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莫高窟壁画彩塑表面降尘进行收集,分析降尘粒径分布、化学组成、显微形貌、可溶盐含量等理化性质,进而研究降尘对莫高窟壁画彩塑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莫高窟壁画彩塑表面的降尘大部分为地壳源矿物,对窟内壁画、彩塑带来的潜在危害是物理遮盖和磨蚀等作用,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降尘会对壁画彩塑具有潜在的盐蚀等化学威胁。莫高窟壁画彩塑表面降尘是导致壁画彩塑产生病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研究的结果为莫高窟壁画彩塑预防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石窟寺中,最主要的文物是精美的壁画及塑像。由于我国西北丝绸之路上的石窟,大都处于干旱少雨的地区,因此,这些石窟中才保存下了大量的壁画和塑像。以敦煌莫高窟为例,保存壁画约45,000平方米,彩塑 2,000多身。  相似文献   

3.
前沿资讯     
敦煌莫高窟实行参观网上预约制度"保护并不意味着不让人看了。"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8月14日承诺,要让游客看好、看懂、看明白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完好地保存有4 ̄14世纪的壁画和彩塑,反映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4.
敦煌,古丝绸路上璀璨的明珠,不仅环境优越,物产富饶,而且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吸引着各方来客。敦煌市境内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6处,其中省级以上11处,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2处。有人赞叹道:“漫步敦煌处处神,东西南北皆有景。丝路风情看不够,不到阳关悔平生。”敦煌的旅游景点主要有: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座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三危山与鸣沙之间的砾岩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始建于建元二年(366年),至今保留着十六国、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及元朝各代的洞窟492个,保存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相似文献   

5.
阳高云林寺的彩塑壁画规制考究、保存完整,是明代塑绘艺术的珍贵遗物。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彩塑壁画内容和艺术风格,关于彩塑壁画时代的专门研究略显薄弱,本文通过对云林寺彩塑壁画的现场勘察,结合文献资料中阳和城的创建与修缮、壁画题记中僧人字辈考察、彩塑壁画的图像学分析等方面内容,对阳高云林寺彩塑壁画的创制和妆銮时代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古代丝绸之路兴盛和繁荣发展的1000年,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长期持续的多元文化的交融荟萃,吸纳了不同地区的文明精华,丰富了中华文明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催生了公元4~14世纪的敦煌莫高窟735个洞窟和窟内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尊彩塑,以及莫高窟藏经洞出土公元5~11世纪的6万多件文献和艺术品。莫高窟的佛教石窟艺术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除保存了大量有关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艺术、文学、经济、科技、民俗等珍贵史料外,还保存了许多反映古代亚欧文明的材料。如莫高窟公元5  相似文献   

7.
敦煌壁画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物,是我国壁画的代表,其中唐代的敦煌壁画是色彩最绚丽多彩的。敦煌壁画的色彩特点一般都反映在壁画的彩塑方面。在我国,当下已研究的敦煌壁画中,相对来说缺少一些对敦煌莫高窟壁画色彩构成的研究,本文对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进行了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敦煌在中国考古艺术史上的重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世纪末叶以来五十年间,中国各地有许多考古学和艺术史上的发现与发掘,敦煌是其中最辉煌最可贵的一个。在南北长三里许的砾岩断岩上,(?)了近五百个石窟,在石窟中保存了从纪元前四世纪至十四世纪(西魏大统年间至元至正年间)约一千年的历代壁画造像。在中国艺术史中,只有青铜与陶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成品,然而铜、瓷的发现是分散于各地的,时代也不一,不像莫高窟的历代壁画整整齐齐的集中于一处。这些壁画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因为气候乾燥与地势偏僻之故,经过了一千五百年而所保存之完整是稀有的。近五十年来人为的损害、盗窃、破坏,军队占住和  相似文献   

9.
莫高窟第257、259窟是北魏时期重要洞窟。为从科学角度探究两窟壁画彩塑艺术特色和发展过程,本文综合运用超景深显微镜等原位无损分析技术以及X-射线衍射等实验室分析技术对其壁画彩塑制作工艺与材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壁画彩塑底色层分为红色与白色两类;第257窟颜料包括生石膏、滑石、红土、朱砂、昆虫来源的蒽醌类染料、氯铜矿、青金石、靛蓝及炭黑,第259窟颜料包括滑石、蛇纹石、红土、蓝铜矿以及伴生有蓝铜矿的氯铜矿。分析结果从时空两方面阐释了两窟绘画材料的传承与衍变,可为石窟考古、艺术史研究以及保护修复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敦煌图案在莫高窟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敦煌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建筑、壁画、彩塑三方面共有的装饰图案,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独立形态。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图案艺术,对我们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化遗产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莫高窟 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在鸣沙山东麓50多米高的崖壁上,洞窟层层排列。前秦建元二年(366),一位法名乐傅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感悟到这里是佛地,便在崖壁上凿建了第一个佛窟。以后经历代修建,迄今保存有北凉至元代多种类型的洞窟700多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  相似文献   

