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蒋介石退踞台湾期间,对于美国寻找各种机会使台湾问题"国际化"的企图,基本上采取抗拒的立场.具体表现在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期,针对美国叫嚣的"台湾地位未定论",蒋介石通过对<开罗宣言>的反复重申,坚持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维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地位;在50年代中后期两次台海危机中,蒋介石坚守金门、马祖这两个与大陆保持联系的纽带,拒绝美国以海峡为界,实现"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大陆形成一种默契,共同抵制美国的分裂活动;从60年代开始,借恢复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席位、美国企图在联合国内部造成"一中一台"的既成事实,针对这种情况,包括台湾蒋介石当局在内的海峡两岸中国人,取得一定共识,即在国际社会只能有一个代表中国主权的中央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共同挫败美国以联合国名义分裂中国的图谋.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但是,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  相似文献   

3.
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于 50年代的中美关系和美国对华政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而对 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探讨还远远不够深入。美国学者对这一段外交史的研究带有较大的缺陷 ,其主流观点也经历了三次偏摆 ;相比之下中国学者的研究则相当滞后 ,零星的成果也是相当粗糙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大部分学者只关注这一时期的主要事态———越南战争 ,认为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基本上承继了 5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遗产 ;其次很重要的一点是 ,决定 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外交档案———约翰逊政府时期的“美国外交文件集”于年前刚刚解密。本文试图依据已获得的这部分档案材料对 60年代的美国对华政策及中美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一次综述性探索 ,以期抛砖引玉 ,引起同仁对这一主题的重视 ,并展开争鸣。  相似文献   

4.
在雅尔塔会议上美国同意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提出的保持外蒙古现状的条件,但在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并没有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启动了与蒙古建交的行动,正式承认其为独立主权国家,并在联合国关于蒙古入联问题上投了弃权票。由于担心蒙古不能入联引发连锁反应对美国不利,肯尼迪政府在外交上对台湾当局施压,迫使其没有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蒙古于1961年正式成为联合国成员。然而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柏林危机和台湾当局的极力反对,肯尼迪政府未能在任内完成与蒙古建交事宜。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对蒙古政策的变化反映了冷战时期美国对亚洲内陆国家外交政策的实质,即为美国的冷战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5.
从广义上讲,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时期美国的大战略,都源自对苏联和中国的共产主义威胁的恐惧。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都延续了杜鲁门遏制战略的基本目标,但是由于对威胁的具体性质和范围的评估有所区别,同时在利用那些资源、如何实施遏制的问题上持有不同见解,从而使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政府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国家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6.
中日邦交正常化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问题是影响战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障碍 ,中国政府提出了对日政治三原则 ,为后来中日复交三原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并采取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方针。与此同时 ,日本朝野有识之士也为消除这一障碍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陈长伟 《百年潮》2006,(8):48-53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副总统林登·约翰逊仓促宣誓继任。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位总统。但是,肯尼迪时期美国政府在中国问题上却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出于种种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峡两岸的分裂是冷战时期遗留的问题,也是朝鲜战争的一个后遗症。朝鲜战争爆发导致美国直接派兵进入朝鲜,招致美国插手台湾事务,再度在政治、军事与经济上援助蒋介石,全面卷入中国内战。朝鲜战争爆发和美国介入中国台湾问题,与海峡两岸长期分裂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彭靖 《百年潮》2014,(7):63-67
正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费正清应邀出席美国政府举行的国宴,并与卡特总统和邓小平同桌而坐。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后,费正清发自内心地感叹:"1979年结束了中美两国之间30年的疏远状况,也结束了我作为一个中国问题研究专家50年的奔走呼号。"作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国际汉学泰斗,费正清是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智囊成员之一,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生中曾有5次以不同身份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10.
陈奕平 《世界历史》2005,6(4):57-66
近年来美国亚裔参政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不但亚裔适龄选民参加选举登记和投票人数增加,民选及获得任命亚裔官员数也在增加,且呈现地区和族裔多元化,另外亚裔组织、亚裔精英和当选官员的参政动员等也越来越积极。但从总体上看,亚裔的参政水平和影响力都明显逊色于黑人甚至西裔。本文探讨了亚裔参政的状况及与黑人甚至西裔参政的差距,并结合美国学者的研究范式着重分析了亚裔参政水平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key role played by Fabio Luca Cavazza, founder of the publishing house Il Mulino,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US and Italy in the early Cold War by drawing on Cavazza’s personal papers, an as yet unexplored archival source.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nd the Eisenhower administration opposed a government that included the Socialists. However, thanks to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he had with the ‘New Frontier’s men’, in particular Arthur Schlesinger Jr., Cavazza was able to revive the issue, showing how it was in line with Kennedy’s New Frontier policy.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美国阻挠华侨学生回国升学内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侨学生有感于祖国的繁荣昌盛,掀起了一股回国升学的热潮。国民党集团为了“反共复国”,也极力劝诱侨生赴台升学,但收效甚微。在此背景下,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险恶用心,积极介入华侨学生的升学问题,并使之染上一层浓厚的冷战色彩。本文主要依据上世纪90年代公布的美国政府的有关原始档案,分析美国政府阻挠华侨学生回国升学的背景和动机及其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作者认为,虽然美国政府所采取的阻挠华侨学生回国升学的政策和措施对华侨学生的流向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遏制中国”的野心并未得逞。  相似文献   

