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舜梁  张琪 《风景名胜》2009,(4):60-63
常熟旧有“虞山十八景”,形成于明、清。光绪四年(1878年)花隐山列虞山七十二景,分“虞山大十八景”、“虞山小十八景”、“虞山续十八景”,及“虞山十八古迹”,“虞山十八景”是在“虞山大十八景”基础上产生,具体年代当在光绪中晚期。  相似文献   

2.
虞山是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尚湖是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是它的本色。事实上,很多游客来到这里,是因为这里有长三角难得的生态环境。首届江苏森林生态旅游节、常熟虞山森林旅游生态观光节、宝岩杨梅节、尚湖牡丹花会、观鸟节等活动,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虞山尚湖。  相似文献   

3.
范银花 《东南文化》2011,(5):123-126
元代画坛大家黄公望的山水画风及精神修为深受明清江南士人的推崇,明清两朝的虞山绘画也深受其影响。但自黄公望之后,明代虞山再无大家出现。而有清一朝,以王时敏、王翚为首的画坛因崇尚摹古画风而丧失了创新进取的精神;加之在社会风气影响下,文人情怀也由淡泊转向趋利,这些都导致虞山画派日趋没落。  相似文献   

4.
两宜  王动  张琪 《风景名胜》2009,(4):50-57
山不在高。虞山不过长十里,高百米。虞山的精彩之处在于,它能让每一位过客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共鸣。你可以去辛峰,怀想先贤怎样传下吴国江山,怎样播散江南文脉:你可以去兴福寺,探寻怎样的园林配得上曲径通幽的唐代绝旬;你可以去山巅的剑门,体会登高望江南,虞山、尚湖、常熟城一体的感觉;你可以去宝岩生态观光园,在山上采杨梅采得累了,就坐在竹林深处喝一杯新茶……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桂林旅游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与外界交流的加强,桂林象鼻山、叠彩山、隐山、伏波山、南溪山、独秀峰、虞山、尧山、宝积山等景观初具雏形。芦笛岩、栖霞洞、龙隐洞、还珠洞等已被人们所认识。虞帝庙、尧山庙、开元寺、鉴山寺、逍遥楼等一批人文景观也名声在外。这一时期桂林旅游景观开发的特点,主要是围绕着"山"和"洞",游客则以官员、文人和僧侣为主,规模不大,游客也不多,但桂林秀丽景色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奠定了桂林旅游景观格局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虞山诗派”被誉为“明末清初转移一代风会者”,但其在明清诗风转换过程中的具体实现路径却少有人论及.实际上,就一定程度而言,虞山诗派的诗学宗趣,是对晚明吴中盛行的取法六朝、晚唐的“绮艳”诗风的继承和发展.海虞“二冯”通过其“比兴”说,适时地从理论方面对“绮艳”诗风与传统“诗教”的矛盾关系进行了创造性的重新平衡和调整,从而使形成于晚明侈靡世俗中的“浮艳”诗风,能够适应清初“美刺教化”、“经世致用”的新的社会需要,发展为讲求“比兴寄托”的虞山诗学,进而促使了虞山诗派发展和兴盛.  相似文献   

7.
放怀虞山     
山不在高。虞山不过长十里,高百米。虞山的精彩之处在于,它能让每一位过客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共鸣。你可以去辛峰,怀想先贤怎样传下吴国江山,怎样播散江南文脉;你可以去兴福寺,探寻怎样的园林配得上曲径通幽的唐代绝句;  相似文献   

8.
<正>常熟虞山,又名乌目山,因泰伯、虞仲让国来吴,虞仲逝世后葬于此山而得名。虞山位于常熟古城区西北部,山体由西北向东南展布,峰峦连绵起伏,海拔263米,南北宽约3公里,东西长约7公里。虞山半入常熟古城,西南部面对尚湖,俗称山前。沿着山前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河,为山前塘,沿河坐落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古村落,有甸桥、宝岩、枫林、落星港、泄水等。这里的山民很早就开山取石,用以制作各种石碑、石柱等。  相似文献   

9.
<正>五虞山才力轶前贤,可惜风流品未全。行太卑微诗太俊,狱中清句动人怜。——郁达夫《钱牧斋》《常熟市交通旅游图》清楚地标明了钱谦益墓的方位——虞山拂水岩下。这与1664年下葬时并无二样。惟一的变化,也许是那条后来沿着虞山南麓辟出的公路,它紧傍着这座名声显赫的坟茔,又向东西伸展开去,令人担心由它引来的喧嚣会打破墓地应有的安静和寂寞。钱谦益墓是一杂草丛生的土堆,只有一道石块砌成的围堰。钱谦益墓占地较广,临山塘本有石坊、墓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镶嵌在常熟城边的湖泊,坐飞机在高空俯瞰:就像一枚缠绕着翡丝翠带的美玉,点缀在锦绣江南的水网地带。它与原野上斑斓的四季色彩掩映,与吴越交界处星星点点的古老村落争辉。它,就是那秀甲江南的虞山尚湖。而秋天,又是这里最美的季节,尚湖湖鲜、虞山山珍,自然生态,鲜美无比,谁又能抵挡前往此处休闲养生的诱惑?  相似文献   

