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达努(瑶族)     
在一个大灾年头,有个叫达努的瑶家兄弟,为了找条生路,他离开了故乡到远方去。不知走了多少路程,有一天,太阳将要  相似文献   

2.
瑶族人民世世代代传说:过去有家穷人,只生兄妹俩,哥哥名叫伏羲。兄妹很小就死了娘,只好跟着爹爹张天师度日。有一天,玉皇大帝派雷公下凡巡查,并洒下倾盆大雨,把张天师家淋得透湿。父子三人冷得直打哆嗦。张天师就大骂雷公,问雷公为何刮风、打雷、下雨?雷公听见张天师骂他,就冲进天师家里去讲理。但雷公冲得过猛跌倒了,张天师趁机抓住雷公,把他关在泥仓里。关住雷公后大雨停了。张天师趁天晴出去找点吃的。走时交待伏羲兄妹:要他俩认  相似文献   

3.
相传,很古很古的时候,接连下了很多天暴雨,除了高高的瑶山,大地全被洪水淹没了,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也全被洪水淹死了。住在天空的太阳和月亮,是两个心肠好的光明之神。眼看着大地上的人类遭到毁灭,他们心里十分难过。太阳紧锁双眉说:“唉,难道一个人也不剩了吗?”月亮流着眼泪道:“谁知道呢?反正我看不到一个人影了。”太阳说;“我俩天天住在高空,离  相似文献   

4.
树高千丈也有根,藤长百拿①也有脚,再高的树落叶也要归根,再一长的藤枯了还连着脚。它记载前辈迁徙的经过。山_匕的藤和树啊,还把那根脚依恋,世上的人哪,怎能不思念祖先!大河从山泉开始,大山从平地长起,五姓的瑶人永远是亲兄弟 叩可,信歌从老祖盘王说起—忘了祖先的子孙,不如那归根的落叶,不认宗族兄弟的人啊,比不上恋根的藤子!五姓的瑶家人②,本是同根树上的枝叶,散居山岭的盘王后代啊③原是一根藤上的果。尊敬的盘王是我祖,贤德的九娘是我宗④,瑶人原是冯晏养⑥,山人本是冯容生。只因雷公发大水,冯晏兄妹结亲再造人,要叫叶儿认识它的根,要…  相似文献   

5.
在遥远的古代,瑶山的谷子和现在不同。那时,一穗稻穗上,颗颗谷粒结得有葫芦大,打开谷壳,里面的米一颗就有几两重。在那个时候,谷子不需要人们去播种,春末夏初,秧苗就会在田里生长出来,到处一片绿油油的。秋天到了,这些谷子发黄成熟了,就会顺着大路小路滚到瑶寨的每家每  相似文献   

6.
瑶山里的八角处处香,戛劳家的姑娘个个美,但最美的还是三姑娘霞鸥。大姐霞暖、二姐霞西都已成家,三妹霞鸥也到了谈情说爱的年龄。霞鸥象瑶家离不开的铜炮枪一样,把心贴在青年猎手门包的身上。八角花开了三回,大红果果过了三熟,霞鸥对门包的爱也有了三年。该是成亲的时候了,可是戛劳嫌门包穷,硬不答应,  相似文献   

7.
“叭喂!叭喂!”普厅河水涨了,寻父鸟又在河上空来回鸣叫。它叫啊,叫啊,叫得声音嘶哑了,叫得喉咙出血了。它为什么要这样拚命叫呢?这里有个故事: 从前,在普厅河边住着鲁耶和他阿爹,父子俩单门独户,相依为命。阿爹年过半百了,只有这个独根根,所以对鲁耶非常溺爱,千依百顺。鲁耶从小爱吃鱼,阿爹就以打鱼为业,成年累月,风里雨里天天泡在水里打鱼。笆篓装满鱼那天,鲁耶就笑眯眯地  相似文献   

