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恩·夏普的"造反理论"仍在发酵,值得警醒与前几年相比,美国政治理论家吉恩·夏普已经老了。两个月前,他刚刚过了自己的85岁生日,生活中的他也越来越离不开拐杖的陪伴。不过,与他的日渐衰老相反,他的理论却以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在世界范围内生根开花。多年前,夏普曾在席卷东欧的"颜色革命"中名噪一时,被称为"颜色革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以边缘地带理论为依据,以全球民主战略为既定目标,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颠覆和渗透。在此背景下,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等独联体国家由于内部改革政策失误,相继发生"颜色革命"。在新时代,如何看待21世纪初期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发生的表现、原因以及他们的应对之政策,这对于今天中国抵制西方政治渗透、防止中国改革出现大失误,不断完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具有重大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颜色革命"的战场上,马克·帕玛是又一个大名鼎鼎的美国人。《纽约时报》曾将其誉为"西方最活跃的经济与政治自由化推动者"。帕玛是"自由之家"的副主席。该组织被称为"老牌颠覆专家",在12个国家设有分部,主要任务就是在一些  相似文献   

4.
卢梭(1712-1778年)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他的《社会契约论》一书为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纲领,为以后美国革命的《独立宣言》、法国革命的《人权宣言》以及两国的宪法奠定了思想基础。《社会契约论》这部巨作被处于革命时代的各国资产阶级奉为"圣经"。在书中,他不仅提出了"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的政治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麦迪逊总统对1817年<红利法案>的否决与美国早期宪政和交通革命关系重大.麦迪逊总统之所以否决<红利法案>,乃是因为他认为由联邦政府主持全国交通建设超出了美国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范围,并且他反对国会中众多议员对宪法的"宽泛解释".该否决阻碍了联邦政府在美国早期交通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最终由各州和地方政府以及私人企业在19世纪上半期蓬勃兴起的交通革命中担当了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勤勉革命"原为日本学者速水融对走向工业化进程中劳动集约型路径的表述。美国学者德·弗雷斯提出要用"勤勉革命"(Industrious Revolution)来替代"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他改变该词原义,称1650~1850年间英国出现了家庭劳动资源的再分配过程。为取得更多的新式消费品,家庭中劳动投入日益增多(即勤勉),包括男子劳动时间加长和妇女儿童参加劳动,从而引起经济增长和发展。"勤勉革命"论得到了不少学者支持,也受到许多学者质疑。"勤勉革命"论虽以消费革命为前提,但强调劳动的关键作用,比将英国消费社会形成看成工业革命动力的流行理论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7.
当一些西方国家企图用"颜色革命"颠覆普京政权的时候,克里姆林宫的一位谋士站了出来,打响了一场新的"莫斯科保卫战"……  相似文献   

8.
钱玉莉 《百年潮》2004,(7):47-52
陈友仁(尤金·陈)曾享有"革命外交家"的美誉,人们对他的关注也大都始于他所主持的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铁腕"外交.而有关他在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举动,却很少为人所知.巴黎和会前,他因揭露日本的亡我野心,被捕入狱;巴黎和会上,他作为中国南方政府代表的顾问,起草了中国代表团递交和会的备忘录;巴黎和会后,他为了敦促美国抑制日本,给美国上议院发了一份长电,受到美国媒体的高度评价.这一切,不仅是陈友仁为维护国家主权所作的努力,而且表现了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对巴黎和会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生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对获得美国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寄以厚望,认为:“中国问题的真正解决,有益于美国在亚洲的合法的商业利益,也符合美国的主张。”他希望西方,尤其是美国支持和同情中国革命,“因为你们是向日本播种西方文明的先驱,  相似文献   

10.
徐海燕 《百年潮》2006,(1):68-71
"颜色革命"的由来与特征 如果给当今的国际全球热点问题排个序列,有关在前苏联和中东地区上演的一系列色彩的"民主革命"问题恐怕要排在前列.  相似文献   

11.
保罗.拉厄的《古代和现代的共和国:古典共和主义与美国革命》以共和主义为主题探讨了古典共和主义与美国革命的关系。拉厄力图开辟研究美国革命和建国的新路径,对共和学派的主旨和研究方法提出修正。《古代和现代的共和国》不仅体现了拉厄对共和学派主将波科克的挑战与批判,而且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早期史研究领域的派别之争以及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变动。他同时受到施特劳斯学派和自由主义传统史学的影响,卷入了施特劳斯学派与共和学派之间,"新洛克派"与共和学派之间的学术辩论。但他又不是完全照搬两派的主旨和研究方法,而是在两派的核心观点和研究方法基础上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12.
胡风的1949     
胡学常 《百年潮》2004,(5):36-42
进入1949年之前,大约有十年时间吧,胡风在左翼文化战线一直被视作一个"异数".党当然不怀疑他的革命立场,但革命是分阶级的,有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革命,也有无产阶级的革命.胡风不是中共党员,他的文学理论富于"五四"气质,鼓吹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反对过分美化工农大众.这些都使他具有了资产阶级"唯心论"的嫌疑.  相似文献   

