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黄筑开曾在贵州茅草坝画家村刊物《茅草坝号外》序言中说:"城市化是没有情调甚至抹杀人性的钢筋混凝土丛林。画家们喜欢大自然,喜欢原生态,喜欢‘部落’。大自然素璞、清纯、生动。‘部落’可以把有共同志向共同价值观的画家集结在一起。志同道合者在一起,在大自然中,就会愉悦、开心、快乐。这是一种超越于物质世界的心灵聚会,是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民族学角度探讨室韦民族共同体类型问题。民族学是研究族体即氏族、部落、部族和近现代民族起源、发展和演化过程的科学,同时也是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族体和共同体类型的科学。这种历史上形成的族体,类型十分复杂。历史上形成的民族共同体(氏族、部落、部族、近现代民族)可以通称为基本民族共同体,它有着完整的共同特征即: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以及表现统一民族自我意识的族称。但是在研究具体民族历史时往往会遇到有着共同族称并由许多部落组成的部落群,这属于“多民族共同体”类型。例如室韦、靺鞨等,它们有着共同名称,但却是由多个部落组成的部落群。这种部落群不是单一的氏族和部落,即不是属于基本民族共同体类型,而是历史上形成的由一个部落逐渐分化而成的具有亲缘关系的部落群体,也可能加入外部落长期杂居交往使用同一名称者。因为这  相似文献   

3.
现住在同江市、抚远县一带年纪稍大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地名:一、二、三部落.特别是这里的赫哲人,更会祖祖辈辈把这三个特殊的地名铭刻在心.因为这里所谓的"部落",与我们日常熟悉的“部落”概念完全不同,它是指"日伪"时期日本侵略者为残害赫哲人而建的三个集中营.  相似文献   

4.
茵子 《丝绸之路》2011,(12):128-128
20世纪50年代,勇进女士是我的同学中的好友,堪称"垂髻"之交了。这种友谊之所以绵延至今未曾中断,那就是共同的爱好——绘画,把我们维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苗人的迁徙     
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在《山地民族》一书上说:"世界上有三个苦难深重的民族:那就是苗人、犹太人、吉普赛人。"作为一个族种,一个部落的存在,史载的苗人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华五千年前。当时的苗人部落居住在直米力城,即今河北一带平原上,过着富饶的生活。首领先是格娄尤老与格蚩尤老。格娄尤老在位时间较短,对苗人后期产生深远影响的是格蚩尤老,即蚩尤。  相似文献   

6.
王德刚 《民俗研究》2012,(3):106-111
原住民文化、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人类学、民俗学关注的重点,而在实践中产生的"旅游化"传承模式也一直在学术领域存有争议。台湾布农族在探索族群文化保护、传承的过程中用部落旅游的方式进行了创新实践,用人类学的表演理论对其形式、内容、特征等进行考量,有助于客观评判部落旅游模式在原住民文化保护、传承中的实际效果,为原住民文化、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存方式探索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国学大师林语堂年轻时兴趣广泛,精力充沛,读书之余喜欢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林语堂一度对棒球兴趣浓厚,一有空闲,就拉上夏威夷来的留学生根耐斯一起练球,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不久他就成了一个高水平的垒手。不曾想,这项"绝活"在回国后竟派上了用场。  相似文献   

8.
相传,马赛部落沿着火山沿壁牧牛,牛脖子上的铜铃不停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于是人们就将这里称为"恩戈罗恩戈罗"。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位于非洲坦桑尼亚北部东非大裂谷的死火山口。在这里,不仅可以偶遇各种动物,还可欣赏到花开遍野的浪漫景致。  相似文献   

9.
以氏族为基础的部落联盟,是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制充分发展后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绝大多数民族由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必经的历史阶段。但是,对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阶段的研究,却一直是历史学、社会学的薄弱环节。为此,本文欲以近年发现的考古资料和古代的文献记载为基础,对我国古代的部落联盟作一点粗浅的分析,以求教于诸位学者与方家。一、部落联盟及其有关的基本概念。在讨论部落联盟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基本概念。氏族,是原始社会结构中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和血族团体。它既是原始  相似文献   

10.
银措 《中国土族》2009,(2):47-47
秋天,只要去过互助北山的人,就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妙;真正体会到大自然那赋予人类的无限恩惠。北山秋色,不愧被赞美为如诗如歌、如梦如画、如痴如醉的神奇"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11.
在湖与岸之间,太湖水上部落的存在,代表着一个令人惊叹的文化,糅合了历史、力量和代代相传的知识。每当人们向大自然过度索取,或企图以自己的力量来改变什么的时候,总会遭到无情的报复,甚至是在像蓝藻这样低等的生物面前溃败。  相似文献   

