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往是人的存在方式,正是由于交往才使人成为社会性的人。交往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强,交往手段的信息化革命,交往观念和交往意识的培养以及和谐的社会关系的构建是当代社会交往方式现代化、合理化的重要条件和途径,也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当代中国各种社会关系、实现中国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和关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某种意义上对于个人来说,这种社会关系包括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个人自身的种种关系。本文试图从这一视角分析《菊花与刀》中日本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所表现的行为模式,从而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日本民族的国民性及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其中最重要的是需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各项事业的关系、社会活力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行政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关系、传统政治优势与群众工作机制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4.
民族关系是一种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动着的社会关系,"新"与"旧"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演替,任何"新"因素的出现,都与"旧"因素有着或明或暗,或远或近的联系,而且一个常态的社会在民族关系发展中追求"新"因素对"旧"因素的扬弃。对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基本态势的认识必须超越简单的线性思维的约束,在一个多维的空间里分析和把握,因为今天的民族关系是在一种复杂的有着数千年历史延续性、有现有的社会条件下不断演化的社会关系。从民族关系存在问题的视角入手,从经验上判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中实际上也是新旧杂陈,新问题不断出现,旧的问题仍在解决之中态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是协调民族关系的基本条件,各民族得到共同繁荣和发展是协调民族关系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5.
于风贵 《民俗研究》2014,(3):145-150
在当代社会,旅游已逐渐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其所产生的影响力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产业领域,创设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启动社会组织的再建构,亦成为旅游影响社会整体生态的主要内涵。这其中因旅游而产生的游缘关系建构就是一个重要表现,而游缘关系的建构,不仅大大拓展了传统的血缘、地缘、业缘等社会交往模式,还反过来促进了中国整体社会关系的优化。今天,随着旅游产业在中国的日渐兴盛与发展,这种因游而生的游缘关系影响力也必将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倍受汉代统治阶级重视。在汉代道德与法律两者之间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并存关系,其中在汉代道德观念中体现着深刻的法律思想,而在汉代法律思想和司法实践中同样体现着厚重的道德观念,而汉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也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汉代社会之中。而本文通过对汉代“劫质”案的考察就集中体现了笔者对汉代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7.
历史研究变革大趋势下的世界史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要求中国历史研究突出个性化。更新观念 ,主动参与和自觉应对经济全球化引发的社会文化变革 ,是解决 2 0世纪中国历史学发展缺少个性化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历史研究的个性化表现为选题、研究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而宽松和谐的治学环境和公正合理的学术评价体制是个性化历史研究的保障。世界史体系的重新构建是历史研究变革大趋势中的必然过程。克服“欧洲中心论”和“西方文明优越论”是世界史体系重新构建中必须扫除的思想障碍 ,而关注人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为其中的核心。人类世界的历史就是一部对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8.
从文明起源的方式来追寻中国文化的基因,我们发现中国文化重血亲人伦的伦理型特点。由于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都用宗法的亲属关系来规范和调节,中国古代社会是以伦理为本位的。伦理即人伦之理,论及人们之间长幼、代系、辈分的有序关系,《说文解字》云:“伦,辈也。从人仑声。一日道也。”从语音语义上说,“理”也是由“玉”和“里”构成,  相似文献   

9.
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际社会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之间的友好和对立,国际政治力量的组合与分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作为国际社会基本行为主体的国家“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换言之,国家之间利益的联系和矛盾是国际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当今世界的任何国家,在国际社会中都具有两重性,或者说,在国际关系中,任何国家的“国家利益”都具有两重性。其一,阶级性。任何国家都是统治阶级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在对外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关系构成社会空间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关系的变化可引发社会空间的响应。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开发导致的社会关系变化已日渐成为影响社会空间的重要力量。为揭示社会关系对社会空间的影响机理,本文以郎木寺镇为例,以社会关系网络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了旅游影响下郎木寺内外关系、内部关系和交互关系的种种变化,重点论述了社会关系变化对传统社会空间(宗教空间、民居空间和商业空间)影响;最后总结了社会关系分析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左玉河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1):31-38,156,157
当代中国思想史研究必须把握三重维度:一是探究思想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思想史的时代维度,因为时代维度决定着当代中国思想发展的主题,决定着当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方向;二是探究社会实践与思想变动的互动关系,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思想史的实践维度,因为实践维度决定着当代中国思想发展的高度,也决定着当代中国思想发展的理论深度;三是探究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思想史的主流维度,因为主流维度决定着当代中国思想发展的核心和主脉。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的婚姻家庭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组织形式。家庭则是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而产生的亲属间的社会生活组织。可以说,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而家庭则是缔结婚姻的结果,二者有密切关系。婚姻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着复杂的社会内容,其中既有物质生活的社会关系,也包含了思想、精神方面的社会关系。婚姻与家庭,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13.
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城乡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苏俏云 《人文地理》2002,17(2):78-81
21世纪,知识、技术的竞相发展,使社会范式发生转变,从而使整个人类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社会中,封闭、地区性社会向开放、全球性社会递进,城乡间公平享受社会公共资源。城市与乡村加速发展,城乡关系由传统的对立、两极化向新的协调、一体化发展,市场型城乡关系形成。本文在分析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历史的基础上,指出经济关系是城乡关系的主体,城乡社会关系趋于复杂化,城乡生态环境日益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城乡政治关系民主化。  相似文献   

14.
李婷婷 《文史月刊》2012,(Z3):226-226
构建争谐社会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用关系思维来处理这三种关系可以体现对规律的遵循和尊重,也是关系思雏的应有之义。用关系思维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正确的符合规律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人格的现代性转型是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当前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现状表现为主体性与依附性并存,主体性日益增强;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开放性日益增强;狭隘性与宽容性并存,宽容性日益增强;冲突性与和谐性共存,和谐性日益增强等方面。对于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的成因,可以从"自我"、教育、环境等方面来说明,此外,传统人格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蓉 《神州》2013,(13):164-165
"五四"前后是中国思想界争论最为激烈的时期,这一时期内出现了多种思潮并存、争论不休的局面。这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五四"前后的中国思想界的几个典型的思想争论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索了这些思想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乡村的意思,是树比人多的地方;城市的意思,是人比树多的地方。马克思的人观,"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拆成两个短句,第一句,人是"关系的总和"。这是犹太人的观念,来自旧约的世界观。第二句,一切关系都是"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是一种关系存在物,人不能离开关系而生存。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对于中职生而言,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尤其需要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样,才能顺利地实现角色的转换,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对象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但重点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社会建设和社会生活变迁三大部分。中国当代社会史应以剖析社会结构为基础,以论述社会建设为核心,以揭示社会生活变迁及其规律为目标。目前的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仍面临种种难题。当下的首要任务是系统而全面地收集和整理有关当代社会史的研究资料。在研究中,力图把个案研究与社会整体研究结合起来;把静态分析与动态研究结合起来;注意当代社会生活变革与政治变动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和谐标志着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及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和谐的社会关系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也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