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南方人物周刊》2011,(35):12-12
回溯历史,早在1949年中共建国、国民党退守台湾以前,国共两党在殊死斗争中都要争夺“辛亥革命”的话语权。国民党以辛亥革命的正统自居,将共产党人作为“逆党”。共产党人建立起一套从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到共产党革命,即从农民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无产阶级革命,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革命历史话语”,强调共产党才是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真正继承人,是国民党背叛了孙中山。  相似文献   

2.
刘立军 《文史精华》2011,(11):20-23,1
1957年6月反右派斗争展开.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因为“帮助共产党整风”而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进而受到点名批判和不公正对待。与此同时,民主党派的地位、影响、作用受到质疑,从“一个篱笆三个桩”中必不可少的“桩”,沦为装饰性的“政治花瓶”,遭遇了建国后的第一次挫折。  相似文献   

3.
张澜(字表方),他长期从事民主运动,抗战期间,参加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为中国民主同盟),被推选为主席。张澜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坚持团结抗战。抗战胜利后主张民主建国,反对独裁统治,反对内战。1946年下半年,蒋介石公然撕毁“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大举向解放区全面武装进攻,同时,片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拉笼各民主党派,孤立共产党。这时,张澜毅然带病离开四川,赴上海召开民盟二中全会,对国民党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爱国人士的大力倡导下,为“抗战”、“建国”及国民党的自身形象与统治地位,国民政府着力惩治腐败、整肃纲纪。但由于其官僚机构恶习成风,积重难返,惩治腐败的努力与举措不免付诸东流,且陷于“越反越腐败”的怪圈之中。这一特定历史,为我们今天反腐败斗争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5.
1952年元旦过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迅速在全国展开。运动之初党政机关内部揭露出来的贪污、受贿等问题,对于刚刚执政的共产党来说,可谓触目惊心。毛泽东下大气力全面部署,从中央到各省市,从党政机关到各大军区及志愿军部队,他都亲自布置指导“打虎”斗争。刘青山、张子善这类原为共产党的“有功之臣”,一经揭露为贪污腐化的“大老虎”,党纪国法一律严惩,绝不宽贷,这在全社会引起很大的震动。与此同时,扫除不法资本家“五毒”行为的“五反”运动也如火如茶拉开战幕。建国之初共产党领导的这…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距今已四十多年了。当人们回顾抗战胜利的结局时,不能不想起中国由十年内战走向全民族一致抗战的枢纽点——西安事变;更不能不想起这一历史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将军。 张学良为什么走上了联共抗日的道路?他为何逼迫中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蒋介石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对此,国民党方面持有一种论调,认为这是张学良受了共产党“欺骗”和“愚弄”的  相似文献   

7.
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指出了三点: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第二,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共提出并且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了民心。抗日战争只有发动蒋介石、国民党参加,才可能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推动全国抗战的开展,才可能有全民族的抗战。第三,从民族战争政治条件来看,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存在着国民党、共产党两个领导中心。在抗战历史演变过程中,国共力量的消长发生着变化,总的趋势,是人民的力量、共产党的力量逐渐增强,并且历史性改变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  相似文献   

8.
第一,“青救”是怎样成立起来的?简单说来,它是结合了一群最热心祖国独立事业的青年,在反对中途妥协与坚持抗战到底的斗争中成立起来的.青年同胞们!请回想一下,上海和南京沦陷时的艰险局面:士气溃败,人心动摇,亲日恐日分子奔走着“和平”,汉奸走狗进行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把国共两党合作关系推向破裂的边缘,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险恶形势下,在同国民党的斗争中,共产党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将这一原则的三个方面联系起来灵活运用,以有理的斗争进行反击和防御,以有利的斗争打击和制约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气焰,以有节的斗争使得国民党蒋介石继续留在抗日阵营内,从而维持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共产党有理有利有节高超的斗争艺术,充分显示了其政治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10.
抗战前期国共两党共建一个“大党”的谈判习五一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毅然捐弃前嫌,共赴国难,联合承担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在抗战前期,国共两党为寻求第二次合作的方式,进行了艰难曲折的谈判。国民党试图“消融”共产党,而共产党也试图“改造...  相似文献   

