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是由英国汉学家约·罗伯茨 (J .A .G .Roberts)编写 ,蒋重跃、刘林海翻译 ,时事出版社 1 999年 1月出版的“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丛书之一。作者约·罗伯茨 (J.A .G .Roberts)现在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 (UniversityofHuddersfield) ,从事中国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是他关于中国历史研究的主要著作之一。该书资料翔实 ,可读性强 ,是一本集历史、文学于一体的佳作。本书是作者根据 1 9世纪英、美、法、德等西方国家部分来华人员的著…  相似文献   

2.
查尔斯·威瑟斯(Charles W.J.Withers)是当代英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2018年7月19日借参加第17届国际历史地理学家大会(ICHG)的机会,作者在波兰华沙大学老图书馆对其进行了采访。现经查尔斯·威瑟斯教授书面授权,将中文译稿刊发如下。采访中,笔者就他的研究经历、学术思想发问,有些问题比较尖锐,他均以数十年来的所见、所思坦诚相告。通过这个采访,读者或可一窥英国历史地理学现状及原委。  相似文献   

3.
《1816年英使觐见嘉庆纪事》作者乔治·托马斯·斯当东(George Thomas Staunton,1781—1859)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汉学家,被誉为英国汉学研究的创始人,是英国著名外交家乔治·伦纳德·斯当东(George Leonard Staunton,1737—1801)准男爵(Baronet)之子。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政府派出以马戛尔尼(George Lord Macartney)为特使的使团访华,伦纳德·斯当东任使团副使。时年十一岁的托马斯.斯当东作为马戛尔尼的见习侍童随团来华。在来华途中,他随同两位中国籍传教士学习汉语。1793年9月14日(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十日),斯当东随同马戛尔尼及其父老斯当东一道觐见乾隆帝。由于小斯当东是英国使团中唯一会讲汉语的英国人,又是一个儿童,因此,深受乾隆帝的喜爱。1800年,斯当东被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商馆聘为书记员,再次来到中国。1815年,他被选为印度公司驻广州商馆的管理机构———特选委员会(Selected Committee)主席,全面负责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事宜。1816年,英国政府任命阿美士德为正使访华,斯当东被任命为副使...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档案馆藏有两本英国传教士写的英文书,一本名为《The Sons Of Han》,译为《汉人》,作者是伯纳德·阿帕德(Bernard Upward),1908年出版;另一本是《In The Valley Of Yangtze》,译为《长江两岸》,作者是福斯特女士(Mrs.Foster),1899年出版。两书中各有一章是作者对汉口教会学校的描述,书中提到的教会学校有由英国传教士兴建的武昌博文书院、汉口博学书院,以及位于花楼街的男子医院附属医学院等。  相似文献   

5.
1907年斯坦因与王圆禄及敦煌官员之间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作者2007年5月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纪念敦煌学一百年(1907-2007年)国际会议"上提交并宣读的论文中译本.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其第二次中亚考察(1906~1908年)过程中,于1907年春、夏两季到甘肃省敦煌县考古.当时,敦煌县农民正在进行抗缴采买粮的运动,敦煌一带又流行瘟疫白喉.斯坦因乘敦煌县局势不稳定之际,利用敦煌县文武官员全力处理官民矛盾、无暇顾及文物保护的机会,在莫高窟与王圆禄道士秘密交易,骗购大批藏经洞文物.随后,斯坦因又利用敦煌县农民暴动后甘肃西部政局混乱之机,将藏经洞文物运出甘肃,造成敦煌文物的第一次大规模外流.  相似文献   

6.
王章辉 《世界历史》2003,(1):104-107
最近读到程汉大教授主编的《英国法制史》(齐鲁书社 2 0 0 1年出版 ) ,为英国史园地新添的这一成果倍感欣慰。记得几年前程汉大先生刚出版他撰写的《英国政治制度史》的时候 ,我曾经对作者表示 ,如果在他的书中多讲一点法制史就好了。没有想到 ,没过多少时候 ,一本英国法制史的  相似文献   

7.
阙维民  沈昌洪 《文献》2002,(3):274-287
题记 2000年春,我在英国剑桥与几位清末民初英国入华传教士的后代的接触中,获得英国入华女传教士埃米莉·M·尤因斯(Emily Marry Ewins)的《辛亥家书》①,由尤因斯的长子H·M·拉滕伯里(H.Morley Rattenbury)于1989年12月编辑作注成册,共辑录尤因斯从中国汉口、武昌英国租界循道会(Wesleyan Mission)发回英国的八封家书,分别写成于1911年10月15日、10月17日、10月29日、11月9日、11月19日、11月26日、12月10日和1912年11月3日.  相似文献   

8.
于放 《中国钱币》2013,(4):78-80
理查德·怀特,英国人,1931年生,出身海军世家,1944年起作为皇家海军年轻的见习官,在超过5艘的远东战舰服役.1960年,他在香港收集了第一枚中国银币,从此开始了40多年的集币和研究生涯;1970年,他从海军退役成为女王的外交信使,有更多的机会往来于香港和北京,在此期间,他开始了对中国近代铸币的研究和写作. 本书并不是一本专著,而是作者自1974-2003年在英国各钱币学期刊发表的37篇论文的合集,包括《钱币学年鉴》(Numismatic chronicle),《钱币界》(Numismatic circular)等杂志,并有4个附录提供相关的原始资料,另有一个附录论及英国1848年为纪念中国帆船"耆英号"(keying junk)访英而发行的纪念章.  相似文献   

