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黄雪梅 《风景名胜》2021,(4):0136-0137
近年来,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解释,强调儿童语言习得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合理分析儿童语言习得的形式与功能互补之间的特征。还有结合儿童语言习得的不断发展特征和需求,保障儿童语言习得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提升儿童在使用和练习语言等方面的能力。儿童语言习得的形式与功能互补理论假说主要体现在刺激反应论、生物天赋论、语言认知论、语言功能论等方面,需要根据儿童语言习得的形式和功能互补理论的影响因素,有效分析儿童语言习得的形式功能互补理论发展方向,进而实现对当前儿童习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2.
姚中秋 《神州》2012,(14):133-133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系统主要用于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其研究领域与多学科有联系,包括语言学、神经学、教育学以及统计学等等。然而学习者在进行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语言习得水平的不同。本文首先对二语习得理论进行概述,分析影响学习者二语习得的各种因素,同时也阐述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福 《攀登》2007,26(4):172-173
我国语言学界研究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的二语习得规律才刚刚开始,借鉴国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教师提高民族学生的二语水平。本文结合二语习得研究理论探讨我国民族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跃峰 《神州》2012,(9):179-179
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要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地运用第二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5.
欧琳圆 《神州》2013,(8):158-158
第二语言习得环境包括课堂语言环境和社会环境,二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为习得者获得听、说、读、写能力提供了保障。目前的语言学习环境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发掘并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可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多方面刺激学习者的感官、提高多媒体的利用效率等几方面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悦 《神州》2011,(2):49-49
语言习得理论主要是针对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结果进行研究的知识体系,是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客观性描述解释的知识构架。相对来说,外语语言的学习,是通过特定的语言环境进行有意识地完成的。从这一点上分析,二语习得理论对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琼  马鹏程 《神州》2013,(7):143-143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中国步入世界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语言作为打入世界的先行官,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在眉睫。本文笔者依据Krashen及Gass等关于二语习得中输入与习得关系的理论知识,鉴于自己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就教师在课堂的输入过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上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从儿童母语获得现象的分析中,提出了人有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的理论,即语言是先天性的自然习得理论。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又提出了他的第二语言习得与学得理论。他认为“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的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的使用该语言。这两个学说立即引起了我省乃至全国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引发了习得理论应用的热潮。  相似文献   

9.
正1967年,冷尼伯格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习得关键期理论。该理论认为:第一语言的习得能力受到神经系统成熟的影响,只有在18个月后、青春期前,激活有关语言学习的神经机制,才能成功地习得语言。近年来兴起的"脑科学"也告诉我们:儿童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因此,我在工作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如何使幼儿有效学习语言"做了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0.
赵巍 《黑龙江史志》2006,(11):52-53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他认为成年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个途径: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另外一种是学习(learning).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他认为,只有习得的东西才会成为口头熟练掌握的语言,而学习到的东西只能起到“监查“的作用.由于第二语言的学习主要通过课堂为途径得以实现,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习得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影响习得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一般来说,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受到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决定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各因素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晓霞 《神州》2012,(9):195-19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承文化精髓的途径之一,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我们既要教会学生掌握使用英语的方法,更要让学生了解外国语言中所记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语言教学既有工具性,更有人文性和教育性,通常情况下,我们在习得一种民旗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传统。就是我们在学习汉语时,也习得了汉语所承载的中华文明,因此英语学习不仅是一种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主要的一个目的,  相似文献   

12.
翟莉轲 《神州》2011,(2):50-50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兴趣不足,自信心缺乏等都会对语言输入和输出产生很强的过滤作用,使其很难进入语言习得体制,从而妨碍语言的习得。本文拟根据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探讨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降低情感过滤作用,有效地进行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翟莉轲 《神州》2011,(2):43-43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兴趣不足,自信心缺乏等都会对语言输入和输出产生很强的过滤作用,使其很难进入语言习得体制,从而妨碍语言的习得。本文拟根据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探讨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降低情感过滤作用,有效地进行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乔娜 《神州》2014,(18):115-115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过程中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在语言迁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从语音,词汇,句法以及文化等方面研究汉语对二语学习的正、负迁移现象,并建设性地提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最终达到提高英语学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孟振坤 《神州》2012,(8):92-92
检测一个人对某种语言的真正习得与否必然离不开对其“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考察。因为语言所起到的沟通桥梁作用必须通过“听说读写”四种方式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才能得以体现。其中,写作是前三者语言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显现。但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高年级学生对这种外域语言只建立在低中年级时薄弱的语言基础上,所以这个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开展就既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可见,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英文写作的顺利入门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小学英语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成青苗 《神州》2011,(5):71-71
在二语习得领域,影响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分析是近几年来语言学家的兴趣所在。通过阅读大量二语习得领域的资料,作者发现性别、职业、语言学习观、语言水平和学习者动机是对语言学习策略使用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沈凯旋 《黑龙江史志》2013,(23):262-26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名词重叠,这种细化问题越来受到了语言研究者的关注,名词重叠问题属于现代汉语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既薄弱,又有争议的一部分本文主要探讨了名词重叠问题的本位研究和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过程中,在这方面出现的偏误。  相似文献   

18.
佟宇辉 《神州》2013,(24):127-127
随着对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单纯的语言理论已经不是唯一重要的考察对象,第二语言习的过程和心理也成为英语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中介语是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形式,是二语学习者从母语出发到达目标语的必经之路。本文将,gL-=-语习得的过程角度出发,本文将对中介语理论和它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磊 《神州》2012,(33):157-157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过程中逐渐向目的语靠拢的语言系统。本文对二语习得、中介语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进行综述。本文介绍了中介语的概念以及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启示和意义,并提出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语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萨日娜 《神州》2013,(7):175-175
本文通过对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两种语言习得过程的异同之处,探讨母语习得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并运用这些产生影响的因素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