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风刚 《神州》2011,(5X):181-181,183
课堂教学气氛的优劣直接作用于学生,它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联系。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催人奋发的教育力量,它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严格要求与宽容和谐的客观环境,是构成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得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种轻松愉快的体育心理环境,正是体育教学目标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和西方现代思潮的盲目引进,“五四”以来所倡导的科学理性精神与同时引进于西方的现代反理性哲学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反映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中,便突出地表现为理性与非理性的杂糅,也就是说作为一种自觉创作动机而呈显态存在的非理性与作为不自觉流露、呈潜态存在的理性的交融。一方面,非理性总要经过理性的过滤;另一方面理性又要受到非理性的干预,两者是作为一种不正常的依附关系而纠结在一起的。这种相互纠结的关系不仅降低了新感觉派作品的思想含量,同时也丧失了作者…  相似文献   

3.
孙晓杨 《丝绸之路》2012,(8):100-101
内审美是相对于具有外在客观对象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型审美而言,意指一种完全内在的、封闭的、独特的个人审美体验,是一种内在精神型审美。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内省式审美方式是一种只有在完全超越功利计较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状态下才能达到的人生境界。这种审美把人类美好的精神向往发挥到了极致,体现出一种极大自由的精神创造,是对感官型审美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4.
关于非理性观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峰 《攀登》2003,22(5):36-40
非理性是在人与世界的对象性关系中产生的、以非逻辑思维表现出来的各种非智力意识形式的总和。它生成于人与世界的对象性关系,社会实践起了决定作用。从其构成来说,包括非理性要素和非理性能力。从它对认识的作用上看,它同理性一起构成人类精神的两翼,共同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东蕾 《神州》2011,(8X):45-45
超现实主义对人内心世界的梦幻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将梦幻记录作为自己的重要创作创作手法,想通过一种精神上的变革改变现实和人生,这种精神上的变革就是发掘无意识与非理性在全面认识人以及使人获得自由过程中的作用,梦幻记录是对超现实主义自动写作的一种延续。  相似文献   

6.
周春生 《史学理论研究》2015,(2):121-131,160
在英国诗人历史学家约翰·阿丁顿·西蒙兹所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人们正陶醉在理性、科学的实证力量之中。在这种乐观气氛流行的同时,西蒙兹与西方其他具有超前时代意识的文化人已经敏锐地分析出理性的局限性,并强调人的非理性成分包括诗性的因素正是创造力的源泉,正是一个完整的人之象征。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用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创造出丰富、多面的文化。历史学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将历史上那些追求真切人性和富有创造力的活生生个体形象呈现出来,让读者去感悟人生,升华境界。由此观点出发,西蒙兹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内容等做了诗性的和历史的双重解读。其中的许多观点对21世纪的历史研究者和阅读者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曾静 《神州》2013,(18):18-18,20
建筑的本质是一种由人创造的、凝聚了人所创造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的实体。这种实体不是一种自然的生成物,而是一种社会的产品;不是一种由自然恩赐的物质,而是一种由人的智慧创造的文化。由于中西民族在历史渊源、风俗习惯、心理结构、伦理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所以中西民族呈现出不同的建筑文化。因此,从中西柱式与斗栱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其社会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一如同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创造历史一样,一部中华文化史,也是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共同创造的结果。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既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为依托,又直接引导或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这种活动。这就是说,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的文化创造总是互相交叉、互相联系着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肯定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主体性作用的同时,也高度肯定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无论这种影响是正面抑或是负面。  相似文献   

9.
感恩西部     
我是土生土长的河西走廊人,对西部的感情不只是乡情,也不只是贪山恋水的欢情,而是一种贴紧血肉的恩情,一种扣动心弦的人间真情。从小生活在这比家园概念更广袤和深邃的西部大地上,日日读山阅水,听风忆雨,万千感情已无法从西部超然度外,我想这种真切的情愫溢在西部就是日出般的灿烂,涌在心间就是无限诗意的心灵致词。  相似文献   

10.
胡若冰 《风景名胜》2016,(8):117-123
品尝筑地寿司似乎是来东京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我也无一例外,只不过我觉得很多人早上5点多就去排队实在有些癫狂,拿生鱼当早餐吃也不在我的饮食习惯之中.最终我在9点多走出筑地地铁站,一到街上当真有些傻眼.  相似文献   

11.
张蓓 《文史博览》2012,(5):20-23
疯癫作为一种理性异化状态,往往被认为一种非理性。然而贴近疯人的生存,会发现他们生存空间中往往匮乏了一个要素,这就是情感。在存在论上,人们总是最源初地依寓于一种情感,而存在状态往往首当其冲地受制于情感。与疯癫直接照面的,不是理性而是情感。情感,是疯癫之所以成为疯癫的导火索,也是疯癫焕然恢复常态的引线。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即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问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点问题,在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已成必然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院校的教育创新既是创新教育的前进,也是同创新教育相伴随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天命观是儒家思想里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天命就是"创造",这里的"创造"是指创造万物自身,而不是物之现象。中国的哲学从天命出发,从天命开端而后涉及人、物。我们的文化以天道,天命,天理开端,然后引向人间。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长,就因其具有创造性,也只有人才具有创造性,与天一样的"创造性"。孔子以践仁来彰显天道,孟子继而提出"人性善",强调道德性。践仁,实现道德之善,都是由内向外,所谓"内圣外王"。这种天理之流行转为人性善,正是儒家文化的精神所在,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14.
段光炜 《神州》2012,(2):126-126
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的精神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一首歌曲在陶冶人的情操的同时,它又会给人的精神以一定的影响,从而对人的社会活动,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说,音乐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对人的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就是它的社会效果或社会作用。因此一首好的歌曲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黄娟 《神州》2012,(12):134-135
从当今的学生来讲,他们在改革开放中成长,接受的信息量大,具有较强的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前辈们,让他们翻来覆去地嚼一种知识,练一种技能,即使教师“诲人不倦”,也很难使他们“学而不厌”,必然感到乏味无趣。身心疲惫。那么,这种多练就不仅仅是劳而无功的问题,而是劳而有害的了。  相似文献   

