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陆洋 《收藏家》2014,(8):63-69
现时被称为“觚”的器物,其造型特征为:大喇叭形口,长身,细腹,斜坡状高圈足。除“觚”这一定名外,亦有“花觚”、“简花觚”、“凤尾尊”、“出戟尊”、“觚式瓶”等名,绝大多数的此类器物都出现一器多名的情况。事实上,对哪些器物可称其为“觚”,仍未有定论。  相似文献   

2.
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公元172年),镌于今汉中略阳徐家坪乡宜口村嘉陵江西岸山崖间的《郙阁颂》摩崖,记武都太守李翁修析里桥郙阁栈道事,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摩崖文字本身又是东汉隶书之佳作,顾南原《隶辨》卷一至卷五,仿录《郙阁颂》所载之汉隶者,达一百二十八处,其书法艺术价值自可由此而窥见一斑。至于宋世以降,有关《郙阁颂》的诸家著录,世代相沿,更不胜枚举,其于我国金石史中的地位,自非等闲可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84名掌握藏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藏族学生进行词汇测试,让学生对同时出现的藏语词汇在音、形、义三个方面进行判断,以此考察学生对藏语词汇的通达情况,结果发现:在音、形、义的启动效应中,语义激活最好,藏语的词汇通达符合直通理论;在启动效应中,当时间间隔增加后,错误率降低,但是反应时却增加,存在时间与正确性权衡。  相似文献   

4.
本从纵横两方面,通过与刘熙“声训”、王圣美“右说”及陈第、杨慎等的对比,系统论述了方以智“因声求义”的理论。认为刘熙“声训”基本上趋于泛滥,王圣美“右说”又走向偏颇,而方氏对音、义关系的认识则较为全面。且由于方氏有较深厚的古音学知识,故其“因声求义”的理论较前人为科学。进而认为方氏在古音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俊义     
他离开我们11年了。如果还活着,该是将近天命之年了。俊义是我的大表哥,姥姥姥爷的长孙。我被送到姥姥家时,他已经上班了。因为长得高大,14岁的孩子被虚报年龄进煤矿做了工人。他很快凭着聪明劲做了矿上的司机,  相似文献   

6.
索加湿地     
徐晓光 《神州》2011,(1):46-51
索加地区是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之一,是以保护藏羚羊、藏野驴、雪豹和黑颈鹤等珍稀野生动物以及高寒草地和长江源区域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索加地区地处长江源的中心地带,其西北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长江北源楚玛尔河,南面为长江南源当曲源头和长江正源沱沱河,北面为长江干流通天河,东面为高寒草甸区。由于海拔高、地处偏远,当地的野生动物资源和植被类型明显比周边地区丰富。贡萨寺与雪豹的故事2009年6月29日,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考察队沿着牙曲河的小路向着索加乡驶去。索加乡有着良好的湿地和草场,众多的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我们在2006年漂流当曲河的时候,索加乡境内的莫曲河入河口是我们的登陆点。索加乡也可说是中国最大的乡了,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按照管辖面积计算,这里的乡长足以和欧洲的国王平起平坐。湿地是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海绵一样,为江河涵养着大量水分,同时它又是物种的基因库。从治多到索加,我们一直是在海拔4500~4800米的高度上行走。索加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以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为主。同时也有大片的沼泽湿地和很少的灌丛。高寒草甸分布面积大,约占索加地区的75%;高寒草原次之,约占12%;高寒沼泽湿地面积第三;而灌丛草原则呈零星小片,多分布在河谷和山地阴坡。在海拔4400~5200米之间分布着以高山蒿草、矮蒿草、线叶草为主的高寒草甸草场。在海拔4400米以下是高寒草原,草原土壤比草甸土壤干,草层不明显或没有,底层是沙砾,以紫花针茅、异针茅和莎草类为优势种;在海拔4600~5400米之间分布有冰川和岩石,这里没有任何植被覆盖。索加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2006年我们漂流当曲河在索加莫曲河登陆的时候,看到最多的是绅士般的藏野驴,孤独的狼,还有天空的精灵——金雕。这些野生动物是这块土地真正的主人,每当因为我们的行动惊扰它们时,我们会感到一丝歉疚。老朋友安多尼玛现在是索加乡的党委副书记。安多尼玛有着当过前治多工委书记、反偷猎野牦牛队扎巴多杰秘书的光荣经历。我们先在治多现场碰头,在半路他又赶上来为我们带路。当天色已晚,阴霾四起的时候,车队顺着小河拐进一个偏僻山沟,如果没有人带路,谁也不会发现在这个山沟的后面是一个豁然开朗的山谷。山谷里面有一座静谧的寺庙,这个寺庙是治多著名的贡萨寺的分支机构,也称做贡萨寺。寺庙里有僧人八九位,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带着一群年轻力壮的修行男子。见到是尼玛书记带来的客人,寺庙里上下忙乎了一阵,到井里提水,用牛粪把个炉子烧得通红,一会工夫,屋子里弥漫起醇厚的酥油茶的味道。考察队员王玮玲老师在日记中这样记载:尼玛书记领众人拐入牙曲峡谷中的贡萨寺。于寺中火塘旁用餐后,收拾炊具间,其余众人观雪豹,议照片。奇寒,风  相似文献   

