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武田 《敦煌学辑刊》2002,1(1):115-117
本文通过对新近才陆续披露的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考古资料的简要评述 ,说明其在敦煌学研究中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从目前学界的研究状况出发 ,指出了莫高窟北区石窟资料研究的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1942年,石璋如先生用考古学方法对敦煌石窟形制进行了测绘和记录,开中国学者用考古学方法研究敦煌石窟之先河。50~60年代,主持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的常书鸿先生,组建了考古组,邀请宿白先生作《敦煌七讲》。60年代以后,敦煌石窟考古工作主要进行了莫高窟南区洞窟窟前遗址的发掘,南区洞窟、崖面建筑遗迹的测绘和记录,莫高窟北区洞窟的清理和发掘等。这些成果和资料,应尽快整理和刊布。  相似文献   

3.
2007年4月初,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考古研究室进行洞窟调查.重点放在前人未勘察崖面部分。就对4号窟散花楼庑殿顶上方绝壁上的建筑遗迹桩孔进行探察。  相似文献   

4.
雷玉华  王麒  王剑平 《文物》2021,(11):70-82+97
<正>四川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群,亦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里进行了一系列保护工程建设和考古调查,公布了以《广元石窟内容总录·千佛崖》(上、下卷)[1]为代表的大量学术成果。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新的小型航空器(无人小飞机)、高清正摄影像及全息三维数据模型等技术的支持下,调查组对千佛崖崖面现存遗迹进行了识别,大致可分为崖面建筑、崖面栈道与崖前道路、施工搭架及其他防护附属物遗迹;  相似文献   

5.
崔惠萍 《丝绸之路》2012,(12):58-59
北石窟寺是陇东地区一处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文化遗存,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长年雨水的冲刷浸蚀崖面岩体,造成崖壁渗水、漏水,对石窟文物造成严重危害。北石窟寺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石窟崖壁渗水;崖体裂隙与危岩、危石的治理;窟龛潮湿,酥碱等病害滋生;石窟文物风化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6.
正位于阿富汗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拥有世界上石窟群体组合最为独特的石窟寺。其石窟建筑构造最为复杂,石窟数量最多,总数为1万个左右,多数是与佛教没有关系的百姓住家石窟,其中与佛教相关的石窟主要开凿于3-9世纪,主要包括巴米扬主崖石窟、弗拉迪石窟(Fuladi山谷的Kalai Ghamai、Qoul-i Akram)、卡克拉克石窟(Kakrak)、焦古拉(Shar-i Ghulghulah)四部分。巴米扬主崖石窟全长1300多米,尤其是东西两个大佛立像非常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7.
麦积山在秦岭山脉西端,位于天水市北道区东南45公里处。麦积山因“麦积崖”而得名。麦积崖是座拔地而起的奇峰,高达140多米,崖体呈圆锥形,南面如刀削,直上直下,东西长240多米,底部略小,俨如一个巨大的麦垛。蜂窝般的石窟便开凿在山峰南面的悬崖峭壁上。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384~417),现有洞窟194个,佛像7000多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保存了从后秦、魏晋、隋唐直到元明清各代1600多年间的佛教艺术,尤以佛像众多且精美著称。由于麦积山山体是比较酥松的沙砾岩,不宜在岩石上精雕细刻,佛像大都采用泥塑。因而,麦积山石窟又有“东方塑像馆”之称。比之以绚烂壁画享誉的敦煌莫高窟,以精湛石雕闻名的云岗、龙门石窟,麦积山的泥塑丰润而精细,独有特色。麦积山石窟重峦叠嶂、然环境却是其他三大石窟所不及的,占景色风水之优。麦积山石窟与附近的同样景色绝佳,同是佛地的仙人崖、石门遥遥相对,更增添了壮阔的雄奇之势,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旅游胜地。多次到过麦积山,印象最深的是1984年7月那一次。对于佛教艺术的欣赏,“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因为这一次是参加国务院文化部和甘肃省政府召开的麦积山石窟加固工程验收会议,与会的有段文杰等诸多专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对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进行了先后六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汉文、蒙文、叙利亚文、西夏文、吐蕃文以及回鹘文文献.莫高窟北区38个石窟出土的回鹘文文献多达128件,回鹘文文书碎片1241片,除少数为信件、世俗文书外,大部分为佛教内容的文献.本文详细介绍了这部分文献的研究、刊布情况和尺寸、内容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莫高窟现在存洞492个,在位置分布上,各时代洞窟有相对集中的明显趋势。最早的一组北凉窟(第268窟、272、275窟)聚集在崖面中段,踞现今地表约十几米。(据考古材料证明,时代越早的,居地面越低。)这组窟视野开阔,阳光充足,是崖面的“黄金区域。”以后的北魏、西魏窟基本上是紧挨这组窟向南、北横向发展。北周、隋、唐时代也大至按此规律开凿洞窟。五代以后的洞窟主要集中于崖面下层及南、北两头。此外,由于崖面有限,有部分窟是“见缝插针”。因此,各时代洞窟交错分布,按时代编号检索不便,所以,各种编号皆按现存各窟分布位置,南北、上下方向为序编号。  相似文献   

