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家》2021,(1)
正花钱也称压胜钱、厌胜钱、民俗钱等,是中国古代具有压胜、祈吉等文字和图案的"钱币"。不能作为钱币流通,主要用于佩戴、馈赠、赏玩、撒帐等。花钱的铸造较为随意,民间与官方均有铸造,形制各异,因此花钱的种类较多。从形制看,花钱主要分为镂空钱、实体钱。其中,镂空钱两面通透,古人也称玲珑钱或通花钱(1)。两面不通透者称为实体钱。  相似文献   

2.
王雪 《东方收藏》2020,(1):87-89
厌胜钱是古代在正式流通钱币之外的一种用于吉利品或辟邪物的钱币。钱面上的文字与图案多有特定的含义,与中国传统宗教、风俗、民情、文化相关。明清时期的厌胜钱种类丰富,有镂空钱、吉语祝福钱、宗教文化钱、"钱文"钱等,这为古代民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实物参考。厌胜钱也叫作压胜钱、花钱、民俗钱等,是在正式流通钱币之外的一种用于吉利品或辟邪物的古钱币。  相似文献   

3.
“厌胜钱”也有人称为“压胜钱”,实则所谓“厌胜”者,谓厌伏其人咒诅求胜之意也,《后汉书》以以菟为厌胜之术,因此,“压胜钱”实为“厌胜钱”之谬称。按“厌胜”二字字义推断,“厌胜钱”就是一种以厌禳为目的的钱币。厌胜钱大都是私铸钱,因此要谈厌胜钱还得从私铸钱谈起。钱币作为支付手段是国家经济命脉,应由国家统一铸造严禁私铸以免造成金融混乱,但我国早在西汉之初就已有私铸钱币出现了。公元前186年(吕后二年)就因私钱充斥,曾下令严禁民间私铸钱币,但到公元前175年(文帝五年)又取消了“盗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一种独特的不参与流通,只供佩戴、赏玩的钱币——厌胜钱,也称为押胜钱、压胜钱。厌胜钱最早起源于汉代,明清时期其铸造技术和流通范围达到鼎盛。“厌胜”即“厌而胜之”,指用法术、巫术祈祷以达到压邪攘灾、喜庆祈福的目的。因为官方和民间都允许铸造厌胜钱,所以它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用途也越来越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赏赐、祝福、辟邪、占卜、配饰、生肖等等,都铸厌胜钱。也正因为这样,厌胜钱的铸造工艺多样、材质各异、质量良莠不齐。历代的厌胜钱材质有金、银、铜、锡、铁、铅等;  相似文献   

5.
诗钱是花钱的一种,一般以各种书法形式在钱币上雕刻或铸造诗句,并配以相应的图案,为人雅士赏玩之用。花钱又称厌胜钱、压胜钱(押胜钱)、吉祥钱、绘钱、玩钱、杂钱等,是相对于有货币功能,形状似钱币的一种“钱”,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了,可谓历史源远流长。花钱种类繁杂,常见的有镇库钱、符咒钱、吉语钱、生肖钱、冥钱、上梁钱、春钱、佩饰钱、刻花钱、占卜钱等等,材质、制作精细不一,是钱币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正压胜钱,又有"厌胜钱""花钱""瘗钱"之称,是带有吉祥、压胜性质文字或图案的非流通货币。北宋《宣和博古图》中记载"李孝美《图谱》有永安五男钱……孝美号之曰厌胜钱"[1],《汉书·王莽传》:"……是岁八月,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2]。压胜有震慑之意,故压胜钱在墓葬中起辟邪祈福之功用。压胜钱种类繁多、题材多样,时间跨度大,数量也较为可观。明代墓葬压胜钱上的文字、图案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宗教民俗信仰有着密切关系,文化内涵丰富。本文根据明墓出土的压胜钱内涵进行整理与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明墓压胜钱的题材来源及墓葬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7.
厌胜钱又称压胜钱.俗称花钱或玩钱。这类钱通常不参与流通.但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厌胜钱的品种越来越复杂.内容越来越丰富。它逐渐引起了广大收藏的喜爱,同时对研究民间娱乐、风俗、信仰、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现笔介绍几枚最近收集到的厌胜钱,愿共同探讨之。  相似文献   

8.
胡林玉 《收藏家》2006,(3):79-82
厌胜钱,古时系指一些形状类似钱币的吉利或避邪物品,最早见于汉代。它的产生与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厌胜法有关。当时人们认为运用厌胜法可以制服他们想要制服的人和物。据《说文解字》解释:厌,笮也,令人作压。所以通常又把厌胜法称作压胜法。厌胜钱实际上就是据厌胜法的本义,人们为避邪祈福而制作的一种饰物,满足人们佩带与赏玩,名曰钱,实际上并不作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厌胜钱的内容从吉祥赞颂到雅玩行乐、从婚丧嫁娶到生辰祝寿、从避凶除邪到因果报应、从佛教经文到道教符咒、从飞禽走兽到神仙鬼怪,以及花草树木、历史故事、诗词曲赋等,几…  相似文献   

