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林彪的是非功过,历史早已作了公正的评价。作为我军历史上的十大元帅之一,林彪的军事才能以及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对林彪的了解,更多的是他的军事,对他的婚姻和爱情,知道的并不多。其实,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林彪的感情世界是十分丰富而复杂的,他的婚姻和爱情也是曲折而坎坷的……  相似文献   

2.
刘武生 《百年潮》2006,(8):54-55
1966年2月,江青受林彪委托,背着中共中央"一线"工作的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炮制<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这个座谈会是江青一手策划的,为何要冠以"林彪同志委托",其中的奥秘江青披露过.她说:"我的话更没有人听."要请"无产阶级专政的‘尊神'来攻他们".于是,1966年1月21日,江青从上海到苏州找林彪,以"文艺革命"为名,要求林彪支持她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为了互相利用,两人一拍即合,林彪立即让叶群为江青召开座谈会做好安排.  相似文献   

3.
《百年潮》2004,(4)
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段时期,林彪被定为“副统帅”、“接班人”。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井冈山革命历史纪念馆悬挂着林彪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大幅油画。讲解员称:“1928年春,林彪同志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在这里会见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云云。1971年,古巴驻华临时代办加西亚参观该馆,提出意见,认为“不仅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是‘朱、毛会师’,是朱德将军率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国民革命思想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荣华 《安徽史学》2002,(1):53-56,70
"国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在初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革命口号和策略.故该阶段又叫"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它是陈独秀从中国社会实际和国共两党合作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和特点.它的提出,从思想上、行动上极大地动员和武装了中国各阶层民众,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成为探索实现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革命纲领的行动方略.但由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背叛,这一革命运动遭到失败.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光辉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选》注释是篇通信,是和谁通信?过去知道的人很少,现在都知道了,是和林彪。 这篇通信,是1930年1月红四军在闽西根据地的时候写的。通信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红军党内以林彪为代表对中国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的思想;也是为了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水平,就由军党代表办公室油印小册子送给林彪,同时发营以上干部阅读。 林彪当时是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毛泽东为何写信给他?我认为,主要是针对他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林彪不相信全国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 毛泽东在信中指出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  相似文献   

6.
《文物》1974,(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吉木萨尔县各族工农兵群众、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共九千余人,最近分别在吐鲁番火焰山脚下的阿斯塔那古墓区和吉木萨尔唐代北庭故城遗址集会(图一、七),愤怒声讨和批判叛徒、卖国贼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变我国为社会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的阴谋,彻底揭露和驳斥新沙皇歪曲历史真面  相似文献   

7.
贺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忠于革命,功勋赫赫,一生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坚持原则,刚直不阿。在“文革”那个颠倒黑白的年代里,贺龙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最终被残酷地迫害致死,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桩大冤案。但历史最终对他作出了公正的评价。欲知详情,请惠阅《“文化大革命”中的贺龙》一文。  相似文献   

8.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是章太炎为适应武昌起义之后中国政制转型之需要而提出的政治口号."革命党"是秘密结社,与依托议会开展合法政治活动的"政党"有着本质区别.消除"革命党"是为了组织"政党",推进中国的民主政制建设.然而,一度因应形势改建"政党"的国民党,其革命情结始终难以消去,其党人的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革命阶段."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回归"革命党"立场,重新走上"革命"之路.在国民党"继续革命"的过程中,不仅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成为打击目标,孙中山等人在革命之初选择的西方议会民主政制也在事实上遭到否定.这种一箭双雕的政治打击,对近代中国的政制建设产生了"破旧"却没能真正"立新"的复杂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9.
魏海生 《百年潮》2020,(2):31-3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组建以来高度重视党史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二十世纪的中国,充满着动荡和变迁,它是一个古老文明浴火重生的战场,也是各种各样的革命运动最活跃的舞台。近年来,在一度经历"告别革命"思潮席卷的中国史学界,"革命"又悄悄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引入社会史、文化史、历史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法和视野研究中国革命的论著层出不穷,"新革命史"研究已蔚然成风。与传统革命史研究以阶级斗争作为历史变迁的核心动力和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同,"新革命史"力图摆脱阶级斗争的解释模式,注重从政治结构、社会动员、革命  相似文献   

