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旧上海报界闻人,谁人不识张竹平,他是江苏人,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投身报业后,一直想出人头地,1912年报界巨子史量才接办《申报》,张竹平出任该报经理,初试锋芒。《申报》在史量才时代飞跃发展,张运用了很多方法,如发行“星期增刊”,奉送“宣传新闻”等为报纸拉销路,为此立了汗马功劳,也有了名气。张从此雄心大发,立誓胜过史量才。1929年他接手经营《时事新报》后,即辞去了《申报》经理之职,从此与史量才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2.
一“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上海工商界和文化教育界爱国人士组织“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推举《申报》董事长史量才为会长,该会积极支援前线、稳定后方,为抗战作出很大的贡献。1932年“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主持的《申报》旗帜鲜明地提出“应当维护国家维护民族,而作自卫之背城”。宋庆龄和史量才每周晤谈,交换情报,互商对策,并对《申报》时评提出许多建议,宣传抗日救国。1932年1月初,日本开始制造挑衅事件,准备向上海发动进攻。在此紧张情况下,1月14日史量才邀集工商文化界二十余人,在哈同路(现铜仁路)寓所讨论国事,商议对策。第二次会…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的《申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的《申报》马光仁《申报》创刊于1872年,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中文日报。九一八事变后,《申报》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更成为私营大报的一面旗帜。1934年11月,《申报》主笔史量才遭国民党特务杀害。《申报》事业由史量才之子史泳赓主持,...  相似文献   

4.
<正>民国报人史量才独立傲岸的性格在报界享有盛名,今年是他遇难80周年,人们还时时想起他叱咤风云的一生。嫉恶官场腐败立志实业救国史量才1880年1月2日出生于江苏江宁(今南京江宁区),原名史家修。1903年,史量才从杭州蚕学馆毕业,决心在上海闯荡一番,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和人生价值。很快,他便被南市大东门王氏育才私塾校长王培孙聘为教习。史量才的出色工作,不胫而走,周围不少学校的校长们,纷纷前来聘他去教书。这时金山首富、明强小学校长黄公续爱才心切,决心挖走史量才为自己所用,他出  相似文献   

5.
1934年 11月,国民党军队在江西红区“围剿”得胜时,在他们的后方江浙地区,却爆出了一大新闻: 中国最大报纸《申报》主人史量才先生,在从杭州返回上海途中,突遭暗杀身亡…… 史量才是个什么人?为什么遭到暗杀?到底是谁怎么杀了他? 从江南学子 到报业巨手 史量才本名家修,1880年1月2日生于上海青浦县。1899年赶考,也算是个秀才。但却放弃科举,学习日文和自然科学。1901年秋,考入杭州蚕学馆,毕业后回到上海,先后在育才学堂、兵工学堂、务本女学、南洋中学等校任教。1904年,自己创办了后来的苏州女子蚕桑学校。1905年,他联合一些朋友发起江苏学…  相似文献   

6.
二○○○年第三期《纵横》上,刊登嘉尧先生《史量才埋骨青山内幕》,因而想到三十年代史氏遇刺前后,《申报》对老订户的两次馈赠。 《申报》创刊于清同治壬申年(一八七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出创刊号,到一九三二年,正好是六十周年,其时正是史量才经营  相似文献   

7.
清道光咸丰年间,两淮盐运兴盛,盐商荟萃,巨贾云集,由此引起人们对盐官渐趋热衷。咸丰二年(1852),两淮盐运使任命了一位东台富安场大使,此人34岁,眉目清秀,一身书卷气,他便是其时才名颇盛的词人蒋春霖。蒋春霖,字鹿谭,原籍江阴,“尝登黄鹤楼,赋诗,老宿敛手,一时有‘乳虎’之目。父殁,家中落,奉母游京师。既连不得志于有司,乃弃举业,就两淮鹾官,非所志也”。富安场大使并不是什么大盐官,只是一员小吏。蒋春霖屈就,完全是迫于文人的无奈,可偏又命运弄人,他刚上任就逢母亲病故,不得已,只好辞官守孝,从此留居东台。无官无禄的蒋春霖虽然再无“官场使其浑浊”之忧,保有一份怡然自得,但生活却不免时时陷于窘迫。一日傍晚,蒋春霖信步寿圣寺(今溱潼镇内),一楼突现眼前,古劲苍老而独面临风,再看楼楣,曰“水云楼”。好一个“水云楼”,水,乃至清者,云,则飘忽不定,这似乎无意间映照了蒋春霖的境况:才高气傲不流俗,却身似浮萍任飘流。蒋春霖觅得此楼如遇知己,遂决定从此寄居水云楼,潜心研究诗词。蒋春霖的一生似乎注定要与一个“盐”字有着剪不断的情缘。偶尔身处人声鼎沸的闹市,闲步河岸边迂回的石径或安静的荷塘,常常使蒋春霖的心境在“闹”与“静”之间矛盾...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反蒋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学良反蒋问题之探讨杨奎松在今天的不少人看来,张学良始终公开表示“拥护领袖”,捉蒋后仍反复声明愿意拥护蒋、服从蒋,最后为维护蒋个人威信,不惜丢下东北军,“负荆请罪”,送蒋回京,以致身陷囹圄,对蒋介石几乎“忠诚”到了“愚”的地步。他自然是绝对不会有反蒋...  相似文献   