12.
<正>生活是最好的教育。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倡导让儿童在大自然、大社会中直接去经历,直接去体验,直接去收获,在亲历中获取经验与成长。教师要和幼儿共同经历生活过程,深入审视幼儿一日生活的价值,和幼儿一起观察、分析、探究、反思,促进幼儿和教师共同成长。本文以大班生活课程“抬床记”为例,谈谈如何亲历生活过程、促进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纳西族人中,至今流传着这么两句口头禅:“纳西美布若”,意为纳西族是祭天的子民;再一句是“纳西美布迪”,意为纳西人古往今来看重祭天古俗。 据纳西族老东巴介绍,纳西人的祭天,分为大祭天和小祭天,大祭天在正月举行,小祭天在每年农历七月举行。两种祭天活动,虽有一些区别,但内容却是一样,气氛也一样肃穆庄重。祭天有两种形式,远古的纳西部落大多是同一个姓氏的部落共同在一个祭天场举行;居住分散的村落,则单家独户进行。纳西古部落有束、叶、和、梅四大部落,分成普督、古许、古展等若干祭天群落。无论哪个部落,祭天…  相似文献   

14.
陈丹 《南京史志》2023,(2):32-33
<正>中班幼儿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他们乐于观察,喜欢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自然体验课程从狭隘的课堂走出,走进奇妙的大自然,是幼儿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窗口。幼儿园中班开展自然体验课程,可以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自然,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5.
常文鹏  王刚 《文物春秋》2013,(3):12-16,20
张家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特征,为黄、炎、蚩三大部落的交战及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境内的三大考古学文化类型——后红山文化、庙底沟文化、后岗一期文化,与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的史迹关联紧密。这三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类型在桑干河、壶流河流域同时存在并交流融合,与古史传说中的黄、炎、蚩三者的交战、融合史实相互印证,共同指明张家口最有可能是涿鹿之战发生及黄、炎、蚩三大部落的交融之地。  相似文献   

16.
寻觅部落文明○毕亚丁邱磊中国有如此之多的旅游资源,以至于用一生的时间也未必能“一览无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旅游目的地什么时候前去都可以,而有些地方今天不去,也许明天就消失了,今天就向大家推荐几处在现代文明的侵蚀下即将消失的“部落文明”,也许喜欢...  相似文献   

17.
荒野生灵     
<正>野生动物摄影师是大自然最孤独的守望者,常常潜伏在人迹罕至的区域,爬冰卧雪。他们的作品,不仅让我们领略自然之美,也让我们感受到守望者的良苦用心与极致坚持,他们用镜头小心冀翼地呵护着这个狂野而脆弱的世界。摄影师:(美)Michael‘Nick'Nichols尼克在坦桑尼亚追随这个名叫Vumbi的狮子部落将近6个月,它们已经习惯了他的存在,他可以开车接近它们进行拍摄。这个狮子部落由5只雌狮和它们的幼崽组成,它们团结一心,  相似文献   

18.
北京著名古迹钓鱼台,如今是国家级的"钓鱼台国宾馆"。"钓鱼台"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南宋金朝时,章宗完颜偶踏此地,被大自然的美景倾倒,于是在此筑一台,专为垂钓,人称"钓鱼古台"。但是到了明末,这里已经"不台,亦不亭了"。  相似文献   

19.
试论藏区部落习惯法的文化成因及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与人类共生的现象,“是一种最富有弹性的社会要素系统”①,就宏观而论,它可以大到与人类文明等量齐观;就微观而言,它可以小到一条规范、一种礼仪。我们所要讨论的藏区部落习惯法,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只不过它是大文化中的一个子系统。藏区部落习惯法的形成和发展,是与藏区部落整个社会大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在这种大文化圈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质,对人格转型产生无形影响的潜性文化的一种。因此,我们研究藏区部落习惯法,就应该把它放在整个藏区社会大文化圈内进行剖析和审视。一、藏区部落社会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20.
唐贞观四年设置突厥羁縻府州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贞观四年设置突厥羁縻府州考述樊文礼贞观四年(630年),唐击败突厥颉利可汗之后,唐太宗采纳中书令温彦博的意见,在"全其部落",又"不离其土俗"①的情况下,将10余万突厥"降户"安置到了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南)的朔方广大地区,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