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末明玉珍农民政权“天统三年”铜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1957年,河北省师范学院历史系文物室接受了一件私人捐赠的铜权。权身呈扁平六面体,上有倒梯形方纽,束腰下接长方形座(图一)。通高10.8、底面长4.77、底面宽1.85厘米,重559克。权身正面铸阳文楷书"天统"2字(图二);左侧面下部铸"三  相似文献   

2.
1980年4月,湖北随州市淅河镇一农民在翻地时发现一件元代铜权,后由随州市博物馆收藏。铜权通高10厘米,重811克。方环鼻、鼻孔上未见磨损痕迹,权体呈亚腰圆柱体(图一)。权体上部正面铸阳文“鄂州路造”四  相似文献   

3.
云南牟定出土一套铜编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11月,在牟定县新甸公社福土龙村后山坡上,距地面3米处发现铜编钟六件及铜鼓一件。铜编钟现藏牟定县文化馆。铜编钟六件,基本完好。横断面作椭圆形,唇口平,顶上有半环形钮。最大一件通高53、上宽24、口宽18.5厘米。其余依次递减,最小的一件通高43、上宽20、口宽14.5  相似文献   

4.
<正>1981年,在陕西兴平市茂陵1号无名冢1号丛葬坑附近出土了一件西汉时期的熏炉,后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成为该馆的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它就是鼎鼎大名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其通高58厘米,最大直径9厘米,重2.57千克。炉身为高柄竹节豆形,盖如博山,通体鎏金鋈银。圈足底盘透雕两条蟠龙,翘首张口咬住竹柄。柄端铸三条蟠龙,均以龙头  相似文献   

5.
连去港市博物馆所藏琉球国铜炉为一级文物。此炉质地为紫铜,圆形,鼓腹,重5100克,通高20.5厘米,口径7.5厘米,腹最大径31厘米,底微鼓。口沿部铸有一个11.5厘米长的缺口。此炉始供于云台山法起寺,后散于民间,再后由山东省博物馆征集,1976年连云港市领回。  相似文献   

6.
最近,省文物研究所在平舆县射桥乡发掘时,从群众手里征集到元代铜权一枚。(图一)。铜权为方形圜鼻,腹呈宝瓶状,上大下小,底为圆形,鼻高2.1、腹径5、底径5.6、通高10.9厘米(见图一)。实重951.1838克。此权系黄铜所铸,铸缝清晰可辨。铜权腹部正面阴刻“至元八年”四字,背面阴刻“南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藏有商代青铜器多件,现将其中酒器数件介绍如下: 1、爵:通高14.8、流尾长13.4厘米,重240克。流窄长,柱紧靠流折处,尾尖,腹鼓,鋬扁(图一:1,封二:1)。 2、斝:通高27.8、口径18.7厘米,重1630克,足中空,口微侈,柱顶饰圆涡纹,鼓腹饰七个火焰纹。鋬扁小(图一:2、4,封二:2)。 3、觚:通高15.8、口径10.5厘米,重305克,身细短,敞口。腹有三个十字孔,圈足  相似文献   

8.
<正>鎏金银瓶(见图1),北周,1983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中,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该瓶是通过丝绸之路流传到中国的具有萨珊风格的金银器,精美绝伦,独一无二,号称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为"国宝"。银瓶通高37.5厘米,最大腹径12.8厘米,重1.5千克。银质,表面鎏金,环形单把,把上方铸一头戴贴发软冠、高鼻深目的人头,面向瓶口,瓶口为鸭嘴状  相似文献   

9.
通高10、径50、足高7.6厘米,重2.4千克。1984年出土于河北宽城县峪耳崖大野峪村,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该盘为银质鎏金。敞口,宽折沿,沿宽7厘米。沿呈六瓣菱花形,每瓣上均锤蝶有图案相同的一组花卉。盘心用同样工艺锤蝶出一只梅花鹿,头顶肉芝,昂首挺...  相似文献   

10.
1984年秋,城步苗族自治县清漆乡南门村村民黎金星在本村小河淘金时,挖出一个元代铜权。权通高6、底座径3.5、最大腹径3厘米,重142克。铜权表面呈墨绿色,两侧有明显的合铸痕迹。权身正、背面分别铸有阴文"延祐"、"五年"铭文(见图)。由此知此权系元延祐五年(1318年)所铸。  相似文献   