8.
从前,我们瑶山有一个小孩,叫盘仔。生他那一天,母亲就不在了,全靠父亲一人抚养。父子俩相依为命,苦度日子。转眼间,盘仔长到十三岁了,也有些懂事了。他听本山寨的一些人跟他说,他母亲不是凡人,是天上的仙女。自此,他更加思念母亲,常跟父亲吵着要见妈妈。父亲见儿子太想念母亲,心里十分难过,只得对儿子讲出了真情: “那是在十多年前的一天清晨,我到森林里去打猎,在追捕一群鹿子时,射伤了一只梅花金鹿,它突然说起人话来,说只要我不捕杀它,它愿意领我去寻找一个漂亮的姑娘做妻子。我答应了,随着金鹿到了一个小湖边,金鹿叫我躲藏在  相似文献   

9.
在富宁县的瑶族聚居区,盛行着一种传统而又古老的节日,叫桑略卓散节,译成汉语,就是三月间的节日。提起这节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古时候,有个姑娘叫观娅。年纪不大不小,刚包头帕。观娅姑娘聪明美丽,一张脸就象盛开的八角花。她织的布,夏天穿了使人凉爽,冬天穿了使人暖和;她绣的花,蜜蜂飞来采蜜,蝴蝶飞来打转;她唱的歌,画眉听了飞下树,鲤鱼听了跳出水……  相似文献   

10.
我们瑶族在欢庆节日,庆贺丰年的时候,总喜欢吹芦笙、打花伞、敲猴鼓,为什么呢?说来话长哩。古灵山可高啦!山顶直插云霄,奇花异草长满山(王弄),珍禽异兽随处可见。有一天,突然有一股瀑布从山顶“哗”地飞泻下来,霎时间,整个古灵山便开遍了五彩缤纷的金茶花、牡丹花和映山红;山下(王弄)场里,玉米、南瓜、豆类遍地都是;树林中,桃子李子压弯了树枝;草坪上,牛羊成群,撒欢地蹦跳。古灵山的瑶胞,兴高采烈,奔走相告,他们唱呀跳呀,整个古灵山都沉醉在欢乐的气氛中。古灵山上的欢腾景象,被南海鲎巡官看到了,便向龙王禀报。龙王听了,两只眼珠咕噜噜直转,心里在打鬼主意:“我年年给他们风调雨顺,如今他们应该孝顺孝顺我才行。”想到这里,便吩咐巡官:“去告知古灵  相似文献   

11.
从前瑶家有个男孩子,长得机智灵敏,人们都叫他“小机灵”。小机灵家里很穷,十一岁时,父母都被财主坑害死了。他恨透了财主,经常想法去整治财主。钓鱼一天中午,财主佬在村口碰见小机灵,对他说:“小机灵,大家都说你聪明,你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近呢,还是中午离我们近?你答得对,我请你吃一顿饭,答不对,你得请我吃。”小机灵脑子一转,说:“老爷,现在我没有时间回答你的问题。我发现一个地方有很多很多大肥鱼,我得赶快回家拿钓鱼竿去钓鱼。”说完就跑回家,背个鱼篓,扛起两  相似文献   

12.
古代,八角树只会开花,不会结果。而今呀,八角树都会结果啦! 那么,是谁使八角树结果的呢?是门令。门令又是怎样使八角树结果的呢?提起这根由,话就长喽! 一架大山上,一棵八角树旁,一间木楼里,有一个老阿妈,领着一个美丽、勤劳、  相似文献   

13.
一天早晨,猴子站在一棵被山洪冲下山来的香蕉树旁发愁,因为这棵结满了果实的香蕉树,如果不被山洪冲倒,再过十天半月就熟了。所以,猴子急得抓耳挠腮,思考着怎样把它弄回去从新栽种好。  相似文献   

14.
一双眼睛多明亮,就象星星放光华。想起自家唱自家。序歌瑶山柳树行对行,棵棵柳树披绿装。枝繁叶茂象把伞,坐在树下好乘凉。黑发柔细长又长,脱掉花帽包头帕①,头顶戴块银圆盘,银链脖圈胸前挂。人世沧桑都唱尽,娓娓歌声传天下。哪个要想听山歌,背起盘缠来找她。身上凉快精神爽,开口齐把山歌唱。不唱青山和绿水,单唱桑妹与西郎。桑妹自幼爱唱歌,就象蝴蝶爱缠花。开口唱’出千万首,画眉自愧不如她。累了听她唱一调,精神百倍不疲乏;饿了听她唱一调,就象吃了绿谷把。一桑妹一间房子盖得大,青瓦竹楼厚篱笆,竹房门口安水雄,故事就出这人家。看见八角…  相似文献   

