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赵云 《沧桑》2010,(5):121-122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宋代则是古代监察制度系统化和完善化的时期。其既加强了中央监察体系,又进一步强化了地方的监察力度,设置路一级的中央派出行政机构,又赋予了路级转运使监察权力,确立了上监督下、下监督上、左右互相监察的体制,是宋代的一大特色,具有划时代意义。本文以此为基点,通过对宋代转运使的监察职能及其作用的初步研究,阐述宋代地方监察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监察体系发展、完善所起的作用,为我国当代行政监察制度及现代化法制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贾玉英 《史学月刊》2004,(11):26-31
唐前期的地方监察体制由御史和诸道使臣组成,属于朝廷派出性质的单一型监察体制。安史之乱以后,伴随赋役制度的改革,出使郎官、转运使、巡院等新的监察体系出现,我国封建社会地方监察体制开始向固定型、多元化、多层面变革,宋代完成了这一变革。元、明、清各朝基本延续和发展了宋代多元化、多层面的地方监察体制。由此而论,唐宋地方监察体制变革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监察制度前后两期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3.
金代监察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金朝官制的整体变化与女真封建君主集权确立的过程中探讨了金代监察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运作机制与民族特点。金代监察机构名称始见于太宗天会年间 ,但有名无实。实际产生于熙宗封建制度改革完成后的“天眷官制” ,初期形同虚设 ,海陵王加强君主集权 ,监察制度才真正发挥作用 ,章宗时最终确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善的监察体系。加强君主专制 ,维护集权政治 ;整肃吏治 ,弹纠官邪 ;审决冤狱 ,平反昭雪是金代监察制度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作用。鲜明的种族统治色彩与“台谏合一”的特征 ,表现了少数民族王朝统治的特点和金代一省制度下监察机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宋神宗时期,御史台在继续开展言论监督之外,又开始推行机制迥异的六察制度。依法覈查在京官司文书、纠举其行政失误成为御史台一项重要工作,带来了御史台监察职能的重要转变。六察制度的推行,是宋神宗调整台谏监察制度的重要环节。为了推行自身政策,将朝政主导权控制在手中,宋神宗不仅频繁任免台谏官,还强调台谏机构在职能运作上,应更注重对行政部门执法的效率与质量进行监督,并应根据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进行弹劾。六察制度的出台及其监察机制的形成,既是对宋神宗种种期望的回应,又蕴含着御史台官员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是双方互动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金代地方监察机构,其建置学习宋代,表面看来,制度建设方面新意迭出,调整频繁。但有金一代,出于实用目的而导致建置的繁复变迁,反使监察机构实际执行能力日趋低下。监察力量的缺乏,严重影响了金代地方行政的效果,甚至导致中央集权的不稳固,并因此加剧了金末的内乱。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对官员的监察自封建社会之始即形成制度,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隋唐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监察御史”,宋元因之;明代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监察制度得到充分发展,体系更加完备;清朝沿袭明代,在整合监察资源、高度集权等方面达到巅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探究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和监察文化发展脉络,对当今巡察工作有积极借鉴作用。笔者仅就明朝广东道监察御史向翀的事迹进行整理,为巡察干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我国封建皇权空前发展的时期。宋代统治者将中央集权推到了极点。其中,监察制度在完备其中央集权制度上助了一臂之力。 宋代的监察制度是在前朝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中完成的。它完成了由谏官对皇帝的劝谏到对官吏的绝对监督的职责转变,也完善了只对官吏的监督到对监督官员的监督程序。其监察组织机构经过宋高祖恢复,宋真宗整顿再到元丰改制日趋完备,使宋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监察网,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8.
旅游审美观照的发生有赖于旅游审美主客体自身所具有的条件,其一是旅游审美的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其二是旅游审美主体心理机制的建立,其三是作为旅游审美对象的客体具有感性形式并能够作为感性形象自由显现.也就是说,旅游审美观照的发生,主体需要具有审美观念和审美感觉,不被种种实用的、功利的观念所占据;客体必须是可以被感知的实际的对象,具有丰富的美的潜能.这两个条件总体来说就是要求:主体要心“虚”,客体要物“实”(具有实在形象);虚以待物,实可入心,虚实综合作用便发生了旅游审美观照.旅游审美观照发生的过程就是主体的拟物化以及客体的拟人化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万孝行 《史学月刊》2003,(11):117-119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 6 )建立的刺史监察制度是“西汉一大优良制度。”(严耕望《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序言》) 其优良的原因 ,传统上认为刺史秩卑权重 ,就可以保证它有举察之勤 ,无陵犯之衅。清人赵翼说 ,刺史“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 ,而权重则整饰吏治之威重。”(《陔余丛考》卷二六 ) 清人顾炎武也说 :“夫秩卑而命之尊 ,官小而权之重” ,“秩卑则其人激昂 ,权重则能行大志。”(《日知录·部刺史》)然而我认为 ,刺史制度的优良在于其具有激励与制约的健全的内在机制。一《汉书·百官公卿表》“监御史”条下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及…  相似文献   

10.
