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亚  方辉 《江汉考古》2022,(2):94-100
战国时期,已出现镜背上带有颜料绘制纹饰的铜镜,本文将其称作彩绘铜镜。目前发现的战国彩绘铜镜多出土于齐、楚和东周王城洛阳的贵族墓葬内,集中于战国中期,战国晚期渐逐衰落,西汉已极少发现,形制、纹饰、工艺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彩绘铜镜的纹饰有明显的选择性,意在强化辟邪禳灾的功效,反映了灵魂不灭的普遍宇宙观,与战国中后期阴阳家、道家、宗教巫术和神仙方术在齐、楚等地盛行相关。  相似文献   

2.
铜镜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高峰,即战国、汉、唐。本文依据出土器物,结合当时西汉社会的科技水平,利用圆规制作纹饰技术,从零开始实验,模拟铸造西汉星云镜,并由此简略阐明铜镜的发展与其社会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博物院藏有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各类铜镜260余面,其中以唐、辽、金铜镜数量较多,类别丰富,品质较好。辽金铜镜中尤以辽契丹纹铜镜最为大众所熟知。这些铜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时期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情况。馆藏铜镜中,汉代铜镜有38面,可分为铭文镜、蟠螭纹镜、博局镜、禽兽纹镜、人物故事镜等,时代分布在西汉早期至东汉晚期之间,这些铜镜具有明显的中原铜镜特征。  相似文献   

4.
郑曙斌 《收藏家》2011,(1):31-36
湖南地区出土的铜镜数以千计,可以管窥古代铜镜的兴衰历史。其中长沙战国墓出土的楚式镜,是全国同时代铜镜出土数量最多、品种最齐的地区。汉代长沙是西汉长沙诸侯王国的都城,出土汉镜数以百计,造型、纹样和意境全面创新。魏晋南朝时期的古墓,在湖南境内发现不多,镜子也寥寥无几。隋唐铜镜的发现逐渐增多,到唐末五代时,  相似文献   

5.
杨金平 《文博》2005,(2):64-69
东汉是中国古铜镜发展史上一个鼎盛时期.它在继承战国、西汉铜镜的设计和铸造技术的基础上,相继产生了许多新型镜种,其中五乳镜和六乳镜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四分法布局的传统格式,使其图像更加丰富,工艺也更加精湛.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洛阳出土的“千金”铭铜镜纹饰和铭文特征,将它与长沙等地楚墓、汉墓出土的铜镜进行对比,并结合相关的文字资料对其时代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应是西汉时期的仿楚式镜,铭文字形是汉代流行的小篆体。其年代相当于西汉文景时期,不可能早到战国。  相似文献   

7.
新乡市博物馆收藏铜镜共三百余面,主要是中原地区出土,部分是近几年征集。战国、汉、唐、宋、元、明、清各代均有。现从中选出比较典型的铜镜十二面,介绍于下: 1.彩绘纹镜战国。1960年市贸易公司征集。镜面薄而平,直径8.9厘米。三道凸弦纹的桥形小钮,钮座周围伸出四条紫红色彩绘纹饰,将镜面分成相对称的四等份格局(图版四:1)。2.日光镜西汉中期。1958年入藏新乡  相似文献   

8.
2020年7~11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苏庄汉墓群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出西汉墓葬85座。其中,M7、M134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均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出土了较多的精美文物,有玉、漆木、铜、铁、原始瓷及灰陶器。尤以M7随葬的10件原始瓷璧在扬州地区较为少见,与浙江一带发现的西汉原始瓷璧,形制、纹饰、釉色、火候及工艺均极为相似。M134随葬的一面西汉羽状纹铭文铜镜,在扬州地区较为罕见,应为一面仿战国楚羽状纹地铜镜,即在仿楚镜的基础上增加具有西汉中晚期风格的篆书铭文。从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特征来判断,M7为西汉早期,M134为西汉中晚期。  相似文献   

