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编的话     
主编的话丝绸之路之所以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不仅在于它曾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架起了桥梁,同时也在于它沟通并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造就了世界辉煌的古代文化。今天,当人们置身于座落在古丝绸之路要冲地带的敦煌莫高窟中的时候,谁不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厚,博大,...  相似文献   

2.
韩献峰 《神州》2012,(13):265-265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语文既是交际工具,同时又承载着人类文化,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学科。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学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它几乎涉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所以说,中学语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发现和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继承和弘扬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聂路 《丝绸之路》2010,(14):70-71
当前,中国画正处在文化对话的语境中,我们究竟和谁对话、如何对话,不仅是文化问题,也关系到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中国画应将自己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份子,在文化对话中明确自己的身份,以探索其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相辅相成。民族文化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机遇,促进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经济是根植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旅游经济的发展,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本文从吉首市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出发,对该市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的条件及其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了发展该市民族文化旅游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自然界的江河湖海,历来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明正是从黄河、长江一路走来。一代代中华子民,依江傍河生产生活,发展经济,创造文化,并不断地繁衍生息。川流不息的长江,从三江源头发端,一路不停地高歌,汇聚雪水、溪流,终成浩浩荡荡之势。经上游、中游、下游,一直流到了万里长江入海口。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当今经济建设的热点话题文化经济、文化产业的基本内涵切入,概述了当代文化产业建设状况、文化产业对文化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和主导地位,并以云浮市新兴县发展六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的实践提出总体构想,论述了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的曲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周恩来等人从经济地位上界定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1956年,周恩来和邓小平将经济地位和为谁服务统一起来界定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1961、1962年间,周恩来将经济地位、为谁服务、思想状况初步统一起来界定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将经济地位、为谁服务、思想状况重新统一起来界定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坚持经济地位、为谁服务、思想状况统一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怎样的“一部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保守派与进步派就美国的新生活方式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舆论称之为“文化战争”。从表面看来,这场争论围绕当时困扰美国的众多社会问题和文化价值观展开,但从本质上讲,这是一场如何确定美利坚民族特性及其价值体系的争斗,是一场确定谁掌握话语权、谁规划美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政治较量。保守派坚持以犹太教一基督教为主体的信仰体系、以盎格鲁一撒克逊白人新教为核心的道德体系,以西方经典文明为根基的文化体系。进步派认为,在宗教、民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美国,保守派的观点不仅与时代格格不入,而且成了一种阻碍美国社会进步的落后力量。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文化发展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本课题以葫芦岛市连山区为例,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分析连山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空间的投影,是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最为频繁,文化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理空间,对城市的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本文从文化与经济本质上具有的共生性入手,简单叙述了文化与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性,进而归纳了文化经济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软化经济基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等几个方面,文章第三部分对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状态进行划分并概括为从三个层次,文章最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空间的投影,是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最为频繁,文化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理空间,对城市的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本文从文化与经济本质上具有的共生性入手,简单叙述了文化与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性,进而归纳了文化经济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软化经济基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等几个方面,文章第三部分对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状态进行划分并概括为从三个层次,文章最后通过解析文化经济与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关系,提出了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对文化经济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规划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12.
文化传播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峻 《华夏考古》2003,11(2):105-112
为了解释文化因素的发展过程,本文首先回顾了19世纪以来文化演变和文化传播的研究历史,然后概括了贸易、迁徙和文化扩散作为文化传播的三种方式,并对其作了具体分析。而且对文化变迁的动力,作者也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3.
文物古迹是过去文化的载体,文化既是不同人们共同体在特定时空中适应环境与社会的结晶,也是人类曾经的生存可能性的记录,因此,文化遗产是发展的智慧资源而非包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文物与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拓展和提高的过程,经历了由古玩、文物到全民性的文化遗产自觉的演变。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文化及历史文化遗产,既是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开的选择,也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古今中外文化大会面时代人类和谐共处、共同繁荣的前提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赵旭东 《民俗研究》2006,17(1):5-39
任何一门学科都喜欢把自己这门学科的历史追溯到很久远的时代,西方的人类学当然也不例外。甚至有人乐于将其根源追溯到古希腊的时代,以为那个时代就有了人类学思想的萌芽。不过人类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并有了它自己专门的名字,却是在十九世纪后半个世纪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个时期人类学所研究的问题既广  相似文献   

15.
This forum discusses linkages between cultural geography and allied ‘cultural’ disciplines. A symposium on this topic – held at the 2005 conference of the Institute of Australian Geographers in Armidale – was triggered by the targeted inclusion of geography in a cross‐disciplinary network funded by the 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Although non‐geographers in the network have articulated strong interest in and an enthusiasm for geography, their knowledge of, and everyday participation in its disciplinary travails have been limited. Given this, the papers in the forum review geography's long and dynamic consideration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place and culture, and raise a set of key issues for geographers to consider: how we might interact with other disciplinary debates about the ‘cultural’, retain distinctiveness as the home of intellectual inquiry around issues of space and place, and leverage opportunities to forge more permanent connections to geographers working not in our traditional institutional settings, but in a range of research centres, schools and disciplinary homes.  相似文献   

16.
17.
国史研究与地方志编纂关系密切。国史尤其是当代地方史研究成果值得地方志工作者高度重视。在开展国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以及构建国史和地方志学科体系中,整合两支队伍资源,建立史志学术联盟,加强国史研究与地方志编纂两个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意义重大。本刊从2011年第1期开始,增设地方志与国史研究栏目,并将陆续刊登相关文章,旨在促进地方志与国史研究领域的理论工作者相互关注,彼此借鉴,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8.
One way to recast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explanation in historical inquiry is to distinguish two conceptualizations involving culture: (1) cultural meanings as contents of signification (however theorized) that inform meaningful courses of action in historically unfolding circumstances; and (2) cultural structures as institutionalized patterns of social life that may be elaborated in more than one concret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This distinction helps to suggest how explanation can operate in accounting for cultural processes of meaning-formation, as well as in other ways that transcend specific meanings, yet are nonetheless cultural. Examples of historical explanation involving each construct are offered, and their potential examined.  相似文献   

19.
20.
《Textile history》2012,43(2):218-2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