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宝良撰写的《明代社会生活史》 ,2 0 0 4年 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 81 5万字 ,前有导论 ,后有余论 ,主体内容分为 1 1章 :第一章 ,上层社会及其生活 ;第二章 ,社会下层众生相 ;第三章 ,服饰生活 ;第四章 ,饮食生活 ;第五章 ,居住生活 ;第六章 ,行旅交通生活 ;第七章 ,家礼 :冠婚丧祭 ;第八章 ,宗教信仰生活 ;第九章 ,节日与仪式 ;第十章 ,休闲与娱乐生活 ;第十一章 ,社交礼仪生活。展卷拜读 ,作者引证之繁富 ,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仅以导论部分为例 ,其所引用的原始文献 ,包括实录、政书、地方志、文集、笔记、小说…  相似文献   

2.
明末画家多借山水、花鸟等景物而抒其胸怀,丁云鹏却以擅长人物画而名噪一时,《玉川煮茶图》(封面)即其画作中较为精采的一幅。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煮茶、饮茶已成为我们民族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被后世奉为“茶神”的唐代陆羽不但嗜茶如命,还为后人留下了一部《茶经》。在唐代尚有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编     
藏茶俗的形成、特点以及茶的化学药用价值民国时期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心理嬗变西藏的茶叶及饮茶习惯是由内地传入西藏的,特别是唐蕃联姻,带去了茶叶及饮茶方法,吐蕃上层接触了饮茶习俗并逐渐仿效。李玉香、许德坤在《西藏研究》1998年第三期上的文章说,促使饮茶习俗...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简史》 何仁仲主编,2003年4月版,27万字。全书共分十一章,简述自贵州解放到1999年底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历史。 《当代广西简史》 钟家佐主编,2003年5月版,29万字。本书按时间顺序,分作九章,简述广西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也有着悠远的饮茶历史,关于饮茶的发源时间从考古及文献来看有三种观点: 一、神农说,唐陆羽《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古人常把一切与农业、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均归结于神农氏,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神”; 二、西周说,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在讲  相似文献   

6.
谈唐宋时期的碾茶具康煜茶圣陆羽的《茶经》,对唐代采茶、制茶、饮茶的过程和方法,及所应用的生产工具、饮茶器具等部有精辟的阐述。《茶经》论述茶之采制分为七道工序,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制成后的茶是"茶饼",而饮用时的茶则需要用...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人喜欢饮茶,许多家庭都会用茶来招待客人。虽然饮茶历史仅仅300多年,但是茶已经深入俄罗斯人的生活,成为其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饮茶过程中,俄罗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明茶人集团的饮茶性灵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人集团在此是指文人中对茶品有相同嗜好而又具有集体共识者而言。茶人集团内部成员,依其性情、志向有别,大抵上可区分为:隐逸茶人与寄怀茶人两个类型。至于意不在茶,而以集团酬游为核心生活者,则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饮茶生活是唐、宋以来,文人生活文化的一个抉择方式。它是有异于酒醴狂放生活态  相似文献   

9.
《刘邦新传》评介谢桂华罗庆康所著的《刘邦新传》一书,最近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秦汉史专家朱绍侯教授为之作序。全书分为第一章,家世;第二章,生活的历史时代;第三章,斗争生活;第四章,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第五章,封建经济制度的确立;第六章,刘邦时期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饮茶在饮食文化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与蒙古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牧民吃肉食比较多,吃蔬菜比较少。饮茶不仅可以助消化,还能补充少吃蔬菜所缺乏的营养。蒙古牧区主要饮奶茶,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除奶茶之外,还饮红茶、花茶、地方茶等。本文就蒙古人饮茶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茶文化进行探讨。 蒙古族饮茶的起源。蒙古饮食文化中饮茶比较突出,在日常生活中饮茶占着重要的地位,特别喜欢喝奶茶。人们把奶茶称之为“蒙古茶”。蒙古人饮茶的历史从13世纪开始,比较确切的应该说起源于成吉思汗时代。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南宋赵珙出使蒙古,辞别之日,木华黎说:“凡好城子多住几日,有好酒与吃,好茶饭与吃。”虽然出于礼貌,是客气的挽留,这里就提到了以茶款待。长春真人《西游记》载:“车驾北回,在路屡赐葡萄酒、瓜、茶食。”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征,在《赠蒲察元帅七首》的诗中有“一碗清茶点玉香”之句,说明蒙古军营中也饮茶。成吉思汗的《神茶罐的故事》等都反映蒙古人在成吉思汗时期开始饮茶。宋朝用茶换取北方游牧民族的家畜和畜产品,在边关实行茶马互市,使蒙古人通过互市获得茶叶,与蒙古人开始饮茶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黄玉章、唐志纲、丁梦奇、张海麟、韩高润、吴广权编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近五十万字之巨,附有军事作战地图六十幅和照片多幅。本书作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个战场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饮茶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汉宜帝时的王褒《僮约》赋,其中讲到“脍鱼疱鳖,烹茶尽具”和“牵犬贩鹅,武都买茶”.《神农食经》中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人陆羽《茶经》中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醒醐甘露抗衡也”.梁代陶弘景《杂录》说:“苦茶轻身换骨”.由于饮茶可以使人提神解倦,健胃消食;可以增进健康,防除疾病,因而很早以前饮茶习惯就盛行全国.  相似文献   