7.
杜风彦 《旅游》2015,(3):50-55
早晨,整理好行李从吉布提市出发,出城后,路开始变差,再往前走,因为修路,完全没了路的样子,只有大车碾过的泥泞坎坷的小道。天气很热,却又没有荫凉休息,只能顶着太阳往前骑。偶尔有大车路过,卷起路边的灰尘,弥漫整个道路,一下子让人找不到路。好在一路车不多。尽管如此,每次大车路过后,我都要拍打身上厚厚的一层灰。中午时分,远远都能看到边境的房子。一阵欣喜,加快了速度。拐弯后,路边有几个草棚,能看到几个人影,应该是商店,正好也饿了,准备过去歇息  相似文献   

8.
泛指义、特指义与古汉语词汇研究邓明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具有泛指和特指的不同。如:《说文》:"鸟,长尾禽总名也。"段注:"短尾名隹,长尾名鸟,析言则然,浑言则不别也。"又《说文》:"祀,祭无已也。"段注:"统言则祭、把不别也。析言则祭无已曰祀。""浑言...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议》明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实践的新要求、目标的新定位、规律的新把握  相似文献   

10.
小议唐诗     
谢丽萍 《神州》2012,(16):230-230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这是大哲学家培根的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这是苏轼的诗。生在一个诗的国度,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唐诗。  相似文献   

11.
文风小议     
胡学彦 《古今谈》2002,(1):48-53
“风”,《汉语大词典》列有四个义项:一、章的风格;二、使用语言字的作风;三、学的风气;四、德教化之风。这里所说的风,不是指章的风格,也不是指德教化之风,而是指人们使用语言字的作风和学的风气。既称之为“风”,风行草靡,它必然会在社会上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注释小议     
因为教学需要,自己曾对部分中国历史文选进行注释,实践中深知此项工作之艰难。所幸近年来出版这类选本的逐渐多了起来,且有不少出自名家高手之笔,这对于我们同行来说,无疑是丰富的精神食粮。 广泛搜集有关资料,加以比较、取舍,从中引出合乎作者原意的注释,这是一个较高的要求。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有时感到众说纷纭,理不出头绪。例如对《诗经·豳风·七月》中的“窍窒”,古往今来,注释甚多。《毛传》:“穹,穷;窒,塞”,《正义》:“言穷尽塞其窟穴也”。《通释》:“《诗》以‘穹窒’与‘熏鼠’及下‘塞向’、‘瑾户’四者相对成文。穹,穷也;穷,治也,尽也。穹,谓除治之尽也”。《集传》:“穹,空隙也……室中空隙者塞之”。以上是古人的注释。在现代一些选本  相似文献   

13.
古盏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六年初,随县东郊义地岗出土了一件自铭为“盏”的三足青铜器,这对于我国青铜器及其铭文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也对随县擂鼓墩1号墓中出土的短三足鼎式器的定名有启发作用,故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并略加小议。一一九七六年元月中旬,我馆同志去随县  相似文献   

14.
小议休闲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升,休闲在人类生活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位置。本文试图为休闲下一个初步的定义,并分析休闲和工作可能的关系,以及休闲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鞭策小议     
始皇陵二号铜车马的出土,证明了当时用策赶车的事实。代冲同志的《鞭与策》(载本刊1984年第5期)则以为先秦两汉时兼用鞭、策二物。其说似有可商。东汉晚期以前赶车通常用策,如《汉书·万石君传》记石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这是御车时以策赶马的正面记述。代文说:"一般驱马用鞭,而在紧急或需要  相似文献   

16.
李佛儿小议     
蒙古入主中原初期,多次出现过化名李佛儿(或作李佛子、李仙等)的起事者。如王义行深、冀二州元帅府事期间,“金经李佛儿以妖术惑众谋乱”。1234年(甲午),平滦塔本辖区,“盗李仙、赵小哥等作乱”。1237年(丁酉),山东济南一带,“妖人李佛儿扇党来攻”①。这些被称为妖的李佛儿,肯定是借民间秘密宗教起事的。所谓“金经”,当即“白衣经会”。据《秋涧集》卷五五《史公祠堂碑铭》:“赵郡莠民共倡为白衣经会,煽七县间不逞之徒,因端窃发。”②史天泽所镇压者即使与属下王义不同时,二者肯定也有密切关系。对于李佛儿名义的起事,蒙古统…  相似文献   

17.
曾子戈小议     
本文介绍笔者所见四件铸有曾子之名的青铜戈,器物出土时间及地点不详,本文研究指出戈的年代大约在春秋中期偏晚阶段,铭文中所谓曾子之子当为美称。  相似文献   

18.
大事小议     
年鉴《大事记》的收录标准 要写好大事记,首先必须选准大事,而要选准大事,就得有个能为人们接受的具体标准。能不能定个标准,拿出个规章来呢?难。近年来,方志界对《大事记》论述颇多,可供年鉴界借鉴(不是照搬!),但其论述重点多在体例方面。谈标准者多谓古人提出的“事大则书,变古则书,非常则书,意有所示则书,后有所因则书”及“关国家兴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和今人归纳的“大事突出,要事不漏,新事不丢,锁事不记”。然而,实践证明,无论是  相似文献   

19.
戈戟小议     
戈、戟作为古代军中之重要兵器已多被方家论述考辩,甚至周纬《中国兵器史稿》在论述戟时,认为郭宝钩先生《戈戟余论》一文“见解正确,以后关于铜戟形制,似无辩论之余地①.”然郭德维在《考古》1984年第12期发表《戈戟之再辩》一文,对周纬所作的“结论”提出质疑,并就戈、戟问题谈出了三点看法,他认为:“戈与戟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戟头较戈头窄而瘦长”;  相似文献   

20.
居安思危:是指处于安宁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左传·襄公11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旧唐书·岑文本传》:“臣闻创拨乱之业,其功厥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