16.
梦秋 《福建文史》2001,(2):62-62
西禅书院作品集荟萃了一批书画精品,清新之气,扑人眉宇。这使我不由自主地在对诗意与禅心的追寻中,开始了新一番的审美之旅。我时常漫步西禅,疏风细雨中宛见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种超然独特的化精神向度,悄然改变着我对艺术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7.
范丽娜 《神州》2012,(32):105-105
“中等生”大都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这部分“中等生”长期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帮助、教育和培养,在集体生活中也缺乏唱“主角”的机会,自以为处在冷漠的关系中,加上对自身认识不够,形成了精神欲求不足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与我们所提倡的现代人意识是格格不入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背离的。  相似文献   

18.
人类精神觉醒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为了推进这项研究,我们邀请五位教授,就有关问题发表各自的高见。刘家和认为:《史记·三代世表》不包括三代先公和周厉王以后的周天子,这说明它所注重的不再是邦而是真正起作用的王朝。在总结三代历史的基础上,先秦儒家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视为类本质相同的人,认识到人的本质具有二重性,这二重性导致善与不善之间的转化,进而推动着历史的进展。公羊家则把具体的“三代”演化为“三代”周期,认为历史是断与续、变与常、一与多的统一。三代反思反映了历史意识的觉醒。晁福林认为:从思想萌芽到精神觉醒有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精神是从“浑沌”的状态中化育出来的;人类精神觉醒是持续的、不间断的,从古至今人类总是处在不断的精神觉醒状态之中;人类精神觉醒又是一个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精神觉醒与精神枷锁的形成往往是同步的,这也许就是人类精神觉醒以及思想解放的进程永无止境的原因之一。杨适认为:考察人类精神觉醒问题不应局限在所谓“轴心时代”,人类的觉醒绝非一次性的动作,事实上是总在改进着的,到了世界史的近代和现代,这种发展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这就是关于人类解放的新学说,即把关于人的自觉的新发展逐步推进到世界范围和全体人类。杨共乐认为:人类精神觉醒不局限于古代希腊、印度和中国,世界上其他许多民族也都经历了这一阶段;也不只表现在哲学上,其他许多领域也有精神觉醒的发生。罗马的精神觉醒就表现在协调罗马民众之间关系的政治行为上,塞尔维乌斯改革就是这种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蒋重跃认为:承认历史是人文的,又是有规则的,这样,历史理性才会产生。变与常的统一是历史规则的基本内涵。先秦儒家承认历史是人类的活动;同时,又在历史的变与常以及变常统一的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这是历史理性在古代中国的一次突破。本刊特辟笔谈栏目,刊出五位的精彩论述,以飨读者。同时,热切盼望学界同仁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人类精神觉醒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为了推进这项研究,我们邀请五位教授,就有关问题发表各自的高见。刘家和认为:《史记·三代世表》不包括三代先公和周厉王以后的周天子,这说明它所注重的不再是邦而是真正起作用的王朝。在总结三代历史的基础上,先秦儒家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视为类本质相同的人,认识到人的本质具有二重性,这二重性导致善与不善之间的转化,进而推动着历史的进展。公羊家则把具体的“三代”演化为“三代”周期,认为历史是断与续、变与常、一与多的统一。三代反思反映了历史意识的觉醒。晁福林认为:从思想萌芽到精神觉醒有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精神是从“浑沌”的状态中化育出来的;人类精神觉醒是持续的、不间断的,从古至今人类总是处在不断的精神觉醒状态之中;人类精神觉醒又是一个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精神觉醒与精神枷锁的形成往往是同步的,这也许就是人类精神觉醒以及思想解放的进程永无止境的原因之一。杨适认为:考察人类精神觉醒问题不应局限在所谓“轴心时代”,人类的觉醒绝非一次性的动作,事实上是总在改进着的,到了世界史的近代和现代,这种发展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这就是关于人类解放的新学说,即把关于人的自觉的新发展逐步推进到世界范围和全体人类。杨共乐认为:人类精神觉醒不局限于古代希腊、印度和中国,世界上其他许多民族也都经历了这一阶段;也不只表现在哲学上,其他许多领域也有精神觉醒的发生。罗马的精神觉醒就表现在协调罗马民众之间关系的政治行为上,塞尔维乌斯改革就是这种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蒋重跃认为:承认历史是人文的,又是有规则的,这样,历史理性才会产生。变与常的统一是历史规则的基本内涵。先秦儒家承认历史是人类的活动;同时,又在历史的变与常以及变常统一的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这是历史理性在古代中国的一次突破。本刊特辟笔谈栏目,刊出五位的精彩论述,以飨读者。同时,热切盼望学界同仁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多视角下的晋商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商是明清时期国内商帮之首,称雄商界500余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可与犹太商人、威尼斯商人相媲美。晋商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逐渐创造出一种特殊精神,这种精神主要包括坚韧不屈艰苦创业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创新精神、诚信敬业崇尚荣誉精神、团队合作同舟共济精神、应变图存自我调整精神等五个方面,我们把它归之为“晋商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