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在中日學者已有相關研究成果基礎上,通過對國内外所藏十數種《唐會要》鈔本的核查與比對,繼以考訂與分析,從闕卷補撰、闕目補撰、增目補撰、闕文補撰、條文增補等五個方面,揭出清人整理《唐會要》時增補的若干内容。這些内容並非王溥《唐會要》原文,需要引起學界同仁的注意,不可輕易視之爲第一手原始資料而加以引用!  相似文献   

2.
學界對春秋戰國之際"絕祀"國家蔡國的了解主要依據《左傳》及《史記·管蔡世家》等傳世文本。1955年發現的蔡侯墓出土了大量青銅器,銘文記載蔡昭侯申遷都州來前後的史實及與楚、吴兩國之關係,成爲蔡國史學的青銅文本。近年出土的上博簡、清華簡中多記有蔡國史事,揭開了蔡國三次遷都的秘密,成爲重要的竹簡文本。這三種文本保存了春秋蔡國的歷史記憶,凸顯了春秋蔡國歷史文學的復仇主題。  相似文献   

3.
<正>作爲一種特殊的圖書目録,《藝文志》的文獻學價值早已得到確認,其如清人王鳴盛所云:"目録之學,學中第一要緊事。必從此問途,方能得其門而入。"復曰:"《藝文志》者,學問之眉目,著述之門戶也。"~(1)自《漢書》以來,古代正史多有《藝文志》,以存一代之典籍爲己任。而薛居正《舊五代史》和歐陽修《新五代史》均不著《藝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理學家胡寅紹興五年的一段仕宦經歷作爲線索,揭示兩宋之際詞學之臣有虧臣節之事。有宋一代,詞學之臣講究辭章之學,理學之士崇尚道德涵養,彼此議論本有不同。靖康之變中,詞臣羣體中多有人物撰寫降表、與張邦昌的僞楚政權合作,他們的辭章之學映襯於家國之難的背景下,顯示出風氣軟媚的一面。這一點一直受到理學家胡安國、胡寅父子的詬病。紹興五年胡寅任中書舍人,進入朝廷詞垣,他本於對靖康史事的反思,非議詞臣品行的闕失,提出矯正詞垣文風的意見,從而引起詞臣羣體的忌妒。胡寅在中書舍人任上還援引其他理學家,期望理學之士以羣體之力進入詞垣,改革風氣。  相似文献   

5.
<正>《太公家教》是我國古代訓誡類蒙書之代表作,唐五代時期曾在我國西北的敦煌、吐魯番地區廣爲流傳。因此,在敦煌吐魯番文獻中有爲數不少的《太公家教》抄本留存。關於這些抄本,中外學者多有關注,發表了不少的成果。筆者也曾就敦煌本《太公家教》撰寫了《敦煌寫本〈太公家教〉殘片拾遺》1、《〈敦煌寫本《太公家教》殘片拾遺〉補》2二文。近日筆者在研閲《太公家教》過程中,陸續接觸到之前未曾見過的日本寧樂美術館、日本杏雨書屋和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的一些殘本,發現此前的成果對於敦煌所  相似文献   

6.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中,有一段簡文引起了諸多學者的爭議。對於簡文的句讀和釋讀,學者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後有學者根據傳世文獻中"豎刁"自宫和"易牙"食子對舉的有關記載,提出這段簡文可能涉及"豎刁"自殘一事。本文搜羅各家之說,並贊成簡文内容與"豎刁"自宫有關的說法;在此基礎之上,提出自己的句讀和釋讀。本文運用上古音韻學的知識將"貴尹"讀為"■朘",即"去勢",亦即中國古代割去男子生殖器之宫刑。本文聯繫"貴尹"的訓釋,將郭店簡中的"■"字理解為戰國時期指青年男子生殖器的專用名詞,後被淘汰。  相似文献   