9.
高国荣 《世界历史》2006,(5):154-157
作者论文题目指导教师毕业院校张文涛E.P.汤普森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究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甄小东英国白人移民殖民地责任制政府的形成张顺洪中国社会科学院张育林欧洲中世纪大学与城市关系研究郭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董欣洁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历史观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柴彬英国都铎时期工商业领域王室敕令研究郭方中国社会科学院乔印伟新加坡建国与一党独大体制何芳川北京大学———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早期活动研究(1954-1968年)赵燕灵从天国到人间: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人文主义美德观的演变朱孝远北京大学王立新印度绿色革命研究王红生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0.
任媛 《文史天地》2022,(4):47-50
一、上海外侨的"英国官报" 《北华捷报》(North-China Herald)是1843年上海开埠后创办的第一份近代在华英文报纸.1850年8月3日(道光三十年六月二十六日),由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Henry Shearman)创办.其初创乃为上海外侨外商服务,旨在呼吁各国关注上海及广阔的中国市场.所以它刊载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郑剑顺 《广东史志》2003,(2):37-41,44
《夷氛闻记》(邵循正点校,中华书局1959年9月版,1997年12月第3次印刷)大约成书于1850年前后,从英国“市粤”写起,即从康熙开海禁、雍正十二年(1734)英国商人到广州贸易写起,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广州人民“反进城”斗争止。该书是继魏源所作《道光洋艘征抚记》之后,较早记载鸦片战争情况的著作。作者梁廷噉(1796-1861),广东顺德人,副贡生。曾任广州越华书院监院,应豫堃之聘总修《粤海关志》。他留心时务,熟悉广州本地风土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7日至8日,英国著名家庭史学家、苏塞克斯大学塔德莫(Naomi Tadmor)教授应邀在南京大学历史系作了关于英国家庭史研究的讲座.  相似文献   

13.
书讯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许建英著《近代英国和中国新疆(1840—1911)》作为“边疆史地丛书”之一种,已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由绪论、文章、结语和附录等组成,从英国与中国新疆的早期关系、英国与阿古柏的政治与贸易关系、建省后英国与中国新疆的关系、英国势力在中国新疆的确立、19世纪90年代后英国与中国新疆的贸易关系、英国对中国新疆的探察、英国和中国西北的边界等不同方面,探讨了1840年至1911年间英国与中国新疆的关系。该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写的,对于研究新疆近代史、边界史等具有较高参考价值。李大龙著《汉唐…  相似文献   

14.
本件史料选自馆藏档案国民政府外交部全宗,系曾任香港总督的金文泰爵士(Sir CecilClementi)1936年在英国帝国学会(The Royal Empire Society)的演讲词.在这篇演讲词中,金氏始终强调“香港是英国在华的宝贵财产”,并认定香港的前途取决于英国的海空军事实力.他还特别提到了三个重要问题,即:(一)广九铁路与粤汉铁路接轨问题;(二)港粤间关税问题;和(三)九龙新界问题,并预言,“如果在末世纪之末,新界之租借随便让其满期,我们切勿以为可以回复到一八九八年以前的情形”,他建议英国政府应趁国民党政府“纷扰无能”之机,“使中国能够很光荣地同意永远割让新界与英国”,充分暴露了一个殖民主义者貌觎他国主权领土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李娜 《世界历史》2007,(3):141-142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年)是英国著名的作家,被尊为英国意识流小说的鼻祖和英国现代散文大师。同时,她也是一位女权主义(feminism)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成长于开放自由的爱德华时代,这种跨越世纪的人生经历使她的女权主义思想不断地走向成熟。吴庆宏副教授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权主义》(2005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从伍尔夫的文学作品入手,分析了其女权主义思想,为研究伍尔夫提供了新的视野。纵观全书,笔者认为此书有以下特点:一、从女权主义角度审视弗吉尼亚.伍尔夫首先,以往很多学者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对于“英国宪政革命”成功的原因,大多数的研究从政治制度史的视角出发,将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等因素的作用上.这些研究认为,英国中产阶级的崛起、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财政税收的矛盾以及天主教可能复辟的危险等诸多因素都与“英国宪政革命”密切相关.很少有人从司法的角度研究英国宪政问题.英国法律职业者(律师)在1678年“排斥危机”后用实际行动同专制王权进行斗争,这些鲜活的法律人用点滴并富有责任感的行为推动着英国宪政史的前进.1689年“英国宪政革命”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英国法律职业者在推动“英国宪政革命”历程中的重要角色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一号律师 许多文章、资料都认为伍廷芳(1842-1922,民国外交家、法学家)是“中国律师第一人”,其实并不准确.伍廷芳,1874年留学英国,后获英国大律师资格,回到香港任律师.准确地说,他应当是中国取得国外律师资格第一人,曹汝霖(1877-1966)才是真正取得中国律师资格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该书运用了大量的华文报刊和英国殖民部档案,论述了1945—1959年时期新马华人社会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与海峡华人这两大群体对政治变革的反应,从而说明了新马华人对国家认同的转变,为了解当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人的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历史线索。作者把这一时期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5—1949年)  相似文献   

19.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出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第三版)(以下简称第三版)一书对有些问题的提法与史实不甚相符,笔者拟按先后顺序作如下修订,就教于该书作者和史学界的同行。 一、第3版第5页说,英国的《人民宪章》是  相似文献   

20.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近代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the Roman Empire》)一书的作者,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时代史学的卓越代表。 1737年4月27日,吉本诞生于英国伦敦附近普特奈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其父出入于英国上层社会,母亲共生了七个孩子,吉本为长,也是唯一的幸运者,其它几个早就夭折了。但他的童年时代也是不幸的,自幼病魔缠身,几乎接近死亡的边缘。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