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莉 《收藏家》2020,(10):41-45
裴铁侠(1884~1950),四川成都人,民国时期重要的川派代表琴人,先后成立了"律和琴社""岷明琴社",并有琴学论著《沙堰琴编》《琴余》等传世。裴铁侠酷爱古琴收藏,稍有积蓄便四处寻访,倾其所有购买名琴(1)。所藏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古琴,约30余张(2)。大小雷琴最为珍爱,曾仿制大雷琴,其琴室即为"双雷琴斋"(简称"双雷斋")。  相似文献   

2.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一张松风琴,上有中和琴室印。中和琴室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书斋名,高氏曾于抗战中任荷兰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在重庆生活了三年,与重庆琴人往来密切。此琴当年由高罗佩赠送给杨少五,与今存荷兰的另一张高罗佩琴为姊妹琴,是见证中荷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物。  相似文献   

3.
广陵琴派是中国古琴史上重要流派,对于中国古琴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而扬州梅花岭史公祠很早以前就是广陵琴社琴家们的弹琴雅集之地。此次成立的广陵琴派音乐史料馆将通过文字、图表、实物等,从琴史、琴人等侧面介绍广陵琴派,普及世界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悠久历史和基本知识,这是中国第一个展示古琴历史的纪念馆。中国首个古琴史料馆落户扬州@孙文飚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就听到关心古琴的人说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张"九霄环佩"琴。据说它是一张有乾隆御题的宋琴,还附有御制琴箱等等。1987年笔者访琴东北,因得见此琴,经仔细观察,初步认为琴上的御题是伪作,乾隆辛酉年装的琴箱也是一件伪品,而琴本身也不是宋琴,它应是一件中唐时期的制作。尔后笔者围绕着上述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找到了一些证据,进一步肯定了上述看法。因为此文供识者和辽宁省博物馆的同志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谿山琴况》约成於明末崇祯十四年(1641),因为内容以二十四则文字对古琴进行评点,因此又被称为《二十四琴况》。三百多年以来,《琴况》一直被视为集古琴美学思想之大成,为琴人所尊崇。然而,《琴况》的来源是否与《二十四诗品》存在关系呢?学界论说莫衷一是。有鑑及此,本文结合近十余年学术界关於《二十四诗品》之研究成果,配合《琴况》的撰写时间、内容文字等进行考述,以求釐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末代皇妃李玉琴祖籍何方,史界向无定论。今据《古今即墨》(内部刊物,由即墨市史志办主办)2004年第2期刊傅瑞珉等人的章称,该问题有了新突破:李玉琴祖籍为山东即墨县李家庄。  相似文献   

7.
影院     
《神州》2011,(13):111
《最爱》剧情简介:一个平静的村庄被突如其来的恶疾所笼罩,所有人惊恐不已。村民老柱柱(陶泽如饰)的儿子赵得意(郭富城饰)不幸染病。在周围排斥的目光下,很快得意和所有病人都来到了一所废弃的小学里,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老柱柱怀着忐忑的心情前往小学照顾包括儿子在内的病人。本以为同病相怜的人们能相处融洽,谁知每个人各怀心事,就连这小小的避风港中也是是非不断。小学里弥漫着阴霾的气息,直到琴琴(章子怡饰)的出现。同为病人的得意和琴琴很快从相怜到相爱。而这段在绝境中萌生的  相似文献   

8.
古琴艺术包括琴制、琴弦、琴谱、琴曲、琴史、琴歌、琴社、琴派等,本文拟从琴谱、琴曲、琴派等与本馆藏文物有关的几个方面着手,联系衢州特殊的历史环境,阐述古琴乐在衢州传承、发展的原因,并对馆藏古琴曲谱略作陈述。  相似文献   

9.
1994年版50分缅甸纸钞的正面,绘有一把精美的缅甸民族乐器弯琴。 弯琴,缅语称之为“桑告”(Sang gao),早在七八世纪时,即已在缅甸境内流行(从当时的佛教建筑浮雕上可得证实)。在我国唐代史书上,称之为“凤首箜篌”,清代则音译为“总藁机”。它由竖琴演变而来,属竖琴的一种,只是将琴身(即共鸣箱)卧置而已。弯琴由琴身、琴颈、琴头、琴弦以及系琴板和流苏等几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0.
正陈琏(1370-1454年),字廷器,别号琴轩,广东东莞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举人[1],历任:桂林府儒学教授、国子监助教、许州知州、滁州知州、扬州知府、四川按察使、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兼国子监祭酒,以南京礼部左侍郎致仕。还数度出任乡试及会试考官。他"徳行淳懿,文词典重",是明代初期典型的文官。一生著述颇丰,其《琴轩集》还是岭南明代初期的重要文集。关于《琴轩集》,杨宝霖先生考称:"《琴轩  相似文献   

