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朝才子———顾恺之濮小南洛神赋图(部分)顾恺之绘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被谢安称之为“生之以来所未有”的著名画家,约生于东晋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卒于东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江苏无锡人,京师宅邸———“层楼”,在建康花行街(今三...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国龙亢桓范子弟的侨居地,桓彝个人的宦迹游踪,对桓彝在东晋创立过程中所建的功业进行了考证,认为:桓彝的先祖桓范,因预于魏嘉平元年(公元2 4 9年)曹爽之狱,被司马懿族诛,成为所谓“刑家”;侥幸漏网的子弟,逃到江南的宣城郡宛陵县避难,并数代在此侨居,与南方大族通婚,建立了十分特殊的关系。东晋南渡,虽然北人南渡集团因桓彝久居江南,不承认桓彝为过江名望,但桓彝因望系国龙亢,实居宣城宛陵,南北逢源,“望实”具佳。他运用“品题”形式,竭力为北人南渡集团成员说项,在调和南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东晋创立作出很大贡献。因而,进行东晋创立史的研究,不应忘记桓彝的功业。  相似文献   

3.
乐音清和     
探索乐清名字的来历,有个美丽 的传说。相传“乐成八景”之首的“箫 台明月”,是乐清之名的发源处。当 年周灵王太子骑鹤云游至此,叠石为 台,引箫吹奏,“乐音清和”,故谓“乐 清”。乐清于东晋宁康二年(公元374 年)建县,始称乐成,五代梁开平二 年(公元908年)改名乐清,一直沿 用至今。  相似文献   

4.
统万城名称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万城是十六国时夏国的都城。十六国中叶 ,匈奴铁弗部刘卫辰为魏所败 ,其少子刘勃勃南逃投后秦 ,秦王姚兴对他很器重 ,遂命为安北将军 ,使镇朔方。勃勃兵权在握当即与后秦反目 ,于东晋义熙三年 (公元 4 0 7年 )自立为夏王 ,不久南下攻取秦属岭北诸城 ,又西吞南凉 ,从此一跃成为十六国之一。夏凤翔元年 (即东晋义熙九年 ,公元 4 13年 )勃勃改姓为赫连 ,同年命叱干阿利调秦岭以北 10万人筑都城。他说 :“朕方统一天下 ,君临万邦 ,可以统万为名。”1统万城即由此定名。1.统万城名来自于匈奴语统万是汉语译名 ,当时作为匈奴人的都城 ,应有其相…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20—589年)是我国古代战争频繁和政局最不稳定的时代。从魏文帝起至晋武帝灭吴,统一全国,经历了60年的战争。西晋统一后,全国仅11年(公元280—291年)无战争。随后,直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时,前后共经历了148年的长期战争,作为我国经济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几乎遭到彻底的破坏。东晋和南朝统治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也发生过战乱和政权更替,以及南朝与北朝之间的战争。但从全国整体来看,东晋和南朝时期战争较少,政局较稳。所以,长江  相似文献   

6.
戚永晔 《风景名胜》2009,(11):12-15
东晋 北固山,旧称龙顾山,因为它的山形酷似一条首尾相顾的卧龙。台州府城墙的起点,就在这里。公元五世纪,东晋农民起义军首领孙恩率军攻打临海,太守司马崇惊惧出逃,被朝廷撤了职,接替他的是辛景。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唐以前的大画家里,现在还有作品可考的,以顾愷之为最早,也以顾愷之为最多。据一般的推算,顾生于东晋永和二年(公元346),距今一千六百一十五年,卒于义熙三年(公元407),是四世纪的名画家。现存他的遗作流传有绪的有:《洛  相似文献   

8.
“统万城”是我国东晋时五胡十六国之一的“夏”国 (407~431年)赫连勃勃建都的地方。“统万城”始建于公元413年,建成于公元419年,至公元427年被北魏占领,作为都城仅存在了8年,现其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北部,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大夏国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复杂的民族关系及其都城所在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统万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不仅一直得到历史、考古学界的关注,同时也得到研究历史地理、东西交通、民族关系、环境变迁等方面专家的极大关注。   一、制作古代“统万城”复原图的意义 由于遗址所在地严重的水土流…  相似文献   

9.
董铁柱 《文史天地》2022,(10):58-62
<正>一、清谈以识才短短一百零三年的东晋,前后共有十一位皇帝。他们的平均任期不长,而其中任期最短的一位,则只做了八个月的皇帝。他就是东晋最“短命”的皇帝简文帝司马昱(320—372)。作为东晋的第八位皇帝,简文帝尽管政绩平平,却可能是东晋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人送外号“清谈皇帝”。这个外号听起来多少有一点贬义色彩,让人觉得他似乎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10.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27页插图“王羲之手迹”是从《宋拓王羲之十七帖》临摹本中节选的五行草书。王羲之,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羲之生卒年代,一说为公元321—379年;一说为公元为303—361年。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当时人称他写的字“江左中朝莫有及者”。后来梁武帝在《评书》中赞美说:“王右军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这个评语,为历代书法家所赞同。《晋书·王羲之传》说他为人“以骨鲠称”,字随人性,书如其人,骨鲠的性格,雄强的字势,常属自然。据记载,王羲之十一岁时,遭逢国破家亡之难,随父兄南渡。后来他不满东晋偏安局面,常  相似文献   