9.
花钱,又称厌胜钱。厌胜,意为“厌而胜之”,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妖魔鬼怪的目的。由此而铸成钱币形态的避邪品、吉利品或纪念品,被统称为厌胜钱或花钱。它们其实并不属于货币范畴,一般仅供佩戴或玩赏用。  相似文献   

10.
<正> 压胜钱不属货币,它是我国古代铸成钱币形式的吉利品或避邪品,仅供佩带玩赏之用,又称“花钱”,“厌胜钱”,因此,它也是历史古钱宝库中的一枚艺术之花。 压胜钱主要用于赠赏、压邪、镇库、开炉铸钱或其它重大事件的纪念活动之用,所以,压胜钱一般都镌有吉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等,并有龙凤、八卦、星斗、人物等图案,其造型千姿百态,书体纷繁,构造新奇,铸造精美,虽不参与货币流通,却一向具有较高的收藏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钱币》2014,(3):62-62
正为宣传弘扬中国传统钱币文化,普及民俗钱币知识,2014年5月26日,由中国钱币博物馆、北京市钱币学会、中国民俗钱币学会共同举办的"吉金雅藏——中国历代民俗钱币展"在中国钱币博物馆隆重开幕。在我国古代,正式流通的钱币称为正用钱,为皇室、民间铸造的、非正式流通的钱币统称为压胜钱,主要用于馈赠、玩赏、配饰、卜卦等。压胜钱上的文字、图案多涉及传统  相似文献   

12.
压胜钱,即厌胜钱。“压”字是“厌”字之另读,因而有时也写作“押胜钱”。  相似文献   

13.
“刻花钱”不同于铸“花钱”,因为“刻花钱”本身是流通货币,而铸“花钱”是非流通货币。但两者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都带有压胜性质,这就是“刻花钱”与“铸花钱”的主要异同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厌胜钱和带有厌胜性质的货币品种繁多,大多出自民间和政府的少量铸造;为历代钱币学界付于正用品之后,对其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研究。本文试就我国这类钱币和历代宗教政策对货币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作一点初步探讨。一、厌胜钱币的源流和基础我国现已发现最早的厌胜吉语钱币,要数1968年在河北满城发掘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一枚“五谷成”钱。此钱径2.5厘米,重约3克,面无内外廓,背平素,  相似文献   

15.
胡晓薇 《丝绸之路》2009,(21):61-61
厌胜钱,古时系指一些形状类似钱币的吉利或避邪物品,最早见于汉代。它的产生与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厌胜法有关。当时人们认为运用厌胜法可以制服他们想要制服的人和物。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的古代钱币延续了两千多年,一直以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枚枚小小的钱币,蕴含了不同社会时期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商贸往来、民俗文化等各个方面。除了正式流通的钱币外,还有一种钱币,形制与流通货币相似,只是在特定的渠道流通,主要用于馈赠、赏玩、祈福等,钱面上的图案和文字有特定的意义,表达人们的一种心理愿望和向往。此类货币被称为钱币的非正用品,一般都统归为压胜钱,它们虽然是正式流通货币的衍生物,但也是中国钱币文化中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钱币,历史悠悠、源远流长,其品种之繁多,为世界所罕见。除了大量的流通货币外,还有许多一般不作通货使用的铸品,这些铸品或为官炉、或为私铸,形状多样,精粗不一。有的有图案有文字,有的只有图案没有文字,也有的只有文字而无图案花纹,我们把这类钱币统称为厌胜钱。  相似文献   

18.
<正>图1是一枚出土于四川茂县的东汉压胜钱1。这枚钱币除正面有五铢钱文外,其余都是图案。正面穿上是一个人,穿下是一条鱼;背面穿左右各有一只鸟,穿上是鱼,穿下是一把刀。该钱币图案丰富,组合也很有特点,在已知压胜钱中,十分少见。那么,这些图案表达什么意思?这枚钱的含义又是什么呢?"五铢"是流通货币的钱文,无特别含义。钱币正、背面都有鱼图案,其它图案只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古钱有两大类.一是历史上曾经正式流通使用过的货币,古钱学家称之为“正用品”:二是历朝历代货币文化的衍生物,诸如:吉语钱,宫钱、赏钱、花钱、游戏钱、庙宇钱、厌胜钱、瘗钱、冥钱等等。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用途,虽然不行使货币的职能.但材质、器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汉代压胜钱实物的大量公布,特别是《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的出版,使我们能够系统地了解压胜钱,对"避兵符"的性质也有了再认识的条件。图1是一枚汉代铜牌,它由三部分组成:上下是一大一小两个环,中间是一个圆形方孔钱。钱的两面分别有"除凶去央"、"辟兵莫当"两组文字。以往钱币界认为它是压胜钱,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后,人们一般认为它是"避兵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