王彦辉  于凌 《史学月刊》2006,(12):17-23
秦汉政权是在批判周代贵族特权政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官吏的法律特权还处在一个逐渐形成和强化的时期,这就使秦汉官吏法保留了一些相对合理的成分。具体来说,秦汉官吏法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在官吏的选任环节本着保举原则,把个人的利益和风险有机结合起来;对官吏政绩的考核突出廉与不廉和胜任与否;对官吏的监察在郡县体制内的同体监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上而下的垂直监察体系;对官吏的一般性刑事犯罪比照百姓处罚从重,尤其严惩官吏的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1.
论宋代士大夫贞淫观对妇女改嫁的影响及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人的贞淫观较为宽泛,宋代士大夫身体力行反对妇女空守节义,宋代妇女改嫁极其普遍,涉及妇女各个阶层,宋代法律也允许妇女改嫁。另一方面理学家和统治者又极力想把封建枷锁套在妇女身上,反对妇女再嫁,但在当时实际上影响并不大。南宋以后直至元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贞节观的进一步提倡,妇女再嫁才成为可耻的事。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中越双边关系的草创期,各种外交制度和模式都处在摸索和调适之中,其中就包涵了安南使节使宋路线的选择。廉州道是北宋前期安南使节优先选择的路线,但钦州道后来居上,取而代之,成为宋代安南使节使宋的主要线路,邕州道凭借其全程陆路的优点,地位亦有日益增重的趋势。路线选择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自然背景,如历史的惯性,交通干线和贸易中心的变迁,接待花费与交通成本,以及气候、地形和路线距离等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龙文化研究中,金代的龙纹形象一直包含在宋代龙纹的研究范畴中,宋代又是中国龙形象的定型时期,近年来连续发现的金代铜坐龙,对于中国龙文化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唐、宋、辽、金代出土的坐龙的形态特征、出土地点、时代背景作以对比研究,得出金代铜坐龙是渊源于辽代的坐龙、受宋代坐龙影响的、包含了女真族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龙的形象,并探索出其发展演变规律及具有守护功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宋代内降不经审核直接付外执行,缺乏应有的制约监督力度。根据内降颁出的途径,可以分为出自君王本人意愿的内降、他人交结请托而颁出的内降和他人假借伪造的内降。通过分析内降颁出的种类和原因,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政治社会生活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15.
郑慧生 《史学月刊》2006,(8):111-120
《宋书·天文志》是中国古代继《汉书·天文志》之后的又一篇天文学著作,它记叙了魏晋至刘宋的天象变化及当时天文研究的成果。问世之后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校勘,本来就有的和多年传抄过程中续加的错误都未能得到清理和纠正。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校点本《宋书·天文志》使用范围最广,但失校、误点之处甚多,甚至有使人不能卒读的感觉。在今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只就学力逮及,将其一一正之,凡158条,并加简要辨析。  相似文献   

16.
完颜昌的对宋态度经历了一个由主战到主和的转变过程 ,主要是由宋金战争形势发展变化所决定的。至于他主张将河南陕西之地交还南宋 ,则不仅仅是受宋金战争形势发展变化影响的结果 ,也是金朝内部矛盾以及完颜昌有意交结南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宋代《礼记》学文献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礼记》学受到宋代学风的影响甚深,疑经疑传的特点很明显。宋代《礼记》学文献的数量很大,分为论说类和考据义理并重类两大类型,广泛分布于经、史、子、集、丛各部。宋代《礼记》学文献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试论宋代的市民文艺和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化繁荣昌盛,是华夏化的顶峰之一,本试图从宋代的市民艺的出现及其与商业两的关系中,剖析宋化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宋元时期,广东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向海洋推进,零丁洋海域进入了人们开发的视野。明清广东海洋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中外贸易在零丁洋海域相当活跃,也引起了官府对这一海域的重视。正是在不断开发海洋的过程中,人们对零丁洋海域的认识与界定,也逐步由小到大地扩展,文献对零丁洋的记述从人文记忆向地理标识转变。宋元以来,人们对零丁洋海域范围的界定,几乎都是以陆岛为标识加以描述,由原先单一的零丁岛扩大到零丁岛群,进而将这一海域不断扩大,也就是说,不同时期的零丁洋海域有不同的范围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