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永文先生所著《明清饮食研究》一书,近期由台北洪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印行。 中华饮食享誉世界,“食在中国”、“住西洋房、吃中国饭”之说,是对我国饮食的高度评价,这种盛誉至今不衰。今天的饮食成就,是以前尤其是古代经验的积累与发展,古代饮食及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因而也自然成为饮食研究中的热点课题。有关饮食史方面的著述,仅笔者所见,就有赵荣光《中国饮食史论》、《赵荣光食文化论集》,林永匡、王熹《清代饮食文化研究》等等。明清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长足发展的时期,商品经济与市镇的繁荣,促进了包括饮食业在内的消费行业的繁盛,富贵阶层在饮食方面的奢侈性追求,饮馔与文化艺术的进一步结合,从事较高品位饮食行业人员的大量出现,把中国古代食品制造技术与饮食文化的发展推向了颠峰。因而明清时期的饮食及饮食文化,成为今天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伊永文《明清饮食研究》就是这一领域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饮食文化是认识和研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包括内地饮食文化在内的西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祖国内地文化。从考古发现来看,汉唐时期祖国内地饮食文化在西域的传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食物品种的西传,生产技术、日常饮食用具等的西传,饮食礼仪、观念的西传。  相似文献   

3.
蔡晓梅  刘晨 《人文地理》2013,28(5):36-41
随着人文地理学的文化转向,以及跨学科的研究趋势,有关饮食、饮食文化体系和饮食活动的研究成为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人文地理学视角下国外饮食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饮食的象征意义、饮食的文化经济、饮食的文化政治以及饮食与认同的相关研究四个方面。而国外的饮食文化研究趋势主要表现在(1)强调饮食全球化和跨国现象及其带来的影响;(2)关注饮食的意义以及人、饮食、物质环境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探讨;(3)从探讨饮食和饮食文化本身的地理学研究,转向对饮食空间问题的探讨。在此基础上,从人地关系、跨地方以及文化政治三个方面对人文地理学视角下国内饮食文化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熊梅 《巴蜀史志》2008,(3):61-63
阆中“三绝”——白糖蒸馍、张飞牛肉与保宁醋是古城饮食文化中的三大奇葩,考其与我国饮食发展历史的渊源,白糖蒸馍、张飞牛肉系回民入川后回汉文化融合的结晶.而保宁醋则是晋蜀饮食交流的重要成果。阆中“三绝”作为古城发展不可或缺的旅游资源。既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体现.更是我国古代饮食习俗流传与发展的凭证。  相似文献   

5.
饮食是人类生存繁衍之物质保证。作为烹饪之所:灶,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生活的一种,除了它的基本功能外还渗入了浓重的人文色彩。本文以2005年11月在广西博白县龙潭镇进行的客家饮食文化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广西客家人饮食文化中关于灶的习俗,从中试图一窥汉族民间灶文化的演化及现状。  相似文献   

6.
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综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地处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沿江两岸及其大大小小的冲积平原上,保存有极其丰富的古代物质文化遗存。建国以来,这一地区的考古工作,揭开了长江流域古代文化的宝库、远古人类的旧石器文化遗存、及分布稠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饮食和与之相关的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史前考古对研究饮食与人类进化及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贡献,证实了史前人类社会与文化的重大进步,都与饮食活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在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文物古迹传递着我国古代文化的风采与特色,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同时人类的进化与发展也需要对人类历史进行反复研究总结,历史文物作为重要的证明材料在促进人类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古文物绘图在历史文物实物反映与精神文化传递的过程中作为第一手材料,能够借助于绘图过程中的简单线条和阴影部分反映出文物的原始风貌,使得文物的文化价值以及所蕴含的神秘文化色彩被凸显出来。考古文物绘图是历史信息挖掘、文物保存以及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工作。传统的考古文物绘图采用手工绘图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像学、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考古文物绘图更加高效精确易于操作。文章对考古文物绘图中的轮廓线提取这一关键环节进行了剖析,总结了考古文物绘图的步骤及流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饮食文化塑造的国民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雨 《丝绸之路》2009,(10):30-32
自古以来,文化主宰民族、国家、家庭,甚至个人命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人类对全世界的文化进行了归类和研究。我国从各个角度研究文化,形成了不同学科。其中,饮食文化是众学科之一,通过对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饮食礼仪、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中国人的饮食文化观。这种观念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  相似文献   

10.
犬岩画·犬·犬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无数考古遗存中,岩画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但揭示了曾在我国居住过的各民族遥远古代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提供了我们远古祖先精神生活连续性的篇章。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岩画,反映了古代居民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许多侧面,由犬岩画反映的犬功能,便是一例。训练有素之犬,具有勇敢、机警、灵活、善跑和体力强健的特点,所以古代的猎牧民十分珍惜它。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历史学家康拉德·洛伦兹说:“狗是人的第一个结盟  相似文献   

