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串亲访友时,都会带一份礼物,俗称"礼当",在操办红白喜事和日常生活中,都有一套习俗,按程序行事,俗称"礼行",不论哪个地方,大礼是通天下的. 礼的关键在于诚心,而不在讲排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过去,人们普遍贫穷,在送礼走人情方面,大都以农产品和被加工成面食的馍馍为礼物,你来我往情谊深.因而,有"一样的面臊,十样的做法"之说,意思是作为妇女一定要会做茶饭、会做针线活儿.  相似文献   

2.
一个小礼物     
我和一个朋友合译过一本人类学著作,叫《礼物之流》,讲中国农村怎么送礼,大意是说:礼物很重要啊,礼物非常重要啊,礼物特别重要啊。按说从此以后我就应该知道礼物的重要性了,积极给亲人朋友送礼。但好像不是这样.总是别人先给我送个小礼物,我觉得不安,事后也给人家送一个。但被动  相似文献   

3.
《新疆人文地理》2015,(6):109-109
近期,由新疆二道桥文化旅游集团投资的上海二道桥1881新疆礼物展销中心和上海二道桥1881西域臻味餐厅开业,标志着"新疆礼物"迈出了走向全国的一大步。 自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授予新疆二道桥文化旅游集团"新疆礼物"品牌发展运营中心以来,集团在乌鲁木齐分别设立“新疆礼物”二道桥商城二道桥“新疆礼物”旗舰店等,积极做好“新疆礼物”运作和宣传推广工作,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4.
礼物馈赠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交换方式之一。礼物的交换可以维系、强化并创造社会关系。本文中笔者将用仪式性与非仪式性人情来解析家乡人情伦理与礼物流动,并尝试分析礼物流动在当地产生的原因及功能。  相似文献   

5.
港东传统的腌鱼技艺在与地域社会发展持续性的互动中,成就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腌鱼,并成为传统"送顺"习俗与现代"送礼"行为中的"礼物"。但两个语境中"礼物"的涵义及其社会关系结构已迥然不同:前者体现出传统乡村社会以家庭为核心、相对封闭的"村际互动圈"关系,后者反映出现代社会关系向单向、可拓展的开放性城乡关系的转变。腌鱼技艺等地方性知识的发展关涉到国家在场与民间自治、传统文化与市场价值、传统与现代等复杂关系,同时与民俗学的本土化发展紧密相关,也是实现村落内生性发展和自我治理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6.
《世界》2014,(2):16-17
情人节在各个国家的日期和起源都不同。但是不管它的由来如何,为了一段美好的姻缘和爱情,在这个代表爱的节日,人们都会在这一天互赠情人节礼物,向关怀自己的人表示最真挚的爱意。  相似文献   

7.
乃运 《旅游》2014,(1):88-92
作为旅游商品的优秀品牌,"北京礼物"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越广。"北京礼物"是带有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彰显北京风采的礼物,是带着北京和北京人的气息、凝结着北京人的情感、表达着北京人,心意的礼物,它是为来京的世界各国、全国各地的旅游消费者精心打造的、饱含着北京人对海内外旅游者、消费者的尊敬和爱的特殊旅游商品。"北京礼物"品牌打造,  相似文献   

8.
写上这个标题,一般人看来,有点莫名其妙。除非业内人士,人们很少会知道这两家国际性的美国企业。可是,只要提起两件事,便会使大家备感熟悉,那就是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赠给毛主席的礼物———一对瓷质天鹅和美国人送给我国一个考察组的礼物———玻璃蜗牛。而这两件事,恰恰与这两家公司有关。美国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和1974年的“蜗牛事件”,都是发生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年纪稍长一点的人们中可能还是记忆犹新的事情。(一)美国贝姆艺术陶瓷公司是一家颇具名气的艺术陶瓷公司,该公司的创始人爱德华·马歇尔·贝姆先生(1913—1969)一生…  相似文献   

9.
礼物、礼物交换与文化——评阎云翔《礼物之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咏昕 《民俗研究》2000,(1):153-157
礼物和礼物交换是文化人类学的关注中心之一,因为它是一个非常有趣而又有丰富义涵的文化现象,并且广泛存在于各种文化之中。莫斯(Marcel Mauss)是第一位研究礼物交换的人类学家,他在他的名著  相似文献   

10.
张一璇 《民俗研究》2023,(4):145-156+160
以往研究强调商品与礼物所嵌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促成二者的转化,较少关注同一社会关系之中商品与礼物合二为一的现象。日式酒吧中的酒水交换体系展现出同一社会关系背景下商品与礼物的合一:中国女性经营者借助酒的出售过程构建人际关系;日本男性顾客通过存酒、喝酒、请酒等方式回馈前者,酒的买卖过程即为礼物交换。中日双方行动者对交换关系进行文化价值与道德意涵上的阐释与实践,使商品与礼物看似冲突的价值逻辑实现整合。  相似文献   

