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