9.
《文物》2017,(4)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齐故城周边先后出土了10余件战国彩绘铜镜,形制有圆形与方形,主要以红、白、蓝色矿物颜料平涂绘制纹饰,纹饰有龙纹、凤鸟纹、花叶纹、卷云纹、几何纹等。彩绘铜镜较为罕见,而临淄齐故城周边出土10余件战国彩绘铜镜,表明当时彩绘铜镜在齐国比较盛行。临淄战国彩绘铜镜的出土,为研究古代铜镜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2007~2011年,河南省许昌市文物工作队于河南省禹州市新峰村发掘了505座战国秦汉时期的墓葬,其中出土了41面铜镜。这批铜镜可分为14大类,分别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的不同期段,为战国秦汉时期铜镜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从第八期"文物参考资料"上读了张开友的"铜镜"一文,初读就觉得很熟,翻阅了一下有关铜镜的书,发现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从朱瑜编"铜镜的故事"(上海四联出版社)和上海博物馆"铜镜"讲义上抄袭来的。例如"铜镜"  相似文献   

12.
六博棋局、日晷、铜镜上共有的TLV纹从何而来,一直以来聚讼纷纭.本文系统整理考古出土的六博棋局,依据图案加以归纳,并进行历时的排比,以考察演变的过程,并认为TLV纹是六博棋局发展到西汉时代的样式,出现年代不早于战国末年.  相似文献   

13.
向读者致歉     
《文物》1957,(10)
由于本刊编辑部对于有关书籍涉猎不广与审稿时的疏忽,没有察觉到张开友投来的"铜镜"一文是抄袭自上海博物馆"铜镜"讲义及朱瑜著"铜镜的故事"一书,在本刊第八  相似文献   

14.
《辽代铜镜研究》一书即将出版,是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淑娟同志经十多年潜心收集、整理、研究而成。这是有铜镜著录以来第一部论述辽代铜镜的专书。辽代铜镜的研究一直是中国铜镜史上的一个薄弱环节,虽然著录古镜图录的书藉不断增多,但涉及到辽镜的却很少,因此《辽代铜镜研究》一书可以说是填补铜镜史的一个空白,可称得上是开拓之作。  相似文献   

15.
<正>铜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具。将天圆地方的古钱刻铸在铜镜上,是古人一种创举。此类铜镜,学者称之钱纹镜。现从考古出土的铜镜图录资料中发现,有古钱纹饰的铜镜为"大泉五十"、"五朱"、"直百"和"大定通宝"等钱纹镜。在我国历代铸造的铜镜中,钱纹镜数量甚少,传世不多。但分布较广,如陕西西安、吉林、山东、  相似文献   

16.
程露 《文物世界》2014,(3):67-70
<正>铜镜是人们照面饰容的工具,我国考古发掘发现最早的铜镜在距今四千年左右的甘肃齐家文化。战国以后,青铜器及其铸造工艺开始衰落,青铜镜因其在民间生活中的实用性而日趋繁荣。安徽博物院藏铜镜总数达1500余件,其中不乏保存完整、制作精美的铜镜,向人们娓娓述说着安徽青铜镜发展的历史。一、纤薄灵秀的战国楚镜楚国从春秋中期以后就开始将势力扩张到江淮地区,战国中期以后,江淮地区全部纳入楚国的势力范围。公元前241年楚迁都于寿春,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淮南市博物馆通过征集、发掘出土、案件移交、接受捐赠等途径,入藏战国铜镜近百面,加上原有的馆藏,共收藏有战国铜镜120面。新入藏的战国铜镜种类有素地镜、纯地纹镜、龙凤纹类镜(包括虺纹镜等)、山字纹镜、草叶纹镜、兽纹类镜等,数量大、种类多,其中不乏精品,有的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为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及铜镜铸造技艺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竹简格式和竹简的书写风格,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三册《彭祖》第4简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六册《竞公疟》的第5简拼合到一起,使之成为一支完整的竹简。  相似文献   

19.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之一,周祥副研究员的新《中国古代纸钞》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里的“古代”同中国历史分期中的“古代”涵义稍有不同.是按照上海博物馆的习惯用法.其中的古代纸钞包括清末的户部银行、大清银行纸币在内。本书由上海博物馆的古钞、钞版藏品图录和作的相关研究成果组成。  相似文献   

20.
王纲怀 《收藏家》2008,(5):56-62
一、总述一面铜镜可以折射一个时代的文化,一种文化又是反映一段历史的镜子。式铭文镜作为两汉之际铜镜文化的主流,归根结底就是带铭文的四灵博局镜。仅短暂的30余年时间,却包括了西汉末、新莽、东汉初的三个历史时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人情、儒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