7.
<正>《無上秘要》是現存最早的道教類書,有"六世紀的道藏"之美譽。該書原本一百卷,但開元之後漸漸闕佚,正統《道藏》現存六十八卷。今存《無上秘要》雖非完璧,但它在魏晉南北朝衆多道書中堪稱巨帙,文獻價值自不待言。遺憾的是,長期以來,國内外一直未見該書的整理本。2016年9月,中華書局"道教典籍選刊"推出西南民族大學周作明教授點校的《無上秘要》,該書校勘精審,標點準確,融整理與研究爲一體,是一部高質量的道教文獻整理力作。  相似文献   

8.
正陳寅恪先生,江西義寧人。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德國柏林大學研究院研究。於民國十五年七月來清華大學主講"文學專家研究"及"佛教翻譯文學""晉南北朝隋史""唐史"等學程。問(記者問,下仿此):先生從事教育有年,對於治學方法及經驗,深望不吝指導後學!  相似文献   

9.
《论语·卫灵公》中"小人穷斯滥矣"一句,其中"滥"旧注释为"窃"或"溢",《说文·女部》引作"小人穷斯■矣","滥"作""■,作"■"是,《说文》"■,过差也",意思是"失当","小人穷斯■矣"意思是"小人遇到穷困之境则言行失当"。(《论语·子张》)有"致远恐泥",历来亦不得确解,"泥"当通"迩","致远恐泥"就是"致力于远方,担心、怀疑近的"。  相似文献   

10.
"風人"一辭主要指《詩經》"國風"一脈的詩人,首先包括"國風"詩篇的作者,次被引申爲繼承"國風"抒情傳統的理想詩人的範型。作爲一種批評策略,"風人"的詩學原則與漢儒所奠定的經典解詩傳統呈現出同源而異趣的發展轍迹,其重心逐漸從"聖門"的經典語境過渡向"詩家"語境,被開啓章法、修辭、言意關係等語言情意結構層面的理解和研究維度。此一詩學轉向大致在明代以"辨體"爲理論要素的文章學語境中達到高峯,以許學夷《詩源辯體》爲集大成之標誌,完成對多種資源的綜合。"風人"的完整內涵至此包括諸如風刺、考正、比興、寄贈、微婉、溫厚、言近旨遠、不落言筌等一系列倫理價值或美感特質。  相似文献   

11.
清代學術史上大量出現的"疏證"類著作以條分縷析、廣徵博引爲特色,具有古文乃至傳統注疏不易具備的文獻容量和分析潛能,考證之學術旨趣藉以呈現。清代前中期,疏證體的焦點經歷了從以"疏通"爲旨到以"證明"爲重的變化。嘉慶以後,"疏證"的寫作方式成爲闡釋經典的流行乃至典範體式,尤其在小學、輯佚領域蔚然成風,亦影響到單篇文章之寫作。古文家批評考訂疏證之文"傷氣",不能成文;而考據家則主張注疏考證之文自有其特殊文氣。至章太炎《文學論略》將"疏證"專列爲文章之一體,對有清一代"疏證"體之演進作了理論上的總結。  相似文献   

12.
清代乾嘉著名學者錢大昕認爲宋元祐時翰林學士趙彦若爲宗室人士,近年則有人以趙彦若之父趙師民爲宗室文人。今考趙氏父子雖曾先後任職管理宗室事務的機構宗正寺,然宗正寺長貳在元豐改制前以國姓(宗姓、同姓)充,僅指趙姓,非宗室,而在《宋史·宗室世系表》中,雖列有師民和彦若之名,但彦若爲太祖弟魏王廷美七世孫,其父名公鑑,師民爲太祖八世孫,無子。是宗室之彦若比師民高一5,與字周翰之趙師民及其子彦若無涉。錢氏等誤矣。  相似文献   

13.
<正>《新唐書》的版本問題,清代以來的書目、版本學論著中偶有提及,民國時期張元濟輯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時也有探討,但較爲零散。之後則以日本書志學家尾崎康(Ozaki Yasushi)的研究最爲系統~①。在《正史宋版の研究》一書的"正史宋元版書志解題"部分,尾崎康對《新唐書》的宋版系統作了專節討論,認爲《新唐書》宋代版本存在3種不同的行款:南宋初期刊本(十四行本,即所謂的嘉祐刊本),南宋前期建安刊十四—十六行本,以及南宋中期建安魏仲立宅刊本(十行本)。其中南宋初期刊本現存4種:日本靜嘉堂文庫所藏的陸心源  相似文献   