11.
在被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称为“藏彝走廊”的六江区域,曾经遍布着的藏、羌、傈僳、普米、彝、纳西等民族的共同选择:木楞房。这种冬暖夏凉,且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具有较强抗震能力的房屋,世世代代庇护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它让人亲近木头,亲近自然,它是大森林赐予人们的珍贵礼物。  相似文献   

12.
河岸留言     
Jun 《世界》2012,(3):124-131
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时代不停更迭,河流却鲜少转向,它绘出了城市的脉络,记录着城市的情怀。而那些桥梁、堤坝和建筑。便是不同时代的人们送给河流的礼物。当住在河岸边,便听到了城市最诗意的那段留言。  相似文献   

13.
回家的行囊     
《环球人物》2014,(3):38-39
正春节日益临近,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也陆续踏上了返乡之旅。在全国各个火车站和汽车站的人流中,人们的行囊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有的装着带给家人的礼物,有的装着一年来的劳动成果……想想看,你回家的行囊里会装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人最喜欢礼物。从年初的压岁钱开始,入学、毕业、就业、退休、岁暮、结婚、生日、生育、探病、搬家等等,日本人一年当中无时无刻不互送礼物。日语中的“礼物”,写做“土产”。一个人从别的地方回来以后,通过把那个地方的土特产送给家人或自己所属的集体,从而与他们共同分享自己在他地的见闻或体验。韩国的“礼物”写做汉字词“膳物”,主要指吃的食品、食物类。比起礼物本身来,日本人更注重礼物的外包装。而对中国人而言,送礼的意义与礼物本身成正比,即认为越是大而贵重的礼物,其真情度也越高。韩国人也喜欢大的东西。打个比方,如果中国人的礼物有西瓜那么大,那么韩国人的礼物就会有苹果那么大,而日本人的礼物则成了樱桃粒。日本经理N与中国经理B谈完商务后一起吃饭。饭后N对B说:“送您微薄小礼,敬请笑纳。”回到酒店后,B小心翼翼地打开精美的包装一看,里面只是可怜巴巴地放了一块毛巾。韩国人和日本人喜欢单数,送礼也送单数,但中国人却相反。讲求阴阳、上下、左右、男女等的“成双成对”式的中国文化,自古就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所以送礼物也一定是两瓶酒、两袋点心等双数的形式。中日韩三国的送礼文化@金文学 @金英  相似文献   

15.
脚印     
一束海平线,绽放蓝色的光芒,海天相连的地方,咫尺天涯。天边的浮云,只为天海去流浪;我为谁,一路在歌唱!人海茫茫……潮,刚退,沙滩上留下了许多大海带给人们的礼物。沙,刚露,吸饱了有点咸的海水,满心欢愉地收下了海的  相似文献   

16.
张灯结彩庆佳节,民俗风情千古传。剪纸作为一项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被列入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过年贴剪纸,平时也把它作为收藏品。不少人更是把剪纸装裱起来作为家庭装饰品或馈赠亲友的礼物,喜爱剪纸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二月如期而至,又是全城热恋的季节:空气中充斥着小粉红,城市各个角落酝酿着甜蜜的小泡泡,浪漫的心思在人们心底悄悄地发酵.玫瑰花、法式大餐、电影院、包装精美的礼物,除了这些情人节的“经典款”,今年或许你可以为自己或者另一半来点不一样的惊喜.  相似文献   

18.
渤海致日本礼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渤海政权与日本隔海相望,往来频繁。本文依据中、日古代文献记载渤海致日本礼物的情况,对其历史过程、致送途径、频繁程度、行为方式进行探讨,并通过渤海对日本所致礼物种类、产地、数量及相关问题研究,进一步揭示渤海致日本礼物活动现象所反映出来的历史本质。  相似文献   

19.
正一、家长:"孩子的生日过不起!"每逢孩子过生日,我们经常看到家长拎着大大小小的蛋糕送到幼儿园,家长的一片心意我们无可厚非,小朋友们分享生日的快乐也特别高兴。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不仅生日蛋糕越来越考究,除了蛋糕以外,家长还会另外为全班孩子准备人手一份的礼物,有糖果、有玩具……中国人向来崇尚礼尚往来,今天拿了人家礼物,下次回赠更好的礼物。于是,孩子过生日带的蛋糕越来越大,送的礼物越来越高档。  相似文献   

20.
1968年8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文章《毛主席把外国朋友赠送的珍贵礼物转送给首都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文中毛主席转送的这个珍贵礼物,就是芒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