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宏林 《收藏家》2008,(2):29-35
汉代铜镜中的TLV纹,因其形似神话传说中的创世之神伏羲女娲手持的规矩(象征:天圆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即被日本学者称为“规矩纹”,并把饰有这种纹饰的铜镜称之为“规矩镜”。尔后,在校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学术界一直沿用此名。  相似文献   

2.
1985年4月,长治市博物馆在市外贸回收公司拣选出二件汉代铜镜,一件镜铭极为少见,另一件极具汉代风格,现将两镜铭简考如下:  相似文献   

3.
博局纹镜     
《文博》2010,(4)
<正>~~  相似文献   

4.
在出土汉代众多的青铜镜品种中,四神规矩镜或称四神博局镜大概是文博界、考古界以及铜镜收藏界最熟悉的镜种。在数十年前,四神博局镜一直被人们称之为四神规矩镜。对于四神规矩镜名称的命名,是古代文献中流传下来的,并非现代学界所定。而对于四神规矩镜名称的延用,笔者认为前人有足够的道理。从四神规矩镜的镜背布局来看,其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维。道家的宇宙观认为天下分5个方位即东、南、西、北等四方加中央,这5个方位分别配10个天干,四神规矩镜背中心的钮代表着中央,以钮孔为中心形成子午线分出南、北。在四神规矩镜背钮座外至凹槽式方框内侧一般会有十二地支  相似文献   

5.
在出土汉代众多的青铜镜品种中,四神规矩镜或称四神博局镜大概是文博界、考古界以及铜镜收藏界最熟悉的镜种。在数十年前,四神博局镜一直被人们称之为四神规矩镜。对于四神规矩镜名称的命名,是古代文献中流传下来的,并非现代学界所定。而对于四神规矩镜名称的延用,笔者认为前人有足够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周坤 《收藏家》2012,(8):81-84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铜镜铸造高峰期。此时铜镜数量丰富,类型众多,在考古发现中汉代墓葬普遍随葬铜镜。汉镜常见的装饰纹样可分为蟠螭纹、蟠虺纹、草叶纹、星云纹、乳钉禽兽纹、博局纹、变形四叶纹、双兽纹、  相似文献   

7.
西安北郊地区大规模的墓葬发掘主要有两次,一次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次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今。而这些墓葬的发掘主要是围绕汉长安城城东及城东南进行的,所发掘的墓葬除个别为宋、金、元、明时期的墓葬外,主要是战国、秦、汉时期的墓葬。这些墓葬出土了大量  相似文献   

8.
李春华 《收藏家》2007,(4):79-82
铜镜是我国古代人日常生活中梳妆整容的实用品,集观赏、实用、珍藏于一身,堪称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铜镜之所以被人们喜爱,因它不但光面能照出影像,而且背面的纹饰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古代铜镜上的纹饰寓意与配置,有许多难解之谜,汉代博局纹镜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9.
汉代王莽前后新出现一种铜镜,其背纹饰中除设置了四神外,亦有TLV符号,有人将这种符号纹饰称之为规矩纹,亦有人称之为博局纹。因而此种铜镜有人称之为博局镜、有人称之为规矩镜。这两种命名分别代表了对镜背TLV纹来源探索的两种不同观点,博局说认为是博局图案,TLV也包含在博局图案当中。规矩说认为源于三种测量工具。哪个观点更经得起推敲,考古出土资料发挥了重要作用,种种证据显示,博局说更合理、可信。本文支持的正是博局说,赞同"博局镜"的命名方式。  相似文献   

10.
陕西长安,在汉代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建国以来,随着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陕西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自1949年10月至1990年1月发表的资料可见在一百余座汉墓中,约出土了240余枚汉镜,在这些汉镜中文有约120枚属于带铭文镜。这种铭文汉镜,除了陕西以外,其它地区如洛阳、四川、湖南、浙江、鄂城地区也出土有大量铭文汉镜。在这些出土的汉镜中,有其共性,也有其因地区不同所反映出的差别。本文将陕西铭文汉镜与以上诸地区出土的汉镜,在其铭文内容、书体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便进一步揭示陕西汉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纲怀 《收藏家》2007,(7):45-49
论世之风始于先秦,诸子百家此起彼落,其中儒、道、墨、法等学说的影响尤为深远,特别是后来在封建社会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已成了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2.
东汉诗经铭文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文物商店于一九七○年拣选到一面铜镜,直径14.8,边厚0.4厘米。镜面微凸,镜背有扁圆纽,圆纽座,纹饰为浮雕神兽,分五段上下重叠排列,外有双线弦纹、铭文、勾连云纹各一圈。纹饰清晰精美,工艺精湛。铭文为隶书,字迹精细规正,堪称精品,可惜边沿锈蚀,少数铭文剥落(见图)。罗福颐同志来武汉时曾到市文物店见此镜爱不释手,并做镜拓一纸。罗老回京后来函谈及拟将此镜发表。不久《文物》(80年6期)即刊出。由于照片不清楚,有些同志建  相似文献   