11.
薛宏涛 《收藏家》2014,(2):35-38
明清时期是我国绘画流派林立的繁荣时代,是“浙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虞山画派”、“娄东画派”频繁活动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西方绘画流派崛起的重要历史时期。东西方绘画流派同时进入盛期,成为世界绘画史上颇为壮观的历史时代。“虞山画派”、“娄东画派”继承了明末“松江画派”的绘画观念以及绘画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4,(2)
<正>明清时期是我国绘画流派林立的繁荣时代,是"浙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虞山画派"、"娄东画派"频繁活动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西方绘画流派崛起的重要历史时期。东西方绘画流派同时进入盛期,成为世界绘画史上颇为壮观的历史时代。"虞山画派"、"娄东画派"继承了明末"松江画派"的绘画观念以及绘画创作理念,取法五代董源、元代黄公望、倪瓒等人的画风,创立出深具自身特色的绘画风格特征,其绘画风格、审美情调深受宫廷和文人的喜爱,后来师法者不绝于缕,"虞山画派"、"娄东画派"成为我国明清时期最为重要的主流画派之一,被奉为明清山水画的"正宗",有"正统派"的称誉。"娄东画派"、"虞山画派"的山水画风绵延影响达二、三百年之久,长期以来对我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在《读书镜》中记载,明朝时有个浙江人郭南到江苏常熟做知县,颇得民心.常熟附近有个虞山,那里特产软栗.老百姓就摘了很多栗子当作土特产送给郭南. 不承想,郭县令见了栗子并未笑逐颜开,倒显得非常紧张,随即一道命令下来,让种栗子的百姓把地里的栗子全都拔去.理由呢,按照相关记载,说是“异日必有以此殃害常熟之民”,意思是早晚有人会因为这栗子侵害你们.  相似文献   

14.
卢超 《风景名胜》2011,(6):76-79
虞山与尚湖相映,十里青山半入城,万亩碧波涌西门,为古城平添了千种风隋,一向为江南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5.
张琪 《风景名胜》2009,(4):76-79
常熟旅游四季节庆活动 春有尚湖牡丹、夏有宝岩杨梅、秋有秀水美食、冬有古刹钟声,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唱响虞山尚湖旅游“四季歌”。  相似文献   

16.
张彬 《收藏家》2000,(4):15-18
提起“四王吴恽”,人们就会想起很多话题。其实“清六家”也好,“四王”也好,它们并不是一个画派,只不过是一个合称。四王中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及其传人是太仓人,王翚及其弟子是常熟人;娄江东流经太仓、虞山坐落在常熟,所以,人们按地域把他们分为了“娄东”、“虞山”两派。他们艺术观及绘画技法上既有相同、相似之处,又有明显不同的地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他们的影响巨大,波及全国,在清代  相似文献   

17.
苏州博物馆藏王鉴《虞山十景图》册,共十页。其中设色六页,青绿二页,浅绛一页,水墨一页。每幅均有画家本人所书画题并钤印,最后一页《藤溪积雪》上题款:"右虞山十景为式臣年亲翁画,壬子春,王鉴。"下钤朱文"鉴"一印。册中并附杨沂孙、翁同龢、陆愚卿等七家所书的引首和题跋。画为纸本,每页纵25.5、横18厘米(彩  相似文献   

18.
<正>一贤哉虞仲氏,让国来荆蛮。断发文其身,之死不复还。孤冢郁崖峨,屹立山之间。高风播宇宙,邈矣谁能攀。青山得以名,万古永不刊。——周彦翼《虞仲墓》真是"江山也要伟人扶"(袁枚《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常熟虞山,古称乌目山,又名海隅山,俗称卧牛山,因商周之际江南先祖虞仲卒葬于此而得名。虞山海拔仅有二百六十多米,位于城西北处,南有尚湖,绿荫覆盖,寺台亭墓星散其间,逶迤延伸入城,宛如一颗  相似文献   

19.
富川,是广西瑶族的一个自治县,位于贺州市西北,桂东偏北,地处都庞岭和萌诸岭之间。四面群山环绕,山河秀丽,民风淳朴,只是地属偏远山区,城镇的经济发展稍好些,山区里的瑶寨都比较贫困。  相似文献   

20.
正虞山十里,不失风雅;尚湖千顷,独具神韵。常熟是宜居的山水城市,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私家名园,园宅合一,园中有宅,可居、可游、可赏。以山做伴,以水为伍,它们依托虞山作背景,移景换形,拓展园林的空间感。枕河而筑,则在水上做文章,把活水引进园内,园内与园外相通,增添灵动和韵味,充满艺术美感,不失文人墨客的精致和书卷之气,深藏而不露,内敛而不张扬,是大自然的恩赐与能工巧匠的精妙构思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