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奉国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奉国寺在辽宁省义县城内,原名成熙寺,后改称奉国寺。因寺内的大雄宝殿塑有七尊大佛,所以俗称大佛寺。关于奉国寺的建立情况,文献资料很少,根据该寺现存碑刻记载,寺创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距今已有九百六十年了。从辽到金、元,是该寺的最盛时期,当时全寺的建筑规模非常宏大,金明昌三年碑记中就是这样描述的:"宝殿穹临,高堂双峙,隆楼杰阁,金碧辉焕,潭潭大厦,楹以千计,非独甲于东营,视佗郡亦为甲。"元  相似文献   

2.
碑文记录了义县奉国寺的始建时间、建筑规模、所在位置和经过相关人员保护才得以延续的情况.到元朝,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发生了地震,又给奉国寺造成了严重损害,经普颜可里美思公主和驸马宁昌郡王不邻吉歹施财得以重修,恢复了奉国寺的原貌,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刻碑记其功德.本文论述了该碑的价值,考证了相关人物.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2014,(1):60-61
遗产地包括山西应县木塔和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应县木塔位于朔州市应县的西北,建于1056年;奉国寺位于锦州城义县的东北,建于1020年,二者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4.
借义县嘉福寺塔修缮前编制方案时的勘察测绘之机,对该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现场调研,在查阅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针对该塔建造年代的三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该塔的建造年代跨越了辽金两朝;同时推测该塔应与奉国寺同期所建,即奉国寺的舍利塔。  相似文献   

5.
龙门杂考     
一奉先寺小考奉先寺的造像是龙门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组造像。群像雄伟壮观,艺术精美,驰名中外。然而对于现在奉先寺这个地方唐代是否叫奉先寺,有人提出怀疑,故有辨明之必要。我认为现在奉先寺这个地方,唐代就称为奉先寺。永淳二年(683)四月的《唐朝散大夫陈君石龛像铭》云:"……于龙门奉先寺敬造石像一铺:一佛二菩萨、迦叶、阿难、香炉、师子等……面水踈(启冋)"。该造像记就在奉先寺下,药方洞北的摩崖上,这里明确指这个地方叫奉先寺。另外,石牛溪摩崖上的《唐朝议郎行少府监主簿上柱国钜鹿魏牧谦造像记》(开元五年八月十五日)云:"乃于龙门奉先寺北为亡考妣造阿弥陀像、释迦牟尼像、弥勒像合为三铺,同在一龛。"这里称奉先寺北也说明当时这里就叫奉先寺。永淳二年(683)距上元二年(675)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完工仅八年之久,它把这里叫奉先寺当不会有误。这里称奉先寺指的是大卢舍那像龛,正如石窟寺、敬善寺指的是洞窟一样。  相似文献   

6.
龙门续考     
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宋人志磐云:"成亨三年敕洛阳龙门山镌石龛卢舍那佛像,高八十五尺。"此说几成定论。解放后发表的有关龙门石窟的文章都认为奉先寺的开凿始于咸亨三年(672年),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有的还将调露元年(679年)高宗敕建大奉先寺之年作为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的开凿时间,也有的将咸亨三年武氏助脂粉钱修大卢舍那像龛说为建寺造殿。最近有的同志对咸亭三年开凿说法提  相似文献   