11.
佛教之道安祖师生活在南北对峙的东晋、十六国中,战争频仍,民不聊生。为避北方兵燹,道安于公元365年3月率徒400余人南下至东晋治下的襄阳,行至新野,悟而谓众曰:“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归元禅寺昌明方丈17岁出家后,参学道安新野法语,铭于心,践于行。  相似文献   

12.
正提及山西古代的"归侨精英",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显示,非东晋高僧法显莫属。他故乡在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龚家沟(古属并州上党郡),生于晋成帝(司马衍)咸和九年(公元334年),卒于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享年86岁。当时法显出国既不是观光,也不是谋生,而是为了取经。他65岁才从长安出发,历时约15年,在游历了近30个国家之后,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觅得真经戒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北大之父”蔡元培的名字格外凸现出世纪的光辉。他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已不用后生赘述。但他早年新思想受孕期的一大关键,似乎所知者不多。这就是他在90多年以前旅欧留学“爬格子”为生的经历。 蔡元培于清代同治六年(丁卯)阴历十二月十七日,即公元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光绪十五年(己丑)即公元1889年21岁时就考中举人,光绪十八年(壬辰)  相似文献   

14.
玄奘法师(公元602-664年)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人;于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夜半,圆寂于他最后译经的场所——玉华寺,终年62岁。他生前预嘱后事日:“若无常后,汝等遣吾宜从省俭,可以竹席裹送,仍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近宫寺。”  相似文献   

15.
夫人城     
杨晔 《文史月刊》2012,(7):26-26
襄阳城内,有一段城墙,被命名为夫人城。公元378年二月。前秦皇帝苻坚为消灭东晋,重兵围攻东晋重镇襄阳。朱序驻守襄阳。  相似文献   

16.
契丹族,是我国的一支历史悠久的民族,属于东胡族系。秦代末期,东胡族逐渐强盛,后被匈奴族击走,一支退至乌桓山(今内蒙昭盟阿鲁科尔沁旗一带),称为乌桓;一支退至鲜卑山(今内蒙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西),称为鲜卑。 鲜卑分布于辽水流域,有宇文部,慕容部和段部。公元四世纪初,慕容部强盛起来,慕容皝自称燕王,史称前燕。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慕容皝战败了段部,东晋建元二年(公元344年),又向北进军,灭掉了宇文部。宇文部残余部分又分为契丹和库莫奚。  相似文献   

17.
谈到近代中国教育,不能不介绍一下首倡“教育救国论”的两位大师——严修和蔡元培。严修字范荪,东京三河县人。光绪癸末(公元1883年)进士,授职编修,甲午(公元1894年)任贵州学政。当时正值黄海战败,国难孔急,他想在教育方面有所建树。当时,贵州地荒人稀,人民生活困难,读书识字的人很少。他面对“贵州士子耳目未广,风气未开”的现实,乃拟定章程,开设官办书院,刊印新旧书藉,藉以传播知识,  相似文献   

18.
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我国西北有一个与宋、辽(金)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的封建王国,或称“白高大夏国”,又称西夏。西夏在中国历史上立国约200年,如果从公元881年党项族拓跋思恭建立夏州政权,雄据一方算起,到1227年西夏灭亡,历时347年,这比北宋和南宋合起来320年还多27年,这样年代长久、影响深远、曾创造辉煌西夏文化的王朝,为何不被今天人们所知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威震四方,但他亲率大军征伐西夏快至天都山时,却出师未捷,死在宁夏南部的六盘山。  相似文献   

19.
学多以为《尚书孔传》始出于东晋梅赜献书,时在公元317或318年,但皇甫谧《帝王世纪》数引此书。皇甫谧生于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西晋泰始初撰《帝王世纪》,在公元265年或稍晚,足见此书于魏晋间业已存在。  相似文献   

20.
论谢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安(320—385),是东晋时期与王导齐名的宰相。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王导、谢安,皆社稷之臣也。”谢安善于处理复杂而尖锐的社会矛盾,稳定政局,使南方经济得到继续发展,特别在淝水之战中,指挥若定,更显示了杰出的才干。史家说他是东晋“赖之以晏安者”,并非全是溢美之词。同时,还赞誉他有胜于王导。谢安的活动,对东晋中期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