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名水     
风景多在山与水之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山的厚重与水的灵动构成最佳的风景组合。“河源出昆仑之墟”、“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中国的江河可谓“源远流长”。从老子说上善若水到子在川上,到庄子吟秋水,水赋予中国人人生之悟、天地之念、宇宙之思外,更有一种诗意情怀和浪漫气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讨论了郭店楚简《成之间之》篇“小人不[纟呈]人于刃”的释读问题,分析了目前学术界已有的各种说法,指出“小人不[纟呈]人于刃”应读为“小人不[纟呈]人于能”。意思是小人不应该快意于在技能方面胜过人。  相似文献   

3.
感谢生活     
我一直很不成熟地认为,生命就像绽放的鲜花,虽然绽放的时节不同,但都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美丽。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志放弃它。”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生命,感谢生活:  相似文献   

4.
因为有水才出现了敦煌绿洲,而正是因为水才造就了敦煌,也造就了莫高窟,造就了辉煌的敦煌文化!但是同样因为水,今天的敦煌面临着一系列危机,“本地,水是人血脉。”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今天“血脉”的顺畅与否决定着敦煌明天的生死。[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人生在世,终有一死。这是由生物的属性所决定的。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丧葬习俗。丧葬习俗作为人生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意义。 “死”作为一个人生命的终结,其实和“生”一样,是同等重要的。这一点在藏族的丧葬习俗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在没有接触过“天葬”以前,我和大多数人一  相似文献   

6.
自然与美的境界,是晋人人生理想的最高体现。魏晋美学凝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审美情结。魏晋玄学本身并非属意于美学的探究,但汉末以后政治的险恶、名教的式微,引发“援道入儒”的新道学——玄学生发。玄学的缘起及玄学辩难,形成了一次崇尚自然自由、追求人生理想的思想解放运动。从而,魏晋玄学的整合儒、道便为架构出一个充满矛盾、热情、浓于生命彩色的美的时代奠定了哲学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题记清人刘熙载说过:“有路可走,卒归于无路可走,如屈原;无路可走,卒归于有路可走,如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会想到庄子,那个“槁项黄馘”的老人,那个让世界膜拜了几千年的哲人。庄子是清洁精神的守护神,洁身自好,不慕权贵,特立独行构成了他的精神世界,也成就了我们心灵的依托。濮水之边,不为楚相所累,持竿不顾,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濮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濮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与其“留骨而贵”,毋宁“曳尾涂中”。庄子是水。如水般清澈,似水般灵动。庄子的精神正是…  相似文献   

8.
第六十六回 第一页 1702[你倒不像跟二爷的人]借此递到宝玉。 1703[每日又不习文]是兴儿语,若焙茗则不然。 1704[我们看他倒好]补写宝玉与二尤。 第二页 1705[若说糊涂那些儿糊涂]便不以为然,岂是无心于宝玉者。 1706[我吃腌臜了的另洗了再斟来]只此两事,将前情补出,便知两人必非无意者。 1707[依你说,你两个已是情投意合了]情投意合而尤三姐不属意者,以齐大非偶,且别有合意者在前耳。  相似文献   

9.
—“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可以培养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可以培养一点点文化”。[1]文化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凝聚和留存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形态传统的反映和折射。作为最早由中国人发明的风筝,是中华民族向西方国家传播的科学发明之一,它与“四大发明”一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0.
吴若峰  李晔 《旅游》2007,(7):50-55
发源于皖南山区的率水、丰乐河、练江在歙县汇合而成后始称“新安江”。可以说新安江起始于歙县,一代代徽商的发财之路便是起始于歙县和新安江。这条徽州人的“母亲河”将“前世不修”的徽州人带出徽州,又将无数的富甲天下的徽商带回徽州,徽商成就了繁荣一时的歙县,于是也就有了斗山街和渔梁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归心尚湖     
如果说白墙黑瓦、小桥流水的苏杭一带,是一幅天然的江南水墨画。那么,位于苏杭一侧的常熟,则是画上被晕染开来的那一点边际。虽然着色不多,但却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如果要给常熟的江南意象绘上一笔,那么一定是尚湖。江南是离不开水的,没有了水,就少了灵动。常熟是不能没有尚湖的,  相似文献   

