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984年仲夏,福建南安县罗东乡一村民在平整宅基地时,发现1件元代铜权,后捐献给泉州市文物部门。1995年,该铜权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定为一级文物,现收藏于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铜权为合范铸造,呈扁钟形,上窄下宽。上端是桥形纽,中穿孔,纽与权身无明显分界。近底束腰,下端作弧状,两侧略外撇。通高8.3、最宽处5.7、厚1.4~2.8厘米。重570克(图一)。权身正、背面均铸有铭文,正面为“泉州路揔(总)管府”6字(图二:左);背面为“至元三十一年造天□”9字(图二:右)。“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为元世祖忽  相似文献   

2.
南宋商税银铤的再发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新入藏南宋二十五两银铤二件,系天津市海关近年查没走私物品,后经天津市文物管理处接收转拨我馆,传为河南上蔡县出土。这两件银铤,保存完整,呈束腰状,铤首为圆弧形,铤长12.5,铤首宽7,束腰宽5,高1.5厘米。铤的表面较平,周围略有波纹,束腰处砸印双行重文“出门税”和“思内赵十一郎口”字样,铤的底部有蜂窝状孔眼。二件实测重量一为985克,一为987克。除天津上述所藏砸印“出门税”字样的银铤之外,一九七五年河南方城县(与上蔡县邻县)曾出土砸印“出门税”“重伍拾两”的银铤一件,自身重1950克;一九七九年苏南茅山曾出土砸印“出门税”“王周  相似文献   

3.
元代度量衡史籍少有记载,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云,宋元皆承唐制。解放后考古资料日益丰富,元代铜权时有新发现,河南省博物馆现收藏元代铜权十余枚,其中多有铭刻,今选介十枚,以供参考。1.“至元年”权(馆藏号,豫1978,下同) 1982年省文物商店拔交。体圆式,平底。通高10.5、钮高2.2、腹径4.6、底径5.5厘米,重836.5克。权腹部铸有阴文三行七字:正面“至元年”,背面“卫辉路”,侧面“天”(图一:1,图二:1)。2.“至元八年”权(豫1478) 1974年废品公司拣选。体圆式,凸底,钮内有明显磨损沟痕。通高10.5、钮高2.2、腹径4.6、底径5.5厘米,重879克。权腹正面铸“至元八年”(世祖忽必烈所用年号,公元1271  相似文献   

4.
1983年6月,宽城县物资局基建施工时出土2件元代铜权。"大德三年"(1299年)权权体呈束腰六面体,高10厘米,重725克。权身正面有阴文"大德三年大德路造"字样,背面铭文模糊不清,其余四面均刻蒙文,也模糊不可辩(图右)。元时宽城属大宁路,故这件铜权当系由别处传至宽城。"大德七年"(1303年)权权体呈亚腰  相似文献   

5.
1993年3月,内黄县一农民翻地时,发现一件金代铜权,后为县文管所征收。该铜权高10.5、腹围17、底径4厘米,重850克(图一)。铜权方形纽,束腰座,腹部铸有楷书阴刻铭文(图二),正面“大定”,背面“十二年”和“官”字。据  相似文献   

6.
1985年,上饶地区驻鹰潭土产中转站在清理中过程中发现一件元代铜权,它为研究元代的度量密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这件实物现藏于鹰潭市博物馆。“大德权析”,体表呈铁锈色,上端为圆孔方纽,鼓腹束腰,底座呈台阶状,长方形,底部凹凸不平。通高6.7厘米,重220克。权身正背分别铸有阴文“大德”、“权析”,“大德”即元成宗铁穆耳年号。此权制作粗糙,纽部和腹部布满蜂窝气孔,权底不规则,疑为民间所铸。元代“大德权析”@杨彩娥  相似文献   

7.
1990年,山西省临汾市一工地挖地基时,在距地表3米处发现一银锭铜范,现藏于山西师大图书馆。此范为青铜质,重约350克。通长9.5、两端上宽7.3、下宽7.5、腰宽4.2、高1.3厘米,范腔长8.2、两端宽6、腰宽2.5、深0.5厘米。范腔底部有许多突起的小乳丁。并阳文反书“晋宁”二字(见图)。晋宁,指的是晋宁路,元代置。据史  相似文献   

8.
定州市出土元代铜权1993年4月,定州市文物管理所在市服务公司工地发现一件元代铜权。权高5.5厘米,重133克,方钮有圆孔,权身六棱六面,上窄下宽,束腰形台阶式座,底呈六角形。此铜权两面均为阴刻,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模糊不清。这件铜权的发现对于研究元...  相似文献   

9.
1983年12月初,在江苏省吴江县西门蚕种场基建工地出土了一甏清代银锞子,共五十只,总重9.319克,最轻181克最重的191克(详见附表)。每只直径从4.3厘米至4.7厘米,高从2.1厘米至2.4厘米不等。造型正面如圆形碗口,底部呈馒头形、蜂窝状。银锞子正面铸有“石首”、“长发”、“广兴”、“安”、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省文物研究所在平舆县射桥乡发掘时,从群众手里征集到元代铜权一枚。(图一)。铜权为方形圜鼻,腹呈宝瓶状,上大下小,底为圆形,鼻高2.1、腹径5、底径5.6、通高10.9厘米(见图一)。实重951.1838克。此权系黄铜所铸,铸缝清晰可辨。铜权腹部正面阴刻“至元八年”四字,背面阴刻“南  相似文献   

