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相互交融的典型地区,也是民族问题相对复杂和多发事端地区,和谐文化的构建具有特殊意义。文章在评述新疆地区和谐文化构建的区情与特殊价值基础上,提出新疆地区和谐文化构建应具有层次性;同时文章分析音乐的特殊功能与新疆地区音乐资源的优势,提出运用优势音乐资源,构建新疆地区和谐文化,确保新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与所有生物的存在一样,多姿多彩的民族语言、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能够更好地保证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平衡,保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和谐相处,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从而保证人类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3.
高晓雨 《神州》2014,(3):44-45
在群星璀璨般的音乐文化百花齐开的现代文化社会中,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遗留的宝贵的财产是每一个音乐人从先人手中接来的最具传承价值的宝贵遗产。它们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化上的提高,更是为一种自身音乐素养上的升华。在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无时无刻的不被人们所用于生活的任何细微的角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音乐就是从古至今贯穿着社会生活的重要活动。其中说到音乐的社会作用就不免谈及宗教性质音乐的社会功能,故而生长在内蒙古的笔者不得不提及当地最具特色的宗教音乐文化艺术——查玛。  相似文献   

4.
试论和谐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文志 《攀登》2006,25(1):47-49
和谐是一个富于文化内涵的载体。和谐文化是和谐经济和和谐政治的文化审美和文化再造。认识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使我们更加自觉地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科学人才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使我们在提倡“效率优先”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努力营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相互帮助的和谐人文环境;可以使我们更加重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侯春燕 《东南文化》2012,(1):107-110
对比2007年和2010年两次国际博协大会决议可以看出,尊重与保护文化多样性是近年国际博协的主要政策导向。决议从多个方面倡导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在遗产保护中秉持多元文化理念,加强自身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进而促进人类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石结构墓葬广泛分布于东起蒙古高原、西至黑海的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区,在历史上,这一区域曾是多个民族相互角逐、又相互融合的场所.我们知道,墓葬是划分不同地域文化乃至不同族属文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找出不同墓葬之间形制特征的区别与联系,对判定它们各自所代表的考古学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供精神赡养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就是指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社会,也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有序和谐的状态。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系庞大。代际和谐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不同利益群体的正当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是评价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标准。提供老人精神赡养不仅可以满足老人的精神需要,实现代际和谐,而且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花儿流行于西北五省,它融文学性与音乐形式为一体,是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产物。本文从花儿的社会整合功能、导向功能、负功能三个方面着手,探讨其文化功能的各种表现,并从中分析此艺术形式在多民族文化中的生存机制。  相似文献   

9.
罗原 《文史月刊》2012,(8):94-9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而文化的发展繁荣必然离不开音乐艺术这一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音乐院校(系)一方面可以通过培养音乐人才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和经验优势,加强学生社会艺术实践,直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因此,加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社会艺术实践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实施流程、拓展渠道、打造精品等不同角度论述了加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社会艺术实践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崔泉馨 《神州》2013,(13):78-79
流行音乐的媚俗化,主要是指为了迎合大多数受众的心理需要而降低音乐文化产品的审美标准。今天,文化的媚俗化逐渐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本文以流行音乐的媚俗化为例,从高校教学的角度,探析如何有效的提高文化产品的审美水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音乐在古代社会中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其言志、娱情、教化社会功用受到了传统儒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乐经》也成为六经之一。后世《乐经》虽亡,但在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为主导的古代社会文化体系中,音乐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音乐类书籍在目录著作中常常具有超越一般文艺作品的特殊地位。通过考察目录著作中音乐类的分类沿革,我们可从一个侧面了解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经学思想影响下音乐著作社会学术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青海花儿和谐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团结。和谐相处。自古以来,多民族在青海地区和谐相处,兄弟情深。各兄弟民族的文化、习俗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有着多民族的多元文化和多地域的地域特色。珍惜民族团结,兄弟和谐相处,在花儿中留下了浓浓的情怀。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从人与自然的接触和交锋中开始的。人类社会也是人与自然相互拥抱、相互冲突的产儿。然而,不同的民族最终却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识。这主要表现为有的民族更关切社会,有的民族更关切大自然,以及如何去把握各自的关系上。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该说是世界审美文化大流中特征鲜明、独树一帜的一支了。  相似文献   

14.
黄承志 《神州》2012,(21):198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新生了很多文化现象,涌现出一股音乐潮流,而对全国音乐领域影响颇大的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出现与发展与同时代的群众生活密不可分,群众生活中的不同民族文化,在潜意识中给流行音乐增添了不少音乐元素。随着时代的变化,流行音乐处处体现出它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攀登》2017,(3)
青海为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大分散、小聚集的居住格局,使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化方面产生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相互交融和影响。长期以来,多民族语言共生共存,形成了青海地区稳定、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青海建设的更加和谐美丽。更加注重和谐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语言和谐生态环境研究,构建语言和谐、社会和谐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相清平 《攀登》2007,26(1):54-56
党内和谐在社会和谐中处于核心位置。当前,党内和谐建设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而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注重协调党内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必须构建和谐的党内文化,切实巩固党内和谐建设的思想基础;必须建立和完善保证党内和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提高导游人员跨文化交流有利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导游人员,有利于加强不同文化间的积极交流,同时形成文化互补交融的良好氛围提高旅游文化传播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达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和谐共处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李仁武 《攀登》2011,30(3):101-105
"和谐"既是反映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标志,也是一种理想社会生活方式的文化表达。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理性支持,要通过思想道德的整合来形成核心价值体系,把和谐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融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之中,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具有公共道德理性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情仪式是一套处理社会秩序的机制,通过三个层面的社会运作完成熟人社会的整合:功能满足、社会控制、价值生产。人情仪式的功能性、社会性和价值性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系统,它们分属不同的社会领域,却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功能性是基础的和物质的层面,社会性是社会运作机理的体现,而价值性体现了价值的生产机制。三个层面的社会运作将人情仪式演绎成为一个复合的体系,其核心是从不同的层面形成了熟人社会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风云变幻,造就了思想界异常活跃、各种思潮层出不穷,并随时代变迁不断嬗变演进。有些思潮甚至风靡一时,影响甚大。不同的思潮流派持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它们之间往往相互冲突、相互辩驳,又相互作用、相互借鉴。经过历史和实践的证明以及人民的抉择,马克思主义思潮以极大优势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社会主义道德观也渐渐被全社会所认可和接受,成为引导中国社会价值走向和人民精神追求的唯一科学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