14.
"大蒙古國"國號的創建年代,歷來頗受爭議。本文認爲,至正初年成書的《至正金陵新志》"大朝建號"及《佛祖歷代通載》"大蒙古國號始建"之史源與《太祖實錄》有關,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據此可知辛未歲建號"大蒙古國"。與此密切相關的歷史背景是,辛未年爲蒙古伐金之開端,對蒙元政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深遠的政治影響。  相似文献   

15.
承襲史學史上“班馬異同論”議題,從史學理論和史學實踐兩個方面,比較、闡釋《史記》、《漢書》之不同,探索造成此種歧異之内在原因,並着重緊扣文本,來梳理前漢經生大臣藉助陰陽災異以黨同伐異之原委。其議對奏疏以至敍事等各種文體,均受此種論政、攻訐理路之影響,此種影響自然也滲透到《漢書》的寫作。因而,構成發端於《易》、《書》、《春秋》學等儒家經典,主要由董仲舒濫觴,劉向推波助瀾,以至蔚爲大觀的經學家譜系和儒學新思潮,向、歆父子於此貢獻尤著,洵爲儒學史留下不可磨滅之印記。  相似文献   

16.
正再次梳理隋代學人,我們發現有一位王孝籍頗符合《孝經注疏》的記載。《隋書·王孝籍傳》:"平原王孝籍,少好學,博覽群言,遍治五經,頗有文翰。與河間劉炫同志友善。開皇中,召入秘書,助王劭修國史。劭不之禮,在省多年,而不免輸税,孝籍鬱鬱不得志……後歸鄉里,以教授爲業,終於家。"  相似文献   

17.
《世説新語·文學》載:鍾會撰《四本論》,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定,畏其難,懷不敢出,於户外遥擲,便回急走。此材料爲世人熟知,其中"定"字的校勘與訓釋歷來衆論紛紜,筆者所見,殆有三説:(1)"定"乃"見"之誤。沈寶硯校本、朱鑄禹《世説新語彙校集注》  相似文献   

18.
《二李唱和集》爲北宋李昉、李至唱和詩集,吴處厚《青箱雜記》卷一云昉"晚年與參政李公至爲唱和友,而李公詩格亦相類,今世傳《二李唱和集》是也",即指此書而言。此書爲今存宋人最早之文學總集,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宋史》卷二〇九《藝文志八》曾著録"二李唱和詩",後即罕傳,殆已亡佚。日本江户時期京都崇蘭館猶有宋本傳世(《經籍訪古志》卷六著録),並曾  相似文献   

19.
孫宏雲 《中华文史论丛》2011,(3):163-194,392,393
那特硜對德國國家學在近代日本的傳播和明治政府建立普魯士式國家官僚政治制度發揮了有力的影響。由其在東京大學的講議輯録而成的《政治學》,對國體與政體、國家概念(Conception)與國家觀念(Idea)等概念作了明確的區分,並對各國立憲制度的歷史由來、法理與實際及其利弊得失加以論述,具有歷史學派國家學的特徵。該書出版後不久就被譯成中文,再藉由報刊、新學書目和圖書廣告的宣傳,成爲清末憲政運動的一種思想資源,對中國現代政治學的形成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相似文献   

20.
<正>吴闓生(1879—1949),原名啓孫,字辟疆,號北江,安徽桐城人。近代學者、詩人,桐城派後期大師吴汝綸(1840—1903)之子。1924年吴闓生所輯《晚清四十家詩鈔》(以下簡稱《詩鈔》)由文學社刊行,2006年寒碧以范曾家藏本爲底本,以北京圖書館藏本補足,由浙江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吴氏自序云:"今鈔近代詩,以師友源瀾爲主,凡四十一家可觀覽。"~②所謂"以師友源瀾爲主",是以吴汝綸弟子范當世爲中心,以張裕釗、姚永概、柯劭忞等桐城中堅爲輔翼,以易順鼎、鄭孝胥、曾廣鈞等同光體詩人爲周邊。《詩鈔》3卷,共録詩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