11.
抗战进入中后期 ,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行政机构日益臃肿 ,金融经济日见衰颓 ,政治腐败日甚一日。《大公报》对此不仅有所察觉 ,而且颇为“抗战建国的前途担忧”。它不仅将这方面的现象彻底揭露 ,更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治理的良策。揭露丑恶 毫不讳言早在 1940年 ,《大公报》就开始对社会上的不正常现象加以披露 ,在 1940年 8月 2 0日《大公报》重庆版上题为《如何达到清明政治 ?》的社评中就说 :“说到这政治清明性 ,我们实在有点为抗战建国的前途担忧。”文章指出 ,我们“缺乏真正俊伟的政治家” ,“反之 ,以权位荣利为目的而从政的人 ,却太多…  相似文献   

12.
<正>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攻打卢沟桥,全面侵华,中国的全国性抗战由此开始。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社会各界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期间,中日之间除了军事斗争以外,围绕货币也开展了惊心动魄的斗争。交战三方的共产党、国民党、日伪政权各有不同的货币在战争中流通。共产党领导在抗日根据地流通的抗日民主政权及组织发行的货币简称"抗币",国民党统治区流通的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日伪统治区流通的日伪政权发行的伪满币、朝鲜币、日  相似文献   

13.
<正>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共中央为了动员民众积极参加抗战,加强军队和地方武装建设,提升军民的身体素质,十分重视群众体育运动,强调体育运动在强健军民体质,实现抗战建国大业中的重要作用。1942年9月9日,毛泽东在延安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锻炼体魄,好打日本。”周恩来要求新四军“要学习跳跃、游泳,  相似文献   

14.
武乡是革命老区,早在1933年就建立了中共地下组织,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反帝反封建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长期在这里驻扎,武乡成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在漫长的对敌斗争岁月中,武乡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政权,坚持敌后抗战和反顽斗争,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本文就武乡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作一论述。一、农民“五抗”运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根据地创建的基础由于阎锡山推行所谓“新政”,…  相似文献   

15.
从1938年12月至1942年3月,国民党政府打着“抗战建国”的旗号,以筹措建设资金和稳定通货为借口,先后颁布了《节约建国储金条例》、《节约建国储蓄券条例》和《发行美金节约建国储蓄券办法》。据《贵州金融大事纪要》载,为了推行“节约储蓄券”,1940年10月1  相似文献   

16.
正“九一八事变”以后,孙科是国民党高层中最早力主对日抵抗的代表人物之一。孙科自认为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但当时中国的局面,是非抗战而不足以排除和平建国的障碍,非建国不足以充实抗战的力量。在这非常时刻,孙科一方面积极参与抗战,另一方面亦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谋划。抗战时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及战争带来的  相似文献   

17.
论战时教育思潮与战时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贤君 《民国档案》2007,2(3):105-111
抗日战争爆发后,教育界为配合军事斗争,为教育适应抗战之需与夺取抗战胜利献计献策,形成了强劲的战时教育思潮。他们适时地提出了颇有历史意义的教育应当深刻反省,"战时需作平时看","平时需作战时看"和不宜以大学生作兵员等极富建设性的建议,保证了抗战时期各级各类教育的持续发展,而不是因为抗战而全面停辍,从而为抗战建国储备和培育了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同国民党蒋介石进行了坚决斗争。特别是在1946年1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共联合民盟等民主党派,经过20多天的激烈斗争,最终就当时全国人民所普遍关心的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宪法草案、军事及和平建国纲领等5项大会议题同国民党达成了全面协议,为战后中国设计了一副走向“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政治蓝图。当时,中共对此成果的取得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在其看来,“政协就是党派会议,在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的命运和刘少奇的失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同一个“新民主主义”,潜在的倾向性分歧 新民主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旗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国思想,“新民主主义”在1940年经毛泽东提出,刘少奇等也有论述,到1945年党的七大前后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其核心主张是:“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但并不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是要组织民主联合政府。经过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农民私有财产基础上合作社经济的发展,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即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之后,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面抗战胜利的到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平与战争,民主与独裁两种力量的斗争,成为战后国内政治的显著特点。依据中国共产党七大对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分析,中共中央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战略方针,极力推进和平建国构想的实施。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追求和平、民主的真诚努力,揭破了国民党蒋介石内战独裁的真实面目,极大地团结和教育了全国人民,从而把政治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最终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准备了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争取和平建国的斗争,也就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觉悟和国民党的彻底孤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