7.
规模最大的大雄宝殿,庄严无俦的七佛彩塑,全国仅存无几的辽代建筑彩画,三者济济一堂,成就了奉国寺独独一无二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1997年至2000年,奉先寺遗址发掘工作队对奉先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1637平方米.发现的遗迹现象有殿址、水道等.出土遗物以砖、瓦等建筑构件为主.生活用品较少,多为瓷器.出土的十余件石刻造像弥足珍贵.奉先寺遗址的发掘为中国古代寺院建筑和佛教造像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奉国寺主殿大雄殿共有20幅元代壁画,因年代久远、几经修缮、保存环境不稳定,裂隙病害问题已十分突出。为此,本研究以其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壁画裂隙调查情况确定裂隙分布、判断裂隙种类、归纳裂隙特征;其次,参考建筑物墙体裂缝成因的分析方法,设计出奉国寺元代壁画裂隙病害成因的研究体系;最后,按照裂隙属性分析、开裂原因分析、开裂过程分析的逻辑顺序,系统、全面地总结该建筑壁画裂隙病害成因,为壁画的下一步保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他地区建筑壁画所产生的裂隙病害分析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奉国寺又名七佛寺、大佛寺,作为"辽代木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奉国寺主殿山墙内壁绘有大幅通顶元代壁画,画面内容为须弥山座佛像。该壁画规模宏大、艺术水准高,是研究元代绘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胶料是壁画彩绘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壁画的安全保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胶料种类的鉴别也是壁画保护修复的基础。对奉国寺壁画彩绘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颜料分析,对其胶料种类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奉国寺元代彩绘壁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法,利用该方法的高分离效率、高灵敏度、低检出限的特性分析了编号为FGS-1、FGS-2和FGS-3的壁画彩绘层样品胶料的氨基酸组成,并结合因子分析法对分析获得的多维数据矩阵进行降维处理,进而实现了奉国寺壁画颜料层胶料种类的鉴别。研究发现,古代常用的三种蛋白类胶料的氨基酸组成特征分别为:动物胶具有特殊的氨基酸——羟脯氨酸,同时含有较多的甘氨酸;牛奶的谷氨酸含量较高,且丙氨酸含量较低;鸡蛋中天冬氨酸含量较高,且脯氨酸含量较低。将文物样品的分析结果与上述特征比较,发现3件文物样品的氨基酸组成接近动物胶特征,即均含有羟脯氨酸(Hyp),且甘氨酸(Gly)含量较高。通过因子分析发现,文物样品的因子得分散点虽落在了动物胶区域,但处于边缘,甚至有脱离动物胶类别的趋势。借助因子载荷矩阵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文物样品中Hyp含量远小于动物胶参考样品。Hyp易因老化而减少,其老化方式之一是脱羟基变为脯氨酸(Pro);Hyp还会在特定酶和氧气的作用下转化为羟谷氨酸,进而脱羟基变为谷氨酸(Glu)。FGS-2中Pro的高含量可能是其Hyp脱羟基老化的结果。而FGS-1和FGS-3中Glu的较高含量可能是发生了 Hyp酶促氧化反应的结果。基于文物样品的氨基酸分析结果,结合相关氨基酸的老化模式,得出了 3件文物样品的胶料种类为动物胶,且发生明显老化,其中FGS-1和FGS-3很可能曾经滋生过某种微生物的结论。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奉国寺元代壁画制作工艺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为该类文物保护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奉圣寺是一座禅宗寺庙,原是唐朝大将尉迟恭舍宅为寺创建。经过岁月变迁,现存奉圣寺已不是原貌,主要建筑系20世纪80年代初从各处搬迁的元、明古建精品,或为原址复建。其建筑空间布局为两进院落,依次为山门、南北碑廊、弥勒殿、大雄宝殿、南北配殿、浮屠院。奉圣寺在园林环境营造中,造景手法独特,营造出兼具地方特色和佛教特色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2.
壹寺史奉国寺在辽宁义县城内东北隅,南向,寺初名咸熙,后改称奉国,因为大殿内塑有七尊大佛,所以一般都叫它大佛寺。平面布置前狭后宽,寺前是一片空场。山门一间,门外左右列石狮二座。门内设木牌坊三间,再进为无量殿五间,都是普通清式建筑。殿后有甬路直达月台,其后为大雄殿九间,矗立在一个高耸的台基上,壮丽宏大,冠于全寺。殿后为空场,殿西为僧舍禅堂,旧称"西宫",殿东复  相似文献   