12.
第四十一回 第一页 1031[金杯银杯倒都也见过] 妙在金银杯也见过。 第二页 1032[喜的是雕镂奇绝] 此杯不料供刘老老吃酒。 1033[说出名儿来] 知他说不出名儿,却故意问他。 1034[你们天天吃茄子] 亦是故意说。 1035[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筵席间所谓吃“素菜”者,皆此类。 第三页 1036[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做街坊] 新语。 1037[荒年间饿了还吃他] 数语便可衍作诗赋。  相似文献   

13.
“人从月边去,舟从空中行.此中人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来浙江上虞游访曹娥庙时留下的千古绝唱.上虞,人称“美哉名区”.这里曾是舜帝避乱之所和谢安“东山再起”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  相似文献   

14.
东莞龙舟月     
《神州民俗》2007,(8):19-19
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八载:“东莞有彭峡,五月时,洪流滂濞,放于百里。乡人为龙舟之会,观者画船云合,首尾相衔,士女如山,乘潮下上,日已暮而未散。龙舟长十余丈,高七八尺,龙髯去水二尺。额与项坐六七人。中有锦亭坐倍之。旗者、盖者、钲鼓者、挥桡击柑者,不下七八十人。竞渡则惊涛涌起,雷雨交驰。舟去而水痕久不能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周吉 《华夏人文地理》2005,(12):124-133
“十二木卡姆”犹如一首摇篮曲,维吾尔人伴随着这首乐曲诞生;没有木卡姆的婚礼不会热闹,离开木卡姆麦西热甫死气沉沉。老翁和老妪听了木卡姆乐曲,衰老的身躯便会顿时焕发青春;据说垂危者听了木卡姆乐曲,灵魂将得到安息,死后化为天神。我庆幸自己的一生沉浸在木卡姆中,愿我的生命和木卡姆永不离分朋友,一旦我死去请不要哭泣,只求您用木卡姆乐曲为我送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副对联,已成为劝人砺志读书的格言。“书山”与“学海”两个词,据说源于汉代扬雄。他在《法言·学行》中曾说过,“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意思是说百川奔流不息,所以能到达大海;而丘陵静止不动,永远也达不到山高。比喻学习勤奋则进益,停止则事不成。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下西洋是“宣德化而柔远人”,外抚四夷,“厚往薄来”,共享太平的和平外交。历时28年,进出口货物数百种类上千万担,旅客上千人次,驾驶各型船舶,选择最佳时期和航线,运用通信导航设施,保障航行安全,货物配载,旅客服务,船舶管理,科学航海,郑和航海术到达相当高的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高帽百顶     
马屁精自从和吹破天闹僵以后,便决心改行去拜师习文。学了两年,他就向老师告别,准备到官场上去闯荡一番。老师嘱咐他说:“听说官场上不太好混,伴官如伴虎,你可千万要小心谨慎呀!”马屁精一拨愣脑袋,说道:“老师!您请放心。我已经准备了‘高帽’100顶,逢人便送一顶,大官送大的,小官送小的,总不至于有人和我过不去吧。”老师一听,马上厉声训斥道:“我们都应该当正派人,怎么能搞阿谀奉承那一套呢?今后到了官场上,你必须改掉爱拍马  相似文献   

19.
张向荣 《神州》2012,(6):397-398
契子:人生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人生短少,多有患难;生如夏花,去无踪影”虽说人生苦短,可我的生命却因一人而充盈丰沛,我的一生因他而改变,也因有他,我无畏生之艰难困惑,而欣喜生命的存在和温煦。  相似文献   

20.
<正>古代先民对海洋的认知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这也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跨湖桥遗址出土的距今8000年的“中华第一舟”,便可说明这一点。古代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中国与国外尤其是亚非地区之间的往来,特别是唐代之后,不仅繁荣了海外贸易,也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