15.
从前,金竹寨里的壮小伙子邓那曼,讨老婆十年了还没有生下个儿子。寨子里的人个个拿他开玩笑,说他家烟火断定了。谁知,早就贪恋邓那曼老婆姿色的寨主,想借这个玩笑,打人家的主意。寨主到处对人说;“邓那曼和他老婆是水火相克,不合做一家。”寨主还叫邓那星自己搬到外寨去住,如不愿意搬,就和他的老婆分家。邓那曼不愿意,并和寨主吵起来,寨主就威逼他说:“限你一个月的时间,挖出一块能种三斗谷种的坡地。挖不出来,就把你赶出寨门去。”邓那曼斗不过寨主,只好去挖坡地。他起早摸黑地干了半个月,还没有挖出够种一斗谷种的地。这天傍晚,邓那曼急得坐在地边大哭。天快黑时,他的眼泪哭干了,便闭着眼睛有力无气地坐着。过了一会,邓那曼觉得有个白影子在眼前晃动,忙睁眼一看,  相似文献   

16.
南溪河的中段,马头、河口和屏边三县的交界处,有东、西两条河水流入南溪河。西边是子母河,东边的名叫老母猪河。听老人说,古时候老母猪河河水很清,也没这样大,只是一条山箐沟里的小溪,也没人给它定个名。后来,深山里一只千年成精的野猪,占据了溪沟源头,每逢它兴妖作怪,溪沟里就山洪暴发。沿溪沟有好几个村寨,一遇涨水就受灾,这年这村地淹房垮,那年那寨家破人亡。老百姓年年担惊受怕,也不见哪个村寨出能人,敢去斗猪精。大家没办法,齐怨老  相似文献   

17.
一千个母亲,便有一千种爱;一千种爱,都是一样的情怀。——题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有泪水……”静谧的夜空从远处飘来流动的音符,不停地撞击着我的心扉。我翻身坐起,看窗外披着月色的树枝在微风中摇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喃喃自语……前年的一个夏天,母亲被别家的狗咬伤了。当时父亲正在外地打工;我在离家六十多里的县城读书,每月才能回家一次;在家读小学的弟弟还不懂事。母亲硬是咬紧了牙关,没向任何人透露半分。直到我放假回家,才看到母亲的半截大腿竟肿得紫黑!我目瞪口呆。我坚持要拉母亲去打…  相似文献   

18.
“(氵月)”及“(氵月)工”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氵月)",在云梦秦简、汉代漆器上的铭文以及汉代简、牍上都有发现;"(氵月)工",目前则仅见于汉代漆器的铭文中。对于它们的含义,曾有过几种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即漆工艺的角度对此作一探讨。一 "(氵月)"及"(氵月)工"与水有关 "(氵月)"及"(氵月)工"在简文或铭文中都是同与髹漆有关的文字一起出现,因此需先从漆的性质进行讨论。我国古代使用的漆为天然漆(又称大漆、国漆、生漆等),是漆树的分泌液,现代分析测试的结果表明,漆中的主要成分是漆酚,此外还有漆酶、胶质和水分。其中漆酚含量的多少以及漆酚中某些化学基团的结构等,都是影响漆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Ⅰ.Cadrakirti's Life and Works Cadrakirti(600-650)was a well-known Mād- hyamikāh scholar of Indian Mahayana in the seventh century,as well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Prasangika one of the two Mādhyamikāhs in the Indian mid-period. Since he redeveloped the Madhyamaka doctrines of Nagarjuna,founder of Mahayana theory,and became famous for inheriting Nagarjuna's Madhya-maka doctrines,so he is addressed with respect as one 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