13.
兴隆寺题记     
<正>兴隆寺是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少年来,关于兴隆寺的沿革、兴隆寺的建造年代、命名年代一直是专家学者研讨的课题,笔者由于工作关系,偶得兴隆寺"题记",就此揭开了兴隆寺的神秘面纱,今付诸纸上,以正视听。一、唐朝渤海国时期应称护国寺佛教,早在渤海国建国之前就传入靺鞨地区。公元698年,大祚荣建立了地方民族自治政权——渤海国。唐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大祚荣受唐睿宗册封,从此去靺鞨号专称渤海,渤海国正式隶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50,(Z1)
山西省幹部療養院拆毁晋祠‘奉聖寺’古蹟,省府對犯此錯誤人員財政廳科長王遇卿、療养院院長赵立誠及總務科長趙維新等分別給以處分。晋源縣属晋祠村西南端有一‘奉聖寺’,從碑碣記载中考查,係創於李唐(武德五年)鄂國公尉  相似文献   

15.
隆兴寺     
《文物》1979,(1)
我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善的佛教寺院隆兴寺,坐落在河北省正定县城东隅,是一处布局规整、重楼高阁的古建筑群(图见封底)。隆兴寺创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当时叫龙藏寺,著名的龙藏寺碑迄今仍立在寺内。寺的历史沿革,从唐到五代情况不详,宋初己更名为龙兴寺。宋开宝四年(971年),因奉宋太祖赵匡胤敕命在寺内铸造一座大铜  相似文献   

16.
2000年的《洛阳年鉴》是由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华书局出版的洛阳市首部年鉴。一册在手,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封面、封底和环衬的设计。该设计庄重、典雅,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浓,更十分有气派。封面和书首环衬是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石雕像彩照,特别是环衬,整幅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石雕像的全图,并横排有两行大字:“龙门石窟跻身世界化遗产行列”、“石窟艺术走向世界,千年大佛绽开笑颜”。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51,(9)
一九五○年五月十一日到奉國寺作現狀調查,其情况簡述於下: 1.位置:遼代木造建築奉国寺在義縣城内东街路北,左右为民宅,寺前空场很大,寺基築造的很高,周有甎牆,成一獨立院落。 2.現狀:臨街門無建築物,僅一巷口,左右有彫刻石獅二座,雖微有殘損,但在法式上仍為遼代石獅代表作。過空塲到寺前,門左右有明代石獅二座,山門一閒,左右各一便門。次為木柱瓦蓋牌坊  相似文献   

18.
朱佩  刘轶 《中原文物》2023,(6):132-138
在2022年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中,经过病害调查,首次发现卢舍那大佛右胁侍普贤菩萨有琉璃眼珠,造像表面还有彩绘颜料残留。经过便携式设备的无损检测证实该琉璃眼珠含铅量较高,为典型的人造琉璃。其头部的彩绘颜料为铅白、铁红等。本次新发现不仅是整个奉先寺病害调查的重要成果,更为龙门石窟以后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对分析探索唐代石质文物雕刻工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北魏佛教受凉州佛教及其它十六国佛教影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文成帝复兴佛法直到北魏灭亡,佛教持续兴盛.以云冈、龙门等为代表的大量石窟寺的营建,以及其它佛教遗存都是北魏佛教发展和兴盛的实证.泰州一带,麦积山石窟也开始大量开凿,终成为陇右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寺,也成为陇右佛教的中心.史料中高僧的活动、地方官员的奉佛以及佛教势力的增长等,都表现出秦州佛教的发达,并且与麦积山石窟的开凿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龙门大奉先寺的起源及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门大奉先寺的起源及地位富安敦奉先寺洞中的大像龛及其他雕像无疑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最引人注目的精品。因此诸多学者都把这个露天洞窟及其突出的雕像作为研究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但相对于这个洞窟所隶属的寺庙却无法一概而论,因为此寺庙尚未得到专家们足够的重视。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