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的再讨论王扬宗熊月之(一)熊月之先生:您好!笔者对您的大著《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的书评在《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2期发表之后,最近读到您在该刊1996年第5期上发表对的大作《对〈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书评的回应》。先生的《回...  相似文献   

2.
对《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书评的回应熊月之《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2期发表王扬宗先生《一部瑕瑜互见的西学东渐史》,对拙作《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进行评论,读后颇受教益,谨向王先生表示谢意。书评为两个部分,一是肯定性的评论,二是批评性的意见。对于前者,我...  相似文献   

3.
<正>多年来,近代科学知识在晚清中国传播的研究成果丰硕,佳作甚多,熊月之著《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可为代表,相对冷门的地质学在华传播,也有专题论述(杨丽娟:《清末地质学的传入》,《自然科学史研究》2016年第3期)。较之抽象深奥的西学,那些新奇的西方技术及其制成品,令更多的中国人包括下层民众大开眼界,触动更直接。当时来华的西方人深知其妙用,为吸引听众招徕信众,在鲁南  相似文献   

4.
马越 《黑龙江史志》2013,(15):136-136
西学东渐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中欧洲及美国等地思想的传入。这两阶段的西学东渐却是两次完全不同的中西文化交流,进一步探清他们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全面的去理解并给我们当今的世界交流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0月12日下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菊生堂"联合举办了"广东人在上海"专题调研座谈会。座谈会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世纪》杂志主编沈飞德主持。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副主任(副馆长)麦淑萍与会介绍了调研情况。来自上海和广东两馆的馆员和专家沈祖炜、熊月之、邢建榕、宋钻友、葛涛、邵雍、潘君祥、陈健、徐真华、杨兴锋、徐南铁、戴胜德等  相似文献   

6.
《四裔编年表》与晚清中西时间观念的交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刊的少量历史译著中,1874年出版的《四裔编年表》被认为是晚清第一部专门介绍西方历史的年表体著作,熊月之也认为该书“用年表体例,以各国帝王、总统沿革为经,以各种种族、政教、争战之事为纬,叙事清楚,语言简洁,是人们了解世界历史的实用工具书”,在史学史上的地位理应得到高度评价。遗憾的是至今尚无专文就该书加以讨论,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7.
最近五年来关于晚清时期“西学东渐”问题的研究略述〔韩〕曹世铉中国近代史上的所谓“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历程。自从西方大炮轰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随着西学东渐,中学和西学这两种异质的思想文化,便开始产生矛盾和冲突,经过社会的变动以及志...  相似文献   

8.
线装石印本《铸钱工艺》一书系译著,约4万余字,190面。译者为英国的傅兰雅和上海的钟天纬。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英国传教士,1868年受聘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译著达130多种,其中《化学鉴原》、《佐治刍言》、《公法总论》等,在晚清知识界有广泛影响。译书之余,兼任上海广方言馆教习等职。为晚清来华传教士中传播西学最著者。钟天纬(1840—1901),江苏华亭人(今上海松江县人),字鹤笙,早年失学,1872年人上海广言馆英文馆读书,之后曾游历欧洲。1881年回上海,入…  相似文献   

9.
王彦 《神州》2014,(17):50-50
今年3月份,我随市历史骨干教师研修班一行来到号称中国“西学东渐第一校”的徐汇中学,听课评课之余,参观了学校校史馆,以及周边的天主堂、徐光启墓地,我们这些历史老师脑子里的“历史”已经不仅仅是一节历史课,这片土地——三次西学东渐的焦点和中心,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冲突,跌宕起伏,这是自明末以来中西交往的一个缩影,是中国近代以来艰难前行,逐步走向世界,融入文明的真实写照。本文试图梳理一下上海三次西学东渐之间的关联及大致  相似文献   

10.
《世纪》2015,(5)
口述历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历史研究方法学科,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并以其在挖掘史料、保存即将逝去的声音与弥补文献资料不足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全世界得到了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口述史专家和专业研究团体。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为了充分挖掘文史馆馆员群体中蕴含的丰厚人文历史资源,抢救"鲜活的历史",推动口述历史研究工作,传承历史记忆,于2013年7月正式成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著名历史学者、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姜义华和熊月之先生联袂担任中心主任。中心成立后,即聘请沪上学有专长的十位文史学者担任特聘研究员,启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编撰项目。丛书中的口述者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为主要对象,适当选取符合要求的馆外人士。口述范围大体为受访者的家世、经历、事业、交往、见闻等五个方面中最具有史料价值或能够为时代写照的内容。目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第一批十三本馆员自述编撰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其中《杨小佛口述历史》《沈寂口述历史》《陈绛口述历史》《丰一吟口述历史》《汪观清口述历史》《刘耋龄口述历史》《童祥苓口述历史》《林丙义口述历史》《邓伟志口述历史》《姜义华口述历史》《曹圣洁口述历史》《邹逸麟口述历史》等初稿已完成,2015年起将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分辑出版。本期特选登由姜义华先生口述、熊月之先生撰稿的《姜义华口述历史》一书中回忆其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工作期间,跟随陈守实、周谷城、谭其骧、周予同等享誉学界的前辈大师们求学问道的往事。  相似文献   

