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刻学刍议     
在我国历史中,石刻文字的出现是很早的。大约相当于商代的江西清江吴城遗址,就出土大量的石刻符号或文字。在河南安阳殷墟大墓中出土的石簋上已刻有十二字的记事刻辞。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古文诗"石鼓文"的镌刻。到东汉之际,我国石刻文字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当时,不仅丰碑屡见,而且更有整部古籍范本的雕刻,竖立于洛阳太学的"熹平石经"就是在这时期问世的。以后各朝代石刻文字的不断发展,成为我国罕  相似文献   

2.
道教是我国固有的传统宗教,它的产生源远流长,从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到现在,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至于起源和思想渊源可以追溯至秦汉以上。但是,至今保存的道教石刻,无论从全国和四川来看,都为数不多。至于介绍和研究道教石刻的文章,就实在太少了。四川的石刻造像,据不完全的统计有二百处以上,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以佛教为题材的雕刻,道教雕刻很少。四川的道教石刻现已发现的,有绵阳的玉女泉,灌县青城山的三皇造像、安岳县的玄妙观、剑阁县的鹤鸣山、丹棱的龙鹄  相似文献   

3.
4.
促销,在企业流通领域中,早已是见惯不惊的方式;但在文博行业中,似乎仍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态和窘境,至少缺乏深度。因此,作为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拥有大足石刻这张品牌的决策者,除思考大足石刻的学术意义外,似乎更应该关注一个命题:增强宣传促销意识,系统策划促销大足石刻。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国应日本的邀请,选择河南省保存着的汉画像石和古代碑刻的部分拓本,到日本展出。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精美作品。现在就其中碑刻部分谈一谈古代的石刻书法艺术。石刻文字,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大宗宝贵遗产。在中国的古代石刻文字中,碑志占了绝大多数。人们常常统称为"碑刻"。这种碑刻遍布全国各个地区,从中原腹地到遥远的边疆,几乎没有哪一个省、区没有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文物丰富,特别是石刻书法艺术,很值得研究。自梁元帝的《碑英》百二十卷、宋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十卷和赵明诚的《金石录》行于世后,金石学遂成专门学问。由于近世发掘的金石文物日多,研究金石学日益盛行。从书法艺术上看,殷商甲骨周秦篆体,汉代隶书,魏晋六朝的魏碑、正楷、行书、草书,至隋唐的篆、隶、魏、正、行、草等无体不备,而且各种书体都达到了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宋元以降,虽出现了不少名家,但以历代书家研究至论,还无出唐代  相似文献   

7.
桂林石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地处南岭山系西南,坐落在越城岭、海洋山、驾桥岭、天平山所夹持的岩溶盆地的近中央地区,漓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市区内的地貌,主要是在燕山期运动奠定的构造格架基础上发育形成,地貌的物质构成大部分属碳酸盐,以岩溶峰林地貌发育最全、分布最广,约占市区总面积的80%。它以峻峭的山峰、清澈的江河,  相似文献   

8.
《语石》一书碑版石刻的研究始于叶昌炽对石刻书法的关注,在对古今书学史融会贯通之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南北朝以“书仙”“书圣”为典范的石刻碑版“如筚路蓝缕,进于文明”、隋碑融汇南北书风与唐代书学迁流之辉煌、宋元石刻碑版书学之“榛芜”的石刻学视阈书学史观。叶昌炽书学史观的形成以“汉魏古法”作为评价石刻书法的标准,论石刻之书并没有局限于碑版一系,比起阮元、康有为等对碑版书学的研究在晚清更具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敦煌学辑刊》2007,(2):24-24
古代石刻艺术的研究属于金石学研究领域,其内容囊括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重要的古代物质、精神文化遗存。甘肃古代石刻因其本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一直受到中外学者们的重视。《甘肃古代石刻艺术》是《敦煌学研究文库》之一。本书是作者在作了大量野外调查、收集拓本、查阅文献资料等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唐崇陵石刻     
《文博》1997,(4)
1.石狮2.石马3.石人4.华表唐崇陵石刻  相似文献   