11.
(一)扶沟出土的银布币 1974年8月,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出土18枚银质布币(见本刊1983年第3期),大小长短不一,其中有两枚特长,圆柄、平肩、平足,柄作圆锥状,有一枚柄未铸满。通高10—14、身长8.4—11.8、宽5.8—6.4厘米,实柄的一枚重162.7—206.4克;特长之两枚通高13.7—15.7,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金堂县文化馆1978年8月收集到县供销社交来的一方铜印。印通高4.5、长5.2、宽5厘米,碑形钮,重403克。正面阳篆,印文为"长宁夷人指挥第三都朱记",背面线刻"元祜元年少府监铸"八字,由于使用较久,四角已明显磨损。  相似文献   

13.
1984年,湖北省沔阳县博物馆收藏了一枚本县出土的铜权。权身有铸铭"大德四年"、"柳州路造"、"十八",等字。权通高7、底径3.5厘米,重265克(见图)。大德是元成宗年号,四年当为公元1300年。"柳州路"属湖广行省,辖柳城、马平、洛容三县,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沔  相似文献   

14.
杨洁 《文物世界》2014,(6):72-74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是上世纪70年代在河北省平山县i汲乡战国时期中山王磐墓出土的众多精美文物中一件极为罕见的艺术瑰宝,是占中山文化的杰出代表。铜方案通高36.2厘米,案框边长47.5厘米,环座径31.8厘米,重18.65千克,器物周身满饰错金银花纹,造型别致,工艺精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北京市文物管理部门在各区县物资回收公司的配合下,拣选出10件元代铜权,现介绍如下。 1号权倒梯形方纽,下为圆盘形肩,权身呈上大下小的椭圆形,束腰下接上小下大的圆形底座。权身正面铸阴文铭文"中统二年" (图四:1),背面亦铸有文字,已锈蚀不能辨认。通高8厘米,重402.5克。 2号权形制基本与1号权同,方纽略细,底座有弦纹五周。权身正面铸阴文铭文"至元八年",背面铸阴文铭文"中都路造"。  相似文献   

16.
作册般铜鼋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藏一稀见青铜龟形器,通长21.4厘米,宽16厘米,通高10厘米,重1605.6克,经研究初步称其为鼋(封面)。铜鼋呈爬行状,  相似文献   

17.
曾侯乙编钟是一九七八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二千四百多年,是我国目前所出土的西周至战国编钟、编镈中规模最大的一套。其数量、组别最多,音律最完备。全套编钟共分八组,六十五件(其中一件为楚王镈钟),分上、中、下三层悬挂。钟架为铜木结构,共重约五吨。上层为素面纽钟,中、下层为甬钟。每一钟可发二音,并错有金字铭文,标记着物主姓名及音名、乐律。甬钟外形铸有极其精致的各种变体龙兽、花卉纹饰。此套编钟音域宽  相似文献   

18.
昭觉县四开乡出土十七方铜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元月7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四开乡社员吉布拉格和尔古吉且二位同志,在地名为“赫丁”的一个陡坡上离地表约10厘米处掘得十七方铜印。出土时十七枚印重叠在一起,保存较好。这批印章的形制均为鼻形钮方印,印面为正方形,印通高1.8厘米,印文面长宽均为2.6厘米,厚度及重量不一。“军司马印”厚0.8厘米,重61克;“军假候印”厚0.795厘米,重59.5克;“军假司马”印厚0.7厘米,重51克;印面  相似文献   

19.
元代度量衡史籍少有记载,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云,宋元皆承唐制。解放后考古资料日益丰富,元代铜权时有新发现,河南省博物馆现收藏元代铜权十余枚,其中多有铭刻,今选介十枚,以供参考。1.“至元年”权(馆藏号,豫1978,下同) 1982年省文物商店拔交。体圆式,平底。通高10.5、钮高2.2、腹径4.6、底径5.5厘米,重836.5克。权腹部铸有阴文三行七字:正面“至元年”,背面“卫辉路”,侧面“天”(图一:1,图二:1)。2.“至元八年”权(豫1478) 1974年废品公司拣选。体圆式,凸底,钮内有明显磨损沟痕。通高10.5、钮高2.2、腹径4.6、底径5.5厘米,重879克。权腹正面铸“至元八年”(世祖忽必烈所用年号,公元1271  相似文献   

20.
1985年11月,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挖水沟时。发现一方铜印。印边长5×4.9、厚1.3、通高1厘米,重305克。印面阳文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