11.
周峥嵘 《世纪》2020,(3):56-56
为了充分发掘文史馆馆员群体所特有的珍贵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保存历史记忆,记录时代风云,推动口述历史研究工作,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于2013年7月正式成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著名历史学家姜义华和熊月之联袂担任中心主任。中心成立后,即聘请沪上学有专长的文史学者担任特聘研究员,有条不紊地启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编撰项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史学有着强烈的"经世"色彩,西北史地研究的勃兴便是突出表现之一。晚清西北史地学后劲李文田(1834─1895),撰述有《元秘史注》、《双溪醉隐集笺》、《朔方备乘札记》等行世,一生著作颇丰,其首先注解《元朝秘史》更受到学林瞩目。李文田与当时史地学者过从甚密,其在西北史地学上的成就是晚清经世思潮和乾嘉朴学方法的融贯,是清代学术的逻辑发展。在西学东渐和学术转型的浪潮下,以李文田为代表的西北史地学也随分科治学而走向终结,同时亦为近代史学和地理学留下了丰厚遗产。  相似文献   

13.
许禧身为晚清浙江钱塘人,出身于书香世家,著有《亭秋馆作品集》,内容丰富且庞大,而《亭秋馆诗钞》是其作品集中的重要部分,涉及范围广,包括亲情、自然景色、社会动乱以及儒释道合一色彩的诗歌,在艺术方面呈现出意境凄清、情感真挚、以及雕词琢句之美妙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首先简要介绍西学东渐出现之前天津的教育状况,然后重点介绍西学东渐出现之后,在其影响下天津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在这里又针对西学东渐的四个时期—明末清初时期、洋务运动时期、维新运动与清末"新政"时期、国民革命时期,逐一地详细描述了每个时期"西学"影响下的天津近代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国省市以上档案馆馆刊协作会于1996年6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举行,与会者有中央档案馆、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文献》,第一历史档案馆《历史档案》、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上海馆《档案与史学》、江苏馆《江苏历史档案》、北京馆《北京档案史料》、重庆馆《档案史料与研究》、贵州馆《贵州档案史料》、云南馆《云南档案史料》等各主要档案馆馆  相似文献   

16.
《西学东渐记》是容闳晚年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其中描写考察太平天国的章节,在一定程度上从容闳的经历和认识思考上反映出了1860年太平天国的基层运作、政权性质、官职设置、政策、太平军成分及宗教思想等多方面内容。从中可以窥视出太平天国大致概况及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西学东渐史上,利玛窦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不仅在中国用汉语编写《天主实义》和《交友论》,阐释基督教神学和伦理思想,提出对儒佛的独到分析;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前六卷;并多次译绘汉文世界地图,为中国乃至东亚世界首次完整地展示了世界的面貌。该图见之于明确文字记载的自刻、他人翻刻和摹绘版本多达十余种。笔者根据利玛窦世界地图刊刻和传播的实况,将其版本分为《大瀛全图》与《山海舆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两仪玄览图》三个系列和木刻本、彩绘绢本两种形式;并就"地圆说"与地球知识、"五大州"与"万国"的概念、西方人文地理知识点的介绍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对话等诸多方面,讨论了利氏世界地图中所传送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词汇,指出该图是明清士人理解整个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论文还通过熊明遇的《格致草》、熊人霖的《地纬》、王在晋的《海防纂要》以及晚清的《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等,分析了利氏世界地图在晚明至晚清二度本土化的过程,指出该地图在晚清西学知识重建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西学东渐史上,利玛窦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不仅在中国用汉语编写《天主实义》和《交友论》,阐释基督教神学和伦理思想,提出对儒佛的独到分析;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前六卷;并多次译绘汉文世界地图,为中国乃至东亚世界首次完整地展示了世界的面貌。该图见之于明确文字记载的自刻、他人翻刻和摹绘版本多达十余种。笔者根据利玛窦世界地图刊刻和传播的实况,将其版本分为《大瀛全图》与《山海舆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两仪玄览图》三个系列和木刻本、彩绘绢本两种形式;并就“地圆说”与地球知识、“五大州”与“万国”的概念、西方人文地理知识点的介绍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对话等诸多方面,讨论了利氏世界地图中所传送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词汇,指出该图是明清士人理解整个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论文还通过熊明遇的《格致草》、熊人霖的《地纬》、王在晋的《海防纂要》以及晚清的《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等,分析了利氏世界地图在晚明至晚清二度本土化的过程,指出该地图在晚清西学知识重建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10,(11):94-94
为抢救、保存和整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古籍文献,《千年藏书大典》近期陆续出版。此书系前期先行推比6种:《知不足斋丛书》、《藏修堂丛书》、《文学山房丛书》、《海山仙馆丛书》、《平津馆丛书》、《功顺堂丛书》,均为晚清到民国初年的知名藏书家刊刻稀见丛书。这些藏书家多具学识,他们将私家典藏的孤本、珍本,按类汇编成书,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原貌。  相似文献   

20.
电影的传入1896年,电影就传入中国。最早来中国放映电影的是一名美国商人。此人的姓名,一说雍松,一说詹姆士·里卡顿。从1896年到1898年,他先后在上海福建北路唐家弄的徐园,泥城桥下的奇园,以及天花茶园等处,短期放映美、法等国的短片,并在当时《申报》上刊登电影广告,引起轰动,上海滩报纸给予了绘声绘色的报道。当时观众发现,这种西洋的新发明,与中国古老的皮影戏很相似。于是,人们就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