13.
都重万 《安徽史学》2004,(1):45-51,33
该文结合清末学术史发展的背景,探讨了刘师培的新史学探索工作,这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新的"以字诠史"方法之使用,二是对史学体例的改造,由此而展示了他对晚清史学革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伯纳德·贝林的史学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早期史领域,伯纳德·贝林独张一军,卓然成家,任何一个要在政治史和人口社会史的研究上有所作为的学者,都不能忽略他的一系列著作。早在80年代初,国内学者在撰文评析美国学者关于美国革命的观点时,就提及贝林;①他作为美国历史协会主席发表的演说,于90年代初被送译为中文;②同时还有文章评介以他为主将的“共和修正派”史学。③不过,他的学术成就并不仅限于对美国革命的研究。他在美国早期史领域的建树,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以及应答现代史学挑战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把握当代美国史学的趋向和开阔学术视野,都应当有所启…  相似文献   

15.
美国革命史研究长期受到"美国例外论"的影响,在"建国神话"的构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自帝国学派以降,部分历史学家一直试图借助时空维度的扩展,在超越"美国例外论"的基础上重新界定美国革命的内涵、性质和意义。近年来学者们充分借鉴帝国史、大西洋史、西部史、跨国史和全球史等路径,提出了"革命时代"等富有新意的命题,开拓了"流散群体"研究等新领域。这一学术取向反映了历史认识和方法论层面的深刻变化,改变了美国革命史的研究现状,但也存在不少局限,如模糊了革命的本义、忽视了国家的角色、操作层面的困难和现实关怀的干扰等。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1月28-29日,由美国圣若望大学亚洲研究所和台湾科技艺术教育协会主办的"民国肇建与在美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举行.此次研讨会主要涉及历史人物、华侨群体、留学生群体以及辛亥革命对侨社及东亚(日本)影响等内容. 一、关于历史人物 与会者首先对孙中山的思想观点及革命史实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激烈争辩,取得了不少共识.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蒋永敬教授在《孙中山的世界观记注》一文中,对于孙中山历年提出的重要言论,分类予以记述并加以注释.他认为,孙中山的世界观,在其从事革命前为"改革"的性质,革命时为"革命"的性质,革命后为"建设"的性质,"改革、革命、建设三者,虽时期不同,性质有别,但在观念上前后相承,脉络一贯,皆为宏观世界,审视国情,以谋中国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丘逢甲在他的诗歌中能积极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和时代感情,梁启超曾经把丘逢甲称为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当代著名的清诗专家钱仲联对丘逢甲在"诗界革命"中的作用也高度肯定。本文主要探讨丘逢甲诗歌的主要特征和他对推动"诗界革命"发展的作用及其在中国近代诗坛上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晚清革命党人社会背景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迟云飞 《史学月刊》2003,(12):27-34
孙中山早期革命(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或基础)不是资产阶级,他所领导的革命也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兴中会时期,他所依赖的社会力量是背离了传统社会体制、率先接受西方影响的边缘阶层,其社会基础十分薄弱,所以他的革命活动到处碰壁。1901年以后,孙中山转向新政中产生的追求民族主义目标的新知识分子,由于革命得到这一新社会精英阶层的认同,社会基础迅速扩大,终获辛亥革命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韩铁 《历史研究》2012,(6):113-131,193
美国刑罚领域的"严厉革命"以维护"法律与秩序"的名义,实行严刑峻法,从而使得建国以来在惩处罪犯的目标和手段上逐渐人道化这一趋势出现了重大逆转。其具体表现为:不定期刑判决此前的主导地位宣告结束,事实上已停止执行的死刑得到恢复,"权利革命"以来犯人权利的扩大和监狱改革的进展遭到重挫。结果,"严厉革命"很快就使美国监狱犯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跃居世界第一,但对犯罪率下降所产生的影响却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20.
卢权 《文史春秋》2014,(1):25-30
杨善集(1900——1927),字义甫、维善,笔名杨白。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大革命时期广东地区共青团和青年运动的先驱者,海南地区党组织和革命武装的创建人之一。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不懈的奋斗,1927年9月光荣牺牲,年仅27岁。他生前的战友聂荣臻曾赞誉说:"杨善集同志短暂的一生,一贯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他是一位好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