13.
《神州》2006,(3)
饮茶习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文人雅士平时经常聚集一起,且鼎且缶,以啜以饮,视为可获得无穷的情趣。据汉代《华阳国志》,司马相如《凡将篇》和杨雄的《方言》等书中记录了,武王伐纣时就出现将茶作为贡品和反映西汉时代买茶、烹茶、饮茶的事,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曾有“人固不  相似文献   

14.
《沈阳考古文集(第1集)》由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本,共267页,彩色图版4幅,黑白图版20幅,定价150元。本文集共收录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报告及简报等资料性文章18篇、学术论文6篇,  相似文献   

15.
李绍强教授的《明清工商业形态研究》,已于日前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 2 5万字 ,分为九章 :第一章从官专卖到商专卖的明清盐业 ;第二章由官转民的明清矿业 ;第三章东西部不同的明清榷茶政策 ;第四章官府织造的减少与民营丝织业的发展 ;第五章御窑的衰落与民窑的兴盛 ;第六章官民造船业与对外贸易的此消彼长 ;第七章明清手工业产品与市场关系 ;第八章明清工商管理思想的变化 ;第九章结论。由此可见 ,作者刻意透过以上八个方面的转变过程 ,探讨明清工商业的基本形态与发展轨迹 ,及其在中国封建晚期社会变动中的历史作用。这是本书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有关饮茶的起源,最早见于唐陆羽在其《茶经》中指出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并引《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说明我国饮茶,是始于遥远的史前时代。  相似文献   

17.
清宫茶具及茶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具,广义上讲,可以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多种茶事活动中的用具,如陆羽《茶经》所列之二十四器,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所绘十二种,以及明人屠隆在《考盘余事》中所列之二十七种茶具等。狭义上的茶具则主要是指人们饮茶时的用具,主要有银、铜、玛瑙、水晶、脱胎漆、陶、瓷、竹、木、贝壳、椰壳等,贵重的还有金、玉茶具。  相似文献   

18.
一、宋代茶文化简述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古老的饮料,我们祖先很早就知道饮茶的好处,初为药用,继为茶饮。历史上,以茶汁当饮料,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把饮茶作为一种社会时尚,则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奠定了茶道的形式和内容,饮茶由此开始讲究境界,强调饮茶体验人生的茶道,茶文化也逐渐形成,并迅速传入日本、  相似文献   

19.
中央民族大学赵展教授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年7月版,定价8.40元,是一部研究满族精神文化的专著。全书分六章:第一章,满族的历史与现状。第二章,满族的教育。第三章,满族的文学。第四章,满族的艺术。第五章,满族的习俗。第六章,满族的宗教信仰。本书采集史料详实,论述全面,堪称满族文化史之力作。章下分节,节下分目;节多者五节,少者二节。目,多者四五,少者二三。书中教育部分和哲学部分,多有以前著作所未道之处。前有前言,前言几乎是本书内容之缩写。概括全面,导人正文、族源部分。分析尤为详透。(李琳镐)《…  相似文献   

20.
19 92年度国家资助的中华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易谋远著《彝族史要》学术专著 ,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 ,已于 2 0 0 0年 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 ,共 86 2页 ,6 82千字。该书结构 ,包括“内容简介”、“弁言”、“目次”、十三章。上册 6章、下册 7章 :第一章《彝族地理》;第二章《云贵川西高原的石器时代文化与传说中的彝族原始社会》;第三章《彝族的起源》;第四章《彝族文化时代的起源》;第五章《武洛撮 (疑即蚕丛 )时代大分支中的武系彝族先民》;第六章《笃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