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何应钦辞世已有27年了,无论今人受何应钦辞世已有年了,无论今人受什么样的立场、观点主导,以什么样的标准对黄埔军校时期的何应钦作出价值评判,都没法将他的功绩抹杀。而且可以肯定地预期,随着时光流逝和两岸关系的实质性推进,对何应钦何以成为"黄埔系的保姆",会有更深刻而具体的认知。"黄埔系"是指由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将领担任主官的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时期的武装基干力量,是蒋介石取得和执掌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的嫡系部队。其最初的缘起和发展、壮大,都与一个从贵州山沟里走出去传奇人物——何应钦,有不解之缘。故何应钦在国民党军政界中有"黄埔系的保姆"之称。  相似文献   

2.
正1917年4月,初春的贵阳城还略带一丝寒意,位于护国路上的王氏公馆却鼓乐喧天热闹非常,寒意被一场盛大的婚礼驱赶得一干二净。这场婚礼的新郎是贵州讲武学校校长、警务处长、省会警察厅长、黔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何应钦,新娘则是一名叫王文湘的大家闺秀。说起来,两人还是旧识。何应钦与王文湘都是兴义人,何应钦与王文湘的哥哥王文华是远房亲戚和儿时玩伴。1906年,王文华在贵阳考入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随后转入贵阳优级师范选科。何应钦则在1907  相似文献   

3.
何应钦50余岁时,仍身体矫健,爬扶梯一步跨两级,有似中青年人。他对男女关系比较严肃,未闻有什么胡来情事。他喜欢跳舞,跳得还不错。他重视衣着,军装总是笔挺。据说,他每次做军装,往往连做同样衣料的好几套,今天穿这套,明天穿那套,永久保持衣冠楚楚。他的办公室门口站有两个武装卫兵,不是熟悉的部属要进办公室,经常会遭到卫兵的盘问。他的办公室旁有  相似文献   

4.
1937年的川康整军,由军政部长何应钦负责主持并顺利完成.文章以何应钦与川康整军关系为主线,从何应钦参与整军的原因、在整军中扮演的角色、作用发挥等方面着手,穿插整军情况,梳理并论述其与此次整军的关系.作为川康整军委员会主任委员,何应钦几乎参与了整军实施前的全过程:从年初整军计划的构思、历时近4个月的协商调整和整军方案的出台,到7月赴渝主持整军会议.他凭借个人在整军过程中发挥的代表、组织和协调作用,平衡蒋介石与刘湘利益、促使中央与四川在整军问题上达成妥协,为整军的顺利推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有遗文显示,何应钦曾带一个营的兵力,在傅公祠住过月余。笔者为了充实《西园史溯》一文,对此事进行了认真查考,证实无疑。现就其人其事考述如下。何应钦得常人之所未得何应钦,字敬之,1890年4月2日(清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十三日)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县泥函村。他6岁入家塾为大哥、二哥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运动中前期.何应钦积极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建工作.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军事训练方法.他率领黄埔官兵成为两次东征、平定刘、杨叛乱、处理"廖案"等一系列军事行动的主力.在此过程中,何应钦表现出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军人素质,在实战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军事活动,既推动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也为他日后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础.其间,他的政治挝思想尚能跟随时代潮流前进,在一定程度上赞成国共合作,支持工农运动和反帝运动.  相似文献   

7.
何应钦是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的第二号军事首脑,因他字敬之,故官场中称他为“敬公”。吴佩孚,字子玉,他是北洋军阀直系的大帅,故时人称之为“玉帅”。何应钦是贵州兴义人,而吴佩孚是山东蓬莱人;何应钦生于1890年,而吴佩孚生于1874年,年龄悬殊;何应钦自进入黄埔军校担任总教官起,便视吴佩孚为国民革命的劲敌;而声名显赫的吴佩孚,已执北洋直系的牛耳,对何应钦其人也许连名字都不知道。北伐战争开始时,广州国民政府所制定的北伐第一期目标是:“打倒吴佩孚,妥协孙传芳,放弃张作霖”,以便各个击破。而总体的战略目标是:首先,…  相似文献   

8.
由于何应钦的阻滞,蒋介石要扶陈诚上正位——取去十一师代师长名义,任命其任十一师师长。何应钦对蒋介石说:“顾祝同也只是二师师长;蒋鼎文还不过是九师师长。若让陈诚当上了十一师师长,他们三人坐在同一  相似文献   

9.
何应钦与冈村宁次有一种“冤家对头其妙无比”的关系。在日本侵华期间,他俩有过戏剧般的相逢和敌友转换的微妙关系。1944年12月,当何应钦终因“小委员长”陈诚的排挤,辞掉担任了15年的军政部长,就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职时,冈村宁次也升任侵华日军总司令。在他的以驮马进攻四川,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战略构想的支持下,日军第三、第十三师团之一部约3000余人,分两路侵入贵州。12月2日,日军“无血占领”黔南重镇独山,陪都震动。日方从柳州广播,将拿下贵阳,直捣重庆。蒋介石要何应钦考虑,必要时放弃贵阳,退守乌江上游的鸭池河。…  相似文献   

10.
正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的何应钦,有两次被提议为大夏大学董事长。第一次是由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提议。1933年夏,王伯群与副校长欧元怀等商酌,自己拟辞董事长,推何应钦继任,结果被否定。大家不赞同的理由是两人谁做都一样,当此风雨飘摇之际,任一职与两职都须付诸努力。第二次,提议人是立法院院长孙科。1942年春,王伯群造访立法院院长孙科,声明请他担任大夏大学董事长。孙科强烈主张推何应钦,说无论是贡献度还是影响力,何为最合适人选。结果王伯群不赞成。  相似文献   