11.
扶风县博物馆新征集宋代铜印一枚,现介绍如下: 1985年4月,扶风县黄甫乡徐家河村社员徐启善在本县工人俱乐部搞基建挖基墙时,于地表下一米多处发现一枚铜印。当文物工作人员闻讯赶往现场时,出土地点已被破坏,听徐同志讲:周围有大量的杂土和残瓦。这方印为铜质,正方形,边长为5.8、厚1.8厘米。长方形钮,钮高2.6、宽2.3、厚1.3厘米,钮顶四边削角,顶部刻一“上”字。印背以钮为界,左右各有阴刻铭一行:右“元符三年二”;左“月少府监铸”,十字连续。印面阳铸“湟州兵马都监司印”。(图一、二)印重425克。元符,朱哲宗赵煦的年号。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少府监,《宋史·卷165·志118》载: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1月,广西灵山县新圩镇元屋岭下排村村民刘成东建新屋,在距地面60厘米左右处挖出一件元代铜权,现收藏于县博物馆。 此铜权呈六面六棱型,较完好,通高8.3厘米,重178克,束腰,权纽有一不甚规则的方孔。权身正面有阴文“至治”,背面有阴文“元年”,左侧面有一个阳文“六”字(图一)。 至治,为元英宗(硕德八刺)在位的年号。元年,为英宗定年号初年(132辛酉年)。六,当属铜权的号记。 铜权,铜质之权,等量之具,犹今之砝码。此铜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元代度量衡制度及其商业状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广…  相似文献   

13.
1989年11月,微山县文物普查队在付村乡后寨村征集到1件元代铜权。据村民介绍,铜权是在大沙河中挖沙时发现的。权高11.5厘米,重764克(由县计量所测定)。方纽有圆孔,权身六棱六面,上窄下宽,束腰形台  相似文献   

14.
1980年4月,湖北随州市淅河镇一农民在翻地时发现一件元代铜权,后由随州市博物馆收藏。铜权通高10厘米,重811克。方环鼻、鼻孔上未见磨损痕迹,权体呈亚腰圆柱体(图一)。权体上部正面铸阳文“鄂州路造”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枚重一斤八两铜权(图1),通高4.2、底径2.9厘米。体呈扁圆形,桥形钮,饼足,环腹由右向左刻铭“官平秤槌(锤)重一斤八两”九字(图2),足底刻一“平”字。实测权重332.4克,  相似文献   

16.
1982年6月潜江县西大垸农场兽医站唐黎明同志在西大垸农场供销社的收购门市部杂铜中发现了一个黄色铜物,交给县银行进行化验,银行刘国太同志即将上述情况告诉了文化馆,经过鉴别为"元代铜权",现唐黎明同志已将这一文物捐献给国家保存.元代铜权,高8.8厘米,重466克,权上铸有阴文铭文.正面有"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背面有"口州路造"等铭文.据潜江县志载:元初,改江陵府为中典路,领潜江,隶河南行省.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庚寅大水,到三十年(公元1293年)癸治徙今治.西大垸农场在潜江县西南边境地,历史上属江陵县所辖,在解放后划潜江所辖.据史书所载,元代商业较为发达,这次  相似文献   

17.
2000年5月中旬,安福县江南乡老农罗伏生把自家责任田中出土的一件元代铜权上交给县博物馆。 该铜权通高9.9、底径5.3、腹径4.7厘米,重837克,呈葫芦形,上有方钮,圆孔,鼓腹的两边分别有“大德元年”、“潭州路造”的铭文,是不可多得的元代官方颁行的标准衡器实物。 “大德元年”,即公元1297年;潭州路,今湖南长沙一带,路治设长沙。 农耕时代,一部分安福人在务农之余,走出山门到相邻的湖南,本省的南昌、袁州、吉州,甚至远涉两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经商。俗话说:“一个包袱一把伞,走到外面当老…  相似文献   

18.
作册般铜鼋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藏一稀见青铜龟形器,通长21.4厘米,宽16厘米,通高10厘米,重1605.6克,经研究初步称其为鼋(封面)。铜鼋呈爬行状,  相似文献   

19.
1977年8月,义乌县百货公司进行基建时,在距地表1米左右深处挖出铜权一个,伴出银锭二锭,现由我会收藏。铜权高7.2厘米,重373.5克。正、背面均铸有阳文楷书"龙凤七年"铭文(见图)。据《明史》载: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中原红巾军领袖刘福通等在毫州拥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年号龙凤。龙凤七年即公元1361年。此铜权应即为韩宋政权所铸。  相似文献   

20.
1984年秋,城步苗族自治县清漆乡南门村村民黎金星在本村小河淘金时,挖出一个元代铜权。权通高6、底座径3.5、最大腹径3厘米,重142克。铜权表面呈墨绿色,两侧有明显的合铸痕迹。权身正、背面分别铸有阴文"延祐"、"五年"铭文(见图)。由此知此权系元延祐五年(1318年)所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