9.
《申报》是我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份日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72年4月3O日)创刊于上海,1949年5月26日停刊,历时77年。最初由英人美查(ErnestMajor)创办,由华人任经理和主笔。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华人经理席子佩用7.5万元将《申报》馆全部产业收买,继续接办。1912年,张謇、应德闳、赵风昌等又从席氏手中购进《申报》,聘史量才为社长兼经理。1916年,史量才退还张、应、赵三人的全部投资,《申报》遂成为其独力经营的企业。史量才,原名家修,字量才,1878年生于江苏省松江县泅泾镇。1899年,考人娄县县学为附…  相似文献   

10.
史量才之死     
史量才,中国报业的先驱者之一。他办的《申报》因敢于直言,招致国民党当局的不满。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史量才在由杭州返回上海的途中被谋杀。本文记述了这一震惊中外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历代史志学家都非常重视史志编纂人员业务素质。唐代刘知几提出,史学家必须有才、学、识三长,清代章学诚指出修志也必须有三长,即“识足以断凡例,明足以决去取,公足以绝请托。”蒋皤则说:“妙运用之谓才,闳记览之谓学,精鉴别裁之谓识。有此,则书成名著;否则,经济虽充,徒为糜费,材料虽富,适滋芜杂。  相似文献   

12.
对西安事变中“讨伐派”的评价,学术界流行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其一,认为“讨伐派”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别有用心,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蒋而代之,极大地增加了全面内战的危险性;其二,认为“讨伐派”与“主和派”在救蒋的目的上别无二致,仅在救蒋的方式上有所分歧,它们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都起了积极作用。笔者认为这两种看法均值得商榷,因为二者在前提上都把“讨伐派”看成是铁板一块的或在事实上把它看成是没有区别的,这就必然导致  相似文献   

13.
愧对史量才     
仿佛是出于上天意味深长的安排,身为记,我第一次前往江宁采访就与史量才先生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14.
历代史志学家都非常重视史志编纂人员业务素质。唐代刘知几提出 ,史学家必须有才、学、识三长 ,清代章学诚指出修志也必须有三长 ,即“识足以断凡例 ,明足以决去取 ,公足以绝请托。”蒋则说 :“妙运用之谓才 ,闳记览之谓学 ,精鉴别裁之谓识。有此 ,则书成名著 ;否则 ,经济虽充 ,徒为糜费 ,材料虽富 ,适滋芜杂。”民国时期 ,吴宗慈先生更具体指出 :“方志工作岂易事哉 ?从作方志之人选言 ,其最低限度 ,非有三十年以上之旧学 (即掌故学 )根柢 ,不足以应付过去事物。非有现代化各科科学之充分常识 ,不足以融通现在之事物 ,而为未来事物植根基…  相似文献   

15.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国民党的政治、军事形势急转直下,正如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给马歇尔的报告中所说的那样,“除去蒋委员长的直属亲信人员和某些高级军官外,没有多少中国人继续心悦诚服地支持他了。这个政府,特别是蒋委员长……愈来愈众叛亲离了。”就连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也不得不承认,蒋介石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秋了”……  相似文献   

16.
蒋、汪的矛盾斗争发轫于大革命时期的“中山舰事件”,到改组派发起反蒋活动,则演成了真刀真枪,势不两立的架势。1932年,改组派烟消云散,蒋、汪握手言欢,分掌军政权力,开始了所谓蒋汪合作的国民政府时期。但彼此始终同床异梦、勾心斗角。抗日战争爆发,蒋、汪矛盾尖锐激化,暗斗渐为明争代替。“联共抗日”与“反共降日”的政见分歧,伴随着权力之争,加上日本诱降、扶汪弃蒋的催化作用,导致蒋、汪间貌合神离的关系彻底破裂,造成了国民党的又一次大分化。  相似文献   

17.
陈济棠(1890—1954),字伯南,广东城防(今属广西)人。1929年他乘广东军政首脑李济深与蒋介石矛盾无法调和之机,取代李济深,独揽广东大权直至1936年下野,达八年之久。本文谨就陈蒋矛盾进行初探。一、第一次领衔反蒋1930年4—11月,蒋与冯、阎的中原大战以蒋获胜告终。蒋介石踌躇满志,企图乘机建立其个人独裁统治,宣布于次年5月5日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选举总统。但他的制定“约法”主张遭到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国民党元老、立法院长胡汉民的坚决反对,“约法之争”成为蒋、胡彻底决裂的导火线。1931年2月28日晚,蒋以晚宴为名,将胡骗到国民党中央党部扣押并软禁于南京郊区的汤山。胡被扣后,不甘屈服,立即秘密传信给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20年代,上海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出版中心,史量才、黄伯惠、汪伯奇三大报人统领沪上报业。他们主持的《申报》《时报》《新闻报》呈鼎足之势。然而,拥有上海托拉斯“四社”(《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申时电讯社)的张竹平横空出世后,却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一格局。  相似文献   

19.
在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中日战争时期,日本的对华政策经过了“胁蒋转向”、“倒蒋立新”、“汪蒋合流”、“世界规模压蒋”、“对华新政策”和“拉蒋谋和”六个阶段。下面,我们将依次进行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20.
正1934年11月13日,一声枪响,一个伟岸的身躯应声倒在血泊中。独裁者枪口的青烟在瞬间散去,志士的热血板结在泥土中成为化石。如今80年过去了,但再过800年,乃至8000年又何妨,历史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史量才。天生我材必有用1899年松江童子试,19岁的史量才拖着一条长辫、夹着文房四宝应试。本来此试他中了秀才,一家人都沉浸在欢乐中,谁知题名旋被注销。原来有人揭发他本是江宁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