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陆安 《文史春秋》2008,(5):27-31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伴随着列强的铁蹄,很多传教士来到中国,名为传经布道,实则推行文化侵略。但是,却有这样一位德国传教士,抱着拯救苍生的淳朴念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被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所打动、所震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坚定不移的捍卫者和传播者,矢志不渝,奉献终生。他,就是卫礼贤。  相似文献   

2.
杨格非,一个英国传教士,为了在中国普及基督教教义,来到了中国,在中国度过了57年光阴的著名街头传教士。  相似文献   

3.
从17世纪开始,许多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到中国.他们出入清朝宫廷,得到信任。为了有利于布教,南怀仁、贺清泰等传教士不仅学会了清王朝官方语言——满语,而且以满语翻译了大量圣书。从研究满语的角度,本介绍了清朝时期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以满语翻译圣书的情况.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厘 《南方人物周刊》2013,(30):103-103
1253年圣方济会传教士鲁不鲁乞来到中国西北边界的蒙古都城哈拉和林,他呈交给路易九世的亚洲报告成为第一份用欧洲文字写下的中国见闻。真正激发起欧洲人好奇心的是鲁思梯谦根据马可·波罗的口述写下的长篇游记。  相似文献   

5.
<正>明末清初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入华传教后,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这些传教士,多是颇有学问的人文学者或自然科学家,他们在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传入中国的同时,也把中国古老的文明带回西方,中国传统文化对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东学也开始西传。在这一过程中,西方传教士为了培养中国的传教人员,同时也为了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西方,开始介绍一些年轻的中国人到欧洲留学,以便他们学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的中国,被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许多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对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产生了重要而复杂的影响。一100余年前,一批年轻的德国传教士,越过大洋,来到中国这块陌生的土地。这些传教士自称"斗士",将自己从事的传教视作至高无上的事业。到了中国之后,等待他们的却是未知的命运,他们有的病死,有的被杀,有的则在华多年,从事传教、教育、医疗事业。  相似文献   

7.
陈小卡 《文史天地》2013,(11):32-34
美国传教士医师老谭约瑟,在中国正处于列强进侵、动乱频仍、革命与变法此起彼伏的年代来到中国,行医传教。  相似文献   

8.
关于传教士与晚清现代化关系的思考——评《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李喜所近年来,近代来华传教士以其活动的广泛性和影响的复杂性越来越引起史学界的关注,如何评价传教团体对中国的影响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之一。1981年华东师范大学顾长声先生出版了《传教士...  相似文献   

9.
陵墓资讯     
《华夏人文地理》2004,(4):55-55
京郊穆斯林一家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与他非亲非故、明朝初年来到中国传播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传教士墓地。  相似文献   

10.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启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启喑教育郭大松,曹立前启暗即聋哑人教育,属特殊教育,本非中国所固有,而是西方近代文明的产物。在近代西学东渐过程中,这一特殊教育随传教士漂洋过海,来到东方古老的中国大地落户、繁衍,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教育学科。但是,...  相似文献   

11.
“热带”是耶稣会士创制的地理学译词,为19世纪来华的新教传教士所继承并传播到日本,最终成为汉字文化圈的标准术语。但是“热带”的传播并非直线性的。因缺少本土知识分子的帮助,19世纪初来到广东的新教传教士没能及时注意到耶稣会士的文化遗产,对于耶稣会士中文着述中的译名也没能加以借监。鸦片战争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来到上海的传教士们,在王韬、李善兰等帮助下,开始积极地吸收耶稣会士的成果。本文对译名在传承、普及过程中的种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16世纪末起,西方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近代的一些科技知识。清代宫廷收藏的一些科学仪器就是传教士从欧洲带来的,大部分应用于天文观测,小部分则用于地理、测绘、医疗等目的,其中望远镜、比例规以及康熙炕桌等,均与西方近代物理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明末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与葡萄牙人(佛郎机)的关系,成为中国人将传教士视为是侵略者的重要原因。由于中国人视葡萄牙人为侵略者,导致传教士来华传教之初竭力掩盖与葡萄牙人的关系。1616年的南京教案,传教士被驱逐到澳门。然徐光启上强兵策,建议明朝军队引入西洋火器,并请传教士与澳门的葡萄牙人担任军事顾问。在传教士重返北京的同时,给中国人留下了传教士与葡萄牙人是同一集团的强烈印象。于是葡萄牙人是侵略者的看法被转移到传教士身上,导致传教士是侵略者的观念形成。  相似文献   

14.
晚清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以后,外国人获得在中国内地传教的权力,自此后,法国传教士于同治末年来到黑龙江呼兰地区传教,曾酿成多起影响重大的"呼兰教案"。光绪八年呼兰教案起因主要是由于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侵犯到当地旗民利益,偏袒保护教民,造成旗民和传教士、教民间的对立,酿成"盗卖土地致使传教士杀人案",此案严重损害当地旗民利益,对当地旗民心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1907年夏,孔祥熙在完成欧柏林大学与耶鲁大学学业之际,欧柏林大学中国同学会举办了一次小型欢送会。(欧柏林大学是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开办的一所私立大学,地处美国俄亥俄州。)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柏林大学的一些毕业生组织小分队,以传教士身份来到山西。在1900年我国爆发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中,太谷的6名欧柏林传教士被杀。一位美国传教士试探孔祥熙可不可以借返乡之便,带一笔捐  相似文献   

16.
汤若望是继利马窦之后,从澳门来到中国内地,受到明清两朝三代皇帝重用的西方传教士。他对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对澳门的存在和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通玄教师”汤若望1592年出生于德国,早年加入耶酥会任传教士。后来在葡萄牙的支持下,在中国各地传教。汤若望1622年受葡萄牙国王的派遣来到北京,先跟随利马窦等学习汉语,接着前往西安传教,崇祯三年即1630年被召回北京,以其精通天文,受到明朝君臣的欢迎和赏识,作为利马窦的助手,参与修订历法,编成《崇祯历书》,编写了一些天文和历法著作。为阻止清兵入关,明政府命汤若望监…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美国传教士主办的在华英文刊物,《中国丛报》解读了被传教士视作巨大障碍的孔子及其思想,认为孔子讲究僵化礼仪,言辞晦涩,排斥上帝,其思想笼罩之下的中国了无生气,缺乏创新激情,与世界脱节。通过捐赠、订阅、图书馆收藏和报刊转载等途径,《中国丛报》大量传入美国,其孔子观也随之进入美国的社会文化意识,成为早期美国了解孔子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美国传教士在华宣教策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正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寻找·苏慧廉》,被多家媒体都列入到2013年的年度好书中。在这本著作的影响下,苏慧廉这个名字,在这一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苏慧廉是个英国人,传教士,教育家,后来更成为欧洲一流的汉学家。1883年,22岁的苏慧廉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那时的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朝,是世界的中心。苏慧廉记下了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男孩在教会学校接受人种知识的测  相似文献   

19.
高富华 《丝绸之路》2009,(13):10-16
1869年2月,一个名叫皮埃尔·阿尔芒·戴维的法国传教士来到这里。带走了在他眼里“最不可思议的动物”。  相似文献   

20.
仁德洋行是美国传教士在烟台创办的一个企业。自从1862年,烟台开为商埠后,西方传教士接踵来到烟台。十九世纪的八十年代,英国北爱尔兰人詹姆士·马茂兰夫妇(James McMull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