11.
正湖北青年才俊杨松(1907—1942),原名吴绍镒,湖北黄安人(他是林彪、徐海东、刘华清等的老乡)。杨松早年随父赴武汉读书,期间受董必武、陈潭秋等的革命思想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曾与同学组织"现代少年学社"开展革命活动,至1925年"五卅"运动前夜,加入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随即又参加湖北全省青年团体联合会的领导工作,组织学生罢课和游行示威,声援上海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不久,他被推选为湖北省"学联"的代表,与林彪等一起赴上海出席全国学生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2.
张光渝 《炎黄春秋》2015,(2):86-89,85
李德和舒云合作编著的《林彪日记》(明镜出版社)在香港出版,但不知为什么作者要将年谱称为日记。本书的可取之处是收集了林彪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讲话、文章和主要活动,为研究林彪的历史提供了迄今最为详细的文字资料。按照年谱的体例,要全面、客观地反映传主的生平,不带主观评论,也不可做有倾向性的选择。但是作为林彪的秘书,李德似乎很难完全做到这一点。比如,在第11章"1970—1971"的前言中,编著者称,1971年9月12日深夜,"林彪说  相似文献   

13.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叛徒、卖国贼林彪,出于反革命的需要,抬出孔老二的僵尸,贩卖孔老二的破烂,恶毒攻击和诬蔑我们劳动妇女,贬低和否定广大妇女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的作用,妄图把"三纲五常"这套吃人的礼教,这条血泪斑斑的绳索,重新套在我们劳动妇女身上。林彪和孔老二是一个窝里的豺狼,是我们劳动妇女的死对头!  相似文献   

14.
章涧青 《百年潮》2004,(1):49-54
引子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是一伙什么样的罪犯?一般人都知道他们犯的是妄图颠覆国家政权的政治罪,而实际上,他们还是一伙大贪官,是窃夺国家及私人文物的窃贼.这后一点,知道的人不多.现在一些中青年人有一种奇怪的倾向:因为痛恨腐败,便认为"文化大革命"有理,认为"文革"是一场反腐败的、正确的革命.此倾向实大谬也.  相似文献   

15.
1971年9月13日凌晨2时许,林彪叛逃所乘的中国民航256号三叉戟飞机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温都尔汗草原坠毁,林彪和其老婆、儿子等9人全部摔死。林彪落得个折戟沉沙、遗臭万年的下场。这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我国外交史上一个重大案件。外电称这是“中国的政治之谜”。当时,中蒙关系正在改善,双方重新互派大使,我出任驻蒙大使刚刚20多天。然而,历史却使我有幸成为林彪机毁人亡的见证  相似文献   

16.
1966年,在中国大地上,卷起“史无前例”的恶浪滔天,将人们一下子打入万丈深渊。叶剑英身处中国历史巨大逆流中,不只岿然不动,更能搏浪进击,其作用有甚于三门峡东岛之“砥柱”。这位无产阶级的政治家,以非凡的革命胆略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砥柱中流,力挽狂澜,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一本《红楼梦》,产生了"红学"。文革浩劫,前后十年,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那么,是否应该设一门"文革学"呢?在"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林彪、江青、康生、陈伯达一伙别有用心地在全国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粉碎"四人帮"后,为了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三中全会的路线上来,需要正确地认识建国以来党所走过的历史道路,总结党在这个时期的历史经验.为此,不仅要"拨"林彪、"四人帮"的"乱",而且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统一货币,如同他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一样,是出于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的中央集权制的需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改革措施是进步的、革命的,是顺乎历史潮流的。在当前批林批孔运动中,考察这项重大措施的斗争过程和历史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入批判叛徒、卖国贼林彪祭起孔丘"克己复礼"的破旗,疯狂咒骂秦始皇的罪恶行径。一、诸侯割据称雄局面下六国货币的紊乱毛主席指出:"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这种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也反映在六国的货币制度上。  相似文献   

20.
过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中国古代和中古社会称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主要是为了证明"五种生产方式"理论对于中国的适用性,同时也是出于革命的需要,要给社会定性.从而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之说长期成为定论.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学者挑战传统的"五方式论",奴隶社会非人类历史必经阶段以及中国历史上不存在奴隶社会的观点已成众多学者的共识,但是中国有无封建社会(另一种说法是中国中古社会是否为"封建社会")的问题尚未解决.近来对此的讨论逐渐升温,表明学界日益发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