11.
熊宗仁 《文史天地》2010,(11):83-87
十一入黄埔晋见孙中山获赏识攀附蒋介石 (一) 就在身后枪声响起之时,何应钦和郑仲先都本能地拔枪还击。澡堂里顿时大乱,凶手乘机逸去。何应钦身中两枪,一在胸部、一在腿部。胸部未被子弹洞穿,落人腹腔,但血流如注。在郑仲先的搀扶下,何应钦勉力登上二楼,倒卧于沙发之中。  相似文献   

12.
何应钦堪称台湾旅游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他有关旅游业发展的超前理念和具体建议,符合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对海峡两岸发展旅游产业不乏借鉴意义。他认为旅游业不仅是一项“综合性的企业”,更是“战略产业”,旅游业有广泛的关联度,会产生多重效应,越业越被实践所证实。何应钦到台湾以后,对台湾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及不容忽视的建树,却鲜有人专题性地认真研究。台湾的旅游业(台湾称观光业)起步较大陆早,而何应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对台湾旅游业兴起与发展所作出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贡献,也未必人人了然。  相似文献   

13.
石庆 《文史天地》2022,(1):10-13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着党领导发动革命武装与国民党反动政权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起义前夕,黑云压城、阴霾密布,当起义部队从不同方向向南昌城汇集之时,有一个人却从武汉悄然登船,顺江东下.他就是冷少农.受时任中央军事部部长周恩来指派,冷少农前往南京,以何应钦的同乡、师生之谊,伺机打入何应钦身边进行潜伏,领导开展情报...  相似文献   

14.
长沙走马楼简牍材料的陆续公布,为秦汉三国史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其中有关"私学"的简牍引起了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在"私学"身份的界定上,更是众说纷纭.胡平生、王素、侯旭东、于振波、王子今、张荣强等都有专文论述,宋少华、秦晖等在相关论文中对此也有涉及[1].诸位的研究解决了许多具体问题,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笔者觉得对"私学"身份的界定,除诸位的理解外,还可从另外的角度得出另一种解释,故不揣鄙陋,提出走马楼简牍中的"私学"其实是一种"吏"的观点,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何应钦是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政权的一名重要人物。他与黄埔军校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随着黄埔军校的兴盛而腾达,也随着黄埔军校的蜕质而衰落。故认识何应钦的历史,对帮助研究黄埔军校校史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发生猝不及防,张杨兵谏,蒋介石被扣,南京政府一时大乱。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国民政府中党政军要员对待事变采取了两种态度:一是以何应钦为首,主张武力讨伐张杨;一是以宋美龄、宋子文等人为首,力主和平解决,双方曾争执不下。后来有人认为,何应钦的武力讨伐办法,其用心是加害于蒋,欲取蒋而代之。这一说法曾被许多人接受。本文作者重新回溯了西安事变南京政府及地方实力派中各色人等的表现,明确提出何应钦并无害蒋之心,他的所作所为同其他人一样——力保图救其主子蒋介石。  相似文献   

17.
1935年5月至7月之华北事变,是日军企图侵占华北的重要一环,蒋介石由"委曲忍让"而"隐忍至此"。一方面,他要集中精力解决西南问题而对日"委曲忍让",由何应钦出面对日交涉。他指示何应钦对于日军提出的于学忠等人撤职、中央军撤出华北等一系列问题以"自动实行"方式加以接受,不能给予"任何书面之承诺",出现了特殊的外交文件《何梅协定》。另一方面,蒋介石只能"隐忍至此",对于日军要求将停战区扩至平津地区、华北人事等附带事项须按照日方意思处理等问题拒绝接受,并考虑下"最后之牺牲"的决心。何应钦比较忠实地执行了蒋介石的处理方针,日军因基本企图得逞而表示河北问题"告一段落"。蒋介石认为自己有效地应对了华北事变,并认为比起处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来说较易些。  相似文献   

18.
何应钦曾任国民党军政部长、行政院长等高级职务.在国内外都是较具影响的人物。由于军政事务繁忙等原因,在离乡长达70多年的岁月里仅回乡三次。第一次是1916年,与王文湘结为伉俪不久,回故居泥拜望双亲,但讨了没趣。父母拒绝王文湘由正门入室,理由是何应钦幼年时已经媒妁与郑氏小女订了终身大事,并镌刻“何应钦妻郑氏”在祖母的碑上。第二次是1941年回乡扫墓,并以抗战所需为由,力主从兴义筑一公路,经泥到云南文山,但此路始终未能修成。第三次是1945年初,为在两广反攻日军,陆军总部在兴义召开军事会议,顺道回乡。出席会议的有陆…  相似文献   

19.
何应钦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应钦(1890—1987),贵州省兴义县(今兴义市)人。他是蒋介石统治中国大陆时的军政核心人物之一,也是国民党军形成、发展及衰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主要将领。他活了98岁,横跨近代中国的清王朝、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代。特别是在1925年至1949年间,他是中国许多重大政治、军事事件的重要角色或主角。何应钦从一个被同学讥笑的“乡巴佬”成为标准的日本士官生,他当过黔军混成旅长,替蒋介石创建并执掌过黄埔系,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的军政部长及其他许多兼职。抗日战争中兼任过参谋总长,后改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解放战争后期,一度官至行政院长兼国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与张学良暗隙渐生,后者多次被暗示下野,另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何应钦则出任国民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占领了东三省,欲将魔爪探向华北的日本人当时正在寻找借口欲在华北地区发起战事,于是,老谋深算的土肥原贤二开始策划又一次暗杀事件,这次他将目标圈定了何应钦,执行暗杀任务的两名高级间谍酒井恭辅与清水次郎扮成中国商人,偷偷潜入了北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