10.
西行笔记     
一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之誉,和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岗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相似文献   

11.
1989年我们在四川广元各石窟的测绘过程中,探寻用常规测绘工具施测石窟寺立面图的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果(参见本刊本期《广元千佛崖石窟调查记》图一),测出的立面图可以满足石窟寺考古的需要。现以广元千佛崖石窟为例,简介如下。一走向与比例石窟立面图,系假设投射光源由龛窟背后平行"穿透",再按比例缩小而将图形显示在图纸上,无论图幅多长多宽,处在四隅的图形不会发生图象扭曲,同时在图面上能  相似文献   

12.
南京栖霞寺千佛岩(又称千佛崖、万佛崖,别称千佛岭),石窟位于南京市东北郊20公里处的栖霞山中峰西段,是利用山体岩面、裂面形成的崖面的自然走向和高低凹凸的地形地貌条件,沿纵向和横向选择有利施工部位开凿出来的摩岩石窟造像。西与栖霞寺、舍利塔毗连,向东北方向延伸,  相似文献   

13.
克孜尔千佛洞○吴尚平有人说,在游览了甘肃敦煌莫高窟以后,再也没有必要去看丝绸之路的其它石窟了,这话乍听似乎很有道理,因为敦煌石窟之大,壁画之多,经书刺绣之繁,都居所有石窟之首。但是,在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的东南面的克孜尔千佛洞其规模虽不及莫高窟,但其建...  相似文献   

14.
莫高窟各家编号对照表经历数次编制和不断修订,但是错误对照关系仍不断出现,笔者认为原因在于诸家原始石窟编号文献记录本身就存在问题.修订各家编号对照表不仅仅是编制出一个"莫高窟各家编号对照表",同时应该从文献校勘学的方法入手,对原始石窟编号文献中的讹误进行校勘论证,最终推论出编号对照的正确结论.同时对莫高窟原始编号文献的意义从石窟艺术史方面进行了略述,认为莫高窟文献除编号自身意义外,其中所反映的先贤诸家从宏观视角研究石窟艺术的资料以及学术观点,其价值和意义今天仍在启迪着石窟艺术史的研究者们.  相似文献   

15.
莫高窟各家编号对照表经历数次编制和不断修订,但是错误对照关系仍不断出现。笔者认为原因在于诸家原始石窟编号文献记录本身就存在问题。修订各家编号对照表不仅仅是编制出一个“莫高窟各家编号对照表”,同时应该从文献校勘学的方法入手,对原始石窟编号文献中的讹误进行校勘论证,最终椎论出编号对照的正确结论。同时对莫高窟原始编号文献的意义从石窟艺术史方面进行了略述,认为莫高窟文献除编号自身意义外,其中所反映的先贤诸家从宏观视角研究石窟艺术的资料以及学术观点,其价值和意义今天仍在启迪着石窟艺术史的研究者们。  相似文献   

16.
敦煌莫高窟密教遗迹札记(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2年组织石窟寺考古实习,1965年参加调查西夏洞窟,这两次于役莫高窟,曾较系统地记录了有关密教的各种遗迹。东归事繁,无暇整理,今年4月摆脱杂务,适有再访西藏之议,因取1982年敦煌文物研究所编辑的《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核对二十多年前的两次记录,并略辑有关文献和现存的其他遗迹,拉杂参比,勉成札记一篇。白不谙佛教,更不悉真言,虽力图客观地摘要描述,  相似文献   

17.
屈梅英 《丝绸之路》2010,(16):38-39
天水仙人崖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晚期,后期发展没有很好地延续。明、清时期是仙人崖石窟发展比较兴盛的时期,出现了典型的三教合一的塑像组合。本文对仙人崖石窟艺术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8.
西魏北周时期甘宁地区的石窟群主要有麦积山、须弥山、莫高窟。麦积山所属地秦州在西魏北周境内具有次文化中心地位,麦积山石窟内容反映了这一特点。东魏、北齐邺城响堂山石窟的佛装式样、帐形龛传播到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的帐形龛、题材布局、造像服式等对须弥山石窟和莫高窟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雁翔 《敦煌学辑刊》2013,1(1):141-150
位于今甘肃省西和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八峰崖石窟,是陇东南一处重要石窟。关于该石窟史志记载不多,能说明问题的资料更少。而研究者最大的争议就是杜甫《石龛》所咏是否为八峰崖石窟,古人注释不清,今人莫衷一是。把握诗作情境,结合相关资料综合考察,可证《石龛》所咏无疑就是八峰崖石窟。  相似文献   

20.
《世界遗产》2014,(10):127-127
成立于1944年的敦煌研究院迎来了它的70岁生日,敦煌研究院以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展览的形式纪念建院70周年。“2014敦煌论坛:敦煌石窟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中国·敦煌——文物的生物退化与防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举行,百余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敦煌石窟考古、石窟艺术、佛教美术研究等学术问题。“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暨敦煌研究院建院70周年数字敦煌展”在兰州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