11.
在有关社会历史的考古学研究中,考古学文化集中揭示的是以物质形态为核心的地域文化,而构成特定人类共同体及其文化的核心却在于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精神文化方面.考古学文化中的聚落遗存虽是探讨人类共同体的有效途径,但也无法完全克服考古资料的模糊性特征,尤其是民族考古学研究还需密切关注文献资料的模糊性与局限性.相对而言,考古资料的物质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特点,使得考古学文化在社会历史的宏观性和长时段性(过程)研究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考古学是一门从物质遗存来研究古代人类历史、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变迁的学科,而生态学则关注影响人类或其他生物个体和种群外部因素的学科。考古学与生态学是在20世纪中叶才被考古学研究视为一种常规方法,其先声就是美国考古学家布雷德伍德和马克尼什分别在伊拉克和墨西哥进行的农业起源多学科研究。根据文化生态学的理论,越是原始的文化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越大。因此了解古代人群的生存、技术、经济和社会结构,就必须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环境考古和生态物(ecofact)的收集和分析在我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贯彻执行"古为今用"的方针,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我区一系列的重要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各个兄弟民族的历史以及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历史,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北方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密切关系以及汉族与各兄弟民族的骨肉联系,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各族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传统友谊,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张雪晨 《华夏考古》2011,(3):81-87,108
龙山文化是探讨中华文明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之一,日照地区的龙山时代对于研究早期国家的起源极具代表意义,研究其发达的农业文明所衍生的饮食文化,可以对早期国家如何形成的探索进行重要补充。通过已知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成果,结合民族学资料,本文对龙山时代日照地区的主食、副食、烹饪和进食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日照地区龙山时代的饮食文...  相似文献   

15.
<正>墓葬作为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实物资料。在事死如事生的丧葬思想支配下,墓葬随葬品真实反映了人类生前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活动。孝文化乃儒家伦理思想之核心,《汉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计算机考古概念的认识,是考古工作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首要任务之一。 考古本身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的手段更多地倾向于自然科学,它的对象又主要是属于社会科学,在我国,考古与历史科学有更深的亲缘关系.由于考古的对象是人类活动的遗存,距离当今社会遥远,它既有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又不同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基于考古本身的特征,考古的计算机表示必须适合这些特征,因而它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立于一般计算机应用的要求。在此,笔者拟将所有以考古为目的的计算机应用概括为“计算机考古”,作为与一般情形下应用的区别。 考古工作的对象虽然是古代遗存,但它最注重的并不是遗存的好坏、多寡和经济价值,而是这些遗存中所包涵的古代信息。“信息”被定义为:事物运动状态在各种层次上的表现,以及对这些不同表现的陈述。据此,我们可以对考古工作的信息特征作如下描述: 1、遗存中所包涵的古代信息来源于古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它虽包括遗物、遗迹现象等一切物质性的东西,但却不是这些物质本身,它包含着古代意识形态、认识水平、文化习俗等精神领域内的东西,又不局限于精神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饮食文化历来都是人文地理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但以往研究较少将饮食文化置于旅游的背景进行考察。文章借用饮食民族志的方法,以我国台湾兰屿岛的达悟族飞鱼饮食文化作为研究案例,探讨在旅游发展下地方饮食文化的重构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发现,在旅游的作用下,地方的饮食文化从传统的体系中"脱嵌",并发生了一系列跨越式变迁与重构;食物的属性、烹调方式及其内涵都发生了形变与重塑。而这一重构的发生正是作为"我群"的原住民与作为"他者"的游客之间互动协商的产物。游客的"凝视"与消费为地方饮食文化的重构提供了基本动力,而本地人的自我学习和文化自审构成了地方饮食文化重构的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位于中原地区的腹心地带,是中华民族最早进行开拓的重要地区之一。通过我们的祖先在这里长期的辛勤劳动和生产实践,创造出了历史悠久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并在河南境内的地上和地下遗留下来大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丰富多彩的古文化遗迹与遗物,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因此,河南地区素有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或古代文化摇篮之一的称号。河南省地下古代文化遗存埋藏之丰富和历史价值之重要,早已被国内外文物考古界所关注。特别是本世纪初,随着现代考古学传入我国,河南地下的古代文化遗存,首先被列入考古发掘的重要对象之一。因此,从三十年代起即开始在河南境内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  相似文献   

19.
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考古志是考古研究的基础,主要是对实物材料的整理、分析和共时性阐释;第二层次的考古学是将实物资料与人类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的联接,是对文化进程的历时性阐释。中国历史考古研究走过了以证史为目的的考古志阶段,也通过分区与分期研究奠定了基本的时空框架,但离综合性的文化阐释还有一定距离;在墓葬的"晋制"讨论中,研究者开始以考古材料阐释丧葬行为和丧葬观念的进程,将墓葬研究从物质文化推进到了精神文化层面,迈出了从考古志向考古学研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考古志是考古研究的基础,主要是对实物材料的整理、分析和共时性阐释;第二层次的考古学是将实物资料与人类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的联接,是对文化进程的历时性阐释。中国历史考古研究走过了以证史为目的的考古志阶段,也通过分区与分期研究奠定了基本的时空框架,但离综合性的文化阐释还有一定距离;在墓葬的"晋制"讨论中,研究者开始以考古材料阐释丧葬行为和丧葬观念的进程,将墓葬研究从物质文化推进到了精神文化层面,迈出了从考古志向考古学研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