11.
正明代是中国古琴发展的进阶时期,从浙派的持续繁兴,虞山派、绍兴派的兴起,到《永乐琴书集成》《神奇秘谱》等琴书之纂成,从徐和仲、朱权、徐上瀛、严澈等琴家的前后辈出,到《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等名曲的创写,殿廷燕享、郊坛祭祀,以琴为正声,乐之宗系,所谓"治定功成而作乐,以合天地之性,类万物之情,天神格而民志协"。及至文人儒士亦以琴明志,琴瑟相和,似人情志故,常以琴入画,以琴吟诗,林泉别业,悬琴于壁,是君子"所  相似文献   

12.
唐朝是琴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现存的唐朝古琴无论从音质、形制还是历史价值,皆是历代琴器中不可多得的顶级至宝。浙江省博物馆藏彩凤鸣岐琴,曾是定王府行有恒堂第一琴,又是民国琴学宗师杨宗稷半百琴斋第一琴,并著录于《琴学丛书》中,又是唐琴第一推雷公的雷公琴,且声音绝佳。彩凤鸣岐琴作为流传有序的唐琴重器,是唐琴中不可多得的神品。  相似文献   

13.
百衲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世的七弦琴中,有一种琴叫作“百衲琴”。仅从它的形式、漆色、断纹、声音而论,它并没有什么异乎寻常的特点,但从龙池凤沼向腹内看去,就会发现这种琴的木材是用若干小块木材拼合而成的。这种用特殊手法制成的琴,《琴史》上就称之为“百衲琴”。  相似文献   

14.
叶芸嘉 《丝绸之路》2013,(20):72-74
作为古老的民族乐器,琴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琴不但具有娱乐之功用,还是文人士大夫的修身养性的工具。自居易是爱琴懂琴之人,他的琴诗是唐代诗人中最多的。本文主要介绍了白居易的琴乐审美观,以及其琴诗中所表达出的高雅志趣。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16,(12)
正故宫博物院藏琴36张,其中宋琴9张。本文根据《故宫古琴》、《蠡测偶录集》的记载,对故宫博物院藏"万壑松"琴、"玉壶冰"琴、"玲珑玉"琴、"清籁"琴、"海月清辉"琴、"奔雷"琴和两张"仲尼式"琴,共9张宋琴进行梳理和分析。1.万壑松琴仲尼式,北宋制作。1983年入藏故宫博物院。通长128.6、额宽19、肩宽  相似文献   

16.
汉代弹琴类画像文物,质材有陶俑、画像石、画像砖、铜镜等。俑琴分有弦无弦,姿态有恬然型、微笑型和歌唱型,组合有二人型、三人型、四人型等。画像石砖上有师旷伯牙鼓琴图、聂政刺韩王图,还有乐舞百戏图;在汉代出土的铜镜背面也铸绘有弹琴的图像。汉代弹琴类画像文物,折射出琴不但是汉代儒士修身抒情的载体,汉代正义品德的象征,也是汉人祈求好运的神器及汉人乐舞百戏的乐器。  相似文献   

17.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一张仲尼式琴,造型古朴,断纹多样。龙池内朱书楷体八字:"绍兴三年马希仁制。"后髹黑漆,在红外摄影下,琴名与篆印显现。琴背项部四字草书琴名:"万壑松风。"龙池与雁足间方形篆印:"御书之宝。"以形制、用材、工艺、断纹、腹款等判断,"万壑松风"琴应为南宋制作。南宋"万壑松风"琴的发现,打破已有定式,证明"马希仁制"琴横跨两宋,并为马希仁的生平增加了一条重要的解注。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17,(10)
<正>中国的古琴文化历史悠久,艺术内涵丰富,凝结着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与琴人雅士的深远情怀。古人在制作古琴的过程中,融合天地自然思想,以通造化之心,稽古怀德之念,遵圣人之礼法制度,禁邪归正,去奢华抑淫荡,以洽和人心,理天下人之性情。而这些关乎礼乐传统和风雅自然的思想在历代琴式中有着一  相似文献   

19.
吴振文 《文物天地》2023,(8):114-117
胡若思旧藏“清角”琴,曾经被认为是唐琴“清风”。经过比对研究后发现,“风”字应为“角”。“清角”琴龙池两侧满布周必大的长篇铭文,铭文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九霄环佩”琴、原宋内府藏“虞廷清韵”琴的题刻基本相同。“清角”琴的琴面与琴底漆面保存状态差异明显,这种差异有其修复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0.
黄冈市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归风”古琴,至今保存完好。该琴是解放初从本地雇氏家中收来入藏的。 该琴名“归风”,蕉叶状,七弦。琴身髹满黑漆,除部分剥脱外,余光亮照人,色泽如新。琴长116、宽12.8—16.9厘米,琴面、琴底分别用两块整木运用雕、刨、凿等工艺手法制成,琴身构成狭长形音箱,内空高2.4—3.2厘米,琴面作龟背形,有用圆形蚌片镶嵌的标志泛音位置及音位的十三个徽记。琴额作鹰首状,形象毕真,岳山高出琴面1.5厘米,并残有弦痕(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