12.
文静 《丝绸之路》2011,(20):18-21
本文介绍了山西、陕西两省保存元代以来的"祈雨图"壁画,并就画面构成与莫高窟壁画中的"祈雨图"作了比较,认为山陕古代壁画"祈雨图"受到唐以来同类题材壁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天梯山石窟,即北凉石窟,在国内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石窟鼻祖。据考证,9窟彩塑与壁画制作始于唐代,后经历代多次重绘。针对目前彩塑与壁画的保存现状及需要修复的状况,本研究运用现代分析仪器与技术,对9窟现存的彩塑、壁画进行了科学分析。其中,对彩塑及壁画地仗土层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对重层彩绘颜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分析;另外,对清理彩塑地仗时发现的植物茎秆及附属物,采用偏光显微分析技术进行了材质鉴定。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9窟现存彩塑及壁画地仗土层具有相同的矿物组成,基本包括石英、长石(斜长石、少量的K-长石)、云母(白云母、绿泥石、伊利石、斜绿泥石)、方解石、少量石膏,并确定植物茎秆材质为稻草;在使用的彩绘中,黑色为墨,红色颜料有朱砂、铅丹和铁红,蓝色颜料为石青,白色颜料以方解石为主,有少量的石膏。本结果可为后期天梯山石窟的全面复原修复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杨宝 《文物世界》2014,(1):56-59
山西作为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古代彩塑数量之多、技艺之精冠誉全国,达12700余尊。然而,彩塑保存状况堪忧。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珍稀罕有的文化遗存受到了严重影响,出现了缺损、断裂、龟裂、起甲、脱落等多种病害,其中相当一部分险情严重,亟需进行抢救性保护。为全面延续这些艺术瑰宝的原真历史信息,国家文物局会同山西省政府启动了彩塑壁画保护工程,对山西省彩塑壁画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15.
1986年敦煌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敦煌莫高窟历史悠久,它以佛教文化为主,期间经过了近千年的开凿,有近五百个洞窟,是世界级文化遗产,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敦煌莫高窟是以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为三大艺术特色,是我国古代四大石窟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对中国灿烂的历史研究带来无了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23年7月,以华尔纳为首的美国哈佛大学考古调查团来到中国,并于同年秋开始西行。一路考察、挖掘了甘肃泾川王母宫、内蒙额济纳等,于1924年1月到达敦煌。他们用胶布剥去了一些墨画,拿走了尊彩塑。1925年初,华尔纳考察团再次来到中国,其主要目的就是剥离莫高窟第285窟的全部壁画。同时还代表哈佛大学与霍尔基金会在中国特色一姊妹学校共同研究中国文化。后由于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华尔纳在敦煌一无所获,燕京大学最终得以入选,遂后成立了哈佛燕京学社。目前,美国共收藏有敦煌壁画10方、彩塑2件、绢画2幅、文书22卷。另外,还有哈拉浩特(黑城)壁画3方、泾川王母宫石窟石雕7件。  相似文献   

17.
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彩塑闻名于世,是沙漠里的艺术奇迹,也是季羡林先生笔下四大文明的交汇地。发现之旅俱乐部推出的"敦煌亲子研学之旅",让父母与孩子利用寒假一同慢享莫高窟,寻找历史古迹,解读艺术宝库,携手完成一次穿越千年的探访。  相似文献   

18.
山西蒲县东岳庙是目前我国现存早期东岳庙中,建筑布局保存最完整、彩塑壁画等附属文物最丰富的东岳庙;庙内保存完整的元、明、清三代彩塑数量之多,堪称古代东岳文化雕塑博物馆,也是现存体现东岳信仰与东岳文化最为形象生动、最具地方建筑艺术特色的东岳庙之一。是研究东岳信仰与文化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9.
洪辩作为敦煌张氏归义军首任河西都僧统,参与过张议潮推翻吐蕃的起义,是敦煌名僧,藏经洞保存有他的彩塑写真像,为学界所熟知。洪辩在莫高窟营建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据敦煌写本记载他在莫高窟建"七佛药师之堂""法华无垢之塔",另据研究第16窟也是他的功德窟"吴和尚窟",因此他在莫高窟应该有相应的供养像,可惜因这些洞窟均经后期重绘,洪辩供养像的信息尚不明确。但经我们考察研究发现,在张议潮的功德窟莫高窟第156窟发现有洪辩的供养像,这与藏经洞洪辩彩塑写真及对应壁画组合有密切关联。更为有趣的是,经仔细梳理第156窟供养像的图像和历史信息,在第156窟洪辩像后跟随着同为敦煌名僧的弟子悟真供养像,他们师徒二人一起出现在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中。洪辩和其弟子悟真供养像在第156窟的发现,从供养像的角度,为敦煌佛教及其归义军历史的研究提供新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洪辩写真像与供养像的图像组合关系,简单探讨历史时期佛教高僧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侍人""侍者"现象。  相似文献   

20.
敦煌采情     
敦煌采情汪毅张大千与敦煌我真幸运因参加“1994年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机缘而朝圣般地仁立在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前,任古道秋风挟一阵古意袭来,任一片美丽壁画的禅云飞来,任一尊彩塑款款步来,任一缕菩提智慧的清凉和惮悦的清幽扑来,让我沉浸在不可言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