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The Eastern Jill tombs in Shanghu village yielded a quite large corpus of data including spouted vessels, pingji (ceramic table), (ceramic vessels with compartments) and brick corner columns. The structure of these burials is valuable for the research of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burials with corner column facility i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  相似文献   

2.
马鞍山地区发现的东晋“建元二年”墓墓葬形制较为特殊,发掘简报认为是前后室砖墓。结合该地区吴晋墓葬的发展,认为其形制为主室附加侧室,并将其与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全面考虑南方地区(长江中游和下游)平面形制近方形晋墓的时空发展,探讨两晋社会变迁对墓葬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军  李辉辉 《东南文化》2018,(6):35-38,I0004
2009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博物馆抢救性发掘了马鞍山雨山银塘东晋墓。该墓是一座带甬道的单室砖墓,已严重破坏,但二十多件随葬品时代特征明显。出土的陶俑佐证了六朝时期男女衣著没有严格界限区分的特点,棺床和祭台构筑形式为研究长江下游东晋"凸"字形砖室墓形制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1978年,兰溪市永昌孔塘村发现一座东晋墓,出土青瓷器9件,陶器1件,均是婺州窑产品,这为研究东晋时期的墓葬制度和婺州窑瓷器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张百祥 《东南文化》2023,(6):34-41+194-195+191-192
2013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广州市黄埔区百草岗发掘了两座东晋墓。两墓均为带墓道双墓室砖墓,平面呈“中”字形,封门、甬道、前室、后室、券顶等结构保存比较完整,规模较大,形制复杂。出土随葬器物23件(套),有青瓷四系罐、碗、盒、砚台以及滑石猪等。两墓既有东晋墓葬的特征,又带有南朝墓的某些特点,反映了东晋至南朝早期过渡时期的墓葬形制,为研究广州地区六朝时期墓葬的分期、形制和丧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邓雁  费小路 《江汉考古》2012,(1):31-39,134,136
马鞍山钢铁总公司第二钢铁厂东晋谢沈家族墓群位于六朝墓地富集地马鞍山东麓,出土文物丰富,文物类别较多,时代特征明显,特别是M3出土的六面印,明确了墓主身份,为研究六朝时期文人学士和书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马鞍山东晋“建元二年墓”再分析——与吴桂兵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鞍山地区已经发掘的六朝墓葬形制发展的梳理,结合相关材料,佐证笔者对马鞍山林里东晋纪年墓形制的认定,并对该墓墓主性别和身份进行推断。  相似文献   

8.
《文物》2008,(12)
南京雨花台东晋纪年墓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2006年11月由南京市博物馆与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局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该墓出土的铭文砖上的纪年为东晋太元四年(379年),另外还出土有青瓷器、陶器等,确切的纪年为南京地区东晋时期的中小型墓葬及随葬器物提供了断代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朱然家族墓是马鞍山地区发现的又一座东吴时期重要墓葬,也是该地区迄今发现唯一一座封门墙内侧设置石门的墓葬。墓中出土一批珍贵的青瓷模型明器和实用器,特别是一件青瓷羊,造型优美,体态丰腴,工艺精湛,被著名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称为"羊王"。通过对马鞍山地区已经发掘的几座东吴时期大型墓葬的分析,并结合《三国志.吴书》等史料推断,此墓的墓主可能是朱然之子朱绩。它的发现和发掘,对研究朱然家世和该地区东吴时期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等方面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2012年5-11月,南京市博物馆在雨花台区宁丹路清理了10座东晋至南朝早期砖室墓,墓内出土具有早期佛教特征的戒指与道教题材的符文砖,砖墓均呈南北分布、排列有序,其中M1、M9、M10形制保存较完整,为研究南京地区东晋至南朝早期的墓葬分布、埋藏习俗、宗教信仰及早期道教在东南地区的传播具有重要考古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韩国祥 《考古》2012,(3):51-58,108
1998年9月中旬,北方航空公司朝阳飞行大队在基建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葬。施工人员揭开墓顶封石进入墓室,并取出了三件随葬品。朝阳市博物馆(现朝阳博物馆)闻讯后派人到现场调查,追回被取出的器物,并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编  相似文献   

12.
东晋都督诸州军事与其所领将军职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国家设置的都督诸州军事与将军职有密切的关系。实际上,将军职是都督诸州军事任职的必要条件。东晋都督诸州军事与将军职的结合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并且也呈现出复杂性。由于都督诸州军事与将军职结合的密切,因此将军职可以体现都督诸州军事的地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都督诸州军事的等级,可以表现国家对都督诸州军事的表扬和惩处。都督诸州军事与将军职的密切结合,就使其军事职官的特征更明显了。  相似文献   

13.
2010年6月,为配合洛阳铁路枢纽建设,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孟津县平乐镇马村发掘了一座西晋时期墓葬(C10M823)。C10M823位于汉魏洛阳城西北部约6公里,西距焦柳铁路约0.5公里,东距二广高速公路约1公里(图一)。一、墓葬形制C10M823形制较特殊,由墓道、甬道、墓室和耳室组成,主室为砖室,耳室均为土洞(图二)。墓葬方向185度。墓道位于墓室  相似文献   

14.
缸窑山基地发掘的两座商周墓葬,应为小型土墩墓类型,出土的原始膏瓷碗、豆、印纹陶罐等,是最典型的西周中晚期风格。清理了东晋南朝墓葬多座,出土遗物众多,此次发掘对研究该地区先民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韦正 《华夏考古》2006,(1):66-72
东晋墓葬等级制度仅限于高级官员,中下级官员至庶民墓葬等级差异不明显。东晋家族内部墓葬等级差异也不明显,但各家族墓葬的形制和规格似有一定规则,而与家族地位之高低不甚关联。东晋帝王陵墓家族墓葬化,乃当时现实政治之曲折反映。东晋墓葬制度状况与东晋门阀世族社会的现实等级差异不甚相符,此认识对东晋历史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韦正  朴南巡 《东南文化》2018,(6):69-75,127-128
江苏镇江东晋画像砖发掘简报曾从历史背景出发,简略指出镇江东晋墓兼具山东和先秦楚文化特点。在简报认识的基础上,再补充若干重要实例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六朝时期今镇江地区自成文化圈,镇江东晋画像砖墓是观察汉晋文化嬗变之迹的典型材料。  相似文献   

17.
正统观是古代史家史学撰述的指导思想之一。东晋与南朝时期,内外矛盾结构性差异,使各时期的正统观内涵上也存在着不同,史学的发展也由此出现相应变化。从东晋前期的晋承魏统到中叶晋越魏继汉的正统观的出现,是东晋史学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南朝时期,正统观念中应天受命的盛行与夷夏之别的强化,成为南朝史学突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以来,宁波地区两晋墓葬发掘已不下百座,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分布状况、形制结构、营造方式、纪年铭刻、随葬器物、装饰风格等的分析,反映出该地区两晋墓葬的特点以及流行的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19.
马鞍山寺门口东吴墓,墓葬形制为“十字形”多室墓,反映了与长江中游东吴墓葬形制上的承接关系,该墓葬未经扰乱,出土的一些陶瓷器和精美的铜镜,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东吴时期的墓葬埋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