13.
李春玲 《史学月刊》2005,19(7):97-105,114
华沙会谈对中美双方处理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产生了不同的政策影响和作用。会谈虽然有利于中美决策者了解对方的意图,但会谈使双方的分歧更加尖锐;中国通过华沙会谈调整和改变了对台湾和沿海岛屿的政策,而美国则更加明确了沿海岛屿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光复后一股强烈的民怨所引发的政治事件。爆发之初的一周内 ,台湾当局未向国民政府请兵镇压 ,而是千方百计地封锁消息。然而 ,由于台湾当局对局势的错误估计和官僚态度 ,台湾局势逐渐失控。面对当时复杂、混乱的局面 ,台湾当局反应过度 ,将台湾民众正常的政治要求错误地定性为暴乱 ,向中央政府请兵赴台。国民政府 (主要是蒋介石 )在错误信息下进行了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决策 ,派兵赴台镇压 ,终于酿成惨案  相似文献   

15.
论文利用移民政治理论对20世纪后期美国与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进行比较,并对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两个主要的移民国家都推行了限制性移民政策,但因其移民政治中的"利益导向",受"权利"的制约程度以及移民政策制定程序的不同,从而导致两国的移民政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实际收效上都出现了巨大的差别。据此可以预测两国未来移民政策的趋势:美国将继续在自由主义的道路上前行,而澳大利亚却可以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地调整移民政策。  相似文献   

16.
冷战主宰了20世纪后半期的国际政治。在后冷战时期,许多国家的学者利用新获得的档案资料来仔细考察和重新评估冷战史。自从冷战国际史项目于1991年在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建立以来,冷战国际史这一概念,已经被广为接受。根据相关英文文献,对过去十年美英两国冷战史研究新发展、新动向以及冷战史研究现状,做一总结归纳。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美国的主要冷战研究中心、研究冷战的资料来源和新的研究方法、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英国冷战研究概况等。  相似文献   

17.
1949~1953年是冷战开始后美台关系的起点.这一时期美国对台湾的援助政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尽管在执行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模糊”策略,但并不存在由“放弃”到“扶植”的明确转折,更没有放弃台湾的切实行动.至1953年共和党执政时,美国对台湾援助政策的最大限度是将其作为“战略后备军”服务于美国的远东冷战.  相似文献   

18.
祖国大陆与台湾吸引海外华人人才措施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人才竞争的格局中,祖国大陆和台湾都遇到了人才从流失到回归的过程,台湾已经完成了这个循环,祖国大陆正值人才回归大幅增长时期。台湾为吸引海外华人人才采取的一系列法规、措施,在吸引海外人才参与岛内经济发展、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成果斐然。对比分析两岸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对吸取有益经验,创新人才战略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Using data on investments in China from Fortune Global 500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 based in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an Union over a three-decade period, the authors document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MNCs in China both functionally and geographically. Statistical analysis suggests the existence of significant intra-firm clustering as a result of sequential investments, as well as country-of-origin agglomeration in the case of MNCs from Japan. Disaggregated analysis, however, reveals that functional and cross-functional mutual avoidance (e.g., intra- and inter-firm competition) in the location of MNC subsidiary firms tends to mitigate country-of-origin agglomeration effect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s: D200, D800, G320, L200. 5 tables, 5 figures, 68 refer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