11.
藏东石刻     
昌都地区是西藏吐蕃时期石刻分布最多的地区。探寻这些石刻,似乎是对“唐蕃古道”沿途节点的考证,千年的时光早已让古道的样子模糊,但会说话的石头还在传递着吐蕃时期藏东艺术的余温。它们是汉、藏.印等艺术交流的典范,也是佛教在藏东地区弘传的一个辉煌的见证。  相似文献   

12.
南山石刻     
南山石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贵港市南山风景区,就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南山石刻,楷行隶篆,各显功力,是南山古迹又一绝。从南山寺门八角亭至山门,触目皆是碑刻摩崖,大部分岩洞都有题刻,其中石佛洞、观音岩最多,共40多(块)处。据旧志记载,自宋、元、明、清至民国,历代骚人墨客留题吟咏南山的诗文联额100余篇(首),近100块(处)石刻。南山的摩崖碑碣历史久远,其年代上至宋初,下至民国。其形式有题记、题额、诗联、序跋和捐资列名等。  相似文献   

13.
王建墓石刻     
墓在成都老西門外的撫琴台,一九四三年正式發掘,解放後,由於人民政府對文化遺產的重視和保護,已經培修復原。墓中的石刻造像與石建築上的雕飾,是重要遺物的一部,茲作簡略介紹:  相似文献   

14.
石刻杂谈     
我国古代石刻遗存极多,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可以考史,可以证经,乃至书法艺术,源流派别,都可以从石刻中探索而得。兹就见闻所及,或有为以前不经见和未发表过的资料,随手分条札录,提供参考,姑名之为杂谈。拉杂不成系统,错误一定很多,尚希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5.
永昌石刻     
永昌地处古丝绸之路东端,历史上佛教兴盛,曾遗留众多佛教文化遗迹,其中西夏六体文石刻和元花大门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研究价值。 西夏六体文石刻位于永昌县城北10公里的圣容寺。在圣容寺唐塔下面,一堵栗色花岗岩石壁高约20米,半壁之上,粗加打磨,刻有两方文字,面积约1.5平方米。一方刻有四行不同文体的文字,据有关古文字专家确认,内容为藏传佛教六字真言,第一行为八思巴文,第二行待考(疑为蒙文或回鹘文),第三行为西夏文,第四行为汉文。另一方刻文在其右下方,上行为梵文,下行为藏文,统称西夏六体文。汉文写作“唵嘛呢钵弭…  相似文献   

16.
南涅水石刻     
南涅水村因地处山西沁县漳河北源支流涅水的南岸而得名。1957年秋在这里发掘清理出一大批窑藏石刻,这批石刻以出土地为名,称之为“南涅水石刻”。这批石刻出土后即在当地保存管理,1962年将石刻搬运至县物馆。为了更好地利用保护,1986年由国家投资在县城南二郎山建造了一座仿明清建筑“南涅水石刻馆”,1989年10月陈列展出并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7.
18.
西夏佛教源头诸多,其中汉、藏是其主要的佛教信仰来源地。本文通过石刻佛造像中拏具的样式,考证武威地区现存杂木寺石刻刻制的可能年代,结论为西夏初期,其样式来源可能是汉地而不是通常认为的藏区风格。  相似文献   

19.
谈史前学的方法论陈淳从五十年代起,欧美考古界对史前学理论、方法和目的展开了一场热烈的百家争鸣。它为史前学这门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今天这门学科百花齐放的全方位探索奠定了基础。在这一争论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科学理论方法进行持续反思和探讨的客观态度,促进了...  相似文献   

20.
安岳县位于四川东南部,北可通遂宁县,西与乐至县相接,东南与大足县相连,南可通成渝铁路线上的内江。县境内有丰富的石刻造像,过去由于地区僻远,故少为人见。这里的石刻,早的有唐、五代的,晚的也是宋、明的,数量之丰富,与大足县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