13.
王纲怀 《收藏家》2003,(4):41-50
人类文明史最重要的记录手段应该属于文字。在纸张使用之前,汉字的主要载体是甲骨、钟鼎、刻石、砖陶、瓦当、竹简、木牍、绢帛等。公元前二世纪的秦末汉初,铜镜上也开始出现了文字(镜铭),用以表达当时社会的祈福、吉祥、风土、人情等内容。众所周知,铜镜始于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相隔漫长的二千年后,才在  相似文献   

14.
莽式铭文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纲怀 《收藏家》2008,(8):69-74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虽然是一个不得善终的典型人物,他却对西汉文化进行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以几乎是每镜不同的莽式镜为例,除了最主要又常见的尚方铭、新有铭、新兴铭、王氏铭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品种。向前推,  相似文献   

15.
<正>东汉时期凡正规的四神博局镜,在其镜背的纹饰中会有龙、虎、朱雀、玄武及一些其他鸟兽等线雕纹饰,还有方框纹、TVL纹、乳钉纹及十二支铭文等。其中方框纹、TVL纹及乳钉纹与四神纹饰的布局是有因果关系的,是采用圆规技术制作的,不是用手工可以随意画出来的。而纹饰中四神与十二支的对应位置,则是  相似文献   

16.
1998年以来,安徽镜内陆续出土了多面宋代铜镜,由于是零星发现,又没有具体详细出土地点,故本文选取四面湖州铭文镜刊出,以备参考研究之用。 镜一,鸡心形,素钮,面长10.8厘米,背长10厘米,缘厚0.3厘米,铭文“湖州真正石家炼钢无比照子”。铭文模糊,不易辨识。(图一) 镜二,圆形,素钮,面径11.7厘米,背经11.3厘米,缘厚0.4厘米,铭文“湖州祖业真石家炼铜镜。”(图二) 镜三,葵花形,素钮,面径12.9厘米,背径12.7厘米,缘厚0.2厘米,铭文“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其左下缘,从右至左凿…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淇县古名朝歌,历史悠久,文物丰富,馆藏文物上万件,其中一件汉代鸟兽纹博局镜甚为珍贵.该镜圆形,直径16.5厘米,厚0.5厘米.圆钮,圆钮座,座外方格内均匀分布12枚乳钉,乳钉纹之间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铭文.方格各边中心点外为T形纹,T形纹两边各饰一乳钉纹,T形纹与L形纹相对置,方格四角与V形纹相对置.  相似文献   

18.
迄今发现并经公布的景初镜和正始镜共计3种5面,其中景初镜2种2面(大阪黄金冢、岛根神原),正始镜1种3面(群马蟹沢、兵库神尾、山口竹岛)。正因为景初、正始是与魏倭人传有关的年号,所以是重要资料,但发掘后未作任何研究。这种镜具有独特的铭文,为前所未见,它是为正式记录这种铭文而使用的,因此莫如说其主体即是铭文。虽然不可否认它是镜子,但作为贴身用具的意义和作用已全然丧失。因而它与那种铸有吉祥语而作为化妆用具的  相似文献   

19.
王纲怀 《收藏家》2012,(1):31-40
一.概述 有四千年历史的中国铜镜兴盛于战国、繁荣于两汉、辉煌于隋唐。带地纹的蟠螭纹铭文镜是中国最早的铭文镜。估计其问世年代,起始在汉惠帝末年,终止于汉武帝早期,  相似文献   

20.
河南淇县文物管理所收藏有一件汉代铜镜,装饰有鸟兽纹、博局纹、十二地支铭文及三言诗铭文带,纹饰丰富,制作精良,品相完好,铭文及纹饰都有独特之处,丰富了汉代铜镜研究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